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还需要编剧和导演吗?(转)

2015-07-14 11:19
作者:赵宁宇 文章来自:喜多瑞剧本观察

    我们正面临一个神奇的时代:据说,电影不再需要职业编剧,不再需要职业导演,只要有明星在,有IP在,电影就可以存在,并且,优质地存在。
某种话语正在尽力描述这样一种景况,并且在某种程度上给一部分人群成功洗脑:编剧是不重要的,有网络文学就好,找几个“小孩”改成剧本格式,就可以生产优秀电影。导演也是不重要的,只要跨界,就可以打败优秀导演。世界电影百年历史上的导演都毫无用处,业余的一定比职业的强。
这背后,充满了奇形怪状的活动变人形:“小孩”写戏,大腕挂名,就可以卖。执行导演拍戏,名导挂名,就可以卖。明星扎堆,编剧导演靠边站,就可以卖。某种话语异常迷信反规律操作,只要违反电影创作规律,就可以卖。虚荣和势利理直气壮地登场,一个字,卖。
电影本身就是一个虚荣和势利的世界,如今,世俗社会的三俗六陋不断增兵,令原始积累期的原罪成功地注入电影的母体。这是一个比滥的时代,不择手段真豪杰,不改初衷非英雄,就这么任性。
电影是一个工厂,影片是一个车间。编剧是工程师,导演是车间主任,各部门是各工种的工人。编剧画设计图纸,导演带队操作机床,制片人做生产计划,各部门各司其职,生产电影产品。这是一个不可能改变的格局。但是,格局改变了。为什么呢?因为新的力量要进入车间,制造产品;但新的力量不会设计图纸,不会操作机床,但硬要闯入车间,怎么办?
好,先从外围做起。
话语拥有IP。网络文学是最显在的一种IP。虽说网络文学基本上是一个垃圾堆,但垃圾堆里也可以淘出一部分矿石。好了,电影车间需要矿石,以前,你们的生产原料来自于生活,来自于文学、戏剧,如果,我们把矿石给你们备好了。矿石还不能直接投料生产,那就做一下粗加工,找“小孩”把矿石变成粗钢。为什么要用我们的粗钢?因为垃圾堆上人满为患,都将成为未来的消费者。为什么不用你们的材料?生活、文学、戏剧,不早就出了问题吗?你们是苏丹红,就不要瞧不起地沟油。
垃圾堆不是贬义词,瓦尔特·本雅明早已睿智地指出,艺术家都是拾垃圾者,写作者的姿态和拾垃圾者惊人相似。
话语在车间外搭建了无数房屋:曰IP,曰众筹,曰大数据,曰颜值,曰互联网基因。话语继续洗脑受众,逐步升级:要看产业,路过我处也看一看;要看产业,先到我处看一看;要看产业,主要到我处看一看;要看产业,别看了,我就是产业本身。
当然,这又是改开以来的原罪一种,试看全国风景名胜,到不了真佛面前,已买无数门票,筋疲力尽。大昭寺门前的绿松石,90%产自浙江;丽江大理的民俗客栈,90%由外地人开设;金门的高粱酒,90%原料来自大陆东北。再有无数朝阳仁波切,煲得好心灵鸡汤,不加色素,全部农场速成鸡,偏卖得溜达鸡价格。一个字,卖。
话语并不为这种城下町的格局所满足,一定要杀入围城之中。
先收拾你们设计师。编剧的作用不是设计图纸吗?给你甩几个样品,别设计,直接扒,就能卖。样品自然不是随便来的,一定来自于成功的案例。外国偷几个,国内抄几个,车间照着做,就能卖。改开之初,中国的制造业确实照此重新起步。至于样品内含的门道,那是不必管的;每一个成功产品都有艰辛的研发历程,那也是不必管的;话语的目光只能看到一个成功的产品,也就将那看做了产业的全部。要知道,中国的制造业曾经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仿冒,也总是生产出二三流产品,至今不能消除国际恶劣影响,如今,这一做派又被原罪带进了电影车间。
画设计图多费劲,照着样品3D打印不就全有了?
再对付车间主任。车间主任能干嘛?不就是喊喊预备、开始和过?好,人人都可以做导演,因为人人都会喊预备、开始和过。当众喊喝多威风,于是,人人要过这个瘾。车间是现成的,各部门是现成的,一声喊,居然也就有产品产出,有些居然也能卖。话语欣喜如狂,果然不需要车间主任。顺带着,设计师和车间主任,用百年操劳建立起的车间秩序,也就被消解了。
原为门外文谈的受众,透过玻璃看到车间里的景况,连称新奇,于是话语的信心更足:上帝都说好,一定是真好。话语忽悠受众,你们也是编剧,你们也是导演,你们就是明星!受众知道自己不是编剧,不是导演,不是明星,但很享受这一种木乃伊的不朽方式,车间里的工人们总是傲娇,如今,我们坐看被包装出的“同类”接管你们的工厂。
为什么车间还可以生产?因为产业工人还都在,摄影、美术、录音等等都在。产业的惯性,偶尔缺了设计师和车间主任也可以开工。于是,产业工人们百年来具备的工业性价值,被迅速转换到他人身上。至于车间里磨损的轴承,老化的皮带,堆积的油污,破损的管线,是没有人管的。不是还能生产么?我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
大数据的口气很大,看似不容质疑。大数据勇于预测,他们说:《战狼》的票房只会有500万。当这部电影的票房高达5.8亿时,大数据瞬间开始聊别的。此类案例极多。大数据是好的,被话语用坏了。话语的目的,无非是主角登场,改朝换代,所有词语的使用,全部有具体的目的。这本无错,但当工厂车间的规程被破坏时,还能有多少生产力可供消耗、消费和消解?
没有图纸真的可以生产么?没有车间主任真的可以生产么?全球都是大工业当家,精密分工为主流,话语偏要跟着感觉走,跟着老工人的手感走,为了一些廉价并且不那么真实的神话而欢欣鼓舞。喧嚣过后,我们发现,生产电影的,还是那些机器轰鸣的车间,一代代专业和逐渐变得专业的工人们。
愿意来受这份苦的,欢迎。多带几颗螺丝钉,几瓶润滑油,机器会转得更好。动辄拆车间、毁机器、抢喇叭,坐等国际大工业夺厂平地——用的还是中国人自己的钱。
本文为作者 徐赫屾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7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