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玩“5D3”

2012-06-12 13:40

我们团队在新的故事短片《捕鼠机》中使用了现在比较红的5D3,若是让我给出最直观的优缺点的话,我想大多数人都会是优点高感棒(相比上一代),缺点检查焦点时用的放大键。
之所以我称这次为“穷玩5D III”是因为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型的制作团队来说,能为它配的周边辅助器材有些少,从套件到灯光,都是能减则简。这次的拍摄配合的镜头有 EF 17-40mm 4L,50mm 1.8,100mm 2.8L,70-200mm IS 2.8,大概覆盖了能用到的焦段。
一.画质与高虽然说画质上好多人都说与5D II差别不大,但是相比以前的5DII 的片子来说,确实要细腻一点,从前用5D II拍短片时,感光度从不敢超过800,而3代的高感表现来说,6400的高感也是可以接受的,例,片子结尾有一个镜头是夜戏,我们的主光瓦数是1K,修饰光用了3盏台灯(小制作的无奈),由于运动轨迹较长,只能收光圈,但是光源太小,就尝试着把感光度提升到6400,发现效果可以接受!上图说话
穷玩“5D3”
上一篇说的5D3的画质细节不如GH2,但是从现在的使用上来看,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型团队或者说大部分这类机型的群体,由于播放平台大部分都在网络上和电视上,对这种问题远远显得不如高感来得实在,因为优秀的高感可以扩展拍摄的题材,可以选择刚多的拍摄场景,可以应对更苛刻的灯光条件,关键是在夜戏“省灯”!下面这个画面,就是用一盏台灯和一个反光物体做的模拟月
穷玩“5D3”
宽容度没有测试,也没有对比,不过在光比较大的时候可以保留的细节确实够我们使用的了,图例穷玩“5D3”
穷玩“5D3”
二,操作!
屏幕的像素提高和尺寸的扩大本来是一个不太重要的条件,但是对于没有套件和监视器的小型团队和纪录片拍摄的话,更大尺寸和更加细腻的屏幕变成了对焦利器,虽然没有翻转屏,但是十分清晰的屏幕能让你看清全景中人物眼中那个眼神光的点,这样的比喻我想朋友们能感觉到这个屏幕对跟焦的作用,但是,那个具有争议的放大键被搬到右手的大拇指区域确实是不方便(对于动态摄影,静态摄影检查回放的时候这个放大键结合前拨轮还真的很方便)因为摄影师的左手常常还在对焦环上,右手在持机或者在云台的把手上,每次检查焦点时,总是希望多出一只手来。
三,声音
5D3的录音方面,双声道的出现对于小制作来说真的没必要再双系统录音了,而对于纪录片来说,它本身的随机话筒底噪比上一代机型小了很多很多,在这部片子里,好多没有人声没有对话的场景都是用随机话筒,音质很纯净,监听耳机孔的出现也使这台机器有了更多摄像机上的价值。
四,自动曝光!既然单独写这个问题,因为它的自动曝光做的比从前更自然的变化,由于镜头上没有光圈环,又没有过多的灯光器材,在长镜头上总是很局限,这次尝试了一下自动曝光,可以看到它设计的整个曝光变化是三个基本值一起变动的,所以能够平滑过渡,有点类似观音山里火车过山洞的那种感觉。
五,其他,双卡槽虽然方便了两种卡的选择,但是在拍摄过程中,使用过SD卡,首先速度不如CF卡,其次最重要的是,不易保存,容易坏,电池使用的还是5D2,7D,等机型同型号的电池,但是续航能力下降了很多,说明5D3是个十足的耗电机器。
若有其他问题我会补充到下篇文章的。
写这次的手记希望自己能真的客观说出对这款新机器的实战应用感受,也希望会给需要这些信息的人一些帮助,祝大家一切顺利。
猛犸象团队  王天行

本文为作者 王天行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