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主角参加各种社团、比赛,然后顺便谈个恋爱,最后既实现了个人价值,又抱得美人归,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是如此精彩!”——一段青春期奋斗史;
日本——校园热暴力、冷暴力,主角一开始被欺凌,然后在朋友、家人和梦中情人的鼓励下奋起,突然从小孩变成大人,靠自己的努力赢得大家和梦中情人的认可,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值得奋斗!”——一段青春期蜕变史;
中国——各种恋爱、各种花式作死、各种劈腿、各种约炮、各种堕胎,最后主角说:“我们的青春最终输给了现实。”——一段青春期堕落史。
————————————————
中日美的青春电影我都看过不少,下面我扯回正题。
首先要定义什么是青春电影,日本有很多纯爱电影,但不是所有的都是青春电影,我认为一部电影至少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在拍青春期的电影,才能称得上是青春电影,这就排除了比如《绷带》、《她爱上了我的慌》之类的音乐电影;除了时间是硬性要求,电影传达的情愫也很重要,青春可以是多种情绪的,但绝对不能脱离实际,用成年人的思维和逻辑去拍电影,出来的效果是很糟糕的,比如《小时代》、《同桌的你》之类的。
说完了定义,来说说中日美三国青春电影的不同,一边说我也会一边推荐好看的作品。
先说日本,因为青春片可以说是日本电影的一大中流砥柱,所以日本的青春片类型有很多。
一、残酷青春
虽说岩井俊二拍《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是受了杨德昌《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和王菲的影响,但说起残酷青春的主题,岩井俊二无疑是代表人物,莉莉周可以说是为后来无数的青春电影树立了标杆,大片绿色的麦田、迷茫的少年、符号化的文字都充满意味,摄影师筱田升功不可没;少年欺凌的主题也充满话题性,几乎每部日剧都会提到,但我认为这样的电影不具备可复制性,因为这是个让人不适的话题,如果只是为了让更多人重视,那整个日本社会对这个问题的关注度已经够高了,再去拍摄更多这样的电影,恐怕只是为了猎奇和吸引眼球了。这类电影不是我的菜,不多做推荐。
推荐:《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告白》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二、纯爱系列
这个类型可以说占据了日本青春电影的大部分,好看但是狗血,最大卖点就是演员,比如新垣结衣,从《恋空》开始积累起的粉丝基础,让她演起青春电影驾轻就熟,卖座基本没跑,女优方面有上野树里、长泽雅美等,男优方面有生田斗真、冈田将生等。所谓纯爱片,只要演员年轻并且够貌美,基本不会砸,因为这类电影有固定的粉丝群体。
推荐:《前路漫漫》、《只是爱着你》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三、其他
作为热爱拍青春电影的国家,在这个主题下日本导演也进行了很多的挖掘,青春并不是只有茫然和懵懂,还有其他各式各样难以说清的情绪。比如《热血高校》系列这样励志且让人血脉喷张的、《水男孩》这类运动主题的、《花与爱丽丝》这样描述女孩子之间微妙的友情的、《燕尾蝶》这样搭建了一个不存在的世界,单纯讲了一个好故事的、《坏孩子的天空》、《青之炎》这样令人感伤的、《听说桐岛要退部》这样带些哲学意味、描写青春众生相的。把青春和各种其他电影元素捏合在一起,迸发了不少精彩的火花。
推荐:《听说桐岛要退部》、《燕尾蝶》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结论:日本的青春电影已经成为一种类型,有固定的模式和粉丝,但一直在尝试创新。从特点上来说,相比其他国家的青春电影,日本可以说一直都是比较内敛的,无论是《情书》里世纪末的美少年对藤井树的爱,还是《关于莉莉周的一切》里星野变态的根源,都是说不清道不明的,电影并没有强迫去给观众灌输一些概念,而是娓娓道来,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多样化的类型让不同的观众都能买账,有猎奇的故事让你感到冲击,也有平淡如水的情节让你看完以后回味无穷,想起自己的青春,但很少会让人感到不适。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因为接下来我要说的中国青春电影,很多都有这个问题。

