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己第一次尝试的大范围移动延时《延时·光明之城》做一些经验总结

2014-07-29 13:15


无法顺利观看的朋友可以点击土豆链接: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jK4a1J-Ejk/
建议原画观看。

前段时间做了个延时视频,是关于自己城市的一个片子,专门写篇文章来总结一下,抛砖引玉,希望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其实当时这个片子当时在微博发出后,并没有太多人关注,因为我本身刚接触影视的圈子时间不长,只有短短一年5个月,这段时间也不怎么做商业的东西,一直在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偶然的机会接触到Gopro,知道了延时,然后又延伸到了大范围的延时,就想着拿自己熟悉的城市和街景做个片子。最后下定了决心,下午拍摄,晚上通宵做到快天亮,睡到下午,然后每天这样重复工作,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自己的第一个延时作品。无论有多少人看,这是一次锻炼,总觉得是值得的。

好的,说下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分享一些经验。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从中获益,然后看到更多更好的东西。于我而言,我觉得影视本身就是一门很深的艺术,而这门艺术,又包含了很多更细化的细项,比如说主题、针对主题的创意脚本、画面的构图、颜色及调色、配音、光影等等等。我不是科班出身,所以在专业知识方面,无法提供太多的理论支持。但我觉得国外很多东西都做得很好,他们也不吝啬分享这些东西,这点比国内要好非常多,国内很多同地区的同行是不交流的,他们害怕自己的东西被别人学习或超越,没有怀着一颗艺术的心态在从事这门艺术,再加上有一堵局域网的墙挡在我们面前,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只能靠自己对这个行业的热情,想方设法去超越自己。我经常看国外好的作品,不管是Youtube还是Vimeo,都是有很多好的作品和专门教学视频值得去学习的。

因为是自己呆了多年的城市,所以对每条街道和场景都是熟悉的,在制作这个片子前,为了和其他延时片区分开来,经过谨慎的规划,在每个场景之间寻找共通点,实现创意的场景切换。这种思想是通过《这就是上海》的作者,来自英国的延时高手那边得到很好的启发。当然我的脚本中其实还有更好的创意,因为还得养家糊口,花了半个月时间对我来说已经很多了,所以当时赶时间就放弃了一些创意脚本,匆匆忙忙在外地就赶紧完工发布了出来,希望我剩下的创意在以后的片子中还可以使用到。

另外有好多朋友反映我这个片子有好几个镜头前进后退,重复又繁琐。是的没错,本人跳舞出身,而且是个DJ,做片子会很鸡歪地去卡音乐,这是优点也是缺点,希望下次精算到画面放上去配的背景音乐需要几个八拍,然后这几个八拍有多少秒,每秒24帧一共需要多少帧,在地图上算好画面距离,最后除以帧数就可以计算每一帧之间的距离再去拍摄,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

OK,我先说一下自己拍摄这个短片使用的设备:
机器:佳能5D Mark II
主镜头:三阳14mm T3.1/ 三阳24mm T1.5
转场用的其他镜头:Sigma 50mm f1.4 / Sigma 70-300mm F4-5.6
其他:一个几乎可以说是充话费送的价值几十块摇摇晃晃的三脚架,还有一辆车,电动的...- -|||

我片子中的延时大概划分为三类:
1.定点的普通延时
2.中范围的移动延时(短距离以及旋转镜头)
3.大范围的移动延时(通常是大范围的街景)

关于定点的延时,其实很多机器都有这个功能,据我所知的,GOPRO/BMD/松下的GH系列都可以直拍延时,其他机器我少接触就不太清楚了。但相对于GOPRO以及BMD系列的机器,拍下来要么是直出视频,要么是JPG的图片序列,没有RAW的格式,调起色来肯定没有佳能的单反好。佳能当然没有经过Magic Lantern的固件破解,也无法拍摄延时。关于ML魔灯固件破解,大家可以自己上官网去了解:http://magiclantern.fm/ 当然,定点的延时,没有一个基本的三脚架是说不过去的。

这边说一个经验,1.2米内的小范围延时,可以用电动延时轨道来完成。但延时轨道当时好几千一个(现在好像有1000多的,听说还不错,我还没用过不评价,具体大家某宝查询),所以如果大家很少用到,手上又已经有现成的手动滑轨,其实可以贴个刻度条(滑轨有的也是有刻度条就是了),比方说1米的滑轨,刻度条可以贴1CM一格,这样通过手动移动,至少可以完成100帧的延时拍摄。这个方法我没试验过,但理论上是可以用的,如果是相机设置5秒钟或者10秒钟自动拍一张照片,那么这个时间一般是够你去移动一格的。

