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100"精英人气赛】 - 《长城—中国的故事》拍摄手记

2013-09-24 11:12

      这部纪录片需要跨年拍摄,包含四季。8月底的时候,计划到围场坝上拍摄草原的逐格镜头,草原上的马也在拍摄计划内。因为想拍摄一些马的升格镜头,于是就向一个拍摄国内野生动物已经三年的摄制组取经。
他们介绍说,许多动物的升格镜头,使用的就是SONY-NEX-FS700。制片人和影视工业网沟通,申请了一台FS700。拿到机器还去索尼的在东四环的技术中心去升了一下级,这样机器可以用4K拍摄,不过对大多数用这台机器拍摄的摄制组来说,可能都不会使用这个功能,毕竟后期的成本会大大增加。而且,我们一般出去拍摄都是使用SD卡记录,如果要用4K功能,必须再配置一套记录仪,要好几万块,使用FS700,经济实惠是一个考虑,画蛇添足的事就不干了。
      奔赴木兰围场,除了FS700,还带了一台5D3。第一次使用FS700,正式使用之前,晚上在住宿地实验升格的效果。我们把烟灰缸扔到床单上,固定好景别,就是实验速度了。200帧有点意思,到了400帧就是完全不同的一个效果了,烟灰缸落在床单上又弹起来,床单的皱褶在摆动,这些细微的运动都能通过高速镜头得到展示,非常漂亮。
      再往上,800帧的时候,吃光非常厉害。因为是去拍摄自然风光,我们没有带灯光器材,晚上在室内,画面黑的厉害。还有就是400帧的时候,固定好的景别会变动,应该是记录的数据过大,机器本身会做一个调整。这样多多少少会影响到画质,400帧的时候还可以和高清画质在一起剪辑使用,800帧的差别就比较大了。后期和其他设备拍摄的素材剪在一起时,工作量会比较大。
      在木兰围场待了一周,每天早上4点半起来,等着日出。围场有一个军马场,军马场里有几百匹马,每天晚上,马倌会把马散放到草原上吃草过夜,早上再聚集起来。
      早上聚集的时候,马倌会赶着马从一道山梁上经过。我们就每天早上提前赶到山梁下,想拍摄马群从山梁后出现,奔跑下来的高速镜头。拍摄动物的难度就是无法准确定位,想拍摄景别比较紧一些的高速镜头,难度就更大了。在坝上7天,每天这些马出现的时间相差很多,能差出2个小时,而且出现的位置和下坡的路线也都有很大差别。最要命的是,每次下坡的时候,马不一定是在奔跑,大部分时间是溜溜达达的从山梁上晃悠下来。这种时候,我们早起等待的两三个小时就白费了。
      只有一次,马匹奔跑起来下坡,但是路线不对,等我们跑过去,马群已经跑远了。这就是为什么拍动物的那个组周期会有三年。
      大概要想提高成功率,就是给马倌一些费用,让他们调动马群,在规定的范围奔跑,不过,这也不是绝对可以成功的事情。七天时间,遗憾的是没有拍到满意的马群的高速镜头。没能呈现出FS700在拍摄可控制的对象时,那种震撼的高速效果。
      不过,我们这个纪录片同时有四五个组在外拍摄,我这次拍摄的只是整个片子里非常小的一部分。虽然这次拍摄没能成功,但是由于后续别的工作安排,我们不能在草原上一直耗下去,于是这次拍摄先告一段落,等下次拍摄秋季草原的时候,再来弥补这次的遗憾。
      
     红山军马场散放的马匹


《长城—中国的故事》拍摄手记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5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