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时光相册》拍摄手记5-关于导演的三次机会
是的,上帝很眷顾导演,一部电影里,导演得到的机会是最多的,摄影如果把画面拍烂了,后期调整的机会相当渺茫,焦点虚了能补救么?但是导演至少有三次机会,这三次机会分别是剧本,拍摄,和剪辑。
剧本阶段是个广义的概念,这包括故事,文学剧本,分镜头脚本,故事版,甚至是动态故事版。但是好故事好剧本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来,很多哲理故事,看后发人深省却很难在画面上呈现。还有的好故事受篇幅所限,难以在电影的长度里表达完善,文学名著改编的很多电影我们已经领教过了。这就需要导演有一个甄别能力,你能否找到适合你拍的故事和剧本?这个能力从哪里来?还是要靠一步步实践和一次次失败获得。有的剧本看似很无聊,很没有内涵,但是却能拍出好电影。此可参看斯皮尔伯格的第一部电影《决斗》/《飞轮喋血》(Duel),该片讲述了一个荒谬的故事——一辆大卡车试图将一辆小汽车挤出路面。全片就讲了这么一件事,如果在剧本阶段,我想所有人都会问:为什么大卡车要把这辆小汽车挤出路面?大卡车是谁开的或者是谁派来的?他们之间的人物关系是怎样的?编剧想表达什么?......没有,什么都没有交待,但是导演很明白他想要什么---惊悚,他想让让观众在90分钟里一直沉浸在被追杀的惊悚感之中。我在《时光相册》的剧本阶段很迷惑,天天被人问“你想表达什么?”在开拍第一天,我才最终确定”我想表达的是一个男人可以忍受孤独,一生只爱一个女人“于是,开拍第一天的夜里,我把剧本做了最后一次调整。可见,导演的指向性决定了剧本的走向,现今,已经不是拿一个现成的编剧写的剧本就可以开拍的年代了。
拍摄阶段导演的工作变得复杂的多,但是也容易的多。复杂是因为每一个方面你都要亲自监督,否则就会跟你想的不一样。我当时要求美术把其中一个道具刷成金属色的,但是开拍头一天复景的时候,我发现,这他妈是蓝灰色的。美术告诉我,买的时候这漆的盒子上是靠近金属色的,但是刷出来就变色了。最大的一张桌子也是蓝灰色的,一点科技感都没有,我心哇凉哇凉的。执行导演华子是美术出身,复景当晚提出方案:重刷。我看看美术组和道具哥们的脸色,怕是也几夜没睡好了,不想让他们太累了。华子拉住我说:至少把最重要的道具-几根电极的柱子刷成金属色吧,桌子可以用电脑覆盖掉,桌腿通过布光压暗。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一个心软的导演,往往拍完片之后各种悔恨,各种遗憾。一个片子的好坏,完全取决于导演的标准和导演做事的决心。这次拍摄,只能说我聪明的一面是拉来了几个靠谱的哥们相助。做导演容易也容易在这里,如果你自己不是面面具道,那么就找一个你信的过的团队,你只要负责提出要求就好。
剪辑阶段广义上来说,涵盖了整个后期的各个环节,从剪辑,到特效,到音乐,音效,甚至片头片尾,都是加分的过程。我们上个月拍摄的微电影《生日快乐》(导演:杨同坤,我担任摄影指导),估计年初就会登陆各大网站。22分钟的片长,历时一个月的后期过程,第一版粗剪完成后,我看了一遍,昏昏欲睡。导演和剪辑师不断地修改不断地调整结构,并且借鉴了《蝴蝶效应》中的很多特效剪辑方法,一个月后,这部片子请多位好友看了数十遍,大家一致认为是微电影中的上乘之作。剪辑过程至少为这部微电影增加了三成以上。
总的来说,每一个环节对于导演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还是那句话,导演的标准,决定了一部电影的水准。有人说,某部戏被演员毁了,这证明是你导演没有选角的眼光;有人说,某部戏被摄影毁了,这证明你导演对影像就没有什么控制力。成也导演,败也导演,因为电影始终是导演的艺术。如果这部戏我们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被网友拍砖,那么导演同志必须要挺住,再接再厉,屡败屡战,导演就得有这个心理素质,上帝如此眷顾导演,给了导演话语权,给了导演调动其他工作人员按你的想法工作,你就要付出代价,承担一切的责任。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