然后说下中范围的移动延时,这边主要说说中范围的的延时,比如说我片子有两个这样的旋转延时,有一个是我们这边的市标,有一个是我们这边一个广场的圆球,我要定点很容易,因为他们本身旁边就有一个圆圈围住。严格来说是要算每一帧和下一帧之间的距离,用粉笔画下来,然后用激光笔插入三脚架中间那根管去锁定自己粉笔画下来的定点比较准确的。但我觉得这样很麻烦,所以我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1.帧与帧之间的距离我只算个大概,小范围的可能就用脚步量一下;

2.中小范围移动画面的话,三脚架固定高度是必须的;

3.拍摄对象必须有一个焦点用来固定,这时候要调出网格线,拿网格线中间的某个交叉点,所有的帧都聚焦在这个点上,否则后期做稳定的时候会惨不忍睹;

拍摄时调出网格线来锁定固定的一个对焦点

然后再说一下大范围的街景延时,其实我很多地方都是手持拍摄,连三脚架都不用的,具体的方法也是上面说的,因为街道比较长,有时候我大概电动车骑一小段距离卡擦一张,有时候是固定走5步或者10步拍一张,当然网格线也是必须要调出来锁定一个远处一个对焦建筑物的,这些都是为了后期稳定用。

而因为第一次拍延时,很多经验不足,比如说白天在户外拍摄街景,我那时候还没有买减光镜,基本上所有的快门速度都在1/200秒以上,无法拍出行人的模糊速度感,个人建议如果想拍这样的画面,一个可调整的ND减光镜还是必须要有的,我最近买的卓美觉得还挺好用的,大家根据自己的滤镜尺寸自己去淘吧。ND Filter能拍出像烟雾一样的水,在白天拍出有行走速度感的人流和车流,给片子增色不少,当然在我这个片子里面没有体现出来。

后期的话,我是用AE做的,当时又忽略了一个很要命的地方,就是忘了设置导入图片序列默认的帧数,AE默认是30FPS一秒,而大家都知道无论你FPS多高,放到国内这些视频网站,多数是给你压缩到25FPS的,这样的话对移动延时是很要命的打击,并且辛苦拍摄的时间也会被缩短20%,延时每一秒都是快门都是精力啊!所以如果大家导入AE或PR等软件,记得先设置一下导入图片序列默认的FPS,AE的设置在首选项的导入中,PR是首选项/媒体/不确定的媒体时基XXX FPS。我知道得太晚了,所以等到我稳定完了,我工作已经完成了百分之六七十了,再导入一次再重新稳定工作量就太大了。所以只能按照30FPS导出JPG序列,设置完24FPS后重新导入这些序列再合成视频,浪费了我不少时间。

然后说下后期的稳定,稳定当然是重中之重,小范围的延时,因为画面变化不大,随便一个稳定插件都可以搞定。大范围的话,帧与帧之间变化太大,插件去稳定的话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所以多数的大范围延时,我都是一帧一帧去做位置和旋转角度的变化的,流程大概是:

1.在AE中导入图片序列;

2.更改合成为更大(因为有时候调整位置,部分照片会出画面);

3.导入一张透明的十字交叉图放于合成顶层,用于参考,交叉的那个点对准拍摄时网格线锁定的那个点,当然关键帧要勾上,因为每一帧的位置基本上都会变化;

用于参考的交叉线

4.一帧一帧前后对比,调整旋转角度(有时候哪怕0.1度的区别,也是会让画面看起来不是很稳定);

5.我拍摄时候用的是3000多到5000多宽度的像素,有时候帧与帧之间位置跳动太大,把这个调整好位置的合成拉到一个新的合成中,缩放到所有帧都不出格的比例和位置,就算完成单个画面的延时后期稳定了;

6.片子中的镜头拉缩,基本上我是通过14MM-24MM-50MM以及到70MM-300MM镜头各个焦段平均地拉伸,结合AE中缩放比例关键帧的变化来合成的,这些是AE的基本知识,不做太多介绍。

当然小范围的稳定不需要这么麻烦,AE和PR自带的Warp Stablizer变形稳定器虽然分析起来慢,但还算比较稳定和精准,很好用,至于ProDAD的Mercalli稳定插件,分析速度是很快,但大范围的移动延时并不太适合,大家试了就知道了。

最后说一下,在大马路中间拍延时很麻烦,第一是太危险了,第二是你要面对很多司机不理解的眼神,第三是过十字路口时旁边还有一个警察蜀黍在看着你,有时候你只有30秒的时间在车流中走过十字路口的中间,拍5张以上的照片。

本文为作者 魅星影视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2896

魅星影视

点击了解更多
魅星影视创立于2013年,区别于同地区其他影视公司或工作室,以文化、音乐以及创意为主,已有多个成功案例,诚征合伙人加入。
扫码关注
魅星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