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方在哪里》那点幕后事儿
金赫工作室网站:www.jinhe1237.com
————————————————————————
是什么力量在促使我拍电影?虽然这个问题听起来是那么的主旋律,但正经去想,他确实是一个摸不透的问题。
因为不管从哪个阶段去讲,这个答案总会在变。今天,我会有这个解释,但十年后呢,或许我有可能把拍电影当成业余爱好,去做别的事情。
远方在哪里,是我第一次尝试拍的故事片。在这之前,拍的都是视觉和创意以及情绪表达类的短片,目的也很简单,因为不是科班出身要挤进这个所谓高尚的文艺圈不是简单的事情,何况现在技术门槛降低了,半路杀出来的江胡英雄居多,你不来点独门绝技实在走不稳。于是去年5月开始决定做微电影,就给自己做了明确的定位,走视觉派,不走定式,尝试不同题材,类型,技术门槛越高越好。就这样,几乎每月一部的速度拍了5部微电影,不仅有了商业上的收获,其中3部作品也获了不少奖,也实现了三个战略定位;影画,技术,创意走一线电影思路,说简单点就是可以拍微电影,但团队必须是电影前沿成员,如《括号们》扮演蔡老板和爆破设计的老哥是《集结号》《赤壁》《黄金大结案》等电影的爆破师。
就这样,开始有了点小得意,但也听到了新的声音。
“你敢拍一部没一句旁白的片子吗?”
“你就不会拍故事片”
“你有导过戏吗?”
其中第一个疑问,的确很有意思,虽然这个问题不是很主流,但仔细琢磨这玩意儿确实不好搞。因为有旁白就可以省略很多场景交待,这也是为什么当下90%微电影离不开旁白叙述的原因,说简单点儿,有旁白都不需要用画面都能讲好一个故事,如广播剧。但没旁白...又给你限制时间,预算,很难。
刚开始,一些杂音确实影响了我。毕竟导演这个工作不像和尚念经,宏观上看大伙都是在净化世界在做努力,但和尚偏向于和自己说话,而导演则厚着脸皮给千万人念经,你念着念着就会听到不少骂声,只要不是铁打的人,不受影响那绝对是骗人的话。
就像我现在,放了片子也天天守着视频链接和微博搜索看观众的反应。好评让我欣慰,坏评则像针灸一样在背后上插一针,不痛不痒很是闹心。
好在,马步练的比较好,好的意见要吸取,未知的世界也要去探索。就这样,拍这个短片之前就给自己定下了几个硬性目标。
1、讲故事,一个不用旁白叙述的短片。
2、制作声导样片。
3、要有小演员,不都说小演员最不好导戏吗,那就走他。
4、找专注的演员
5、要有主题歌。
之后的时间,几乎在这5个目标框架里找故事。但发现这个路子行不通,说笼统一点发现找一个好编剧和找一个好媳妇儿一模一样儿。不仅两人价值观要相当,癖好相同,性格也要类似。这主要是我创作反复无常,翻来覆去简直是家常便饭,很容易被不了解底细的人定义为不靠谱的导演。
无奈,和去年拍片时一样转了一圈还是回到原点,自己写剧本。
我喜欢写剧本,让自己脑细胞瞬间排列成一本书籍,开始慢慢的翻阅。回看过去的作品,虽然题材不同,风格迥异但都代表着我当时的心态和价值趋向,哪怕不成熟,幼稚也代表着我的过去。
就这样,在某个时间点联想到一个画面,那就是儿时父母因为经商在外地自己寄宿在亲戚家生活的日子。虽然那段时间不是很长,但自小我就多愁善感,在翻到那一页时想到了很多记忆,也瞬间鼻子酸酸...。我知道,这个可能是我要去拍的故事。
感谢意外制作机构这次提供奥迪汽车的赞助,得以拍摄这部短片。之后的日子,有了情感的铺垫和力量的源泉,剩下的全是枯燥反复的技术实现过程。
2、做声导样片
刚开始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声导样片,我也不知道,感觉自己在做的事情接近于这个名词解释所以就这么称呼了。简单讲,就是每次完成一个剧本稿,就会让四五个同事扮演剧本中的各自角色,然后像广播剧一样录完整的剧本稿。然后再加上环境声,音乐,音效让效果接近成片的效果,然后闭上眼联想影片的画面以及节奏。有意思吧?但执行起来很枯燥,想想从初稿阶段到成片,总共录了二十几个版本,推翻过四五次剧本(因为制片执行时发现预想的场景无法找到资源或严重超支),这是比较辛苦的一面,那收获的又是什么呢?很简单,当初要做声导样片的目的是受《让子弹飞》《金陵十三钗》的影响,因为这两个电影我看不到剧本的肥肉,全是瘦肉!每个场景,每个台词都有他存在的理由,节奏紧凑毫不拖沓。好东西看到了怎么办,学啊!可人家那剧本是写了好几年啊!我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咋办!写剧本中最耗时好力的部分,就是导演的联想部分。每天看白纸上的字眼都会花情绪更是调动不起来,加上我又不是天才那只能走自己的实验室。就这样,反复录音,改稿,甚至叫演员过来录声导,最后终于换来了一本完整的剧本。
3、导戏
导戏都说小孩儿最难搞,我没想太多,正好记忆给了我儿时的点,那刚好就从最难的开始吧。当时制片还提醒,咱这样是不是有点冒险,大人导戏的经验也没几个,小孩儿搞的定吗,何况之前拍tvc,也发现小孩完全不听使唤,给你一套衣服穿是为了拍片子,可人家不那么想,拍完一条兴奋了,在片场转一圈儿衣服全脏了。
