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写给准投资人(二)
这几天一直有人在微博上问我什么时候更新文章。说实话,不是不继续,一直在继续,提纲早就列好了,但每次双手落在键盘上要写的时候,却总觉得自己写出来的东西根本就没有价值,于是往往每次盯着屏幕沉思半天之后又作罢了。
我觉得我是个自卑症患者,总是觉得什么都‘不行、不行、不行。’
前几天和金赫导演聊天,他说他现在如果一不拍片就心情紧张,眼皮跳,晚上睡不着。我问他睡不着那干什么呢,他说想新剧本,就怕自己没创意了。唉,我们这一代人那,命苦。命苦的人,只有通过命苦的方法才能获得自己心理上的慰藉。
好了,继续上一篇内容,写给准投资人的,有几点没讲完。
开始之前,有些道听途说来的行业内的只言片语是和准投资人有关系的,先跟大家分享一下。几天前去一家大影视公司找朋友聊天,这家大影视公司今年大概有三到四部劲爆大片上映,论制片实力可以说在国内私营影视企业排名可以说至少前三吧。找这位朋友聊天是为了能多获得一些信息,以便自己能赶得上趟儿。混了七年了,其实发现自己根本还不是这个行业内的人,因为你想的做的看的始终跟那些所谓站在头里的人是不一致的,是你口味有问题不好吗?当然不是,这就是世道。于是你被迫独立,因为你假模假样的坚持自己。
我问朋友的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你们公司老是找香港导演?这个问题的由来是因为腾讯发了一篇说香港导演到大陆枪钱的文章。朋友的回答很干脆:“你让我找谁?上千万钞票,国内除了那几个之外,你让我放在谁手里放心?”我无语
我接着又问,那你们为什么不培养新导演?朋友关于这个话题多说了几句:“我们有义务培养新导演吗?我们的义务是让全公司人能吃上饭啊。还有,你再看看现在这个世道,我们不培养新导演,媒体天天说我们是杀鸡取卵,我们给了一个新导演机会,媒体肯定又第一个站出来说这导演根本没前途。一个新导演的第一部影片就牛逼得不行,那是千载难逢的,不牛逼是肯定的呀,谁一上来就牛逼?要知道,给一个新导演机会,那可就是真金白银的几百几千万啊。你上嘴唇一碰下嘴唇说这个导演没前途,我们的钱就完全打了水漂了。我们敢做吗?”朋友说到这,我大脑的思维卡住了。这真就是世道?回来打开电脑,上了影视工业网,刚好看到自己这篇写给准投资人的东西。我突然觉得,这些准投资人,圈外投资人,处女投资人,其实才是咱们中国电影这个行业的脊梁骨啊,可惜的是脊梁骨总是会被人戳的。导演们,对得起脊梁骨,才能护得住心脏。嘿,写到这儿,我的信心又来了,做这个事儿看来还是有意义的,给准投资人提个醒,相当于护心了。
接上篇
第四点:算大帐不要拘泥小钱
还是先说《少年血》。《少年血》对于我这边的投资方来说其实就是因为不算大帐光抠小钱而亏了。事情是这样,《少年血》原计划总投资十万,我这边的投资已经付出了百分之六十的资金,还差百分之四十的尾款。后来发生了两件事情,第一件事情是对方将我们出品方的名字打在了第二页,而将一个原来在合同中并没有提出的名字打在了第一页和小卢米埃尔同页。首映的时候在上海,老板去了,钱不多,但属于第一次正式玩这个,老板也想看看效果,当看到出品方的位置变化之后,老板的想法也随之而变。第二件事情,当我们按照合同要求索要一半的艺术素材的时候(不是胶片的,我们只要数字的),对方支吾了起来,这让老板更加感觉不爽了,要求我要回素材再打尾款。我只有从中斡旋,希望双方都有妥协,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可结果是,双方都不妥协。我这边坚持要到素材再给钱,否则不按合同履行,对方是要求先打款再履行合同。在我看来,先不说对方的好坏,如果我们按照合同履行我们的责任,首先自己大气点,我想合作还是能进行下去的,对方并没有决绝的说一定要怎样怎样,其实算来算去就是两万块钱的事情。