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电影在谈论战争时都谈些什么?
原文链接
今年是世界反思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在世界各地所引起的关于历史、民族、人民的遗留问题至今还未结束。而在这里面,电影人总能以敏锐的目光穿越世情的种种纷乱意象,透过芸芸众生麻木狂热的震耳山呼,直接记录下来最剑指人心的反战佳作。这几部世界各地的战争题材电影没有煽情,但却能用最诚实的历史观打动人,在艺术性和意识形态上都是值得研究的类型电影佳作。
1燃烧的影像(中)2015
《燃烧的影像》(黎涛)将要在今年的九月十八号上映,在前几天还举行了点映场,此片的亮点是馆藏历史胶片还原了最原始的历史影像,完整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奋斗史。其中更有关于南京大屠杀、飞虎队。驼峰航线等珍贵历史镜头。相信这部电影会凭其真实的魅力给中华民族带来可共享的精神力量。
2鬼子来了 (中)2000
"拍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姜文
3一江春水向东流(中)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 郑君里)这部电影的故事讲述到1947年,也就是电影开拍的时间,在那样一个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能拍出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史诗般意义的作品是难以想象的。电影以三段结构宏观且细腻地描绘了八年抗战中的各式民生,通过人物命运的起落道出了战争带与人的痛苦,恰似那一江春水东流不尽,无结无终。
4伊万的童年(苏)1962
《伊万的童年》(塔尔科夫斯基)是一部借助孩子的眼光审视战争的电影,主人公伊万有着一种外表看似沉滞、内里却充满爆炸性情感的人。这个12岁的少年的父亲在抵抗法西斯的战斗中牺牲了,母亲和妹妹下落不明,他随父亲的朋友在一个前线部队当侦察兵。影片采取了一种比较松散的结构讲述了伊万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拒绝被送往后方学校、执行第二次任务和战争结束后他被处以绞刑这四个段落。期间以穿插了梦境的形式将影片真正的重点放在了呈现主人公充满张力的内心世界上面,循出其深埋的情感纹路--一个被战争严重扭曲的心灵。
5桂河大桥(英美)1957
《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故事发生在缅甸,主要人物有日军和英军战俘和美军战俘,讲的是日军要英军军官出人出力修建大桥要通泰国,英军抵抗无效后被迫建造了这个桥,建好后被美军战俘接到命令炸毁的故事。据说姜文对这个电影很喜欢,他的《鬼子来了》也有相似的味道在里面,都是用精巧和风趣的手法描述战争,一改反战电影的沉重主题,于张弛有度的情节中发人深省。
6游戏规则(法)1939
《游戏规则》(让雷诺阿)表面上看,这是一部融合了马里沃、博马舍和缪塞古典戏剧风格的悲喜剧,但其间更夹杂了对政府和民众“怒其不争”的激愤。尤其在高潮的宴会片段中,雷诺阿巧妙的使用歌曲和服饰暗示了希特勒对奥地利的侵略以及日益严重的“排犹”事件,继而也模仿/颠覆了较早之前《马赛曲》(1938)的空间结构和叙述方式。 相对于战场上的血光拼杀,这无疑是一种“不宣而战”,一种精神意志上的个性展现,一份人道主义良知的真实诉求。在此之后,导演于1943年在美国拍摄了《吾国吾民》(我国在1975年有翻拍的同名电影)讲述了平民英雄的战争电影。
7美丽人生(意)1997
《美丽人生》(罗伯特•贝尼尼,1997)是让人最悲伤的喜剧电影。反映在“二战”题材上,意大利喜剧不像法国那般完全将战争完全娱乐化,而强调人在面对不幸境遇时的隐忍乐观。从较早的《七美女》(丽娜•沃特穆勒,1975)到近些年的,观众很难简单说它们是一出纯粹的喜剧或是正剧。当骨瘦如柴的帕斯库里诺在战俘营中被肥胖的纳粹女军官强行压在身下时,当奎多迈着滑稽的正步从犹太小孩藏身的垃圾箱前走过时,喜剧感的背后充满了无言的忧伤,留给人长久的思考。
8铁皮鼓(德)1979
《铁皮鼓》(施隆多夫)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是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曾获得奥斯卡和金棕榈的双料肯定。影片气势恢弘,以一个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颠簸遭遇和奇特视角来揭示整个德国民族的历史和纳粹的丑恶,用超现实手法对人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和批判,完全写实的呈现了被战争大时代压抑的平民的病态的心理。
9前进,神君(日)1987
