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夫山地电影节电影剪辑:勃朗峰疾风飞翔

转载自北师大教授,文学院副院长李正荣
Blog: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15e400100lxl6.html



班夫山地电影节电影剪辑:勃朗峰疾风飞翔
勃朗峰疾风飞翔 Mont-Blanc Speed Flying
法国, 2008, 10分钟
导演兼制片: Didier Lafond
重点:降落伞雪山速降,适宜家庭观看
六个速滑手,从勃朗峰的高坡顶端飞速滑翔下到尙蒙尼克(地名),整个短片十分钟拍摄时一气呵成,没有间段。拍摄地点Cinefles.
音乐与运动的完美结合!《勃朗峰疾风飞翔Mont-Blanc Speed Flying》被“2009年班夫山地电影节”评为“最佳短片山地电影”。

《勃朗峰疾风飞翔》是航拍的,一个镜头一气呵成十分钟的短片,在4000多米高的法国一个雪峰上,伴随着流畅动听的钢琴曲,六个滑翔者开始了飞翔之旅,脚上踩着滑雪板,身上背着降落伞,一路滑过雪坡,翱翔于群峰之间,时不时地在过渡的雪坡上留下划痕,最后降落在海拔900多米的草地上,场景壮阔,荡气回肠,啊啊啊,人类古老的飞翔的渴望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我跟brain说,阿凡达也不过如此吧。
纪录片有许多流派,有的偏重于自然状态,不加修饰,可以称之为“自然主义”;有些偏重于刺激,我称之为“撞击主义”;有的像《勃朗峰疾风飞翔Mont-Blanc Speed Flying》,要不遗余力的追求优美。《微观宇宙》这样的经典法国纪录片,就应该被称为这一派别。
《勃朗峰疾风飞翔Mont-Blanc Speed Flying》中六个飞翔伞从勃朗峰顶峰(Mont-Blanc 4808米)起飞,飞降至Chamonix山谷,用了十分钟的时间。镜头不断,跟踪拍摄。十分钟内,六个飞翔伞越过山脊,山坡,断崖,山阳,山阴。一顶红色飞翔伞领先,五个黄色飞翔伞随后,时而序列,时而错落。红伞黄伞有时齐聚画面当中,有时这一红伞或某一黄游离画面。像苍鹰,却比苍鹰艳丽;像燕子,却比燕子优游;像彩云,却比彩云灵动,六个飞翔伞给白雪皑皑的勃朗峰带来一种格外清晰,有格外神秘的生命力。
运用长镜头,大多是“有想法”的导演的艺术实验。历史上最长的长镜头足足有96分钟,是俄国导演索科洛夫在《俄罗斯方舟》中使用的,事实上这部电影就是一个镜头。希腊导演安哲罗普洛斯的360度长镜头,也很有名气。
相比之下,《勃朗峰疾风飞翔Mont-Blanc Speed Flying》导演迪迪埃尔·拉封登的这个长镜头,有特别的追求。
这个长镜头是在山地雪峰拍摄,主题是飘忽不定的飞翔伞,从4808米高度下降到1000米的山谷,飞翔伞不是直落而降,而是特意盘旋往回,如何实现这个长镜头,实在太难了。
长镜头从侧光开始,六个飞翔伞的影子在飞行方向的正前方,开始拍摄时,摄影机机位在六位飞翔运动员侧身,是远距离的大全景。我无法截取视频。只找到勃朗峰主峰的图片。六个飞翔伞运动员是背对阳光从这里起飞。

红伞飞翔运动员启动,黄伞运动员跟随。次第向大雪坡飞翔。镜头开始跟拍。
镜头“摇”的同时,又“推”进,飞翔运动员的身影清晰可见。
接下来的不间断拍摄中,飞翔运动员相互穿插,和摄影机交相换位,测光、侧逆光、逆光、顺光,飞翔伞或者透明或者耀眼。

这个镜头的用光太讲究了。前景是明亮的雪坡,银白色;背景背光的雪坡,暗蓝色。黄飞翔伞被太阳从侧面顶头照射,呈现完全透明的原色黄色。红飞翔伞已经飞入雪坡挡住阳光的暗处,但是,红色的穿透力,依然很强。两个飞翔伞拖曳出的烟雾,本来是彩色的,但是强光下,也成为透明的白。颤抖的白线让画面更加灵动。
导演和摄影巧妙利用山体挡住阳光留下的阴影,让顶光照射下通明的飞翔伞翻飞在暗色的雪墙前,十分的诗意。我注意顶住画面,心里一再叫绝:长镜头中的飞翔伞没有一次完全陷入暗色!总是通明的鲜艳。

看完电影,我一直寻找这部纪录短片。遗憾的是,只找到了一段1分钟的视频。
什么时候可以找到完整的《勃朗峰疾风飞翔Mont-Blanc Speed Flying》短片,可以再三观看这唯美主义的十分钟呢。


本文为作者 红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7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