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平民范儿”走向高端——URSA使用体验及测试
文章来源传媒大学评测工作室,设备提供北京强氧科技。
一、 引言
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下不断变化发展的影视制作行业的的话,“全民皆兵”一定非常贴切。因为影视设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不断的正在向着平民化靠拢。一台单反、一张存储卡、一台笔记本,拉上一帮朋友,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部短片。为这种“全民影视”的现象提供技术铺垫的,正是各大厂商生产的一系列性价比较高的影视设备。此类设备,节约成本,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在不太成熟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学生团队或独立制作团队,使用尤为广泛。
另一方面,包括笔者在内的影视制作者,都有一个以小成本拍摄大片的理想。前几年,佳能5D Mark II在微电影圈火了一阵。但几年之后,一些影视制作者明显感受到了“无敌兔”的软肋——景深太浅而显得画面不够扎实、即使使用了cinestyle模式拍摄仍觉得宽容度不够的情况。摄影师的“野心”是永远不容易得不到满足的,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接近Alexa、Red等电影摄影机的画面。
这样看来,“平民”和“高端”这两个要求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然而,从商业上看,这又是个不得不重视的市场。所以,许多生产厂商,也在不断的针对这一领域推陈出新,如GH4、BMCC、BMPCC等。希望满足影视工作者的需求,也希望能够在该领域获得商业占有率。
在2015年的元旦假期,笔者有幸借得强氧科技提供的“拍摄旗舰”——Blackmagic URSA,进行了一番测试之后,略有心得,对URSA这款机器从市场定位、工业设计、操作体验、Film曲线测试结果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影视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 市场定位——“平民范儿”中的高端货
笔者在去年的APEC期间去香港参观了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看了许多学生作品的制作花絮海报,并发现该校学生作品有许多都是使用BMCC拍摄,然后在学院提供的苹果机房里完成剪辑。和其中几位同学交流之后,了解到他们倾向于使用这款设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制作流程方便(直接输出422HQ素材)、动态范围高(有Film曲线)、画面较为扎实(比较有纪实的风格)等优点。此外,他们也谈到了BMCC拍摄的素材相对来说制作流程比其他设备要相对复杂,如必须经过剪辑、调色、成片输出的过程。这种流程虽然略为繁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影片的制作效率。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认为这类流程更为专业,更接近于电影工业标准。更重要的是,对于不超过2万的设备来说,呈现出的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让我们试着看一下Blackmagic的产品。
1、前期拍摄:BMCC 2.5k、BMPC4K、BMPCC、BMSC(演播室)、URSA;
2、后期软件:Davinci Reslove、Fusion7;
3、硬件:显卡、调色台、录制机等
从产品线可以看出,不论是前期拍摄设备、还是后期调色软件,BMD似乎给人一种“平民范儿”。即便是高端的达芬奇调色平台,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Lite版本,通过键盘鼠标就可以实现调色(只不过没有4k输出和降噪功能)和大部分影视制作。从这个角度看,BMD公司是有战略性眼光的,它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整个工业流程,都有自己的产品输出。先是以高效、专业的调色软件DaVinci以及专业的视频制作硬件占据主流数字配光市场,而后是BMCC、BMPC等设备进军前期拍摄市场。从整个产业量上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成套服务。2014年,BMD终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重磅推出了自己的旗舰产品——URSA。
URSA,这款价格在5万人民币左右的镇店之宝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在我们看一些具体的画面和数据之前,先粗略看一看URSA的配置标准。这些配置似乎显示着,BMD这下终于也要推出一款定位高端的摄影机了。
1、超35mm传感器:与电影摄影机完全同步,若使用PL卡口,电影摄影师们可以迅速适应原来的镜头操作习惯。
