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花了两天时间,把5分25秒长的纪录片《土地长出的艺术——绵竹年画》剪完,现把该片截图选呈于下,说几句感受。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为什么把片名取为“土地长出的艺术”呢?
当我第一眼看见绵竹年画的时候就觉得它特中国、特传统、特有生活情趣,贴生活很近,完全是咱们这片土地才有,才长得出来的东西,它是艺术化的中国民间生活,是普通老百姓自己的艺术。让我钦佩的是:当世界潮流风起云涌,地球村、全球化铺天盖地的时候,它不为所动,没有中西合璧、没有西化、没有倒洋不土,硬是守住了自己的那一亩三分地,保持了中国民间艺术——年画的纯粹性。仔细想想:谈何容易?!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绵竹年画非常传统,但它美得纯粹、美得自然、美得让人心生欢喜。这是为什么?不是说艺术贵在创新吗?不是说创新的路径就在中西合璧上吗?自从“五四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德先生和赛先生”之后,从国体、政体到各个艺术领域,无一不是放弃固有传统,拥抱西方文明。这条路走到今天,怎么会在一个小小的射箭台年画村,就让我画上一个大大的问号呢?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老陈告诉我:他就喜欢传统,不喜欢创新。有人愿意去创新也可以,他不参加。他认为,能够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原汁原味的继承好、传下去就很好了,用不着创新。创新就不是传统了,不传统就没有价值和意义了。
 这些话让我听起来耳目一新。为什么呢?我们过去接受的教育都是艺术要创新,不创新就是死路一条。到了他这里就不是这样了。这让我既感到几分意外,也有一分质疑——难道我们都错了吗?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认真听老陈讲,成了我这次采访的主要命题。
 现在说到传统,大多数人唯恐避之不及,虽然也学一点,但不太敢深学,更不敢深信,好像沾染过多的传统就有可能会掉进现实社会的弱势群体。现实是:精通古汉语绝对没有精通英语好找工作。这又是为什么?
 这让我想起过去学《毛选》时看过的那些话。毛主席曾经批评一些知识分子“言必称希腊”,对老祖宗的东西知之甚少。所以好不准中国国情这个脉。"下车伊始就叽里呱啦发议论",做起工作来不是左就是右。这是对“只会抬头看天,不会双脚踩地”的人一种规劝和提醒。我想是对的。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现在是精英治国,几乎所有的平台都被“海归”和“博士”占据。他们大多数受了太多西方的教育,尤其是核心部分,抱着别人的月亮比自己圆的的思想四处推销,连上下班都照搬——安个破机器喊大家按指母印打考勤。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管用吗?他们说管用。我说管用个球!你去看看那些按了指母印坐在办公室的人在干什么:除了被动应付非得完成不可的人物而外,在上QQ、看微信、耍游戏、瞧电影,完全是心猿意马,心在曹营心在汉。拿着鞭子抽,这样子有效率可言吗?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西方的哲学基点是技术中心主义,讲求的是精准,所以才搞出一个西医来——什么东西都要量化,拿数据说话。西方是把人当成了机器在用。咱们老祖宗呢讲究的是仁、道、心——追求的是人的自我完善,自我管理。途径就是把自己的心管好。祖先认为,人把自己的心管好了,自然不需要外人去管它。他会按照社会的规矩自我运行,而且自然协调。他们认为最理想的治理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就是说,你定个规矩在哪里,就不用过多操心了,只需干一件事——教化,就是教大家怎么做人就行了。大家都懂规矩,你还操哪门子心喃。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老庄的道学和程朱理学的理想愿景尽管高不可及,但它也有若干好处:关照人性。说传统文化束缚人,这不对。是传统的制度束缚人,鲁迅说有四根绳子把祥林嫂捆死了,那是指的是封建制度的有害部分。说西方讲“自由、平等、博爱,”我只是在书本上看到过,没看见过,没体验过,没有发言权。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我自己是喜欢老祖宗那一套处事待人的办法的,我也相信大部分人也喜欢。但人和人不一样,境界有高低,素质有好坏,教化和管理是不能缺少的。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者不能把管理这个手段当成目的。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话归正传。一些人就喜欢老东西,喜欢老样子,比如喜欢文物,喜欢老街等等,你不能说他是错的。传统是不是非要创新,非要借创新才能活命呢?维持一种相对稳定的情态是不是必死无疑呢?看了绵竹年画,我觉得未必。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人的情感和文化基因里面我想可能包含的成分除了不安分守己,喜新厌旧,也包含有以旧为美的恋旧、怀旧基因。从时间上讲,明清那些东西离我们今天很远,如这些年画上的服装、生活方式,但它里面的文化因子却还在我们身体里流淌,比如中国男人喜欢含蓄内秀,长着樱桃小嘴的女子。这些东西不是西方带给我们的,是老祖宗遗传给我们的。所以,看见画着一百年前祖先们的穿着和生活方式的年画,我们没法无动于衷,还是会喜欢。
