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编剧心理学运用——《触不可及》编剧技法分析

2014-08-16 23:25
再谈编剧心理学运用——《触不可及》编剧技法分析
近期一直在关注编剧技法,前几天对《少年司斯派维的奇异旅行》编剧技法作了浅略解析,昨天又遇一部好片《触不可及》(这个片名是大陆引进时的翻译,我个人更喜欢台湾版的译名《逆转人生》)。于是想再从编剧技法方面对本片作些解析。

从整片故事情节来看,这是一部充满温情的电影,如果需要用一句话来概括本片的主旨,我愿给出的答案是:爱的融合与传承。

电影以黑夜中车内的两个男人开场,正在驾车的司机是健壮的黑人Driss、而坐在副驾的是一位目光略微涣散的白人老头Phillipe,背景音乐是舒缓甚至带点暧昧的,烘托出两人"亲密"的关系,从Driss对Phillipe时而关切的眼神也能传达出这一点。由于堵车,音乐突变、黑人司机瞬间转动方向盘违规变道,并不断超车"突出重围"、甚至被警察拦下后与Phillipe配合起来玩弄警察。导演和编剧在这一段落中以强烈的前后对比及音响引导的方式,在极短的时间内便将Driss的真实性格展露无疑——狂放不羁、不按常理出牌。

在后面的剧情中我们得知Phillipe是位已经四肢瘫痪的、有钱的残疾人,而Driss是Phillipe的全职陪护、在成为Phillipe全职陪护之前,他是个街头混混。

如果从编剧的角度对Phillipe进行角色心理分析,在我的理解里,他应属于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人格终身发展理论中所提到的"自我调整与绝望的冲突期",在电影中的角色类似于"停滞的智者"。从两个方面可以得到印证:其一、Phillipe的身体状态,此时的他的四肢瘫痪、只有颈部以上能像普通人一样正常活动;其二、Phillipe的情感状态,他曾拥有一份美好的爱情,而此时他是孤身一人。Phillipe无法为自己的人生主导,他感到失落和不知所措。在片中,他自己也说过最可怕的不是身体的瘫痪,而是心的"瘫痪"。(写到这里,突然想起《功夫足球》里吴孟达所饰演的角色,在前半段里所处的困境就与他类同,看过《功夫足球》的童鞋可自行回忆对比)因此,如果剧情要进一步得到发展,则须要一位能够打破他所处困境的另一位主角,于是黑人Driss出现了。

我们接着对Driss的角色进行解析。如果继续以埃里克埃里克·埃里克森的人格终身发展理论来看,Driss应处于青春叛逆期(虽然电影中的角色是成年人,但其心理年龄却并不成熟)。他的行为举止、狂放且没心没肺性格、以及喜爱的音乐类型都是有力的印证。毫不忌讳地直言自己只是想借应聘失败的幌子骗取救济金;用滚烫的热水往Phillipe腿上狂浇只为了想看看Phillipe是不是真的全无直觉;钟爱节奏感强烈的音乐(而Phillipe则是喜爱正儿八经的交响乐)。这一的角色心理冲突主要表现为寻找自我认同。在Driss情感方面,剧情中交代了他与养母之间的矛盾,Driss所处的心理年龄阶段决定了他的世界观并不成熟,对"爱"的理解也并不成熟,他甚至以为把在Phillipe处应聘时偷来的一个工艺彩蛋送给养母,就是表达了"爱"。由此看来,Driss也迫切需要一位"智者"对其指导与启发。Phillipe正是此人。

于是,有了以上二者心理需求对剧情的推动,编剧便开始着手将本片主旨——爱的融合与传承,逐步铺开了。这两个角色关系是互补和互惠的,Driss将Phillipe带入传承地状态,帮助他解决心理危机;而Phillipe则在Driss寻求自我认同的过程中无形之中提供着启发和指导作用。

这里我们结合剧情来看看,编剧在处理"传承"与"融合"时,是怎样呈现的。

Phillipe被Driss这样一个没心没肺的陪护激发了生命的活力,他们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以至于Driss常常称Phillipe为"残疾人"他也一点不生气,他还向Driss透露虽然它四肢瘫痪,除了脑袋之外身体全无知觉,但他也有"性高潮"那就是他的耳垂!于是Driss便请来妓女到为他俩服务,并让妓女专门抚摸Phillipe的耳垂。一系列俏皮而轻松的情节将Phillipe沉寂的心唤醒了,"爱"被唤醒了,唤醒后的下一个步骤便是传承。其中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细节是,在Driss弟弟遇到困难需要Driss出面解决时,Driss在窗外打电话提到他需要工作离不开(因为Phillipe必须要有人照顾),而这些话被Phillipe听到了,一席长叹后的结果是,Phillipe让Driss离开,自己重新找陪护,这是"爱"的传承的表现,把Phillipe的"爱"传承在Driss的身上。

在处理"爱"的融合方面,Driss的变化比较具有代表性。以Driss在遇到问题时的处理方式为例,在之前的剧情里,Driss在遇到擅自将车停在Phillipe私人车位时,是以暴力方式解决的,而后来又有同样情况时,他却是以文明的言语提醒方式解决的,这是通过行为率改变来体现的融合;另一个典型的融合是影片中的画,Phillipe爱画,而起初Driss对画绝无兴趣,后来却自己作画,并且他的一幅画作还卖出了11000法郎口的高价;还有一个典型的融合是表现在音乐上的,Phillipe接受了Driss喜欢的流行音乐,而Driss在处理弟弟惹下的麻烦之前戴上耳机听的却是交响乐,并且导演还故意将交响音乐继续延伸,在接下来Driss处理弟弟惹出麻烦的过程中作为背景音乐,以更加彰显和突出这种融合感。从另一个层面来讲,融合后的Driss也就是被传承后的Driss,所以这也是传承的体现。

编剧的心理学运用还体现在另外两方面,其一,到故事的最后,还是将他们俩人重新捏到了一起(尽管故事是以真实事件改编)。其二,整个过程中所埋下的各种对"爱"的传承所需的线索也都是前后呼应并得以解决的,包括工艺彩蛋这条线索所呈现的"爱"传承的象征、Phillipe的笔友这样一个真实人物所呈现的"爱"传承的象征。在结局时这两条线索均得以美满收尾。以上两方面均展示了"爱"传承的结果,而且还使得观众观影的心理需求也得以满足。
 
本文为作者 王斌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3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