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

2015-03-26 22:16
文/朱峻锋

多年来我们的观众一直追捧着好莱坞的大片,从票房来看产品忠诚度很高。尤其是科幻片、魔幻片更是热衷,大家每年都会期待着有更多的好莱坞视觉盛宴。反思我们在这类市场为何几乎空白,其中赢得票房的奥秘在哪呢。

对于科幻类电影,大多数从业者认为中国技术相差甚远,有人告诉我,从技术上我们相差至少20年,也有人说中国人缺乏的是创意,而且这类电影的投资也很大,有难度。但是从数据显示来看,这么大的市场空间难道就拱手让人吗?我相信我们很多制片人都想过这个问题。想拿到市场份额,对市场做出准确分析,需要对好莱坞此类型电影成功规律进行细致研究,取长补短,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适合中国科幻片、魔幻片的市场突破点。2014年8月某数据发表文章说中国电影未来的突破口在科幻片领域,这与我的分析不谋而合,但是并没有公布数据加以证明这点。在这个大数据时代,为了让大家更清晰的看到为什么科幻片是突破口,中国该怎么去推动这个市场,我觉得应该和大家简单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分析。

要开发好这个类型的项目,我觉得先要了解观众的心理需求及事物规律,毕竟电影是需要观众掏腰包买票的,了解了原理才能真正懂得如何去做,仅靠凭空想象,想当然的自我感觉,那只是碰运气的做法。经过一些数据的计算和比对我发现其实道理也很容易理解.

下面先给大家看几个图,首先以好莱坞投资排行的电影及其全球票房来分析,最重要的是站在观众的角度去分析: 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 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
科幻片票房平均收益率达到240.30%;魔幻票房收益率242.21%,动画电影票房收益率218.76%。这只是从投资角度分析,因为谁都知道投资越大风险越大,敢去把这么大的赌注压在这上面,可见投资方对自己多么有信心,而且他们确实很成功,可想而知观众的喜好他们是多么了解。

下面我又从全球历史票房排行的角度分析了一下:
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
这些全球最多人买单的电影中,从片比与收入大家可以看见,科幻、魔幻、动画三项占比差不多86%,如此之大。紧接着我还做了国内、国外很多种对比,结果数据显示都差不太多。

为了了解人们为什么对超现实题材的热衷,通过数据我又查看了一些资料(包括心理学方面的资料),下面我浅谈一下我的结论。

第一点就是:我们明确了全球喜欢科幻、魔幻、动画这三类超现实题材电影的人数最多,因为有人买单才会有人投入和收入,显然好莱坞满足了全球愿意买单的人,为了再明显一点的让大家看到结论,大家看看2014年全球票房前十名的名单:

TOP 1 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
TOP 2 X战警:逆转未来
TOP 3 沉睡魔咒
TOP 4 美国队长2:冬日战士
TOP 5 超凡蜘蛛侠2
TOP 6 哥斯拉(Godzilla )
TOP 7 里约大冒险2(Rio 2)
TOP 8 乐高大电影
TOP 9 驯龙高手2
TOP 10 猩球崛起:黎明之战

6部科幻、3部动画、1部魔幻,这就是市场给出的结论。

我的第二点分析就是:童心未泯。每个人都是从童年过来的,都会有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动画片、漫画等等,对世界充满想象力,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童心并没有消失,而且在升级成为对世界的幻想,对未来的期望。虽然为了生活忙碌着,没有时间遐想那些虚幻的东西,这时候正是电影给了大家在闲暇的一点空隙时间去满足这些升级了的童心,所以这是人类内心的需求。这些在排行榜里体现的非常明确,尤其是其中的三部动画电影就能说明问题。

