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片担保——电影工业中的守护神-凡影周刊NO.31-【一文】-
导语:
随着国内电影工业化进程的发展越发成熟,“完片担保”(completion guarantor)这个词经常会被提及。那么伙伴们,你真的知道完片担保是什么吗?在国际上,完片担保又是如何运作的呢,凡影周刊本期的【一文】里会有详细的解读。
策划/校对:Roy
翻译:栗色雪
正文:
完片担保是做什么的
简单的说,一部影片的完片担保是指:向出资方/借贷方(通常情况是银行)确保受保影片能够在工期和预算内完工,并交付到发行方手上。否则,担保者将会承担相关损失。
因此,出资方/借贷方不需要以制片方的个人才能,项目计划,预算或者其他因素来评估电影是否能够完成制作,而是直接依靠完片担保方来确保以上因素的可信性。
完片担保公司是保险公司的一种,主要的担保公司都是大型保险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比如,国际电影担保公司(International Film Guarantors)拥有最大的投保额,受保影片保金最高可达一亿美元。这家专业度很高的担保公司总部设在洛杉矶,是消防员基金保险公司(Fireman’s Fund insurance)的子公司。
另一家历史悠久又颇负盛名的担保公司是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这家公司由伦敦劳埃德保险社(Lloyd’s of London)所有,总部设在伦敦,业务最活跃的办事处则在洛杉矶。
完片担保是一个专业化程度很高的业务。为了能够承担预算超支和拍摄延期的风险,这些担保公司的做派十分保守。他们确保影片预算能够完成项目,同时即便发生意外仍旧能够确保利润,并且,要求每部影片多做10%的预算,以应对突发情况。
制片人在完片担保中所起的作用
电影行业中,每一次的制片过程都是颇有讲究又独一无二的。制片人一次接手一个新的项目,之前的制片经验对于这个新的项目来说可能毫无用处(即便是续集影片也不行)。技巧性的东西可能对于每部影片来说都差不多,但是主创团队的变化(即使是原班人马),幕后团队、拍摄地点和具体的制片需求都会导致每一次的操作方式大相径庭。
制片人经常会痛苦地在艺术水准和实际资金之间做出取舍,找到平衡点。因此,制片人必须首先要找到一位最理想的制片主任,他需要活学活用经济手段,负责计划和量化实际拍摄过程中的时间和资金需求,以最小的损失、最大限度地实现影片的预期,并且能在拍摄制作过程中随时准备好应对意外。
由于制定方案和预算的过程需要密集地协商和沟通,一些制片方可能在最开始向完片担保公司提交的方案和预算十分谨慎。这不是因为制片方对自己的准备不自信。而是完片担保公司在评估制片方精心设计的方案时,总是能够以其严苛的评估标准来挑战制片方本来就不充裕的资金状况。
尽管从传统上来说,完片担保公司介入影片制作过程的唯一原因和主要目的就是监管资金,但在实际过程中,完片担保公司往往承担着更多的职能。每部影片的完片担保都是第二道防护网,确保拍摄组、计划、时间表和预算都能够切实可行。完片担保的监察和建议,多多少少都决定了影片最终能否成功。
完片担保有一个显著的优势:他们对于影片没有任何政治或者艺术上的干涉,因此他们能够从一个纯商业的视角(而非创意视角)来评估影片的拍摄过程。也因为他们对制片流程拥有极为丰富的评估经验,即便最优秀的制片人也无法与之相比。毕竟完片担保公司所掌握的有关实际拍摄、演艺人员和全球各地的费用支出的资料都是第一手的。
而对于那些内部资料不完备的人员,担保公司也能够通过他们强大的信息网络和可靠来源获取这些情报。这种对制片方的协助一般不单独收取费用,反正担保公司自己也需要对主创团队进行风险评估。对于一部电影的决策者来说,这些建议极为有用。制片方在做决定之前,最好充分利用这种信息优势,以确保决策行之有效,同时可以节省调查时间和动用人际关系的费用。
完片担保中的三方关系
完片担保公司开展工作是基于以下一些环节:制定计划,做出预算,解释法律关系,敲定细节,完整理解项目内容,并且最终确保制片人能够在所分配到的时间和预算内,完成受保影片。
因此,完片担保公司整体上会详细考察制片人客户之前的制片历史,透彻审阅提交上来的项目材料,以及了解主创团队之前的工作经历。为了良好地合作,制片方需要知晓哪些要素是担保公司所要重点考察的。
通常而言,三方势力会参与到整个影片制作过程当中:担保公司、投资方/借贷方(通常是银行)和制片方。三方合作基于一个共识,即:对于绝大多数影片来说,不论发生什么,影片都不能延期交货。这个共识是三方合作关系中最牢靠的基石和最具刺激性的特征。
一旦影片延期交货,则会触发以下情况:
(1)担保公司支付额外资金并且接管影片制片权;