2、12bit-4KRaw拍摄:最高质量的画面,能够达到院线采集标准。
3、12档宽容度:更高动态范围的画面。
从这几项参数看出,URSA BMD公司不甘于只专注于“平民化”的市场,意图进军主流高端电影制作领域的一件作品。
三、 工业设计及操作体验
对待一台摄影机,摄影师就像对待一件兵器一样,一定会关注手中这样兵器“趁手不趁手”。所谓的“趁手”,除了兵器的杀伤力(素材质量),兵器的使用体验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一台摄影机来说,在拿到拍摄素材之前,摄影师一定会考虑他的工业设计和操作体验。笔者这四天下来,对URSA的使用体验是这样的:
1、工业设计:
从外观看来,URSA和Sony公司的电影摄影机F55有点相似。黑色金属的质感给了机器整体上很沉稳的感觉。在装上提手、跟焦器、遮光斗之后,用手提起机器,感觉前后平衡设计的比较科学,不会有头重脚轻、前轻后重的感觉。这一点在现场拍摄中是较为重要的。
URSA一共有两块5英寸的控制触屏面板,分布在左右两侧。方便摄影师和摄影助理随时调整设备参数。让人眼前一亮的是10英寸的监视面板。高像素大尺寸的监视器,方便摄影师更精确的进行调整焦点及控制曝光。
2、操作体验:
URSA开机过程很快,基本上几秒钟就能完成开机过程。在液晶触摸屏上,可以调整拍摄的各类参数。液晶触摸屏下方的几个按键,可调节手动/自动光圈、对焦、辅助对焦、菜单、控制等功能。
调整菜单分为相机设置、录音设置、拍摄设置、显示设置四个板块。调整每项参数均不超过两个步骤,这对紧锣密鼓的拍摄作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0英寸的监视器外侧,有录制、回放、局部放大等功能键。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式对于操机者来说,非常方便,左手便可以控制所有的参数,而右手此时可以把住机器,同步进行机位的调整。
四、成像性能:
这一章节主要讨论URSA的成像性能,这是衡量一台摄影机能否胜任拍摄任务的关键。本章节从实拍素材角度出发,对URSA的宽容度、高感能力进行了测试。期中,笔者分别选取了两个光比反差较大,层次较多的场景进行拍摄,以检测URSA的宽容度,以及记录影调层次的能力。同时,也选取了抢密度的拍摄方式进行夜景拍摄,以检测URSA的高感能力。
测试镜头:Schneider Kreuznach Xenon FF 35mm T2.1
一、高反差场景一
微调后
选择了一个室内场景,带一大片窗户。此场景特别适用于考验机器记录影调层次的能力。在该场景中,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到最暗的部分有XX档。期中,其中窗外的亮部层次也非常丰富(天空、白色建筑物),室内的暗部层次也非常丰富(柜子、绿植、人偶)。可以看到,在不加任何人工光的情况下,URSA依然可以表现出出色的影调还原的能力。
二、高反差场景二
(各区域的曝光值)
调整后
室外高反差场景。被阳光照射到的建筑部分呈现出高亮的丰富层次,而未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呈现出阴暗的影调。可以看到,高光层次依然在,暗部层次也没有一片死黑。
二、高感
夜景拍摄
在实际拍摄中,经常会遇到赶抢进度,抢天光等实际情况。因此,笔者选择用URSA进行抢密度的方式拍摄夜景。这也是影片的夜景拍摄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拍摄中,笔者将感光度调到最高ASA800。在天光和地面亮度反差合适的时候,进行拍摄。得到此画面。可以看到,在ASA800的设置之下,建筑物的层次依然明晰,没有一片死黑。在后期调整中,可以对暗部再稍微提升一点密度,使得暗部细节更为丰富。
然而,对于一台电影摄影机来说,ASA800似乎并不值得大为唱诵。因为Alexa、Red,甚至Canon C300都可以调到更高的感光度。BMD在设置URSA的时候,并没有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感光度。或许是出于后期调整的情况。为了公平起见,笔者试着在同一时间收一档光圈,欠曝一档,在后期调色中再提亮。用另一种方式检测其高感能力。得到以下画面:
可以看出,颗粒增多,并出现色阶断裂。所以,BMD在设置URSA的时候还是比较科学的。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其高感能力的不足。
五、 总结
通过本次测试,笔者对URSA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在高感方面,URSA表现出了一定劣势,没有达到AlexaEI2000的情况下照样有较好的层次的能力。但笔者认为,URSA这台机器,在5万左右的价格这一区间能够达到这样的性能标准,已经非常惊艳了。因为这个价格,在同等条件下,连Sony的摄像机FS700都无法得到。URSA继续沿着BMD的“平民化”路线前行,并另辟蹊径的作出了5万价格的4k机器,值得肯定。在Film模式的拍摄条件下,URSA表现出惊人的影调再现能力。不论是操作方式还是后期流程,URSA定位高端,旨在以小博大,与Alexa、Red等机型竞争。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本文中没有详实的列出具体的4Kraw模式拍摄的画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或许会找机会进一步的测试URSA的4Kraw素材的表现力。
视频稍后奉上!