后来想来,在整个事件的过程中,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想法根植在我们的思维中,这也是属于大部分中国人的问题,总觉得如果自己先妥协,按照合同履行了自己的责任,会被其他人笑话,会被人说傻,会觉得自己上当了。也许现在还有很多老板这么想,我算了笔帐,有的时候表面看精明了,其实是亏了,大亏。经常从行业内的朋友口中听到一些公司拖欠这个费那个费,我可以肯定的说,如果一个公司靠着拖欠这个费那个费,尤其是拖欠弱势群体的费用,用这样的方法来熬自己的信用与口碑的话,这个公司绝对长不了,不管多大的公司都长不了,一旦这个公司开了这个头,不出十年准倒闭,而这种公司的老板,一般到最后下场终归都不好。我今天就把这个诅咒献给那些以拖欠别人应得费用而生存的公司。说回《少年血》,我们的确聪明了一把,没有付尾款,合作没有进行下去,合同没有履行完成,与对方公司的合作也算崩了。而我们所得到的结果是,就拿到一盘数字BETA带,而对方公司运作得很成功跟我们一点关系都没有(原本按合同来讲,我们是可以分到一半的奖金或发行费用的)。可能你要讲,就算你付了这尾款,不见得对方就会按照合同跟你合作啊!对,这就说到了我前面说的算的那笔帐。如果我们付了那两万尾款,对方没有履行合同,那么在我们看来,那家公司的信用度就值这两万块钱,如果有一天这家公司突然以上百万的合作来找你的时候,你就可以有一个预判了,想想这个时候两万带来的首先是免除了上百万的危险。第二,你付了这两万尾款,而对方违约了,这个时候在业界给你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信誉度?又将带来什么样的合作?这信誉度又岂止是这两万的价值?当然,你还会说,要是再有人利用你这样的心理来骗你怎么办?如果这样,我首先得说你一句,你的心理可真不够健康的,就你这样的心理除了可以当一条精神疲惫的狗,玩点小阴暗之外,你还能干什么呢?再说回来,我们也没傻到天天被骗就不长经验吧。总之,我想,如果当时我们这边把《少年血》这点大帐算清楚了,我们后来的所得也就不只是一盘BETA带这么亏了吧。其实这个对于对方公司来说亦然,当初要是小卢米埃尔公司能够妥协一下,说不定后面的合作会越来越好,大家双赢呢?总归各有各的资源嘛。
说《少年血》只是‘要算大帐不要拘泥小钱’的一个方面。有很多准投资人第一次投资的时候总是想着压缩再压缩,因为总会想着投出的钱越少,自己的损失越少。如果这么算账,必亏无疑。我觉得作为投资人来说,投任何一个项目的时候,想的就不应该是亏,应该想的是怎么赚。如果你一开始就想着亏,那么一切都是以亏或不亏出发,你还怎么赚钱呢?还有一个例子,是一部已经上映的电影的,原计划总投资500万,原计划制作350,宣发150。从小成本电影的投资方式来讲,这样是合理的,一定要留宣发费。可是到后来,投资人为了所谓的不再亏太多,压缩掉了几乎所有的宣传费用,自己来做。然而自己又不专业,没有策划团队、媒体公关,什么都没有。结果是票房一塌糊涂。投资人还举例子说,你看看XXX就没怎么投入宣传经费,票房不一样OK。我心想,要是都跟你这样想,那恐怕电影要赚钱是没啥希望了。不尊重市场规律,尽算小钱,还想赚钱?也就只能留下一大堆所谓的遗憾罢了。
第五点、千万不要被所谓的制度吓坏
我个人认为的中国电影的三大毒瘤,第一就是根本不具备专业素质的管理制度;第二是没有头脑的垄断企业;第三是唯利是图的电影推广平台、媒体、影评人。
主要说第一点,具体是哪些制度,我就不多说,大家心里应该都知道。
我参与过很多次投资方与导演聊天,很多时候一些投资人(如果这个投资人还算是行业内的话)和一些新导演聊项目来的时候,第一想到的肯定是这样一句话‘会不会通不过啊?’
