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2011-12-15 19:57
文章转自:www.qinlina.com 我在网上看到一篇老外写的,很全面的佳能C300的详解。在这篇文章里,作者并没有依照常规的方式,通过拍摄对摄像机进行各种技术指标的评测,而是把机器拿在手里,详细地为你讲述了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看完之后,让我觉得好像也把C300拿在手里把玩了一番,这大大增加了我对这台摄像机的直观了解。做为目前最热门的机型之一,我想一定有很多朋友也希望能更多地了解它。所以,我把这篇文章翻译了出来,供大家参考。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原作者:Paul Joy 原文来源:http://www.pauljoy.com/2011/12/canon-c300-first-look-review/ 翻译:秦丽娜 转贴请注明出处:www.qinlina.com 今天,我在伦敦布拉福德和佳能C300来了个近距离的亲密接触。这款佳能全新的超35毫米摄像机,自从今年11月3号发布以来,就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并因为它高昂的定价和非全画幅的传感器设计而广受质疑。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C300在发布时不带镜头的建议价格是2万美元。很多单反视频的用户希望得到的是一台和Sony FS100同档次的摄像机,但结果佳能发布的却是一台更高端的,和Sony F3、Red Scarlet(和C300同一天发布)竞争的机型。自从发布以来,就出现了很多传闻,说是这台机器的实际售价会低于2万美元。目前有些英国的经销商声称预订价格低于10000英镑。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和Sony F3一样,C300在机内存储卡里最大可以记录分辨率为1080P的视频文件。C300比F3稍微大方一点,它为用户提供了已经通过BBC认证的50mbps的XF编码。但是,如果F3用户外加3700美元,就能得到Sony的S-LOG,这能让F3增加输出4:4:4的无压缩信号的能力,而C300的HD-SDI接口只能输出8bit的4:2:2的1080P信号。这种信号上的限制,可能会是C300最大的软胁。 RED Scarlet是Epic的低价版本。而Epic具有5K传感器,拥有高分辨率的Raw格式,是目前最好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当然,Epic在后期方面会比较麻烦一些。在我用5K或4K制作的项目中,在后期制作方面需要多花很多的时间,而我的客户可不愿意为这些多花的时间买单。另外,在一年前,我开始使用Premiere Pro做为后期工具,这样我就不再需要为素材转码。现在,我可不想再回到过去那些需要为每条素材转码的日子去。如果只是偶尔有一个项目需要涉及到高速摄影或者是5K的Raw视频,我会去租一台Epic来拍摄。作为一个慢动特效迷,我很喜欢用Epic拍摄,但基于摄像机本身的价格和后期的工作量这两个原因,所以我还是考虑购买别的机器。Scartlet对我来说没什么吸引力,后期过程和Epic一样的麻烦,却失支了EPIC最棒的特点:在4K分辨率下的高速摄影能力。 所以,相对来说,C300的致命伤对我来说并不是太大的问题。记录在CF卡内的1080P已经够我用了。其实最让我失望的一点是:C300只能在720P的模式下才能记录50P或60P的帧速率。如果佳能能给出1080/60P就太好了,不过就像Sony对F3和EX系列的限制一样,佳能C300目前也只给出了720的60P。 第一印象 起初,对于这台机器,在人体力学和功能设计方面我是有一些保留意见和疑问。它可以弥补我的EX1和单反相机各自的缺点吗?像曝光辅助、音频能力和手持的舒适稳定性等等,如果你能耐心看下去,在后面我会告诉你,我对于这些问题的结论。 C300的样子看起来和我以前用过的所有的视频摄像机都不太一样。现在主流的摄像机都是在一个方形或长方形的盒子上加一个把手,而C300的样子更像是十年前的那种掌上摄像机,只不过更大一些,看起来更有现代感。