日本面对二战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作为(国家及右翼势力)侵略者,一方面是(平民视角)受害者。但明显的,反映后者的电影要多得多。即便一些被评论肯定的佳作,如《二十四只眼睛》(木下惠介,1954)和《缅甸的竖琴》(市川崑,1956)也依然感伤有余,理性不足。而描写原子弹事件的《黑雨》(今村昌平,1989)和《八月狂想曲》(黑泽明,1991)也是这样。对此,黑泽明说:“我想通过电影表达——战争是政府之间的战争,而不是人民之间的战争。”相比之下,原一男的《前进,神军》(1987)的反战态度比较客观一点,导演通过纪录片跟拍日军老兵,也就是主演奥崎谦三(很激烈的反战人士,并用弹弓射过天皇)的方式深入探讨了裕仁天皇在“二战”中所应担负的责任,让世界看到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真诚与勇气。片中的情绪就像日本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年)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里写的:“你不要死去,天皇不会亲自参加战役。皇恩浩荡,岂能有这样的旨意——让人们流血而死,让人们死如禽兽,还说什么,这就是荣誉。”
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不管是喜剧手法还是悲剧手法,真实的战争毕竟是带着血和泪的,它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更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集体伤痛,就像海明威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的题记写的,“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转载请注明“电影国际film_inter”出处
今年是世界反思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虽然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在世界各地所引起的关于历史、民族、人民的遗留问题至今还未结束。而在这里面,电影人总能以敏锐的目光穿越世情的种种纷乱意象,透过芸芸众生麻木狂热的震耳山呼,直接记录下来最剑指人心的反战佳作。这几部世界各地的战争题材电影没有煽情,但却能用最诚实的历史观打动人,在艺术性和意识形态上都是值得研究的类型电影佳作。
1燃烧的影像(中)2015
《燃烧的影像》(黎涛)将要在今年的九月十八号上映,在前几天还举行了点映场,此片的亮点是馆藏历史胶片还原了最原始的历史影像,完整再现了艰苦卓绝的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奋斗史。其中更有关于南京大屠杀、飞虎队。驼峰航线等珍贵历史镜头。相信这部电影会凭其真实的魅力给中华民族带来可共享的精神力量。
2鬼子来了 (中)2000
"拍这部电影不仅是再现日本军队当年的暴行,更是出于一种警世的责任。在这部影片里,日本军屠杀的是真正的中国老百姓、中国平民。而事实上,当年日本军也确实杀过很多中国老百姓。我的老家唐山就发生过这样的惨案。我想通过这部影片告诉日本观众:你们要真正面对这段历史,别想再否认。我也想以此告诫中国观众:面对恶人,我们不能无端地报以善良。面对这些已经发生的事实,中国人和日本人都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避免这种事再发生。"——姜文
3一江春水向东流(中)1947
《一江春水向东流》(蔡楚生 郑君里)这部电影的故事讲述到1947年,也就是电影开拍的时间,在那样一个物资极其短缺的情况下能拍出这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具有史诗般意义的作品是难以想象的。电影以三段结构宏观且细腻地描绘了八年抗战中的各式民生,通过人物命运的起落道出了战争带与人的痛苦,恰似那一江春水东流不尽,无结无终。
4伊万的童年(苏)1962
《伊万的童年》(塔尔科夫斯基)是一部借助孩子的眼光审视战争的电影,主人公伊万有着一种外表看似沉滞、内里却充满爆炸性情感的人。这个12岁的少年的父亲在抵抗法西斯的战斗中牺牲了,母亲和妹妹下落不明,他随父亲的朋友在一个前线部队当侦察兵。影片采取了一种比较松散的结构讲述了伊万第一次执行任务回来、拒绝被送往后方学校、执行第二次任务和战争结束后他被处以绞刑这四个段落。期间以穿插了梦境的形式将影片真正的重点放在了呈现主人公充满张力的内心世界上面,循出其深埋的情感纹路--一个被战争严重扭曲的心灵。
5桂河大桥(英美)1957