第三点就是:心理学角度大概叫心理补偿。大家从好莱坞电影中看到最多、印象最深的大多是超级英雄人物,然后是外星探索、空间理论、科学事件等等,从排行来看,正义的人物类形象就占了大概一半左右,蝙蝠侠、复仇者联盟、阿凡达等等,虽然这些都是漫画人物或是想象出来的虚拟人物,但是他们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内心的希望,甚至是渴望,因为向往的是无法实现的东西,在观影过程中人脑通过视听神经与影片中的信息产生了链接,大脑在对外界注意的区域及想像等自省式思考区域间不断切换,我们的感觉器官都会被调动起来,大脑活动区域在不断的区分优先次序,做出决策和对体验赋予感情色彩,将观影者的情绪一步步推向高潮。由于科幻、魔幻及动画影片本身超出了人类的常态的思维模式,所以在视听的真实感与大脑系统的非常态思维的作用下,从而在人们想像的世界里得到了一点非常态的补偿,形成了内心的满足感。而且时间距离越是接近他们越容易加强真实感。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给大家看一个对比图:

我用历史排行做了故事背景时代的对比
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科幻电影市场入门须知——如何运用数据思维
看到这图就懂得了《雷神》为什么来到现代社会,并加入《复仇者联盟》里了,所以观众从心理上需要一种接近真实的期待感,就像有些人相信未来一定是这样或那样,就像很多人相信特异功能一样,是他们也许有机会看到或触碰到的,虽然只是“也许”,但这已经足够了,就像世界上很多科学家的理论都是从想象中得来,这其实是人类自身的一种内心需求的外部表现。所以电影市场也是一样,要制作出观众需求的产品就能赢得市场的肯定。

第四点:从古至今人们都对超现实内容的偏爱,大家知道古代没有科幻一说,只有神话、奇幻之类的,这都是超现实的代表。但需求原理其实一样。我们来看看历史,原来他一直就在我们身边,从未离开。看看我们引以为傲的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就不用说了《水浒传》开篇就是108将的神奇来历;《三国演义》就更是了,除了神奇甚至也带着科幻色彩,我们现代人都没有搞明白的木牛流马之类发明,在当时就是超前科技的代表;连《红楼梦》原名《石头记》都写出了那么神奇幻想。除此之外《封神榜》也可以说是一个古代超级英雄联盟,相比之下我们还没有我们的古人想像力丰富。全球经典中一样也是一样,古人经典中尚且如此,所有说这是人类的需求也不为过。

知道了需求与事物原理,那我们要如何实操运用呢?当然是把科学的分析结合到我们的创意里开始,剧本创意永远是第一位的,好创意加上市场分析结果,整理成精彩的故事线。从电影商业运作的角度去运用以上分析很重要,因为这是能带来直接收益的真实需求。

为了让大家清晰的了解运用分析结果,下面举例说明一下。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2014年全球票房前十的作品中,有6部是系列电影及翻拍,这也是商业电影不可缺少的构成部分。光线传媒就是看到了这一点,他们就在开发系列电影,《四大名捕》系列还加了点魔幻元素,片子好坏先不说,虽然说没亏本,但票房不是很理想。这是为什么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

1. 根据数据统计,有一半以上的观众喜好看现代背景的故事,《四大名捕》不是,古装片收益只占市场的18%;

2. 我计算了一下,动作片在中国票房上大概占16%左右,而且显示市场投入过盛,所以多亏了有大牌撑场面,才能有此成绩;

3. 人物过多,这也是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大忌,所以《魔戒》这样的片子很多公司不愿意投资,最后投资也不大,而且三部连拍,人家还是一部模糊时代背景的纯魔幻题材影片,魔幻题材占到市场收入的27%,此片战争场面气势宏大,而且他们的特效加分不少,本身特效片就占据了市场的半壁江山,加上成熟的运作模式,《魔戒》票房29亿美元还都算是小钱,周边赚了将近60亿美元。而《四大名捕》又没有什么周边收入。