好吧,也许这么说它有点太刻薄了,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一台照相机来看的话,光看样子就会让人觉得很难操控。它真的与众不同。不过当我第一眼看到这台机器时,我觉得它比我预想的要好一些。它看起来非常的坚固,很有质感。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顶部把手和监视器单元 可拆卸式的把手,液晶屏和话筒支架组合(即监视器单元)都被设计安装在摄像机的顶部,这真的是一种与众不同的设计,我想赶快看看这种设计的连接是否可靠,是否好用。因为这个看起来只靠冷靴座接连的把手,却需要提着整个摄像机,这让我很担心会发生意外。我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辅助的器材从我的EX1的冷靴座上掉下来过了,所以,我真的觉得这不是一种理想的连接方式。 顶部的把手由两个单独的部分组成:把手本身(提手单元)和监视器单元。看起来,把手好像只是通过冷靴座和机身连接的,不过实际上的连接得比看上去要坚固得多。其实还有一颗螺丝穿过把手、靴座,一直拧到C300机身里的螺母里。这是一种可靠的连接方式,终于让我放心了。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监视器单元可以安装在把手的前面或后面。这就有了一个让我发愁的问题:我该把机头灯装在哪里?当监视器单元装在把手前方时,机头灯是肯定没地儿装的。于是,我试着把监视器单元装到把手的后方,这样看起来好像行了,不过其实还是有问题。把手前面的这个靴座是垂直设计的,所以,如果不使用转换配件的话,即使加上了灯,也很难把灯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你有两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你可以使用环形的LED灯,可以把它装在镜头或话筒上。不过如果你和我一样,已经有了靴口的机头灯就该郁闷了。二是用一个像怪手这样的配件来装机头灯,这样就可以随意调整位置了。 监视器单元通过两根线和机身上的一个专门的接口相连接。这个接口有一种让人感觉非常专业的连接锁扣。其实这种单元式的设计是一种很实用的设计,这样我们在使用摄像机支持系统时,就可以根据需要把它们整个重新安装到其它位置。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按键和操控布局 C300按键都是可以通过菜单自定义的,但我想我最好还是按照标准的设置来使用它们吧,因为标准设置已经设置得很好了,符合逻辑而且显然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左侧面板 在左侧面板的顶部是主开关,在这里你可以选择“拍摄”和“回放”模式。另外,在主开关上还有一个锁定装置,可以防止在拍摄过程中误触主开关而引起意外失误。在主开关下面,机头的方向是ND滤镜的控制键。在ND键右边的是四个圆形的LCD控制键。最上面的“MAGN”键可以让你在预览和拍摄的过程中随时放大LCD中的画面,以便精准对焦。下面分别是“峰值显示”和“斑马纹”的开关,以及“波形显示”按键,反复按动“波形显示”按键,可以轮流显示多种波形图。 再往右侧,是另一组LCD的控制键,这三个圆形的按键从上到下分别是:“显示/关闭信息”,这可以让你选择是否让摄像机相关信息显示在LCD上;“STATUS”键可以显示摄像机目前的工作模式和各种选项;“自定义风格”可以让你选择拍摄的风格档。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在机身左侧面板,佳能为用户提供了两个转盘。上面这个可以使用“选择”和“确定”两种模式,你可以通过转动它来进行“选择”操作,从中间按下它来进行“确定”操作。如果你是佳能单反的用户,相信你会对这种操控方法感到亲切的,它和佳能单反相机里的按键设计是一样的。下面的这个“控制转盘”是可以自定义的,佳能建议将它设定为ISO和增益控制。 在转盘下面还有两个小键,左边的是回放按键,它可以让你回放拍摄的最后一条视频画面。这个键的回放功能是受限的,它只能回放画面而不能回放声音。另外,在摄像机进行特殊模式拍摄时,就不能回放了。