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音器材如何带领电影产业迈向新世界

原文链接

电影影经历了三个变革,第一次从无声到有声,第二次是从黑白到彩色,第三次就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至今,电影正在大踏步地加入高科技元素的阶段。或许现阶段我们再看各种大片的时候无法感受到那个时候各种影片的划时代意义。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下在电影发展的第一阶段时,因为录音装置的逐渐成熟,引领电影走向视听艺术的几部电影。

苏联导演爱森斯坦在1925年推出了《战舰波将金号》(Battleship Potemkin)中经典的敖德萨阶梯一景,完美地诠释了「蒙太奇」对于电影艺术的重要性,他将各个看似无关的影像串起,中弹女人痛苦的脸孔、不断往下滑地婴儿车、老奶奶担忧的表情、军队对人民无情地杀戮等,成功地让场面调度配合镜头发挥其最大的效用。但是,在录音设备发明以前,无声电影的播放场地通常会有一组乐团,为了这部电影谱曲后,现场跟着影像的脚步演奏,补足电影没有声音的不足。



不过同步录音设备Vitaphone在1926年问世,是华纳兄弟影业首先投资的先进录音系统,他可以在拍摄的同时录制声音,使用33又 1/3转速的黑胶唱盘录音,电影里的角色可以开始讲话了!1926年美国导演Alan Crosland率先尝试了录音设备Vitaphone,制作了音效以及背景音乐,往有声电影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录音器材如何带领电影产业迈向新世界录音器材如何带领电影产业迈向新世界

华纳兄弟公司推出的Vitaphone录音系统大受电影创作者的欢迎,1927年华纳影业推出了第一部同步录音的电影《爵士歌王》(The Jazz Singer),里头有对白(也是后来无意中录上去的)也有几首插曲,电影本身叙事流畅,讲述从小立志当歌手的杰克,卡在梦想与家庭左右为难的困境下挣扎,尽管电影的手法并不像《战舰波将金号》,或是卓别林、基顿的表演来得有趣,但第一部有声电影的确造成了当时电影界的轰动,也敲响了默片时期结束的钟声。



同时间除了美国开始拍摄有声电影以外,其他国家的电影产业尚未受惠于录音设备,不过仍然有相当惊人的作品出现,例如法国导演刚斯(Abel Gance)推出长达约330分钟(因为电影已经分散各地,无法确切还原当初的长度)的《拿破仑》(Napolean),史诗般地战争场面备受赞赏,由于导演不满摄影机能够捕捉的画面太少,便使用了三块屏幕将场面扩展到最宽,将四个场景同时展现,几乎可以说是放映技术升级的先驱,电影总共花了4年才拍摄完成。

录音器材如何带领电影产业迈向新世界

这个期间德国表现主义电影代表《大都会》就算是拿到2015年来看,同样也是一部令人难以想象的神作。当时美国电影工作者Josef von Sternberg 在1927年拍出了《黑夜传说》(Underworld),没有使用热腾腾的Vitaphone,反倒是透过他独特的风格结合创意,呈现凶杀案、警方与反派的拉扯,让一名强匪第一次成为电影主角,成功启蒙了「黑色电影」(Film Noir)的风格,也获得了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故事奖。没错,有声电影出现的这个期间,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也推出了第一届的学院奖,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奥斯卡金像奖。

录音器材如何带领电影产业迈向新世界

一直到了1928年,导演Bryan Foy推出了电影《纽约之光》(Lights of New York),这是第一部全部都有对白的电影,从此便改变了电影制作的方式,同步录音成为电影制作的基本配备。除了华纳兄弟以外的电影公司也开始有危机意识,纷纷寻求制作有声电影的方式,所有的摄影棚以及电影院都开始大改装,只为了迎接这个新技术的到来。
有声电影的发明听起来是一项对于电影产业最有进步意义的事情,但事实上除了摄影棚以及电影院要改装以外,过去默片时期电影只要拍好了,就可以输出到法国、德国等热爱电影的国家,有声电影出现后每一部电影都需要配上不同语言的版本,技术也成为电影预算暴增的主要原因。不过对于当时的电影工作者来说,这些改变都是必要的,多数的电影人都选择欣然接受这个改变。1929年的《百老汇的旋律》(The BroadwayMelody)讲述两个女孩因为在家乡表演歌舞火红,想要到大城市纽约打拼一番,却同时爱上了百老汇歌舞团的经理。这样的故事剧情简单朴实,不过因为它是第一部百分之百歌舞电影,连里面的歌曲都是特别创作的,所以拿下了第二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奖,也让米高梅(MGM)电影公司以及其他电影公司,开始对拍摄 歌舞片疯狂。



不过回头看欧洲对于有声电影的看法,就可以发现现今我们所认为的好莱坞电影与欧洲电影会有如此的差距,事实上是其来有自的。当时在欧洲有许多电影创作者并不喜欢这样的技术,他们认为过多的台词对白会减弱电影的美感,不过也有另一派创作者拥抱这样的技术,但不过度使用它。例如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的Henri Cartier-Bresson,就曾经说过「对一般的观众来说,电影中的对白并不只是众多声音的其中一项而已,先有了对白,然后才有其他声音。换句话说,不管有多少的声音一起出现,人声的出现一定会是感知系统裁决声音层次的主要因素。」

日本电影在这方面的发展并不顺利,因为当时日本的有声电影多数是放映无声电影,并且在现场进行声音表演。而我国当时也因为反对与赞成各占一半,加上地域广大,方言过多,又没有足够资金发展,导致有声电影在中国发展也非常迟缓。然而,像是欧洲如此对于声音的应用深入思考的电影创作者并不是好莱坞的多数,美国电影开始大量产制百老汇歌舞片,追求越来越大的电影制作,越来越华丽的布景,加上萌芽不久的明星制度,好莱坞电影产业发展的非常快速,获利非常高,却不如欧洲电影来的精致。许多默片电影大师如卓别林、爱森斯坦等,都非常抵制有声电影的制作,然而声音已经为电影打开了一扇无法关闭的窗,影像也再离不开声音了。

转载请注明”电影国际film_inter“出处。

本文为作者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8150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锐影VR 是威锐影业(VRision)旗下VR教育和资源平台。通过“VR知识媒体”,“培训课程”和“资源交流”三个板块,为国内VR从业者提供全方位的教育资源,提升VR内容制作质量以及拓展VR行业的商业应用领域。 锐影VR拥有完善的网络课程和线下WORKSHOP培训体系,并针对行业和公司进行定制培训模块。 威锐影业 是一家国际化的VR内容制片,制作和发行机构,总部位于北京,在上海、广州、潍坊、纽约和曼谷设立分支机构。威锐影业提供国际顶尖的电影级全流程VR内容制作服务,致力于高品质VR内容的创意生产。威锐作为诺基亚OZO和行业中高端VR拍摄制作设备代理商,提供全线VR制作解决方案。威锐也是VR内容商业应用开发商,为VR旅游、VR展览展示、VR广告、VR博物馆、电影VR体验等行业内容提供创意开发,制作,发行和商业营销。
扫码关注
威锐(北京)影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