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场景下的旧梦重温:罗伯特分享从《阿凡达》艺术指导到《沉睡魔咒》导演的历程

2014-06-06 12:14
虚拟场景下的旧梦重温:罗伯特分享从《阿凡达》艺术指导到《沉睡魔咒》导演的历程
原文来自 Indiewire
翻译:尹新莹
预告片


对于两届奥斯卡获奖者罗伯特·斯特罗姆伯格(作品:《阿凡达》和《爱丽丝梦游仙境》)来说,从视觉特效和艺术指导晋级到导演可谓顺理成章。现在,迪斯尼经典《睡美人》在他手中摇身一变成为《沉睡魔咒》。这是他导演之路的延续也是他对尖端技术的追求。

其实斯特罗姆伯格已拥有自己的视觉效果公司 Hydra(合作方为The Third Floor公司和《沉睡魔咒》的艺术指导狄伦·科尔Dylan Cole)。借助这些,他才得以尝试最尖端的视效技术。

“我现在不敢说大话,但确实希望能在这方面小有突破”,斯特罗姆伯格透露。他觉得Facebook花27亿美金收购虚拟现实公司Oculus VR就算得上突破:“这一举动非同凡响,我也正同他们中的一些人合作着。”

观看《沉睡魔咒》或《阿凡达》,身临其境,与人物零距离接触,想想都刺激。这就是最新科技带来的体验。“改编版中女巫会有所变化,但故事情节依旧”,斯特罗姆伯格说,“这是在探索新的拍摄视角,自然走的就不是寻常路了。”

斯特罗姆伯格年少时在美国卡尔斯巴德度过,喜欢“造怪物”。他的父亲威廉·斯特罗姆伯格是一名定格动画设计师,指导他走上了电影之路。此外,他小学期间还师从迪士尼画家布鲁斯·麦金泰尔(Bruce McIntyre)学习作画。画着画着他便走上了视觉特效和艺术指导的道路,特别是同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合作《阿凡达》,以及与蒂姆·波顿(Tim Burton)合作《爱丽丝梦游仙境》后,他更是获益匪浅。

之后,同彼得·威尔(Peter Weir)合作的《怒海争锋》(Master and Commander)让斯特罗姆伯格懂得了情绪在故事中的作用。《沉睡魔咒》中压抑情绪的释放就体现了这一点。

虚拟场景下的旧梦重温:罗伯特分享从《阿凡达》艺术指导到《沉睡魔咒》导演的历程安吉丽娜·朱莉

“说到底,这部电影就是一个寻找真爱的历程”,斯特罗姆伯格解释,“新故事中,这个历程主人公是玛琳菲森(Maleficent),她最初相信爱,后来被无情背叛,最后对爱绝望。我们企图表达的其实是人性总有阴暗面,但切莫绝望,爱总会在最不经意间到来。故事中,艾丽·范宁(Elle·Fanning)就如一座灯塔,同玛琳菲森内心的黑暗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让我想起了《弗兰肯斯坦》(Frankenstein)中拔花瓣的女孩。强烈的对比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让我们发掘出更深层次的东西。”

除此之外,斯特罗姆伯格对画面的掌控得心应手。顶级特效化妆师里克·贝克(Rick Baker)制作了玛琳菲森头部的牛角,三个小精灵(由伊梅尔达·斯汤顿Imelda Staunton,莱丝利·曼维尔Lesley Manville和朱诺·坦普尔Juno Temple饰演)面部特效由数字领域公司(作品:《本杰明·巴顿》"Benjamin Button")完成。期间,迪斯尼研究中心也进行了协助。

“我想拍得接地气点”, 斯特罗姆伯格强调,“因为这本是一个简单的小故事,我不想搞得太离谱。不过,大场面、真场景也有必要,这样能让演员看起来更真实。作为导演,用电脑特效代替真实表演并不难,只需跟演员解释沟通就好,但大片教会我的,是如何取舍。”

好奇的影迷可能会说,《沉睡魔咒》在情节和主题上跟迪斯尼《冰雪奇缘》(Frozen)明显撞车。不过,斯特罗姆伯格算是后知后觉,他说“巧合而已,《冰雪奇缘》大获成功,但愿我这‘雷同’有效”。

对于斯特罗姆伯格来说,再先进的技术,再完美的特效,也比不上观众心里的感动!

下面来看看电影幕后的真实,

拍摄现场如何设置?


最大的战争场景,如何设置?

本文为作者 陈乐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5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