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ōVI M10北京龙火测试片第一部
年前MōVI M10刚到第二天就被我急匆匆的拿去片场实测,尽管看了好多老外的操控,但实际自己拿来用的时候还是问题重重。直接导致成片呈现的有些尬尴。那部片子拍完以后就回家过年了,过年的时候在家也没闲着,一直在跟技术思考都怎么去解决完善我们的MōVI M10。并且一直在设计一个完美的实测方法。
这个是加装完小监和无线图传还有无线跟焦后的样子,摄影机是EPIC配UP16。关于完善M10我们一开始只是单纯的参考老外都怎么加装配件,后来我们觉得还是应该从系统的参数开始找齐,鸟语菜单经过多次的摸索和尝试后,我们设定了一套适合自己的参数。设定完以后,相对于之前的稳定性和操控性都要更好了,这么说各位可能不太理解,在这里我先普及一下,MōVI M10真的不是随手拿过来就像斯坦尼康一样用的家伙,MōVI M10每次启动(断电换电池)都要重新设定参数,不然用他还不如直接手持EPIC拍摄呢,一堆骨头架子而已。
为什么说是设定一套适合自己的参数呢,因为我们每个人的运动方式(力度 速度 扭动等)不一样,所以参数相对也不一样。就好比我们用的鼠标,每个人都会根据自己的手感设定一个速率一样,哪怕是快一点或慢一点都会觉得不顺手。总之是在测试过无数次后,找齐了一个最适合我用的参数。并且这个参数还要根据实际的拍摄轨迹做出相应的微调。
当参数搞定了以后我就开始在脑子里各种设计我要拍什么,应该怎么去运动,怎么才能淋漓尽致发挥出MōVI M10的作用。因为之前已经考虑好了就在公司的四合院里面拍摄。所以一切运动轨迹都要参考院子本有的空间去设计。一开始总觉得应该把所有地方都走到,运动也要与众不同,并且一定要复杂到让观众看不出来画面是怎么运动的。渐渐地我发觉我把自己绕进去了,如果真的那样去拍会把自己,以及附和的各环节人员都玩死。相信大家都有拍摄长镜头的经历,一个优秀的长镜头绝对不是一个人或是简单的几个人可以完成的。所以我放弃了自己之前的思路,重新考虑。说句实话,在我设计轨迹的过程中有一点是我始终坚持的,那就是如果能拿斯坦尼康完成的轨迹我绝对不予考虑。鉴于这一点最终我设计了两套方案,跟大家一研究,最终实施其中的一套方案。
这个是我起初画的运动轨迹图。好了,现在设备,技术,人员都齐活了。我们开始实验各个环节人员的走位与配合,基本每个环节都还好说,只有一个环节是问题最大的。那就是从一楼的平台把MōVI M10钓到二楼的过程。这个过程真的是头疼死了,可能是一开始我考虑的不够周全,好多小的问题没有考虑到。
大家从图片上可以看到这个运动的空间。但其涉及到的人员要大于图片里所呈现的。首先是楼下的摄影师要准确的走位到吊绳的下面,然后会有两名助理给MōVI M10挂挂钩,然后楼上的人开始向上拽绳子,另MōVI M10顺利上升。到顶点后会有人接手,然后递给我。当我拿稳后还有两名助理帮我解挂钩。一切顺利后,我再进行二段拍摄。其实这段拍摄我们单独拿出来实验了很多次,确定了配合无误后才进行整段的正是拍摄,但每次到这个环节的时候还是状况百出。
插句额外的话,我们加装完所有配件以及摄影机后。整体的重量大约在8kg左右,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尝试一下,长时间双手平行举着这个重量走几趟。没点臂力还真盯不下来。一趟两趟相信正常男人都没问题,可再多来几趟您再感觉感觉。
这个是遥控镜头的遥控器,不能穿墙是个伤。好了,说了太多的废话,先给大家看成片再唠。
成片出来后其实我们不是很满意,首先请大家原谅我们一个设备公司没有灯光器材这个事儿。我们可以拿ALEXA拍摄花絮,但就是没有任何辅助灯光器材......另外就是成片所体现出的一些小问题,但我相信这些小问题在我们不断的实测后会一一得到解决。最终都会给大家以完美的呈现。还有就是,我真的不是一名技术宅,我研究MōVI M10纯属是想把最好的画面呈现给各位导演以及观众,我是一名实干的摄影师。
最后还是那句话,颠覆是需要过程的,我们正在通过不断的测试来完善MōVI M10。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且通过不断的创新来设计出更多的运动轨迹。这只不过是我们实测的第一部,存在不完美的地方。现在第二部已经着手在准备了。大概的思路是跑酷的快节奏运动方式。总之我们一定会越做越好。
刚刚建立了一个关于MōVI M10的讨论群。群号:194029753 欢迎大家进群集思广益
祝大家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