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住人性的井口—影评《盲井》

2013-08-15 18:30
柏林电影节在之前的15年里,“最高艺术贡献奖”一直空缺,直到2003年,《盲井》获得该奖项。电影《盲井》是德国归来的导演—李扬的处女作,影片讲述的是社会底层人物宋金明和唐朝阳(以下简称宋和唐),利用在矿井下杀人伪装成事故,以家属的名义向矿主骗取赔偿。直到遇到辍学打工的元凤鸣(以下简称元),唐的内心开始动摇,并在最后时刻保护了元,自己和唐葬身矿底。
《盲井》在中文里是没有这个词的,可以说是导演李杨创造了这个词。本片的英文名《Shafe》除了有矿井的意思,也可解作欺骗、陷阱或光线、棍子,也指男性的阳具。影片的纪实风格十分强烈,冷峻。导演没有用任何花招,电影里没有时空转换,没有音乐,没有刻意的技法,有的是大量的长镜头,甚至连摄影机也一直是平视的。影片的画面呈现出一种土质感,展现给观众的是真实,朴素的感觉,也正是因为这种记录美学的震撼,让人感到不寒而栗,赤裸的真实给人就是这种感觉吧。
影片故事的主线是宋内心的变化,虽然是写实的风格,但片子没有显得那么冗长难耐,一个悬念贯穿始终,就是元最后会不会被杀掉。开场杀死矿工的那场戏让人不寒而栗,宋和唐笑脸对着呆滞的矿工就是当头一棒,之后又能冷漠地把骨灰倒进马桶,足矣见两人的心黑残忍。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两人的本质区别渐渐显露,唐是彻底的心黑,只有钱财才是他的追求。而宋还有人格的底线,当他问孩子元为什么不上学时,似乎在这个孩子身上找到自己孩子的影子。这是他最后的人格底线,在影片中宋嫖娼完后,说了一句,“我这一百块钱我给娃多好呢”。与之前的没有人性的表现,宋不舍得花钱看录象和嫖娼,和之后对元不忍下手,对元的大方,以及对失学者的捐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成了影片中最大的冲突,宋不忍心杀掉元,而唐一心想杀掉元,这也就导致最后宋和唐爆发冲突,两人葬身井底。
电影中的时代细节显得很真实,当矿主手下提议杀了唐和宋然后和公安局的打声招呼,矿主说:“拉倒吧,公安局这些货一来吃喝还要拿,没个十万,二十万根本打发不了他们的。”社会官商相互;街边卖假证的,元的假身份证就是街上办的;还有抄着河南口音的粗话;最讽刺的是宋和唐唱的《社会主义好》被陪酒小姐们改编歌词,等等,这些都很好的还原了那个经济市场初期时代底层的社会,其实我们现在还是这样,悲哀呀!影片中不得不提的还有演员们自然的表演,让人几乎看不出表演的痕迹,扮演元的是王宝强,他的草根形像和那老实的神情真是恰到好处,他也凭此获得了获金马奖最佳新人奖及法国、泰国电影节影帝奖 。
《盲井》根据刘庆邦的小说《神木》改编,刘庆邦1951年12月生于河南沈丘农村,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他对小说肯定有自己的深刻体验,至今刘庆邦还感慨万千:“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真实案例,当年我曾在《中国煤炭报》发表了一篇纪实文学,在国内引起了不小反响,后来我才写了这部小说。”导演自己说:“《盲井》是一部真实地描绘当代中国底层煤矿工人的电影。它以纪录片式的风格将这些普通人的生活简单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没有刻意的戏剧化效果,只是讲述一个真实的故事。”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在很多主旋律的电影中经常看到,但我觉得都不如这部电影深刻。而我想起了黑泽明的《七武士》里菊千代说的话:“听着,所谓农民是最吝啬,狡猾,懦弱,坏心肠,低能,是杀人鬼,不要笑死我了。但是……是谁让他们变成这样的?是你们,是你们武士!为打战而烧村,蹂躏稻田,肆意徭役,杀反抗者,你叫农民怎么办?他们应该怎么办?”《盲井》中唐和宋也是社会底层群众,也有家庭,孩子要上学,家人要吃饭,但就像矿主说的:“中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矿工为了养家糊口,只好拿命赚钱。矿工们这样描述矿难,“两块石头中间夹了一块肉。”他们对于自己的命运,很淡然,生活就是如此,吃饭要钱,孩子上学要钱,没别的活路。死了,就死了。这种生活震撼了观众。底层劳动人民牺牲了很多,他们青春,甚至生命,我们的国家因此而得到快速发展,可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却忘记了他们,践踏他们的尊严,吸食他们的血肉。他们能怎么办?用导演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人不能太欺负人!”
本文为作者 黄文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