在拍摄与回放中都没有声音的回放是非常让人不踏实的,我们需要知道声音是不是也像画面一样录得没有问题。 再往右边的是白平衡键,机身提供了非常多的选项给我们,除了自定义K值外,还包括像单反相机一样的“日光”、“钨丝灯”这样的预置。另外,还有“A”和“B”两项自定义设定,可以让你存储自己设定好的K值。 左侧面板最下面的两个键是一对耳机音量控制键。另外我还注意到,在这两个按键的下面还有一排小孔,这是个入风口,用来吸入空气为摄像机降温的。 后面板 C300的后面板设计得非常好。最上部是一个单色的LCD面板,这又让人再一次回想起佳能单反相机的传统风格。在LCD的左侧有两个小按钮,上面的那一个是LCD的背光开关,连续按动它,有两种亮度可循环调整。下面的那个“功能”键允许你在监视器里高亮显示快门、白平衡和ISO,然后你就可以使用摄像机上其它各种不同的按键来设定它们。 在功能键的下面,是一个陷入式的“REC”按钮,以及一组由三个键组成的“菜单”控制组。其中,“菜单”键就是用来呼出菜单,一个小小的四维操纵杆是用来导航的,而“取消”按钮,可以用来关闭菜单或退出子菜单。在后面板的中部是双CF卡槽,每一个卡槽上都有一个小的LED指示灯,当红灯亮时表示正在读写数据,绿灯亮时表示这块CF卡被选中,但目前没有在工作。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在CF卡槽右侧有一个小小的“选择”按钮,这个钮可以让你选择使用哪块CF卡来进行记录。在这个选择按钮的上面是一个小小的“Reset”按键,用回形针或类似的东西按下它,就可以将摄像机的所有设置复位。后面板的下部就是电池仓了。C300电池仓的仓门是可拆卸的,如果使用标准的电池就合上它,如果要使用像BP-970或BP-975这样的大电池时可以拆掉它。 右侧面板 所有的输入输出以及通讯接口都集中在右侧面板,几乎每个接口上面都有一个橡胶的盖子,在需要使用时,你可以打开它们。从上面开始看,首先是“EXT1”和“EXT2”,这两个接口是用来连接监视器单元的。然后是遥控接口和HDMI接口。这个HDMI是全尺寸的A型接口,而不是像单反相机上的那种小尺寸的C型接口。 另一竖排接口都是我们熟悉的BNC专业视频接口,它们(从上到下)包括: “SYNC”、“GEN LOCK”、“TIME CODE”和“HD-SDI”四个接口。(注:为避免歧义,这几个词就不翻译了,反正大家都知道的。)在它们的下面是一个监听耳机的接口、一个电源输入接口以及一个用来拍摄图片时使用的SD卡插槽。 在右侧面板的其它部分,接口的排列就很稀疏了,这是为了给手柄留出空间。手柄接口上有一个盖子,好让我们卸下手柄后盖上接口。这个盖子也花了心思,它被设计成波纹状,好让你在(没有安装手柄)手持时,用拇指舒服的扣住它。在手柄接口的上面是3.5mm的立体声话筒输入接口和一个对焦皮尺挂钩的安装点。还有一个写着“WFT”的小盖子,这个接口是用来连接佳能无线接收器的,通过它我们可以无线(WIFI)控制摄像机。另外,在手柄接口附近还有一组通风孔。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在右侧面板的最低部,有一小块被螺丝固定住的小面板。面板里面是一个解除ND滤镜电子控制,而改为手动控制的装置。如果在拍摄的过程中ND滤镜的电子控制系统突然发生故障的话,可以用一把小螺丝刀打开这个面板,改为手动控制,以应付突发情况。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前部 C300有EF和PL两种接口可供用户选择,但接口是不可更换的。除了接口不同之外,两种机型都在接口下面设计了一个“REC”键,而整个机身的不同位置共有四个“REC”键。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顶部 仔细观察C300的顶部,我们可以看见一个带有螺母的冷靴座,它就是用来安装上提把手的。在两边各有一个用来安装对焦皮尺挂钩的螺母。再往后一点,是一对挂绳环,以及一个用来固定“WFT”(无线接收器)的小孔。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底部 尽管只有一个连接底板,但C300提供了两种常规尺寸的螺母孔,以及一个定位孔,让机身可以适应各种三脚架托板。而周围五个围成一圈的小孔,是用于配合使用佳能自己的TA100型的接口板的。 