 保留传统没有错,上面讲了理由——人性使然,人有念旧情结。那么,创新也没有错,也是人性使然,人有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看待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呢?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我的想法是:1、继承没有必要就奔着创新而去,继承本身也可以只是为继承,与发展无关,与改造无缘。说继承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是片面的,是形而上学。很多传统的东西,已经历练千年、磨洗亿次,已经炉火纯青、已经登峰造极,比如越王勾践的那把佩剑,其锻造工艺水平至今无人可及。不要说超越,就是能够拾人牙慧就不错了。创新就是超越,没有那个积淀,没有那个慧根,你拿什么去超越?与其胡说八道、信手涂鸦,不如老老实实照猫画虎,整个八九不离十就不错了。所以不要妄谈超越,只会害人害己。2、喜欢创新挺好,但要看你想种的是那块地。创新领域很多,都可以创,但新领域更适合一些,比如APP。在传统面前还是要学会谦卑,俯下身子。
 对传统行业来说,创新的前提是首先解决好继承问题。不能站在前人肩膀上做事,新不了。创就是撞,一撞就头破血流。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现在的人很少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教育,包括学绘画的人。想成功的欲望又很强,怎么办?东一榔头西一棒,这里挖一块,那里取一坨,到处捡人家的破片,还美其名曰取他山之石,东拼西凑搞出一些莫名其妙、不知所云的东西来。这哪里是创新,是整了一堆垃圾嘛。
 什么玩意能够美其名为创新呢?我想应该是新的、有独立生命、独立精神或魂魄的东西。要想在传统的基础上整出一个新的东西来,而且富有生命,得下功夫。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艺术作品的生命从哪里来?从受众的认可中来。换言之,文学作品通过读者,电影通过观众,歌曲通过演唱和聆听而来。自我欣赏当然可以,你死抱着不放,说不懂是别人没文化,也行。可是你得记住:你得守得住那份寂寞,你得买得起这份单,99%的人不会相信你说的: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玩意将来可以升值赚大钱。总之,你个人权利范围内的事,尽可说了算,但你是死是活,别人就不在乎了。
 有超凡的智慧,有慧眼的天才肯定是存在的,但你自己是不是,要看清楚。我相信,天才是因为很少才被人这样叫的。你是不是,生活会告诉你,时间会告诉你。我看啊,生活和时间才是他妈的天才——从来没败绩,一直是赢家。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既然纯粹的传统也挺美,没必要变来变去,老陈的选择就是最智慧的了。老陈告诉我,他只读过一年的书,照理说想聪明也聪明不到哪里去。但为什么老陈又作了最明智的选择——只继承传统,不创新求变呢?
 我看啊,是生活这本大书教育了他,培养了他,赋予了他智慧。老陈不傻,道理也很简单——有人买单就做;没人要?不做。市场法则就是生存法则。明白了,尊重它——你赢。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在采访中老陈多次告诉我:尉迟恭、双扬鞭最好卖。卖文官年画2幅,门神就会卖掉10幅。
 生存优先——这是老陈掌握的生活要领。他明白,但读了几天书的我却常常不明白。
 传统文化讲的是宁可饿死也要当君子。说“君子重义,小人重利。”生拉活扯硬是要把义和利隔离开来当冤家。我看不合适。不重利只重义的结果大家都知道,在此不用多表。
 现实生活中,利义关系,常常让人犯难,至少让我犯难。
 慢慢学吧,反正活到老学到老。至于能达到什么境界,听天由命去吧。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老祖宗最明白事理了,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算不如天算。
福建人也说:三分是命运,七分靠打拼。
总之,大家都认为:在人之外,还有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摆在那里,它们是不可预知的,也有随机性,人不能掌控它。

成都苗牧:一个大问号
 天、地、人是一个大系统,谁也离不开谁,谁也别想把谁扔掉。人能做的只有一条——别指望老天掉馅饼,老老实实去耕地。闲时别忘了给老天爷烧点香,求他们少发点脾气。
这就是我们祖先的选择,也是你我今天的选择。
老陈明白这个理,所以他“尊重传统,顺势而为。”
向老陈学习!
这就是此行的收获和今天问号的答案。
 说明:上图为松下AF103摄像机视频截图

本文为作者 成都大宇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1489

成都大宇微影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承接纪录片、宣传片、微电影拍摄制作。商务电话:1820288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