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中国35周年】我看松下走过的历程

2014-10-18 16:29
       我从1982年就开始从事声像工作,出于职业需要,一直密切的注意着这个领域的设备发展情况,并在央视很多栏目拍过片子,使用过很多公司的各种声像设备,其中很多就是松下公司的产品。这个过程跨越了模拟复合、模拟分量、数字分量时代,从分体机走向一体机,从标清走向高清。
       在各个阶段,松下公司都有许多值得称道的产品,如最早推出的数字摄像机AQ11和AQ20等。其实即使在模拟复合的分体机时代,松下公司的WV-555、777、888等许多摄像机也都丝毫不逊色于其他公司的产品。
       当时我认为松下在广电领域,真正有待提高的并不是在摄像机部分,而是录像机的格式,在这方面要有所突破,并且在机器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方面取得客户的认可和信赖,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个人认为,松下在专业领域的突破是在模拟分量时代,MⅡ系统设备的问世虽未打破索尼公司Betacam SP格式一家独大的市场现象,但却给了我们多一种的选择。在任何一个市场,消费者都不希望出现一家独大,没有选择余地的情况。如果仅从欧广联的测试报告看,松下MⅡ系统的各项技术指标绝不逊色于Betacam SP格式,但市场的改变和用户的认可与培养需要经历一个过程。
       松下广电设备的真正翻身仗出现在数字分量时代!1996年松下推出的DVCPRO格式彻底颠覆了广电市场,可以说是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春风。1998年又在 DVCPRO的基础上推出了采用4:2:2取样,3.3:1压缩的DVCPRO50格式,从此彻底在广电领域站稳了脚跟,取得了极大的市场份额,用户也对DVCPRO格式的可靠性、耐用性给予了充分肯定,我后来在央视许多栏目,如《走遍中国》、《科技博览》等拍片子时用的就是DVCPRO50格式。
        DVCPRO格式的成功确实取得了一种颠覆性的胜利,彻底改变了国内广电领域的状况。以我的亲身经历来说,上世纪80年代后期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拍新闻类节目时,现场几十家新闻单位用的摄像机大部分为Betacam SP格式,MⅡ格式只占很小的份额。但十几年后再去,情况完全颠倒了过来,现场摄像机绝大部分为DVCPRO格式(含DVCPRO50格式),其他公司的机器只占很小的份额。
        DVCPRO的成功,为松下在广电领域的销售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培养了大批忠实的客户。进入高清时代后,P2卡摄像机尽管在前期因存储卡价格的原因,开始销售不是很顺利,但很快就扭转了局面,大批量的进入了央视和各省级电视台,现在我在央视拍片也用的是P2卡摄像机,如AJ-HPX3100MC
......
       值此松下中国35周年庆典之际,仅以此小文表示祝贺,希望松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客户带来更多更好的广电设备。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5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