C300把3/8英寸的螺母做为标准三脚架接口,但如果你手里是1/4英寸螺丝的三脚架托板,也可以很好地与C300配合工作。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手柄 这个手柄可以以任何角度安装,并通过3.5毫米的插头与相机连接,实现控制功能。安装手柄时,先把插头和手柄中间的接口相连接,然后拧紧一个很大的锁扣。与佳能的单反相机很像,这个手柄提供了四项额外的控制功能。在手柄的前面,你的食指可以按到一个“REC”键和一个光圈控制拨轮。在手柄后方是另一个“功能”键和一个小型的四维操纵杆。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我很喜欢EX1上的可转动的手柄,所以看到C300上设计的这个手柄让我很惊喜,尽管它不像EX1手柄那么灵活好用。在操作EX1时,你只需要简单地按下一个键,并且凭着直觉转动手腕就可以把手柄调整为舒服的角度,非常的方便和简单。而C300需要你完全拧开锁扣,重新调整好角度,然后再锁紧锁扣。这个锁扣式的设计操作起来很麻烦,会弄得你不想经常去调整手柄。 在操作过程中,我发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当我把手,套进手带后,手柄上的控制拨轮的位置对于我的食指来说很不舒服,也许是因为没有完全根据我的手型来调整好手带的缘故吧。 电子寻像器 在看了很多关于C300的前期报道后,我并没有料到这款机器会提供一个如此出色的电子寻像器,所以当我看到它时,感到非常地惊喜。不论分辨率还是图像质量都比我的EX1的电子寻像器要好太多了。老实说我觉得这个寻像器对我来说完全够用了,没有必要再买一个外置的电子寻像器了(除非是你还有别的摄像设备需要用它)。峰值显示、斑马纹显示等功能都已经内置于这个电子寻像器中了。 在寻像器的底部可以调节屈光度,同时还有一个锁扣,可以让我们根据自己的眼睛调整好屈光度后锁住位置。 对焦、构图和曝光辅助 我想要看看C300在对焦和曝光方面的辅助功能,特别是像峰值显示和斑马纹这些我在EX1上常用的功能。在钻研了一会儿菜单之后,我发现它和EX1很像,有两档斑马纹可供你选择,而且你还可以同时激活它们。峰值显示也有,并且可以自由设定。比EX1更强的是:C300允许两个峰值设置,而且每一个都可以单独设定。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另一个在监视器中很受欢迎的辅助功能是波形显示。C300除了可以显示RGB的波形和范围外,还有一种叫做“Edge Monitor”的基于对焦辅助的波形显示功能。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C300也提供了很多构图和画面比例方面的标记,让你在进行各种比例的画面拍摄时都能很方便地进行构图,比如:2.35:1, 1.85:1, 1.75:1, 1.66:1, 14:9, 13:9以及4:3。 音频控制 音频控制部分被整合在监视器单元里,用一块透明的塑料盖住。常见的电平控制轮,XLR输入输出以及自动手动控制等等基本功能都很齐全。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机身上同时也带有3.5毫米立体声话筒输入插头。我想看看把话筒连接到这个3.5毫米插头时会是什么状况,所以我就把我的ipod的入耳式耳机插进去了。结果非常棒!当3.5毫米插头有话筒插入时,监视器单元的XLR输入就会自动被禁用。如果连接了监视器,3.5毫米接口的声音电平会显示在监视器上,并且可以实时调整。如果没有连接监视器,电平就会显示在机身后面的显示屏上。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无线控制 佳能的无线接收器(WFT-E6B)这次也在同时展出,它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只要把一个小小的接收器安装到C300机身上,你就可以通过平板或智能手机无线控制它了。控制的选项非常丰富,甚至还包括EF镜头的焦点控制。通过iPad的演示可以看出,无线控制系统工作得非常出色。我寻思也许类似的GPS软件也可以和它一起协同工作?