说到中国的青春电影,优秀的作品也不在少数,但为什么现在很多人都觉得中国的青春电影不好,因为自从《致青春》以后,有太多打着青春和怀旧的旗号骗钱的电影,让人目不暇接的同时也感到恶心,所以我想分两类来说,一种是真的青春电影,一种是假借青春之名的圈钱电影。
一、好作品
比起日本,中国的青春电影是比较接地气的,换句话说,更容易让一代人引起共鸣,内地来说,很少有专门拍青春片的导演,所以好的青春电影往往都打上了导演的个人印记,或者说,时代印记,而我们这个年代大多数优秀导演,经历的青春或多或少都是压抑的,所以有了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有了娄烨的《颐和园》、有了王小帅的《十七岁的单车》,看过这三部作品的人恐怕都能感受到电影里传达出的绝望的情绪,看多了不禁觉得青春的本色就是忧伤的;相比之下港台要阳光一些,作为和日本关系很近的台湾,很多青春电影都有日本的痕迹,比如《蓝色大门》、《盛夏光年》,这里不多做赘述,但《那些年》的质感明显和普通的青春电影不同,因为每个看电影的人都能和主角感同身受,不管是胡闹还是懵懂的感情,都让人觉得很真实,这是一部很真诚又轻松的电影,也是我很认同的青春电影的拍法,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不能说的秘密》,在青春的外衣之下是一个用心讲述的故事,多年后看还是经典;香港有《早熟》、还有彭浩翔拍的很多作品也能算青春电影,即使不能说有多优秀,但至少是接地气的。
推荐:《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阳光灿烂的日子》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二、坏作品
这里开始我要吐槽了,似乎自从赵薇拍了《致青春》,电影界的人们就开始发现原来拍青春怀旧片是很赚钱的事儿,最关键的是,只要打着缅怀青春的宣传口号,找些粉丝众多的偶像来当主角,拍这种类型的电影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嘛~于是大家一窝蜂开始拍相同的类型片,高晓松拍《同桌的你》,张一白拍《匆匆那年》,郭敬明拍《小时代》,苏有朋拍《左耳》,何炅要拍《栀子花开》,发现共同点了吗?对,全部都是跨界!70后拍完拍80后,80后拍完拍90后,每部电影都爱提北京申奥成功、提非典,劈腿、打胎、背叛或者始乱终弃,总之什么吸引话题就拍什么,再找大牌唱首好听的主题歌,一部电影一个月就能拍出来了,观众只会越来越失望和恶心,然后劣币驱逐良币,最后甚至可能毁掉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市场。
结论:中国并没有像日本那样固定的粉丝群体,所以青春电影还没有到分类型的程度,但不乏优秀的作品,比起日本,中国的青春电影更能引起我们中国人的共鸣,但很难用一些概括性的语句去形容,因为导演的个人经历对电影本身的影响要大过电影的主题。而真正要把青春电影作为一种类型培养起来,我只能说前路漫漫,也没必要太过在意,因为中国电影市场那么大,青春片注定只是一个小众主题,只要电影圈这股趁机赚钱的浮躁气氛还没有消散,想要出现更多像《阳光灿烂的日子》这样优秀的电影,我只能说这是个美好的愿望了。

最后来说美国,美国作为一个电影工业很成熟的国家,青春电影不胜枚举,我觉得主要可以分为三个类型。
一、以迪士尼为代表的青春励志片
这里说的青春励志片不一定全都出自迪士尼,但风格都是相近的,比如《歌舞青春》这类载歌载舞的电影,非迪士尼出品但风格类似的还有《牛仔裤的夏天》等,总的来说都是主演养眼,剧情阳光励志,比较偏少女向,当然电影里充斥的荷尔蒙的气息也会吸引少男们,但看多了容易审美疲劳。
推荐:《牛仔裤的夏天》

二、披着青春外衣的剧情片
和日本、中国不同的是,美国的大多数优秀的青春电影,主题都很明确,青春往往只是辅助。比如《死亡诗社》讲述的是师生情谊、《阳光小美女》讲述的是家庭的温暖、《朱诺》讲述的是早恋和青少年怀孕问题、《珠光宝气》讲述的是青少年犯罪、《在路上》讲述的是美国“垮掉的一代”、也有《美国派》系列这样以性为卖点的青春片,看似是青春,讨论的都是社会问题。
推荐:《壁花少年》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美国、日本、中国的青春片各有什么特点?

三、以青少年为主要目标群体的电影
美国还有一种电影叫青少年电影,它们不是青春片,但演员都很年轻,故事有些中二,目标客户就是青少年,这种明确的市场细分和日本、中国是不同的,而且效果很好,无论是《暮光之城》系列、《饥饿游戏》系列和《分歧者》系列,就算被影评家们诟病为烂片,依然影响不了他们在青少年心中的地位(写到这里,不禁想到《小时代》,郭敬明也是瞄准目标市场的典范)。这类片子在我看来已经脱离了青春电影的范畴,纯粹是为了满足青少年中二的幻想而拍的。
这里和我开头的题外话遥相呼应,其实看电影就是一种消遣,有人会想从青春电影里找共鸣,那么情节真实的电影就是他们所需要的;也有人看青春电影是为了感受和自己现实经历不同的人生,所以很多人边看纯爱片边流泪、很多人热衷于主角是青少年的二次元作品,诉求不同的人在同样的作品里得到的体验是不同的,不管别人推荐多少好片,先想好自己喜欢什么、想看什么,才不会浪费时间。
本文为作者 甘肃上元甲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4985

甘肃上元甲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甘肃上元甲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5月,其前身为韩国1895影像株式会社。公司引进韩国影视行业先进的经营理念,运用当今世界先进的影视动画制作技术,凭借公司主创人员在国内外制作经验与创作积累,致力于影视动漫、投资、制作及发行影视动漫作品方面的开拓。
扫码关注
甘肃上元甲子文化传媒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