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时光相册》拍摄手记4-关于数据拷贝及剪辑

2011-12-18 02:29
微电影《时光相册》拍摄手记4-关于数据拷贝及剪辑今天,我总算独立完成了《时光相册》的粗剪,对于一个非专业剪辑师来说,这个过程可以总结为“痛,并快乐着”。

关于数据备份及剪辑,我们是有一整套完备的方案的。首先在拍摄现场,我安排了一个由我工作室里非常靠谱的后期工作人员组成的二人小组。他们的分工分别是:戴书涛老师负责现场素材备份及检查,曹雨龙负责场记和粗剪。(我是个有强迫症的人,我十分担心素材丢失或者忘记拷贝,或者硬盘损坏。对于数字影片的制作,这都是常有的事,我身边的朋友经历过RED ONE硬盘震坏,全部数据丢失,素材漏拷等各种问题。这都不是危言耸听,想想大家那么辛苦的努力工作,最后因为这么简单的问题毁于一旦,哭死都没用。)但是在我所工作的组里,从来都没有发生过毁灭性打击。我们带了一台640g的IMAC在现场,作为主备份,并带了一块2T的火线接口硬盘作为副备份。因为AJA存储器是用CF卡作为存储介质,所以我们备了3张400x的雷克莎CF卡(我不是给他们作广告,我很负责任地说:我们用过其他的卡,经常出现丢帧和死机的问题,这四张卡都是从京东商场买到的正品行货,很圆满的完成了记录工作 ,有的地方卖的是假货,坑爹啊,)。

 我们把卡分别标上A卡,B卡,C卡,并且每张卡用第一次,就在卡上标注A-1,第二次使用就标上A-2,并且在场记单上也作标注,这样每次格卡前都要摄影助理和戴老师进行确认,然后必须备份在移动硬盘上,也就是同时保持双备份,我们才敢格卡,这样就避免了失误。每天晚上拍摄回来,我再把移动硬盘上的数据全部备份到工作室的主机上,这才算安心。往往此时,已经夜里2-3点钟。

 剧组杀青后,小曹负责按照场记单把ok条挑出,每一场戏建一个序列,并把zoom h4n录制的声音逐条对好,他的工作算是完成了。本来打算由工作室的剪辑指导负责按剧本独立完成剪辑,我就可以安心睡上十几天,坐等粗剪完成进行后续工作了,结果因为工作室业务繁忙,工作室的剪辑师全都发配出去忙别的事了。粗剪只能由导演自己来完成。(养兵千日,用兵——都哪去了?)

 记得我还在读大四的时候,我的第一份全职工作就是剪辑娱乐新闻,每个晚上都要把从港台发来的娱乐新闻熬通宵剪辑完成,一周工作三天,白天睡大觉。这样熬了半年后,我的腰开始痛了,女朋友也因为工作的原因跟我分手了———由此可见,做后期的同学们多不容易。一想到剪片子,就让我万分痛苦。这次剪片子,老腰又开始痛了,这成了我每天只剪两刀的借口。我一坐在电脑前看着长达10小时的素材,我就真想发明一套软件,只要把素材放进去,就自动吐出成片来。可惜,这种软件即使发明出来也无法替代人的智慧。剪辑,是个艺术活,是导演的第三次机会。

  在长达二十天的粗剪过程中,还是收获颇多的。我始终认为我剧本里的感情线较弱,我不喜欢在片子里有腻腻歪歪的男女勾肩搭背的镜头,可是,从整体来看,这种俗套的技巧至少在叙事上还是有必要的。两位非剪辑专业的老师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一位是我们的男演员——蒋一铭。他提出了可以用声音去弥补这种感情的缺憾。在成片中大家一定会体会到这个建议有多重要。照片是无声的,但是电影里的照片可以是有声的,而且不显俗套。另一位给我启发的老师是我们的摄影指导——华成,他把照片和男演员在开拍之前的无意识镜头叠在了一起,配上伤感的音乐,奇妙的情况发生了——只30秒的镜头,却看得我想流泪。这就是我剪辑过程中的快乐吧。所以我是“痛,并快乐着”

   明天开始精剪,仿佛看见了曙光。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410
相关文章

创作手记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