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电影的特性-凡影周刊NO.51-【一文】-
导语:
黑色幽默是一种反传统的喜剧形式,在观看具有黑色幽默元素的电影时,观众常常会有恐惧与欢乐并存的审美体验。那么,“黑色幽默”到底是什么?黑色及幽默都来自哪里?本期【一文】将解释黑色幽默的起源和涵义,并总结部分国内外黑色幽默电影中常见的三种冲突与悖论。
正文:
策划/文章:阿戚
“ 黑色幽默电影的特性 ”
黑色幽默的概念与起源
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是这样定义黑色幽默的:是一种绝望的幽默,力图引出人们的笑声作为人类对生活中明显的无意义和荒谬的一种反响。
黑色幽默诞生的初期,是美国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一个小说流派。1965年,美国作家布鲁斯·杰伊·弗里德曼编辑了一本名为《黑色幽默》的小说集,集结了海勒、品钦等12位美国和法国当代小说家的作品片段。从那之后,很多文学评论家开始使用这个概念,用“黑色幽默”来指称运用荒诞、病态幽默手法的文学作品。而美国评论家尼克伯克发表《致命一蜇的幽默》一文,明确将这类作家称为“黑色幽默派”,于是“黑色幽默”便作为一个现代主义文学流派在美国诞生。
黑色幽默的内涵
“黑色幽默”是“恐怖”与“滑稽”的结合。“黑色”代表恐怖,是可怕的现实;“幽默”代表滑稽,是对这种现实的嘲讽。
创作者利用独特的视角,从并不令人愉快的现实中看到了令人发笑的特质,使人在对作品中呈现的现实感到绝望和无奈的同时,仍然能发出笑声,借以缓解莫名的生存焦虑和令人窒息的压抑感。所以,尽管黑色幽默中包含悲剧性的内容,但它仍属于喜剧的范畴。
而与传统幽默不同的是,黑色幽默的作品往往充斥着一种不可理喻的悖论,使得现实看起来荒诞不羁。比如《疯狂的石头》中,小盗贼为了生活戏耍了装备精良的国际大盗;卡夫卡的《城堡》中,K先生永远找不到但永远敞开的门。其次,正如“黑色幽默”的一个别称——“绞刑下的幽默”所带给人的感受,黑色幽默常常来源于对死亡的冷漠。刽子手会在行刑前问犯人:“你觉得这玩意儿结不结实”。
“在这里,悲剧的情节得到了戏剧化的处理,喜剧的形式又被赋予了悲剧的内涵。”黑色幽默利用喜剧的思维来揭露现实、嘲笑权威、颠覆常规;人们则在非常态的笑声中,解放自我,并重新看待世界的阴暗和浮华。
黑色幽默电影中的悖论
悲与喜,恐怖与幽默,这些元素的交集让黑色幽默电影呈现出非常迷人的气质,但同时也酝酿出一些悖论,主要会体现在三个层面。
(一) 个体身份
“人”是黑色幽默电影关注的中心,而人的“身份”是多种情节冲突的来源。黑色幽默电影往往会呈现出人物身份的多重性,这种多重性天然的矛盾既带来了幽默,也常常是此类电影中黑色元素的所在。
《让子弹飞》中,姜文饰演的张麻子本来是令人闻风丧胆的土匪,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鹅城”的父母官。同样是姜文的电影,《一步之遥》里,马走日本来是贵族出身,选美大赛主持,评委会主席,却一夜之间成了通缉犯,而项飞田也从马走日的莫逆之交变成了追捕他的仇人。
这种前后身份的截然不同使得人们在观赏电影时可以跳出原始的身份带入。土匪也可以是执政者,好人也可以是坏人,这样的电影给观众更多机会去思考人物本来的意义。也就是说,这种多重身份的天然矛盾使得“身份”本身破裂,反而更能刺激观众对“身份”的存在意义进行评判。
(二) 价值判断
黑色幽默电影往往还会引出一个有趣的哲学问题:生命和尊严、荣誉、爱情等等相比,什么更重要?
《无人区》里,利欲熏心、睚眦必较的潘肖在逃生和营救他人的抉择前选择了后者;《让子弹飞》里,可怜的六子为了证明自己只吃了一碗粉,剖腹而死;《疯狂的石头》里,包世宏不顾台下观众的呼唤,只想痛痛快快地上个厕所。
这些情节都包含价值判断的矛盾:潘肖为了律师费,给恶人辩护,欺负好人,小人嘴脸跃然荧幕,这样的人最后却选择了舍生取义;六子在一个如此明显的诡计面前,刨开肚子自证清白,宝贵的生命显得无足轻重;当然,在即将登台领奖时,一般人也不会为了上厕所而放弃荣耀的一刻。
原始渴求与价值选择间存在冲突,这正表达了黑色幽默提出的哲学问题。
(三) 社会环境
黑色幽默往往还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撑。人物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使得黑色幽默得以大行其道。
《黄金大劫案》的故事背景是动乱纷争的抗日时期,《两杆大烟枪》的故事则发生在一个毒品、赌博和欺骗横行的社会。影片中人物之间的冲突和矛盾看似荒诞夸张,却是现实社会问题的真实写照,人物际遇看似极端,却也映射出当下社会底层小人物的影子。
电影是对现实生活的艺术加工,而黑色幽默电影就是对社会生活的黑暗面进行幽默的包装,使得人们能够在嬉笑怒骂中直面社会问题。
黑色幽默的另一个来源是社会环境带给个人的压迫感以及个人对社会环境的反抗。《无人区》中,潘肖在杀人后因为恐慌选择了毁尸灭迹,但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如愿,这种与成为阶下囚的对抗成为了这部影片最具喜剧效果的元素。这种对抗的诉求一而再再而三的无法得到环境的满足,事实上这就是环境对人物的一种挖苦,更加突出了人物的无力。
结语:
简而言之,在现实社会中相对恒定的“身份”在黑色幽默电影中被频繁转换,促使观众能够对人物进行更加微观的透视,发现情感的真相;当被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在黑色幽默电影中被不断解构重构,会让观众更加明白价值的底线和意义;当创作者们将残酷的现实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展现给观众,在引人发笑的同时进行潜移默化的表达,激发出观众有意或无意的深层思考。这些因为悖论而产生的特性,是黑色幽默电影让观众如此着迷的原因,这也是电影这种强情节的故事形式最能够带给观众的意义所在。
凡影周刊注:本期策划尝试在一个基础理论框架内,进行一些关于电影本体的思考,与凡影往期文章的主题会略有不同。这样的尝试是否能给从业者带来启发,我们非常愿意聆听您的意见,欢迎反馈。
参考文献:
若尘.斯威夫特与《格列佛游记》[J],世界文化,2006(12):25
修倜.论黑色幽默的悖论性[J].外国文学研究.2010(05):154-162
李燕.黑色幽默电影研究[D].
徐州:中国矿业大学.2014:15-27
李川.论宁浩电影的黑色幽默[D].重庆:西南大学.2013:2-4
曾杭丽:《美国黑色幽默探源》[J],《鸡西大学学报》,2010(3)
-----------------------------------------------------------------------------------------------------------
注: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来源,以及原作者、译者、校对者的姓名,请尊重这些整理知识的努力。凡影周刊是由一支25人的翻译团队倾力维护的公众号,只为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多更专业的全球市场信息。关注我们,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本文为作者 凡影周刊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6233
凡影周刊
点击了解更多
凡影Weekly 是陪伴电影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学习助手。我们每周梳理全球优质的文化产业知识,解读当下电影行业现象,希望能够协助优秀的您变得更好。关注我们,您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扫码关注
凡影周刊
凡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