就是这一句话,我感觉把很多好项目都拒之门外。可见这个制度多么恶劣,它已经根植于电影制造者的心中了,让大部分电影制造着的体内产生了自我阉割的机制,这是我觉得最可怕的一件事情了。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各位准投资人,如果真要做电影,我觉得千万不要先去想什么制度,什么能通过,什么不能通过。我觉得作为投资人要想的第一件事情是,这个电影到底能不能得到观赏者的共鸣,能不能捕获观众的心。把这个作为第一要素去想,就算有可能这个电影通不过,但是这部电影仍然是可以给你带来利益回报的。
在我了解的片子中,我最想举的例子是赵晔和他的《马乌甲》,《马乌甲》当年做放映的时候,我曾经问过赵晔拍摄动机,他的回答挺简单,就是被那篇小说触动了,同时他也觉得这小说能触动其他人,于是他自己投钱拍了这个片子,虽然因为资金问题,制作上并不是那么精良。但是因为那种触动的感觉在,对于很多观众来说,这个片子都很好。这给赵晔后面带来了很多机会,这种机会比单独电影的投资回报,我想要高得多。
同样,如果对于一个投资人,能够制作出一部可以触动人的电影,不管这电影通过与否,我想作为投资人,心理上都是舒坦的。你想啊,是你挑中的项目,你理解出的项目精神,你去执行并操作了出来,其结果摆在人面前时,人们都为你的结果鼓掌,管他通过不通过,还能没有人为这种鼓掌买单?你心理上还能不满足?
第六 不要拿自己的活命钱投资电影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但对于准投资人来说却是非常必要的一点。
千万不要拿自己的活命钱投资电影,除非你想置于死地而后生,通俗意义上讲,也就是说你做电影做得不想活了。
说这个可以举的例子就是张扬导演吧,当年砸锅卖铁拍电影,后来成了,才有今天。但是要是没成呢?后果不知道。
所以我绝对不建议砸锅卖铁拍电影,对于投资人来说,要投电影,一定是在自己比较宽裕的情况下再做,能赔得起,才能赚得起。要不然对于电影行业来说其实我觉得是破坏性的。一个反面的例子是会否定掉一大片的。之前有个朋友,爱电影,但不懂电影,被人忽悠,拿自己买房的几十万,给别人拍了个数字电影,但其结果是这个数字电影完全没有卖出去。于是这个朋友逢人就说,电影不是好东西。他否定的不是自己,而是电影,这个例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很大,很多人听完这哥们的话之后就觉得,我操,电影原来这个操性啊。
说不要拿自己的活命钱投资电影,还有一层意思。投资人们要学会合纵连横。一个项目,在自己能力的范围内可以先运作气来,推广起来,让别人看到这个项目的优点,然后很多投资人一起来完成这个项目,这样对于每个投资人来说风险就小了。不要太贪心,要赚大家赚。
同时在合纵连横的运作过程中,你作为这个项目的主要操作者对这个项目的优劣也会越来越明晰,这样一来你也就会对自己的资金投入有个保护了,适当的时候该CUT就CUT,千万不要赌徒心理,搏一把,那没有用。这也是为什么我前面说要从小投资,小片子开始做起。一是锻炼团队,提升团队的价值;二是可以锻炼自己辨别项目的能力。这样准投资人就变成专业投资人了。
关于这块内容我会停几天,后面要说的《黄瓜》的操作以及‘影想放映’先停一下。因为从前到后都参与了微电影《时光相册》的推广,发现里面有太多可以说道的地方了,一直在总结《时光相册》的宣传推广经验,这个对很多微电影制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把重要的,热乎的先说了,要不然脑子一凉,又忘了。
各位,一起努力。
本文为作者 宋小白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4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