(2)出资方/借贷方不仅会准备好没收抵押款,并收取潜在的贷款偿还,同时还有可能发生欠债和索债的行为;
(3)制片人基本被置于被动地位,不得不允许担保方接手统辖权,以决定影片怎样收尾,何去何从。
由于三方本质上都极力希望避免这种极端情况,延期交货鲜有发生。
当影片的时间表或者预算,或者两者都受到威胁的时候,制片方多数情况会启用复议的方式解决。通常表现为:重新商议抵押金额或者向投资方/借贷方提供新的抵押物,从而使得修订方案能够被投资方/借贷方和担保公司都接受。
修订方案可能包括:修订抵押条款上的交片日期,出示额外的抵押物,调整银行贷款,并且使以上变更都遵循担保公司的条款。
在制作过程开始之前,时间表和预算中包含的十分明显的保守因素,经常会成为实际拍摄过程中救命的安全网。
担保申请的材料
为了取得担保资格,担保方必须和制片方一样熟悉整部电影的制作流程。而制片方在申请保险时,也需要展现出其对整个流程的熟悉和认可。投保上交的材料包括以下这些:
1、一封说明信,陈述以下内容:影片题目,总体预算,时间表,预期保险额,相关的美国之内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发行方,制作过程的资金计划,包括出资方/借贷方(同上,通常指银行)签署的合同,以及大致的担保期限;
2、拍摄剧本的复印件一份(打印版和电子版);
3、预算复印件一份(打印版和电子版);
4、分镜头剧本一份(打印版和电子版);
5、制作流程板复印件一份(打印版和电子版);
6、主创团队的合约及附件的复印件;
7、参考文件。
担保方为了确保验证的高度准确性,担保方一般会仅参考拍摄剧本来重新模拟预算计划。如果他们得出的时间表和最低预算标准与制片方提交上来的预案相差不多,那么制片方的预算方案基本可以通过。
在评估完成之后,担保方通常会和制片方会晤。会议上,担保方向制片方出示一封暂定接受担保的信函。信中也会包括一系列问题或者条款需要制片方进一步解决或者同意。会上还将会对这些问题和条款进行商议谈判。有时,评估过程一结束,制片方就会收到一封正式的接受投保信函。但是这种情况不会经常发生,不过在整个商议过程中,制片方也会受益多多。
完片担保的费用
制片方通常会提议拿出预算的3%作为投保额,但是他们通常也会砍价。制片方可以提议修改担保结构,以便降低保险公司的风险,这样的商议结果有可能使投保额缩减到之前的一半。
如同银行的娱乐行业贷款部门一样,不同的保险公司承担的担保额度跨度很大。有些公司只担保几百万的项目,有些则担保几百万到几千万的项目,有些大公司则会担保上亿投资的项目。
电影金融公司的做派风靡西方
上文提及的英国电影金融公司(Film Finance),是在1947-1949年英国电影制作业遭遇到资金危机之后出现的。
在此期间,因为在一些电影的制片过程中出现大规模的损失,使得一部分英国电影公司立即终止了对正在拍摄项目的资金供应,转而将重心放在发行代理业务上,电影制作环节的资金供给出现枯竭。
与此同时,为了缓解电影行业的资金压力,英国政府设立了国家电影投资机构(National Film Finance Corporation),但仍然要求独立制片人必须要从银行那里筹集到70%的预算,才能从国家电影投资机构那里拿到其余的资金。当独立制片人在面对银行时,银行便对制片环节资金使用的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这样一种新的电影融资体系,“完片担保”作为新兴的风险控制模式,随着应运而生,成为英国电影金融公司的主营业务。
在20世纪60年代,当好莱坞电影公司开始将制片资金转投到英国以及其他欧洲项目之时,电影金融公司逐步开展国际化业务。影片《诺博士》(Dr. No, 1962)的制作可以看成这一模式的范本。
《诺博士》好莱坞方面的发行方,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同意资助Saltzman和Broccoli制作第一部007电影,条件便是制片公司Eon拥有电影金融公司的完片担保,这项条件是联美公司远程监控这部影片的制作过程的最佳选择。而许多其他知名的好莱坞投资、欧洲拍摄的影片都效仿此方式,以电影金融公司的担保作为自己监控影片的手段。如《汤姆·琼斯》(Tom Jones, 1963),本片赢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以及《伦敦间谍战》(The
Ipcress File, 1965)、《歌厅》(Cabaret, 1972)。
