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2011-10-27 13:35

第四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9月月赛评委专访

2011年10月19日,第四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最后一次月赛——9月月赛的评选活动也胜利画上了句号。经过为期4个月的4场月赛评选,9位专家评委在全国海量优秀作品中甄选240幅优秀作品成功晋级。在11月举行的年度决赛中,将从这240幅中评选出本届摄影大赛的金、银、铜奖及青少年专业组青少年影像特别培育奖、青少年影像人才奖等19幅最终获奖作品。

在本次月赛入围的照片中,评委们认真挑选入选作品,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充分肯定的同时,针对本次评选的纪实类摄影作品,评委们也提出了中肯建议:纪实摄影讲究一个“真实”,真正有价值的纪实摄影作品要有社会功能性,能够反映社会问题、表达摄影人的一种人文情怀、表达对社会关注甚至能够消除社会问题。因此要求从事纪实摄影的摄影师要自律,忠于纪实摄影的意义,在保证“真实”的前提下发展个人风格和艺术效果。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9月月赛评选现场

就本次评选,王文澜、王瑶、任悦三位评委在评审会结束后接受了媒体的采访: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王文澜接受采访

记者:您认为纪实摄影的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王文澜:我觉得纪实摄影和新闻摄影比较贴近,它对摄影师的技术和拍摄过程都有相当严格的要求和约束,它跟其他的摄影题材,比如动物、人像等区别还是很大的。

记者:纪实摄影中的“真实”都包括哪些方面?如何才能把握“真实”?

王文澜:还原拍下来的那个瞬间,尽量不要后期做改动。后期可以对影调之类的稍作调整,其他的情节、细节则不能动,拍下来的就是记录真实。但是在拍摄手法方面你应该符合“新闻的真实”、“生活的真实”、“逻辑性的真实性”,你不能让人看到你组织过的、摆布过的迹象。 

记者:纪实摄影中存在艺术性吗?如何把握真实与艺术之间的尺度?

王文澜:这次大赛有一些优秀的作品,比如说《城管来了》,城管没有出现在画面中,但是小贩都在跑,有些很惊慌的跑,有些是面带笑容,这是个生活中的“游戏”,反正小贩们想被城管抓了还能再回来卖。这些是生活中比较真实的情景,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实社会矛盾中的细节。这幅作品摄影表达的着眼点是对的,是别人没有拍摄过的东西。其实有很多旅游、民俗中的东西很是大同小异,谁拍都一样,这些(具有展示、表演性质的东西)不是生活中变化的东西,所以你的片子可能容易把它演变的戏剧化、夸张化。生活都是平淡的,你怎么能在生活中找到矛盾、冲突,这才是纪实摄影中对“真实”的理解。

记者:纪实摄影组照的意义是否大于单幅作品?

王文澜:实际上单张的意义更大一些,摄影是瞬间语言,一个瞬间完全可以说明一个很深刻的问题。而拍摄组照可以借鉴一些影视的语言,如蒙太奇等。但是摄影时一定要了解每一张照片在组照系列中的价值和意义,要思考清楚每张照片需要以怎样的摄影语言来表现。优秀的组照中多一张、少一张都不可以,不要让系列中某张照片是可有可无的。其实今年的参赛作品组照中总有那么一两张不错,如果单幅就可以晋级,但是作为组照来讲,比较好的单幅作品就被系列中的其他照片给拖后腿了。想拍好组照,首先把单幅的作品把握好,这样你在拍照的时候才有基础,否则组照系列中的所有作品无法有机结合,这样的组照是不成功的。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王瑶接受采访

记者:摄影进入数码时代以来,纪实摄影如何面对后期造假的考验?

王瑶:实际上这是一个从数码出现以后,一直存在、并为大家一直非常重视的问题,包括最近出现了各种造假的照片,屡打不尽。我觉得从根本的解决的话,要呼吁纪实摄影人自律、自觉。通过强行管理制约只是外力,大家应该从思想上想通这个问题,纪实本身的价值是什么,如果通过造假而获奖,假照片又有什么意义呢?而且得的奖越大、传播的范围越大,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真正的奖项应该颁给那些真实的记录历史、关注社会、反映自己心声、有思想深邃的摄影家,而不是通过一时造假来骗取荣誉奖项的人。呼吁大家自律,呼吁大家能够成为真正认识到纪实作品价值的人。留得住的照片是能够经受住考验的照片,我们作为评委也在各个步骤不断把关,选出经得住时间考验的照片。

记者:纪实摄影具有历史记录意义,一张纪实作品的价值能否根据其记录的事件大小来考量?

