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黑白城市——《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导演程亮访谈

2014-01-17 17:55

其实拍的时候我也没想太多,只想拍些身边的人和事。我属于拍片子不太使劲的那种,全片也只请了徐才根老先生一位专业演员,其它全部是第一、第二次上镜的非职业演员,比如我嬢嬢(姑妈)全家、她的狗,《宅男电台》的原班人马,我的中学同学兼美术师,全公司同事,还有我自己.....等等。正因为全部用了上海的人,上海的事,所以起名字的时候只好叫《关于上海的三个短片》。也曾想过叫《魔都三件事》。但想到还有很多非网络场合的放映,只好作罢。

《老阿姨》是我最喜欢的一群人。我简直认为上海是个“老阿姨”构成的城市,公园里、地铁上、便利店、大卖场、小区、证交所、浦东机场、各大旅行团,她们无处不在。我喜欢她们,如同喜欢上海的市井生活。她们说话永远是那样“生猛”、“则劲”,刀子般揭开生活的真实。她们的青年时期都很苦,老年时期又很欢乐,有着倔强的人生观,我爱她们。《老阿姨》一片出演的是我的嬢嬢,一位老知青,下岗工人,中国大妈,我近三部片子里都有她,她很有表现力。当然我觉得这次她发挥还不算好,拍摄期每天都在四十度以上,她纵然生猛,也有点吃不消呢。

《豆男友》是我和编剧速曼多年前的一个创意,因为种种原因我把它变成了短片。描写的又是我很欣赏的另一群人,大龄女青年(而且这个大龄毫无上限),我在《宅男电台》里就拍摄了一位81岁的高龄宅女。这次的《豆男友》也是讲大龄女青年相亲不中自己种男友的故事。国际上类似的创意很多,我觉得能执行出特色才是关键。大龄女青年也倔强地生活着,自主命运,很现代人地把握着自己的人生。所以我最不喜欢“剩女”这个词。

《西服店》是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自于自己的一个梦。其实就是拍爷爷(阿爷)在世时和自己相处的最后一段时光。他总是每周给我打电话,让我去看他。我总是很忙。他看到我,总是想请我吃肯德基。有一次,他叫我陪他到外白渡桥看看。于是我像片中的男主人公一样,开车带他到外白渡桥拍照留念。他看到浦江两岸的上海,没什么话,就是说“不认得了”。那时候他自己也许很清楚这是最后一次看到黄浦江风景。这便是我们相处的最后时光,我偶尔在梦中想起,便觉得一定要拍下来。

这次拍摄荣幸邀请到《团圆》中金鸡奖最佳男配得主、金马奖男配提名的徐才根老先生出演《西服店》中的阿爷。他也是我们上影老演员中的一宝,难得他在40度的高温帮助我完成了高质量的拍摄。另外,给全片配上钢琴的是与吕克贝松合作的法国作曲家洛朗库宗,他为我们的片子连续创作了近30分钟的音乐,简直达到了一部长片的长度。全片字幕也是由上海女作家顾湘的书法构成,她灵气四溢,简直是一位仙姑。摄影、美术是我每年都合作的“铁三角”,摄影指导刘林和来自纽约的艺术家廖逸君,都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还有就是来自日本的诸岗高裕(Moro)先生,每次都出演并演唱。

选取黑白影调是因为我们想让影调更纯粹,光怪陆离的上海观众们见多了。另外也想让影片质感、画幅比例、分镜方式更回到电影本体。其实我们上映前考虑过出一个彩色的版本,但还是最后选择了更克制的方法。然后选择默片的声音形式,一则这是电影形式的伟大传统,值得回溯一下,前两年的《大艺术家》也跟我提供了很好的范本。第二是这片子会选择在新媒体上播映,不想让上海话成为全国观众的局限。素性用默片文字来表现对白,倒是无声胜有声。

我们拍摄时正值上海罕见的高温天,拍摄的9天基本都在四十度以上。组里演员一半都超过60岁,年纪最大的81岁。我身上也承担着很大的责任,感谢他们协助我完成了这部片。我的老阿姨嬢嬢(姑妈)一边拍,一边嚷嚷“程亮,侬苦啊苦啊,当初没选好,要做导演这种工作。”---见证者甚多。

我本人在《豆男友》中的客串出演也是个难忘的经历。女主角噩梦的那场戏,我的脑袋要从泥土中被拔出来。于是道具师做了一张很大的木桌,中间挖了洞,我站在桌子下把脑袋从洞里钻进来,周围盖上土,埋住了我的脑袋。当我被满嘴泥土地”拔“出来后,才终于可以长长的呼一口气......但剧组同学们找到了报复的机会,怎么也不叫停......

全片在线观看: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9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