在70年代前期,Richard Soames加入电影金融公司,接手公司成为总经理,他将业务拓展到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在美国,除了好莱坞老牌的大制片公司对完片担保制度表达了高度认同之外,一些新的独立制片公司,比如Orion、新线(New Line)和Hemdale也将完片担保视为确保投资安全的重要因素。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政府为了发展本土电影工业而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使得许多独立制片方必须要寻求完片担保向银行提供双重保险。
1982年,电影金融公司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小教父》(Outsiders, 1983)和《斗鱼》(Rumbel Fish, 1983)提供完片担保。之前因为《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和《旧爱新欢》(One from the Heart, 1982)的“难产”制作过程(严重的预算超支),使得大片厂都不愿再和科波拉合作。电影金融公司愿意承担风险,也让科波拉有机会东山再起。
《综艺》杂志当时刊登了一整页的溢美之词:“电影金融公司庆贺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能够按时和按预算完成《小教父》的拍摄。”考虑到科波拉之前在电影行业中的名声,“按时”和“按预算”都是极为有力的褒奖。
同时期,其他值得提及的影片还有《猛鬼街》(Nightmare on Elm Street)。这部影片的成功对于新线而言极为重要。其他作品还有《终结者》(Terminator, 1984)、《萨尔瓦多》(Salvador, 1986)和《野战排》(Platoon),这是电影金融公司担保的、第二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影片。
当然,也不是事事顺利。该公司历史上最糟糕的一个案例是Terry Gilliam导演的《终极天将》(The Adventures of Baron Munchausen, 1988)。影片在罗马的Cinécittà片场开拍,就严重落后于日程。电影金融公司马上介入,接管影片的制作,但是为时已晚,此时已经无法避免这部已经耗费2300万美元的影片,又花了一倍的资金才完成制作。不过无论如何,正是在电影金融公司的推动下,完片担保如今已经成为了好莱坞和国际电影市场上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提示
完片担保对于制片方来说是有益无害的。他们精细的业务内容会确保制片计划可行,经常还会使计划得到优化。越早邀请担保方介入,利处越多,能够精简前期制作的过程,包括人员评估,担保评估和银行业务。透彻理解并有效利用完片担保,能够使担保方为制作过程提供连续的、有益的帮助。
文章来源:
Ⅰ. 《The Producer's Business Handbook》byJohn J. Lee Jr. &Anne Marie Gillen.Chapter8 P127-P131
Ⅱ. http://www.filmfinances.com/about
*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
-----------------------------------------------------------------------------------------------------------
注: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来源,以及原作者、译者、校对者的姓名,请尊重这些整理知识的努力。凡影周刊是由一支25人的翻译团队倾力维护的公众号,只为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多更专业的全球市场信息。关注我们,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本文为作者 凡影周刊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9242
凡影周刊
点击了解更多
凡影Weekly 是陪伴电影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学习助手。我们每周梳理全球优质的文化产业知识,解读当下电影行业现象,希望能够协助优秀的您变得更好。关注我们,您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扫码关注
凡影周刊
凡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