5D MARK II 转胶后上大屏幕测试

2011-02-14 15:02
#单反/单电拍视频#
  录影杂志(VIDEO ART)系影视工业网(www.107cine.com)海外合作媒体,马来西亚影视制作领域最权威的华语杂志。 高清素材转胶(Kine Transfer)过程 地点:Gaya Color Laboratory 任务:将佳能5D Mark II所拍摄的素材转成35厘米胶片 设备:Arrilaser HD DI 35mm、Final Cut Pro 剪辑系统 筹划:Video Art   高清拍摄,磁转胶的工艺过程,早已不是什么稀罕的事。在外国,采用这类方法制作电影的数量极多,尤其是好莱坞的电影。但是,在我国还是少见。激光记录器Arrilaser HD能处理从标准视频的分辨率一直到4K,10比特图像 数据的全部格式,并能产生电影中间负片或中间正片。彩色分级信息和图像数据被发送到Arrilaser,接着Arrila-ser能开始在2000英尺胶片上连续工作,并每5秒钟印出一帧,甚至于最高分辨率都有这样的速度。   今天我们VA录影杂志带着用数码单反相机- 佳能5D Mark II拍摄的30秒高清素材,这是我国第一次将DSLR所拍摄的画面转至胶片,目地是为了印证佳能5D Mark II的全幅CMOS所采集的高清录像的画质,到底能不能媲美胶片。虽然只是短短的30秒画面,但是出来的效果令人惊喜交集。整个转胶的过程如下(有图为证)。 1.将档案输入电脑。 2.把画面转成一张张的连续镜头(sequence)。由于胶片记录是一帧帧式的(frame by frame),所以需要做视频信号处理。每一帧画面都是2K、DPX* 格式。30秒的短片大约有811帧。 3.经过Arrilaser软件将视频信号输入记录器,并进行转胶。转胶的过程差不多每五秒印出一帧。基本上是用电脑Arri的软件来控制Arrilaser HD激光记录器。电脑和记录器是衔接一起的。将处理过的视频信号通过Arrilaser对胶片进行曝光后,接下来的过程就是一般胶片冲洗的过程。 4.将曝光过的底片在暗房进行冲洗(film processing)。冲洗出来的底片是负片,无法准确的判断图像质量的好坏,因此要用底片制作一套可以放映的正片,简称“翻正”。 5.接下来就可直接在放映机上测试。 
测试结果: 从大荧幕上看,转胶后的高清画面(5D Mark II的解析度为1920x1080)基本上和电脑显示器所看到的画面,有90多巴仙相似。胶片一般上看起来都带有柔和及颗粒的感觉,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不论是颜色或清晰度,都令人满意。如果在拍摄时,曝光度处理得宜,使用电影镜头,就能拥有电影质感高、唯美的画质。高清或2K的画面,对于电影来说,已经很足够了。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