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影周刊NO.9-【一文】-第二屏带来的影视创新

2014-07-11 11:46
本文首发于【凡影周刊】微信公共账号:fweekly,更多文章,欢迎关注。

注:任何形式的转载请注明来源,以及原作者、译者、校对者的姓名,请尊重这些整理知识的努力。凡影周刊是由一支25人的翻译团队倾力维护的公众号,只为给中国电影行业的从业者带来更多更专业的全球市场信息。关注我们,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



导语:


“第二屏”(即第二屏幕,second screen)指的是观众用手持设备(通常指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来增强在观看内容(通常是电视)时的体验。比如在看电视节目的时候使用配套的互动app,用来进行观看过程中的互动。

只要你仔细想想,“第二屏”其实已经深入了我们的生活。

凡影周刊NO.9-【一文】-第二屏带来的影视创新


再想一下,你有没有在看电视或者看电影的时候还刷微博发朋友圈?就是控制不住停不下来对不对?那么,与其努力克制,不如迎合需求大胆创新。

当下,一些中国的电影公司正在关注互动科技及社交习惯带来的观影变化,并且正在准备实践。本文就着重介绍了两个海外案例,可以帮助国内影人开阔思路,了解前沿科技的实践及趋势。

正如文中所言:“如果电影公司想要占领年轻市场,迎合第二屏影院(second screen cinema)也许就是未来。”

如果看完一文还不是很了解第二屏的发展情况,以及它如何改变了用户的观看习惯,请着重看“一图”中更详细的数据展示。

一影中的视频则用更多的实例解释了第二屏的应用和价值。


作者:Taylor Casti; EricKohn; Zachary Wigon
翻译:Snow雪子 廖远哲 校对:Snow雪子



正文:


因为iPad,《小美人鱼》将会注定不同。

2013年,迪士尼经典重制的影片《小美人鱼》上映的时候,片方制作推广了一个免费的app,鼓励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玩游戏、和影院的其他观众比赛、随着影片故事的发展唱出相关歌曲。

这款app设计精良,利用iPad的麦克风识别影片的进度。这样,即便你中途关闭了程序,互动的元素还是能够保持同步。app的小游戏来得非常及时,并且经常和一个具体的角色或者电影事件相关联。比如,当Triton出现在银幕上时,你就会玩一个叫Triton\'sTrivia的游戏。更重要的是,游戏设计得适合很多年龄段的人们,不只是小朋友。



这不是迪士尼的第一款第二屏游戏了。《创战纪》、《狮子王》等均在App Store上架了主题游戏,通常是为了配合蓝光影碟的发售。(凡影周刊注:影院外的电影第二屏游戏和相关产品在好莱坞已经非常成熟。漫威发布的“JARVIS:
A Second Screen Experience”让所有用户都能够体验钢铁侠的优越生活,拥有私人管家贾维斯,帮你报时、报天气等。)

但是,将第二屏设备带入影院与私底下玩玩游戏不同。将游戏融入电影改变了传统的线性叙事和与观众的关系,给了观众和影片互动的机会。这样新鲜刺激的体验有着给片方带来更大盈利空间的潜力。于是,在《小美人鱼》之后,迪士尼又将第二屏影院应用在了《圣诞夜惊魂》这部影片上。这些案例引起了瞩目和讨论——第二屏观影是否是唤起观众进影院的又一推动力?