有关施耐德镜头测试:http://107cine.com/draft/1773/
购买链接:
URSA EF口:http://www.dccgo.com/qqyy/syj-26/bmdursa-ef.html
URSA PL口:http://www.dccgo.com/qqyy/syj-26/blackmagic-ursa-pl.html
施耐德镜头:http://www.dccgo.com/schneider
一、 引言
如果说非要找一个词语来形容当下不断变化发展的影视制作行业的的话,“全民皆兵”一定非常贴切。因为影视设备——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一直不断的正在向着平民化靠拢。一台单反、一张存储卡、一台笔记本,拉上一帮朋友,就可以独立完成一部短片。为这种“全民影视”的现象提供技术铺垫的,正是各大厂商生产的一系列性价比较高的影视设备。此类设备,节约成本,制作流程相对简单,在不太成熟的制作团队,尤其是学生团队或独立制作团队,使用尤为广泛。
另一方面,包括笔者在内的影视制作者,都有一个以小成本拍摄大片的理想。前几年,佳能5D Mark II在微电影圈火了一阵。但几年之后,一些影视制作者明显感受到了“无敌兔”的软肋——景深太浅而显得画面不够扎实、即使使用了cinestyle模式拍摄仍觉得宽容度不够的情况。摄影师的“野心”是永远不容易得不到满足的,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更接近Alexa、Red等电影摄影机的画面。
这样看来,“平民”和“高端”这两个要求似乎形成了一个悖论。然而,从商业上看,这又是个不得不重视的市场。所以,许多生产厂商,也在不断的针对这一领域推陈出新,如GH4、BMCC、BMPCC等。希望满足影视工作者的需求,也希望能够在该领域获得商业占有率。
在2015年的元旦假期,笔者有幸借得强氧科技提供的“拍摄旗舰”——Blackmagic URSA,进行了一番测试之后,略有心得,对URSA这款机器从市场定位、工业设计、操作体验、Film曲线测试结果角度进行分析总结,希望能为广大影视从业人员及爱好者提供一些参考。
二、 市场定位——“平民范儿”中的高端货
笔者在去年的APEC期间去香港参观了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学院。看了许多学生作品的制作花絮海报,并发现该校学生作品有许多都是使用BMCC拍摄,然后在学院提供的苹果机房里完成剪辑。和其中几位同学交流之后,了解到他们倾向于使用这款设备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制作流程方便(直接输出422HQ素材)、动态范围高(有Film曲线)、画面较为扎实(比较有纪实的风格)等优点。此外,他们也谈到了BMCC拍摄的素材相对来说制作流程比其他设备要相对复杂,如必须经过剪辑、调色、成片输出的过程。这种流程虽然略为繁琐,一定程度上会降低影片的制作效率。但对于他们来说,他们认为这类流程更为专业,更接近于电影工业标准。更重要的是,对于不超过2万的设备来说,呈现出的效果还是非常令人满意的。
让我们试着看一下Blackmagic的产品。
1、前期拍摄:BMCC 2.5k、BMPC4K、BMPCC、BMSC(演播室)、URSA;
2、后期软件:Davinci Reslove、Fusion7;
3、硬件:显卡、调色台、录制机等
从产品线可以看出,不论是前期拍摄设备、还是后期调色软件,BMD似乎给人一种“平民范儿”。即便是高端的达芬奇调色平台,也为普通消费者提供了Lite版本,通过键盘鼠标就可以实现调色(只不过没有4k输出和降噪功能)和大部分影视制作。从这个角度看,BMD公司是有战略性眼光的,它从前期拍摄到后期制作的整个工业流程,都有自己的产品输出。先是以高效、专业的调色软件DaVinci以及专业的视频制作硬件占据主流数字配光市场,而后是BMCC、BMPC等设备进军前期拍摄市场。从整个产业量上为影视工作者提供了成套服务。2014年,BMD终于在原有的基础之上,重磅推出了自己的旗舰产品——URSA。
URSA,这款价格在5万人民币左右的镇店之宝是如何定位自己的呢。在我们看一些具体的画面和数据之前,先粗略看一看URSA的配置标准。这些配置似乎显示着,BMD这下终于也要推出一款定位高端的摄影机了。
1、超35mm传感器:与电影摄影机完全同步,若使用PL卡口,电影摄影师们可以迅速适应原来的镜头操作习惯。
2、12bit-4KRaw拍摄:最高质量的画面,能够达到院线采集标准。
3、12档宽容度:更高动态范围的画面。
从这几项参数看出,URSA BMD公司不甘于只专注于“平民化”的市场,意图进军主流高端电影制作领域的一件作品。
三、 工业设计及操作体验
对待一台摄影机,摄影师就像对待一件兵器一样,一定会关注手中这样兵器“趁手不趁手”。所谓的“趁手”,除了兵器的杀伤力(素材质量),兵器的使用体验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对于一台摄影机来说,在拿到拍摄素材之前,摄影师一定会考虑他的工业设计和操作体验。笔者这四天下来,对URSA的使用体验是这样的:
1、工业设计:
从外观看来,URSA和Sony公司的电影摄影机F55有点相似。黑色金属的质感给了机器整体上很沉稳的感觉。在装上提手、跟焦器、遮光斗之后,用手提起机器,感觉前后平衡设计的比较科学,不会有头重脚轻、前轻后重的感觉。这一点在现场拍摄中是较为重要的。
URSA一共有两块5英寸的控制触屏面板,分布在左右两侧。方便摄影师和摄影助理随时调整设备参数。让人眼前一亮的是10英寸的监视面板。高像素大尺寸的监视器,方便摄影师更精确的进行调整焦点及控制曝光。
2、操作体验:
URSA开机过程很快,基本上几秒钟就能完成开机过程。在液晶触摸屏上,可以调整拍摄的各类参数。液晶触摸屏下方的几个按键,可调节手动/自动光圈、对焦、辅助对焦、菜单、控制等功能。
调整菜单分为相机设置、录音设置、拍摄设置、显示设置四个板块。调整每项参数均不超过两个步骤,这对紧锣密鼓的拍摄作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10英寸的监视器外侧,有录制、回放、局部放大等功能键。笔者认为,这种设计方式对于操机者来说,非常方便,左手便可以控制所有的参数,而右手此时可以把住机器,同步进行机位的调整。
四、成像性能:
这一章节主要讨论URSA的成像性能,这是衡量一台摄影机能否胜任拍摄任务的关键。本章节从实拍素材角度出发,对URSA的宽容度、高感能力进行了测试。期中,笔者分别选取了两个光比反差较大,层次较多的场景进行拍摄,以检测URSA的宽容度,以及记录影调层次的能力。同时,也选取了抢密度的拍摄方式进行夜景拍摄,以检测URSA的高感能力。
测试镜头:Schneider Kreuznach Xenon FF 35mm T2.1
一、高反差场景一
微调后
选择了一个室内场景,带一大片窗户。此场景特别适用于考验机器记录影调层次的能力。在该场景中,画面中最亮的部分到最暗的部分有XX档。期中,其中窗外的亮部层次也非常丰富(天空、白色建筑物),室内的暗部层次也非常丰富(柜子、绿植、人偶)。可以看到,在不加任何人工光的情况下,URSA依然可以表现出出色的影调还原的能力。
二、高反差场景二
(各区域的曝光值)
调整后
室外高反差场景。被阳光照射到的建筑部分呈现出高亮的丰富层次,而未被阳光照射到的部分呈现出阴暗的影调。可以看到,高光层次依然在,暗部层次也没有一片死黑。
二、高感
夜景拍摄
在实际拍摄中,经常会遇到赶抢进度,抢天光等实际情况。因此,笔者选择用URSA进行抢密度的方式拍摄夜景。这也是影片的夜景拍摄的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拍摄中,笔者将感光度调到最高ASA800。在天光和地面亮度反差合适的时候,进行拍摄。得到此画面。可以看到,在ASA800的设置之下,建筑物的层次依然明晰,没有一片死黑。在后期调整中,可以对暗部再稍微提升一点密度,使得暗部细节更为丰富。
然而,对于一台电影摄影机来说,ASA800似乎并不值得大为唱诵。因为Alexa、Red,甚至Canon C300都可以调到更高的感光度。BMD在设置URSA的时候,并没有为用户提供更高的感光度。或许是出于后期调整的情况。为了公平起见,笔者试着在同一时间收一档光圈,欠曝一档,在后期调色中再提亮。用另一种方式检测其高感能力。得到以下画面:
可以看出,颗粒增多,并出现色阶断裂。所以,BMD在设置URSA的时候还是比较科学的。但是也从另一方面表现出其高感能力的不足。
五、 总结
通过本次测试,笔者对URSA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虽然,在高感方面,URSA表现出了一定劣势,没有达到AlexaEI2000的情况下照样有较好的层次的能力。但笔者认为,URSA这台机器,在5万左右的价格这一区间能够达到这样的性能标准,已经非常惊艳了。因为这个价格,在同等条件下,连Sony的摄像机FS700都无法得到。URSA继续沿着BMD的“平民化”路线前行,并另辟蹊径的作出了5万价格的4k机器,值得肯定。在Film模式的拍摄条件下,URSA表现出惊人的影调再现能力。不论是操作方式还是后期流程,URSA定位高端,旨在以小博大,与Alexa、Red等机型竞争。
由于篇幅有限,笔者在本文中没有详实的列出具体的4Kraw模式拍摄的画面,在接下来的时间里,笔者或许会找机会进一步的测试URSA的4Kraw素材的表现力。
视频稍后奉上!
有关施耐德镜头测试:http://107cine.com/draft/1773/
购买链接:
URSA EF口:http://www.dccgo.com/qqyy/syj-26/bmdursa-ef.html
URSA PL口:http://www.dccgo.com/qqyy/syj-26/blackmagic-ursa-pl.html
施耐德镜头:http://www.dccgo.com/schneider
本文为作者 强氧科技·DCC购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570
强氧科技·DCC购
点击了解更多
强氧科技DCC购商城,专注图形图像应用及影视制作设备的专业电商,在线直销摄影机、后期制作软硬件、现场及演播室、管理及发布等服务制作前后期全流程产品。服务热线4006932246
扫码关注
强氧科技·DCC购
强氧科技·DCC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