王瑶:(作品价值和作品对社会的反应能力)一定是有关系的,对新闻和纪实摄影的评价考量它的社会的功能和反映社会问题的能力。表达摄影人的人文情怀和对社会关注、消除社会问题的一种积极态度的照片,才能够体现它的价值。

记者:如何在保证快速抓拍到转瞬即逝的“典型性瞬间”同时兼顾作品视觉效果?

王瑶:捕捉瞬间和视觉效果并不冲突。并不是说在转瞬即逝的拍摄机会当中我就一定会牺牲效果,反而很多照片都是在抓拍中记录真实并呈现优秀的视觉效果,摄影的这种保留瞬间的魅力是与其他艺术门类最大的区别。我提倡凸显瞬间的魅力,通过抓拍真正的凝固那种转瞬即逝的瞬间,这样的照片才能让人感受到摄影的魅力和特点。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任悦接受采访

记者:当前爱好者们拍摄的数量庞大的扫街照片可以称之为纪实作品吗?

任悦:其实纪实摄影有个广义的定义和狭义的定义,从广义的意义上来讲,你面对一个现实场景拍照就叫做纪实摄影。但是从学术或者学院理论上来讲纪实是有理论解释的,纪实摄影应该有系统、深入的、有观点、有文化意义、有历史意义,所以不能说你随手拍下你看见的就叫做纪实摄影。对于我们的普通爱好者来说,可能没有那么高的职业标准,所以我们也不否定在生活中随手拍摄记录的习惯。

记者:纪实摄影作品能否加入摄影师的个人情绪?如何权衡个人风格与真实性之间的关系?

任悦:我觉得两者可以并存,可以在“坐标轴”上找两端:要不然你就做一个很客观的、很接近于事实的拍摄纪实作品,要不然你就找一个非常主观的拍摄纪实作品的方式,主观反映你的心态的情绪也是一个纪实作品。

“真实”应该是一个要谨慎使用的词,这个词更接近于哲学意义上的东西。不存在纯粹的真实的东西,每个人都有一个衡量标准。纪实的“实”,首先是一个现实,再追求是一个事实,再深度追求就是一个带有主观层面的东西了,可以更接近真实但是不可能达到所有人都认同的“真实”。

记者:中国的纪实摄影与西方的纪实摄影之间的区别和差距在哪里?

任悦:这个很难比,这个里面有个经济问题,以前照相机、胶卷是个很贵的东西,以前在中国并不是所有人都买得起胶卷,所以拍照的人就比较少,在西方很早就有大量的人在拍现实主义的东西,这个摄影门类发展时间持续长,人家的作品看上去有很多的积累。所以在这一方面。西方的经典作品比较多,中国也有很多纪实的作品,是慢慢发展起来,像西方的《乡村医生》(作者:尤金·史密斯)、《马戏团》(作者:玛丽-艾伦·马克)等经典作品,就是代表。所以我们在拍照的时候题材比较窄,应该把拍摄角度打开一点。

记者:中国摄影专业的学生纪实摄影水平是怎样一个现状?需要从哪方面教育和引导?

任悦:我在新闻学院任教,对于新闻摄影,应该做好研究,你要有个准备的过程。当你看到一个题目的时候,不要冒然就拍,先阅读资料,了解一些知识背景,脑子里要有一些故事,否则你看到的东西只是片面的。要把握真实,而真实肯是多面的,如果摄影师的想法很简单,那么他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所以要让知识丰富起来,才能拍出很多面的纪实作品。

    在评选第四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9月月赛作品的同时,评委们还细致评选了本届大赛的“打印邮寄”组作品。通过评委初选、复选等几轮严格评选后,最终作者苏丹凭借《她世界-组照》从全国3224幅系列优秀作品中一举摘得“作品致臻呈现奖”。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评委在认真评选打印组作品

“留得住的照片,都能经得住考验”

“作品致臻呈现奖”获奖作品:《她世界-组照》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为了保证评选的权威性,本届大赛特别邀请了新华社副总编兼摄影部主任、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瑶、中国日报总编助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王文澜、中国摄影家协会理事周梅生、著名野生动物摄影师奚志农、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传播系副主任任悦、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摄影家》杂志社社长黑明、中国纺织摄影协会副会长郭三省以及中国国家话剧院导演孟京辉和佳能影像信息产品部总经理王川担任评委嘉宾。经过4次紧张评选,评委们一致认为:第四届佳能“感动典藏”摄影大赛的参赛作品质量明显好于往年,而这也与佳能方面不断完善影赛规则、评选策略以及投票方式密不可分。同时,这也说明了中国的摄影事业在蓬勃发展,佳能摄影大赛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让更多专业摄影人士、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以及青少年、高校摄影专业学生都拿起相机,在比赛中切磋技艺、分享影像的快乐。

欲知大赛详情请登录: www.canon.com.cn/specialsite/contest2011/index1.html

本文为作者 信息快递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