很快,就在今年,一部就叫《APP》的影片横空出世,被称为第一部真正从设计时就包括了第二屏应用的电影产品。除了技术上的引人好奇,在第二屏还没有普及的今天,如此大胆举动也令电影界为之一振。

《APP》是一部荷兰剧情片,其实早在13年就已在家乡公映,但在今年5月份才进军美国市场。目前,国内已可以搜到香港版电影预告片。影片故事讲述了一个心理学生Anna去了一个party,大醉后醒来发现一个名叫Iris的程序已经莫名其妙地出现在她的手机里。自此,机器逐渐掌握了Anna的生活。开始是好的,比如在课业上帮助她;但是随后局面开始失控,比如将Anna的裸体展示出来已逼迫Anna不要删除它。最后,杀人事件发生了。

在三池崇史的《鬼来电》之后十年来,手机恐怖电影的点子已经变得陈旧,但是《APP》融入了足够的特色使这个模式重新变得比较有新鲜感。比如,电影最大的特色是应用了不同的视角来展现第二屏。在一个情节中,当Anna躺在床上凝视着她的手机,我们看到了她的滤镜处理过的脸通过设备凝视着我们。在其他情节中,场景在一个屏幕开始然后短暂地在其他的屏幕上继续,巧妙地暗示了电影的世界在各种设备间转换。

其实,《APP》的第二屏互动还是比较基本的。只要下载官方软件,观众就可以得到自动同步电影的app,app的名称与电影中那个邪恶的人工智能一样,也叫Iris,其功能是提供更多信息以增强观影体验。

如果观众在观影前就打开了程序,他们将会看到一个选择界面和“开始”按钮,并被鼓励在电影开始时开始使用。Iris也是利用音频跟大电影同步,就像Shazam这个应用可以实时识别音频文件(凡影周刊注:Shazam音乐雷达,是一款自动搜索正在播放的音乐是什么歌曲并下载的应用程序,过程实现自动化不用人工)。当Iris识别出电影的特定场景时,就会显示出更多的附件细节信息。当新的信息出现时,你的手机会震动,提醒你从电影的叙事中抽离,查看第二屏并且从更多的角度思考不同的可能性。

值得注意的是,电影《APP》的app工具并不是一个观影的必要元素,而是一个辅助因素,它是增强特定时刻的信息而非提供新的信息。因此,这还不是一个真正跨媒介讲故事的解决方案。并且,电影本身离开了第二屏这个噱头,更像是一部刻意夸张的影片。但是,《APP》的尝试虽然只是比较浅的一小步,却也是向前的进步,为更多的更强烈有力的创新提供了动力。

当然,第二屏也并非没有缺点。最大的莫过于分散注意力,破坏观影整体感受。比如《小美人鱼》的一些观众感觉实在很难集中精力到看电影上面,因为每两分钟就有一个需要观众全情投入的新游戏。再加上互相比赛竞争,这样的结果是一些关键性电影信息都败给了游戏。如果观众熟知故事还好,对第一次接触剧情的那些人来说就错过了很多。(凡影周刊注:一影中的视频有举例说第二屏如果设计得当,反而会有助于观众对原本内容的关注。)

一言以蔽之,目前由于技术的限制,很大的观影改变似乎不太可能。但是,未来几年,第二屏一定会越来越普及。随着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已经习惯在不同的屏幕之间自由转换,让他们盯着一个屏幕两个小时变得越来越不可能。(凡影周刊注:去看一看在90后中非常普及的Bilibili网站以及谈幕视频,你就会知道多线程的思考已经成为年轻人的主流生活方式。)

那么,如果电影公司想要占领年轻市场,迎合第二屏影院也许就是未来。


---------------------------------------------------------------------------------------------------------------------------------
欢迎关注【凡影周刊】微信公共账号:fweekly,有任何合作、咨询或者文章相关疑问以及建议,都期待您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您的消息。
同时欢迎关注【凡影周刊】新浪微博“凡影Fannink”,有任何合作或者咨询或者文章相关疑问以及建议,都期待您给我们留言,我们会第一时间处理您的消息。

凡影周刊NO.9-【一文】-第二屏带来的影视创新
本文为作者 凡影周刊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2251

凡影周刊

点击了解更多
凡影Weekly 是陪伴电影从业者和观察者的学习助手。我们每周梳理全球优质的文化产业知识,解读当下电影行业现象,希望能够协助优秀的您变得更好。关注我们,您收获的将是知识,而不仅仅是资讯。
扫码关注
凡影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