《桂河大桥》(大卫里恩)故事发生在缅甸,主要人物有日军和英军战俘和美军战俘,讲的是日军要英军军官出人出力修建大桥要通泰国,英军抵抗无效后被迫建造了这个桥,建好后被美军战俘接到命令炸毁的故事。据说姜文对这个电影很喜欢,他的《鬼子来了》也有相似的味道在里面,都是用精巧和风趣的手法描述战争,一改反战电影的沉重主题,于张弛有度的情节中发人深省。
6游戏规则(法)1939
《游戏规则》(让雷诺阿)表面上看,这是一部融合了马里沃、博马舍和缪塞古典戏剧风格的悲喜剧,但其间更夹杂了对政府和民众“怒其不争”的激愤。尤其在高潮的宴会片段中,雷诺阿巧妙的使用歌曲和服饰暗示了希特勒对奥地利的侵略以及日益严重的“排犹”事件,继而也模仿/颠覆了较早之前《马赛曲》(1938)的空间结构和叙述方式。 相对于战场上的血光拼杀,这无疑是一种“不宣而战”,一种精神意志上的个性展现,一份人道主义良知的真实诉求。在此之后,导演于1943年在美国拍摄了《吾国吾民》(我国在1975年有翻拍的同名电影)讲述了平民英雄的战争电影。
7美丽人生(意)1997
《美丽人生》(罗伯特•贝尼尼,1997)是让人最悲伤的喜剧电影。反映在“二战”题材上,意大利喜剧不像法国那般完全将战争完全娱乐化,而强调人在面对不幸境遇时的隐忍乐观。从较早的《七美女》(丽娜•沃特穆勒,1975)到近些年的,观众很难简单说它们是一出纯粹的喜剧或是正剧。当骨瘦如柴的帕斯库里诺在战俘营中被肥胖的纳粹女军官强行压在身下时,当奎多迈着滑稽的正步从犹太小孩藏身的垃圾箱前走过时,喜剧感的背后充满了无言的忧伤,留给人长久的思考。
8铁皮鼓(德)1979
《铁皮鼓》(施隆多夫)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君特·格拉斯1959年出版的同名长篇小说,是德国新电影流派名导施隆多夫的扛鼎力作,也是影史最著名的反纳粹电影之一,曾获得奥斯卡和金棕榈的双料肯定。影片气势恢弘,以一个畸形的侏儒一生的颠簸遭遇和奇特视角来揭示整个德国民族的历史和纳粹的丑恶,用超现实手法对人性进行细致入微的剖析和批判,完全写实的呈现了被战争大时代压抑的平民的病态的心理。
9前进,神君(日)1987
日本面对二战态度是复杂的:一方面作为(国家及右翼势力)侵略者,一方面是(平民视角)受害者。但明显的,反映后者的电影要多得多。即便一些被评论肯定的佳作,如《二十四只眼睛》(木下惠介,1954)和《缅甸的竖琴》(市川崑,1956)也依然感伤有余,理性不足。而描写原子弹事件的《黑雨》(今村昌平,1989)和《八月狂想曲》(黑泽明,1991)也是这样。对此,黑泽明说:“我想通过电影表达——战争是政府之间的战争,而不是人民之间的战争。”相比之下,原一男的《前进,神军》(1987)的反战态度比较客观一点,导演通过纪录片跟拍日军老兵,也就是主演奥崎谦三(很激烈的反战人士,并用弹弓射过天皇)的方式深入探讨了裕仁天皇在“二战”中所应担负的责任,让世界看到了日本人对待历史的真诚与勇气。片中的情绪就像日本著名女诗人与谢野晶子(1878—1942年)的反战诗歌《你不要死去》里写的:“你不要死去,天皇不会亲自参加战役。皇恩浩荡,岂能有这样的旨意——让人们流血而死,让人们死如禽兽,还说什么,这就是荣誉。”
不管是纪录片还是剧情片,不管是喜剧手法还是悲剧手法,真实的战争毕竟是带着血和泪的,它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矛盾,更是存在于人民之中的集体伤痛,就像海明威在小说《丧钟为谁而鸣》扉页上的题记写的,“谁都不是一座岛屿,自成一体;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任何人的死亡使我受到损失,因为我包孕在人类之中。所以别去打听丧钟为谁而鸣,它为你敲响。”
转载请注明“电影国际film_inter”出处
本文为作者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9442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锐影VR
是威锐影业(VRision)旗下VR教育和资源平台。通过“VR知识媒体”,“培训课程”和“资源交流”三个板块,为国内VR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提升VR内容制作质量以及拓展VR行业的商业应用领域。
锐影VR拥有完善的网络课程和线下WORKSHOP培训体系,并针对行业和公司进行定制培训模块。
威锐影业
是一家国际化的VR内容制片,制作和发行机构,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潍坊、纽约和曼谷设立分支机构。威锐影业提供国际顶尖的电影级全流程VR内容制作服务,致力于高品质VR内容的创意生产。威锐作为诺基亚OZO和行业中高端VR拍摄制作设备代理商,提供全线VR制作解决方案。威锐也是VR内容商业应用开发商,为VR旅游、VR展览展示、VR广告、VR博物馆、电影VR体验等行业内容提供创意开发,制作,发行和商业营销。
扫码关注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