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图像稳定系统 我在EF口的C300上试了两支带有IS的L镜头,稳定系统都工作得非常好。28-300和24-105,IS都工作得很出色。我用28-300时,即使算上1.6的裁切系数(注:原文如此),在300端我都可以手持拍出稳定的画面。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低照度/高ISO表现 Suresh Kara和我决定测试一下C300在ISO20000时的表现,于是我们把它带进一个很黑的房间里。这时C300上挂着一颗24-105的镜头,光圈开到了F4。结果非常的令我们吃惊,这台摄像机可以正常显示图像,而且画面看起很出色!当然,ISO设定到20000时,噪点是很明显的,不过坦白地说,我觉得看起来比EX1在+6DB时要好很多。我们两人都很吃惊,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图片。 与佳能C300的第一次全面接触 其它拍摄方面的特点 当天我们没有机会拿C300进行实拍,所以我没办法通过实际操作来感受它拍摄的模式和特点。不过我觉得有必要把C300的一些独特的拍摄功能列出来,以防你拿到这台摄像机时会忽略这些新功能。 修正暗角功能:当C300配合EF镜头工作时,它可以调用佳能镜头的内部数据来修正图像四周的亮度损失。 CF卡轮替工作或同时工作模式:在轮替工作模式时,当一张CF写满或损坏了,C300会自动切换到另一张CF卡继续进行记录。在同时工作模式时,两张CF同时记录下同样的内容,实时地完成素材备份的工作。需要注意:在高速或低速拍摄时这两种方式都不可用。 间隔拍摄模式:让C300在设定好的时间,拍摄设定好的帧数(即Time-lapse)。 帧记录模式:每次按下“REC”键,都记录下设定好的帧数(用于逐格动画拍摄)。 慢动作与快动作特效:高速摄影与低速摄影。1080P模式下1-30帧可选,720P模式下1-60帧可选。 预录:C300会从你按下“REC”前的三秒开始记录(缓存记录)。 拍照:C300可以在SD卡里记录图片,但是只能记录下和机身设定的视频模式相同分辨率的照片。既然如此,你还不如直接从视频里截出一张图片来,这样更容易得到效果满意的照片。 总结 由于我还没使用C300进行实际的拍摄,所以还不能对它的全面性能以及拍摄感受下结论。但是我对它的第一印象很好,它是一套非常出色的拍摄系统,而且我想在实际使用时它应该也会很棒。我觉得这极有可能是我的下一部主机。自从我开始使用5D和7D做为摄像机来进行工作后,我很喜欢它们,不过在某些拍摄项目中,我却很难决定到底到使用什么机器来作为主摄像机。我喜欢单反相机的视觉效果,但很多时候又必须用到EX1的其它特性和稳定效果,而C300同时兼具以上两者的优点,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我还是刚刚开始我的视频事业,现在就进入RED的领域,对我来说为时尚早。因为从商业的角度来说,我会在绝大部分时间选择使用1080P来作为项目标准,以节省大量的后期时间。如果有某些单独的项目必须要用到更高的分辨率和帧速率时,我会去租用EPIC,并根据由此产生的额外费用和额外时间来提高收费。 如果你以前一直习惯于使用像EX1这样的变焦镜头,现在你可能就需要多花时间为不同的拍摄项目选择不同的镜头,不过EF接口有广大的镜头群可供你挑选。像我已经拥有了一套非常出色的EF镜头,它们全部都可以很好地融合到C300系统中进行工作。 C300定价20000美元的确是有点太贵了。如果它有4:4:4无压缩输出,那还算值这个价。我觉得C300合理的价位应该在14000美元到16000美元。目前听说英国的经销商报出的预定价格低于10000英镑(16000美元),看来佳能已经下调了它的价格区间。对我来说这台机器最令我失望的地方是不能拍摄1080/60P。另外一个不足之处是C300的HD-SDI只能输出8bit的4:2:2的视频。如果佳能能像F3那样给个S-LOG,那对于很多人来说就比较容易选择了。如果它还能输出4K的话,那它就和EPIC一样棒了!嘿嘿! 总之,我非常喜欢C300,我已经预定了一台EF接口版本的。目前佳能暂定是2012年1月底开始出货。 全文完
本文为作者 拍拍看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