这还不算糟糕,小孩拍戏一到下午就犯困,睡会儿觉又来精神到处跑,然后精力消耗不少,到了晚9点,就彻底罢工了。你骂还不行,四岁小孩没社会意识,人家不知道什么叫专业,给你来哭的,更难搞。这些都是我之前拍小孩的经验,也是制片为何提醒我的理由。但是呢...还是干!无非就是用几个技术环节过滤种种隐患罢了。
*海选小孩:之前觉得拍小孩费用蛮高,但实际操作发现小孩费用底的很,现在很多父母都有文艺追求,不要酬劳想上戏的家长多的是,于是通过经纪大胆海选,合适的人选就叫到工作室,试戏标准很简单,试哭戏。现在想都有点对不住,数不清有多少孩子泪洒工作室。好在最后找到了合适的演员,其中一个还是老戏骨,这才有了定向。
*小孩的反应:他们会演戏吗?我现在也不知道这个答案,有时候我真的很神奇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情感铺垫去完成流泪这个动作。在观察他们的过程,我发现4岁小孩他有时分不清生活和演戏的区别,也开始意识到制片安排也应该有所设计,不然,出来的反应将会十分生硬。举例吧,第一章,姐姐在吃饭时看母亲把最后一块肉给弟弟的时候,看妈妈的神情。为了达到预想的效果,这场戏安排到晚上8点后,也是小孩最饿的时候。然后给他们安排了这顿晚饭和姐姐交待的事情,饿了吗?你就吃吧。姐姐就这样等到了她的晚饭,也就是这样她想吃的一块肉被妈妈夹走,她自然而然的出来了()这样的眼神。这个镜头是我从表演角度上我觉得最成功的一个画面。
4、找专注的演员:之前合作的演员都偏年轻,我很庆幸他们一直都具备和我一样对作品的追求和热爱,只是,这一次我要求又多了一层。要做到随叫随到,空档一月档期。可能是因为我之前是拍广告做起,身边的演员第一次合作都按一天酬劳去计算,有点像广告模特(拍《微绑架》时就是这个方法)。因为预算有限,也只能拍一天,而且也必须拍完。但之后作品出来了,彼此都看到了收获和成就,之后就好谈,别按天算了,按项目走,时间多几天无所谓,酬劳也只有稍微的提高。但这一次,要多出的时间不是单位数,加上工作室又在通州,对演员素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好在,天柏和文静出现在眼前。严格上讲,他们俩目前还不是出色的演员,主要是因为年龄的关系,经验少,套路没几个。但他们具备现在演员相对缺乏的认真,执着的态度。我特别喜欢看一个演员面试结束后在外面在争取下一次机会而来回复习的样子,因为我看到的是和我一样珍惜机会和缘分的人。天柏是如此,好几次面试不理想他就继续争取,文静在杭州也如此,我拒绝过她好几次,原因也很简单,总感觉她太漂亮了,但总骚扰我,没办法就给她打电话真有兴趣给我录段视频给我看,结果她跑到楼下菜市场拿了人家大妈的衣服,连手套,腰前包也带齐,在手机镜头前来感伤。我记得她就这样在异地面试了好几次,也哭了好几次得到了这次机会。我喜欢,喜欢这种态度,什么是完美呢?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完美的东西现在落不到我这里,都找冯小刚去了,那怎么办,就一起塑造完美吧。之后拍戏,记得姐姐在学校的哭戏,拍了一天,就因为感觉上的落差不满意,又跑去第二天再拍,我不知道为一个哭戏拍两天的人有没有,但我这里,必须要有。
5、主题歌:想想看,已经写了十多首歌,都是人生低谷或收获的时候路上哼唱的记忆,我不知道什么音乐,懂的只是上幼儿园时学过三年手风琴的经验,每次心里有感触,就纪录脑海里飘过的旋律,散步发呆时在嘴边哼唱。这次写《远方在哪里》,也是在后半夜回家的路上,想着往事,飘过几个音符,她们坐在我几片记忆里,在耳边停留。如果问我音乐是什么,我想是从心底涌出的泉水...。在拍摄现场,当六十多个音乐人走过来时,我确实有些紧张,靠!第一次搞这么多人,而且一天十万的场地费只算到晚上7点,乐团来演奏的时间也只能是短短2个小时。怎么搞,我从来不是一个稳如泰山把控全局的人,每一次都是从紧张开始,然后过渡到亢奋,接着融入这个氛围,要么疯狂要么傻逼。还好,紧张的情绪给我了动力,完整的拍完最后一个镜头,我松下一口气。至于以后会不会继续有主题音乐,不好说,就像我不会为了电影而去拍电影,也不会为了音乐而去创作音乐。有感而发,最重要。
最后总结
远方在哪里,我要表达的是什么?
《知舍己之情,悟世间盛情》
感谢这次参与制作的所有工作人员,我就不指名道谢了(总会漏下一两个人被罚酒),大家的支持才有了今天这个作品,虽然不算完美,但算是我们今年较好的开始。
2012还有下半年,继续加油!
原片欣赏: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aj9c_yZAtY/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5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