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光的象征意义

2012-06-07 11:21
转载请注明出处:“电影学院”丛书官网(www.pmovie.com
      一般来说,摄影师(cinematographer,亦被称为摄影指导[director of photography],简称D.P.)在导演的指示下,应该负责安排和控制电影的灯光和摄影的质量。很少有创作者会忽视电影的灯光,因为灯光能准确地表达意义。经由灯光方向和强度的变化,导演能引导观众的目光。但是电影的灯光很少是稳定不变的,只要摄影机或被摄物稍有变动,灯光就得改变。拍电影所花费的时间大部分都耗费在调整每个镜头复杂的灯光。每个镜次(take),摄影师都得考虑其内部的动作。不同的色彩、形状、质感,都会反射或吸收不等量的灯光。如果拍摄的是深焦镜头,考虑就得更复杂,因为灯光也有深度。另外,拍电影的人也没有静照摄影师能使用暗房技巧的自由度:诸如多层反差的相纸(variable paper)、遮光法(dodging)、气压清洁刷(airbrushing)、显影的选择(choice of development)、放大用的滤片(enlarger filters)等等。彩色电影中,灯光的明暗变化较不显著,因为色彩会使阴影层次模糊,使影像平板化。
灯光的象征意义
      灯光的风格有很多种,而且往往与电影的主题、气氛及类型(genre)有关。比如喜剧和歌舞片,灯光的风格就较趋明亮,阴影较少布局,常用高调(high key)的风格。悲剧和通俗剧较常用高反差(high contrast)灯光风格:亮光处特别明亮,而黑暗处也相当有戏剧性。一般而言,悬疑片、惊悚片和黑帮电影则较趋低调(low key)风格,阴影均采用投射式,亮光也带有气氛(见图l-16)。每种灯光只有一种风格,而某些影像包含不同的灯光风格,例如,背景的灯光是低调,而前景中灯光却有些高反差。一般而言,摄影棚内的灯光打法较为风格化及戏剧性,而外景灯光因为多采用自然光源,比较有自然风格。
灯光的象征意义
       自有人类以来,光的明暗就带有象征性的意义。《圣经》里充满了明暗的象征;画家伦勃朗(Rembrandt)以及卡拉瓦乔(Caravaggio)也喜欢用光影营造心理气氛。一般来说,艺术家用黑暗来象征恐惧、邪恶、未知之事,光明则代表了安全、美德、真理和欢愉。由于这种象征法的长久传统,有些导演会故意将我们对明暗的期待误导(见图1-12a)。希区柯克以令人吃惊的方式扭转了我们对光亮明暗的认知。在希区柯克的电影中,每一个邪恶、隐晦的阴影都似乎在威胁主角的安全,然而却没有任何事发生。然而在光天化日之下,最大的危险却凌空而来。
      灯光有时也用来颠覆被摄事件。保罗·布里克曼(Paul Brickman)的《保送入学》(Risky Business)是部成长喜剧。就如同类影片一样,年轻的主角(汤姆·克鲁斯[Tom Cruise]饰)战胜“体制”及其伪善的道德观。但在这部电影中,天真的主角在游戏中以更伪善的方法赢得胜利。部分场景是以低调灯光拍摄(喜剧也常见),暗影会压低喜剧的调子。因而到片子结束时,我们无法确知主角的成功是反讽还是赞扬。假如以一般的高调灯光拍摄,电影可能会较好笑,但低调摄影却使喜剧更具严肃性——反讽及诡异。
       灯光既有写实也有表现色彩。现实主义的人喜欢用自然光(available lighting),尤其在外景镜头。不过,即使在外景,大部分导演仍得用些灯及反光板来加强自然光,或者使太阳强光柔和些。也有导演利用感光较敏感的底片,或者特别的镜片(lenses),而完全不用人工灯光。自然光会使影像有纪录片的感觉,光质感较粗糙不圆润。不过,也并非所有的外景光均显得刚硬,比如约翰·福特和黑泽明就会利用特别的滤镜,使外景地的光线带有柔和浪漫的怀旧色彩。在室内摄影时,现实主义者喜欢利用明显的光源如窗户、灯架来打灯。或者,他们也会用扩散式的打灯法,以去除人工化和高反差效果。简言之,现实主义导演不喜欢用太显著的灯光,除非该景有明显的光源。
       形式主义的导演则较偏向象征性的暗示灯光,他们常常以扭曲自然光源的方式强调灯光的象征性。比如说,从演员脸部下方打的光,即使演员脸上没有表情,也会使他显得阴险邪恶。同样的,任何位于强光前面的人或物都有些恐怖的暗示,因为观众总会将光与“安全”相联,任何阻挡此光源者,都威胁了这种安全性。但从另一方面来说,如果这种背轮廓光的效果是在外景,反而会带有浪漫柔和的效果。
灯光的象征意义
图1-20a
        如果光源从脸部上方罩下,则会造成天使般的效果,因为这种光源暗示神的光泽降临。这种“神迹”般的灯效常会变得老套。至于背光(backlight,近似背轮廓光),会使影像柔和优雅。爱情场面以光晕效果拍摄恋人的头部会有浪漫的效果。背光用来强调女性的金发最恰当(见图1-20a)。
灯光的象征意义
       至于聚光灯能使明暗产生激烈对比,乍看之下,这类影像显得变形、撕裂。形式主义的导演运用这种强烈的对比,营造出心理及主题上的效果(见图l-18)。
       创作者亦可将光圈放大,产生曝光过度(overexpose)的效果,使画面的表面充满苍白的光,梦魇和幻想的段落可常见这种处理法。有时这种技巧亦可用来夸大情绪。
摘自:《认识电影
本文为作者 后浪出版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6187

后浪出版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 年,出版类别包含人文社科、电影、摄影、艺术、经管及生活等。后浪出版公司具有二级批发资质,设有选题策划、编校加工、设计制作、营销发行、电子书出版、读者服务与销售、媒体与公共关系、物流仓储、拍电影网、培训、电影书店等围绕图书出版的各个业务部门,建立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年轻高效的专业团队,现拥有各类专业人才70 余人。
扫码关注
后浪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