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多利亚》:一镜到底的魔力

2015-07-30 17:25

《维多利亚》:一镜到底的魔力

文/牛腩羊耳朵

维多利亚 Victoria (2015)导演: 赛巴斯蒂安·施普尔
编剧: Olivia Neergaard-Holm / 赛巴斯蒂安·施普尔
主演: Laia Costa / 弗雷德里克·劳 / Franz Rogowski/ Burak Yigit / 马克思 马福
类型: 剧情 / 犯罪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深焦(Deep Focus)编辑部评分:
牛腩羊耳朵 ★★★★ 4/5
电影节开幕三天来最大的惊喜,用没有剪辑手法辅助的140分钟一镜到底的形式如魔法般地把前半段自发浪漫的偶遇情绪与后半段紧张刺激的犯罪场景缝合起来,单一但又复杂的镜头语言却能抒写出两段风格完全不同的故事,导演的控制力可见一般。在追求形式完美的条件下,不可避免地牺牲掉了剧作表演的力量。
陀螺凡达可 ★★★★ 4/5
女主解释说最后崩溃大哭不是因为谁死了,而是因为这两小时内没来得及消化的经历和情绪找到了宣泄口。不过大多观众没看出来正说明了剧本本身的诸多缺陷。二刷没了第一次酣畅淋漓的痛快感,但仍然折服于导演和摄影师用一镜到底挑战类型片的能力和魄力。
Peter Cat ★★★★ 4/5
#柏林电影节#2015年第一部话题电影诞生。一镜到底,140分钟屏气凝神,马德里少女与四个柏林男人的疯狂一夜。德国版爱在黎明前+邦尼与克莱德+罗拉快跑。但人物情感建构很可能依然无法使较真观众信服。

闯进《维多利亚》导演塞巴斯蒂安·施普尔 Sebastian Schipper脑海的第一个点子并不是这几天在柏林掀起评论风潮的“一镜到底”,最初,他只是想拍一部犯罪电影。之后他找到了自己的好友德国导演Tom Tykwer,以先锋影像作品《罗拉快跑》成名的Tykwer和他共同设计了“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以达到与其它同类型的电影作区分,突出犯罪情绪和临场感的目的。事实证明,最勇敢的选择达到了最佳的效果。

《维多利亚》:一镜到底的魔力

电影从一位名叫维多利亚的西班牙女孩在柏林一家地下夜店独自狂欢开始,此时凌晨四点,在夜店门口,她遇到了四位不太正经的“柏林男人”,他们很快开始了交谈,在柏林的夜色下游荡,女孩渐渐与其中一位男人越走越近,就在短暂向他展开心扉之后,她无法自控的投入一场疯狂的犯罪中……年仅30岁的摄影师Sturla Brandth Grøvlen端着一台佳能C300手持摄像机,对准这五个年轻人,对准柏林凌晨的街道,在四点到六点的两个小时里,只用一个镜头,换了22个地点,谈了一场恋爱,抢了一家银行,经历了一次生离死别。

《维多利亚》:一镜到底的魔力

在媒体场结束接受掌声欢呼,在发布会现场收到连番赞扬,“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震撼了被当天其它竞赛影片无聊到的记者。导演更是现场证实,这部不需要剪辑师的电影,没有像希区柯克的《夺魂索》以及去年的奥斯卡大热《鸟人》那样,使用了剪辑技术把多个长镜头组合成了“一镜到底”的效果。140分钟的《维多利亚》真真正正的只有一个镜头。
剧组一共拍摄了三条,导演选取了最后一条,也只有这一条达到了导演所希望拥有的情绪感与临场效果,就像弗朗西斯科波拉在评价自己的越战电影《现代启示录》时所讲的,“这不是一部关于越南的电影,这就是越南”,导演在“一镜到底”的形式下找到了“这不是一部拍摄犯罪的电影,这就是犯罪现场”的真实。而且,这一个镜头,并没有单单在犯罪场景下让人惊艳,前半段的偶遇,街头游荡的试探,露台聊天的建立信任,咖啡馆吐露心声的初生情愫,角色的自发性与年轻一代的虚无都实实在在的表现了出来,也为此后女主角决定投入一场常人避之唯恐不及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合理的性格与感情动机。如同魔法般的,前半段的浪漫自由的气氛与后半段惊悚紧张的犯罪场景完美的由一个镜头缝合在了一起。

《维多利亚》:一镜到底的魔力

形式上的完美无缺,就有风险在内容上打折扣,由于只有一个镜头,太多情况都无法预测,表演更要达到导演要求的情绪效果,《维多利亚》在有些段落的略显夸张与不自然,以及大段配乐加消音来掩盖收音上的失误,让其在电影节评论中处在了中流。
本文为作者 深焦DeepFocus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7901

深焦DeepFocus

点击了解更多
「深焦」(Deep Focus)是一份以巴黎为据点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院线与艺术电影的最新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欧洲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微信号:deep_focus
扫码关注
深焦DeepFoc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