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英100"精英人气赛】 -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
文/陈思远


在松尾芭蕉的俳句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是:

你为我烧水
我给你看好东西

一个圆雪球
还有一首也很棒。

闲寂古池旁
青蛙跳进水中央
扑通一声响

可是后来看到这首《古池》还有更厉害的翻译:

古池
青蛙跳入
传清响

其实这个翻译更贴近日文原文,松尾芭蕉的俳句往往是这样,语言极简,但是意境煞人。当时我觉得外国诗歌里面,没有比这更厉害的了。于是对俳句产生了兴趣。后来深入了解一些之后,发现不只有日本人写俳句,世界上还有很多英美语系作家沉迷于俳句的创作。

加拿大俳句协会主席Betty Drevniok甚至找到了一种俳句写作的技巧:“用比较、对照或联想的方法写三个短行。”通过这种手法写出的俳句如下:

a spring nap (一个春盹)
downstream cherry trees (下游的樱桃树)
in bud (在结蕾)

以及

long hard rain (苦雨)
hanging in the willows (挂在柳枝)
tender new leaves (新嫩叶)

这两首的作者我实在弄不清到底是Betty Drevniok,还是关于俳句技巧的文章作者Jane Reichhold。

但无可厚非的是这两首都是好俳。并不比松尾芭蕉的俳句弱多少。相反,如果是英美语系的读者。阅读这两首俳句时获得的阅读体验,可能会比阅读经过翻译者细腻以本国语言精心雕琢过的松尾芭蕉还要好。

写到这里我就可以把主题拉回来了。其实我讨论的问题是,在小成本短片制作过程中。摄影师或者说制作者的原始审美和技术积累哪个对成片帮助更大。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相信很多初出茅庐的摄影都会有疑问:“对电影式的布光方法、镜头调度、氛围营造有了系统的认识后,拍出来的片子可能还不如刚进学校什么也不懂的时候拍出来的效果好?”(如果只有我自己这样那真的太不好意思了)。

原因很明显:第一是不能把头脑中的东西在实际拍摄中实现好。第二就是拍摄经费、设备、时间不允许实现前期所设想的复杂的构思。

在拍摄这次的《定制影像》时我们就遇到了这种问题。拍摄周期短,经费紧张。设备不足。导致在前期勘景阶段做的很多设计在现场无法实现。没办法就做了很多妥协,当然这肯定是会影像成片质量的(虽然我还没有看成片,不知道影响到底有多大)。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但是反观在学生时期所拍摄的同类型影片。虽然没有什么设备,也几乎没有进行任何灯光设计。但出来的效果还是不错的。可以说有的地方现在看起来很惊喜。因为当时没有任何概念的拍出来。现在看起来那些镜头可能需要大量设备进行复杂的布光。

好好回忆一下。那时候对摄影真的没有什么太系统的概念,顶多也就是会操作机器。知道机器的工作原理。看过几本图片大师的摄影集。最喜欢研究的就是各种相机摄像机。

以为摄影师就是要熟练的操作机器,正常的曝光,漂亮的构图。其余一概不管。拍片子的时候最多想的就是要好看。怎么样构图好看就怎么拍,是我当时做摄影的第一准则。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而现在粗浅的懂了一些。在现场看的更多的则是光线的层次,整体氛围。布光以及镜头能不能联系剧情,表现人物性格。所以在现场最多的,还是在想我要怎么样把这场戏做的有气氛,把空间做好,把层次做出来。很多时候忽略了最基本的好看。也就是说最基本的美感。

就这次的拍摄来说,灯光设备格外简陋,两盏KINO也因为样子帅气价格又低导致有很严重的频闪,基本没用上,发挥最大作用的就是两台可调色温的LED。
在这里不得不提到这两台灯真的很实用。可以插电池在室外实用,虽然没有用测光表量但是估计亮度在5000LM左右。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大多数场景就是用这两台LED来布光。还有一台可以查在热靴上的小LED。虽然对整体布光没有什么用处。但是拍某些特写类镜头时可以在后景加高光,虽然也是在整体光线不被破坏的情况下,但是我觉得也不是一个太正确的做法,有点小家子气,我就不推荐了(╭(╯^╰)╮)。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正因为灯光器材如此简陋,所以现场拍摄时布光非常麻烦,基本上每换一个机位要就重新布光。拍摄全景类镜头时基本上都用自然光来作为主光。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同时也用了一些自己做的纸灯或者小聚光灯,作为辅助光源。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因为没有大功率的聚光灯,导致想拍摄大光比而又有层次的画面非常困难,在现场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思考和解决这个问题上面。但是如果不是极度追求“质感”和“层次”,可能有有时间想一想其他的问题。拍摄效率也会更高,这就是我认为在小成本短片制作中,想的太多反而是一个阻碍的主要原因。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本片另一位摄影师——姚杰@姚大宝)

摄影器材上我们这次选用的是SONY的FS700及FS100。众所周知这个系列的升格都十分出色。而且内置的ND滤镜也带来了很多方便。对FS700的使用,在影视工业网上王笑恒等人已经做出了详细的测评,我经过这次使用也没有什么新的心得体会。就不在多费口舌了。我的一点想法——《定制影像》摄影手记

经过这次短短五天的拍摄,我有了新的认识。在小成本短片的拍摄中,专业严谨的摄影思路很重要,而对单个画面单纯的美的追求也很重要,因为好的东西都应该是美的。

但是就技术来说,事实上拍一部短片不会带来什么大的进步,看一篇文章也不会。还是希望大家都能多看书,多拉片。沉下心来拍好每一部片子。与大家共勉。
本文为作者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4985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

点击了解更多
扫码关注
金文俊导演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