4. 缺少把观众带入的真实感。相比之下,在观众的大脑中更愿意相信《魔戒》中的世界,这就是差别。

就这几点综合下来,《四大名捕》系列能赚到点钱也算是十分努力了。而相比另一部《冰封侠》纯属奇幻外衣下的穿越动作片而已,缺乏的是给观众的真实感与新意,虽然大牌不少,但气势不在,动作场面还不如叶问来的真实痛快,所以票房也不尽人意。这些都是欠缺准确的市场数据分析的例子,而且一味跟风的想当然式思维。相比之下还不如《重返20岁》的魔幻感觉来的有新意,再加上投资小、小魔幻背景、现代情景、女性视角、喜剧及爱情因素等,再加上演员的力量,虽然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但无论它是碰巧也好,精心打造也罢,根据数据分析的话,票房赚钱的几率本身也很大

还有一个因加入科幻因素而大获成功的典型案例,虽然它不是电影,但是很能说明市场需求,它风靡亚洲,甚至连我们的国家级领导也提及过,男主角来自外星球、拥有各种超能力、总能在女主角危难时及时出现,守护他的爱人,而且帅气、富有、稳重、可爱、知识渊博是个教授,剧本有着很强的逻辑性,爱情线与谋杀案线并进发展,男演员也因此备受无数观众青睐,最后一集某网站甚至花巨资同步播出,网站也因此赚足了人气与广告费,我不说名字相信大家也猜到了,那就是《来自星星的你》这部电视剧,而这部剧仅仅是在韩剧现代爱情故事的基础上,加上了科幻的背景而已,就盖过了所有同时期的电视剧作品的点击率。如果把科幻元素从中拿掉,那这也就仅仅是众多韩式爱情片中的一部而已了。

此类市场需求虽大,我们的制片人却没有太多自己的实战经验可谈,只能根据市场反馈的数据分析加上创意去探索,才有可能得到最终的收获。

以上分析旨在让想开发此类型市场的同行找到一些理论依据,和数据判断的一些方法,从而增加一些对市场的判断与信心,并能举一反三的去理解。从数据分析来看,好莱坞赢得全球市场一定也是通过数据分析得来的经验,再通过商业手法,让全世界的人都愿意为它买单。但是想要深入了解和运用,我们就必须全方位的了解数据里的秘密。包括产业运营理念及衍生市场开发,只有先学会细心分析数据,看懂市场,才能谈到运营理念与产业架构,所以我们的制片人要学习的东西还很多,其实细心一点的制片人都会从数据中找到想要的答案。

可能有些人还会提出一些问题,比如技术达不到、制度的限制等等。我个人觉得技术不是什么问题,其实中国有些技术已经成熟,目前也有不少国外优秀技术团队也已经进入到中国,而且合作方式多样,所以技术已经不是太大的问题。那么制度限制呢?我们的编剧首先应该熟悉我们的制度,可以在剧本阶段规避的问题就不要让费笔墨了,我看过很多此类题材的本子,看完相当的头痛,基本没几个能过审的,国内编剧应该先了解广电的要求,然后再动笔,不能总是闭门造车,然后怨天尤人,这样永远进步不了,能在这些要求下写出创意、写出观众喜好、写出市场票房,那么你也就理所当然的跨入了中国最优秀编剧的行列,什么事情都要积极面对,只有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人,业者才会尊敬你,观众才会追随你,市场才会追捧你,所以态度才是成就的第一步。

随着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升温,中国电影产业也欲迈开大步去追逐这个电影产业的中国梦,大家深知这个产业的潜力与诱惑,即艺术又吸金的魅力真是无以言表。从宏观看,中国文化产业占GDP的2.5%,与美国约31%、日本约20%、韩国超过15%、欧洲平均10%~15%相比,我们迈大步前进也是必然趋势。从影视产业来看,虽然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电影市场和第三大电影生产国,但对于全球来说我们的电影似乎还乳臭未干,除了想象力方面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制片人目光只是在票房上,虽然有很多人经常提及衍生品的问题,但是我们还没有真正运用和开发好这个市场,我们还缺少真正有战略眼光的制片人,缺少培养懂得如何分析了解市场及科学的运作电影产业链的体系,目前我们对产业链式运作的思考与尝试还在进行中,这方面以后再与大家细细分享。
本文为作者 朱峻锋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2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