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2011-08-19 07:33

提到国际纪录片频道,大家很容易想起BBC英国广播公司、DISCOVERY探索频道、National Geographic国家地理等,能够制作满足这些大机构要求的纪录片,需要配备什么设备、采取什么样的流程、达到什么样的要求?这是每一个纪录片迷和纪录片人关心的。随着技术的进步,涌现出不少高性价比的摄像设备,降低了过去对于个人导演来说由昂贵的制作设备造成的门槛。

纪录片导演Al Go在BBC服务多年,曾担任多部旗下纪录片的摄影师和剪辑师,去年开设公司以全新的独立导演身份,继续为BBC等国际纪录片频道供片。本篇内容就向您呈现Al Go纪录片之道,深入了解面临技术发展形成的低成本、高画质的时代机遇下,纪录片人如何寻求新突破。

《白马村》(White Horse  Village)

目前拍摄到第5集,讲述的内容跨度从2006年到2010年,记者凯莉·格雷斯(Carrie Gracie)先后5次造访重庆巫溪的白马村,目睹一个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中,人们的得失。

Al  Go简历

Al Go,男,1998年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语言学院中国和日本语言文学专业,获文学学士学位,次年,赴清华大学,参加语言文学高级研究生项目,同年9月毕业于清华大学国际交流项目。1999年至2005年间,Al Go先生担任路透社北京记者处高级制片人,2005起,担任BBC北京记者处摄影指导兼联合制片人,目前,同时兼任中国传媒大学摄影和制作的客座讲师。

纪录片作品

BBC1频道《河南艾滋村》

BBC1频道《非法器官移植》

BBC2频道《白马村》系列纪录片 (4 集 X 30 分钟)获2008年美国Peabody大奖 

BBC2频道《少林寺》

HBO 纪录片《摩梭族城市化进程》

Discovery探索频道纪录片《中国年!》

Discovery探索频道纪录片《移动通信技术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BBC2频道纪录片《中国农村改革》中担任摄影指导

AL GO决定使用DSRL拍摄《白马村》

具有一半中国血统的Al Go从小在日本和美国长大,一次来中国进修的机会得知路透社北京分社的实习生招聘,他把握住机会,通过在路透社大量拍新闻片积累了丰富的拍摄技术经验,也培养了画面的灵感。后来Al Go换到BBC,继续从事新闻和纪录片拍摄。如今他离开BBC独立出来发展自己的纪录片事业,大部分时间继续给探索频道、国家地理频道和BBC专门拍纪录片。

当初选择拍摄白马村也很偶然,一个朋友偶然提到白马村和他那里的亲戚。于是Al GO派了研究员到现场进行调研之后,跟拍摄候选人聊天等之后,最终确定了白马村的题材。《白马村》作为一部已经拍摄了五集的纪录片,在前四集里作为摄像指导的Al  Go使用的是索尼标清数字Beta机,但是第五集他放弃了传统的大机器,而是选中了5D‖和60D两款相机作为视频拍摄的用机。选择单反相机在AL GO看来是因为想让影片又一个突破,此前去白马村拍过四集,而故事的发展没有象早期那样又快又多。Al Go想用画面全新的手段来追求故事的发展,因为已经使用2/3寸CCD的机器拍摄了十几年,非常熟悉其性质和限制,而DSRL的感觉截然不同,打开了全新的画面可能性。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和中国的其他村子一样,白马村的村民在十多年来经历着农村城市化带来的巨大影响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记者凯莉·格雷斯采访村民

在拍摄之前Al Go首先要做的是说服BBC总部的编辑,同意让他采用DSRL拍摄。作为新生事物,BBC内部此前还没有很多人用DSRL拍过影片,在英国可能更多的人也是拍摄广告为主,而用来拍摄纪录片的人很少,这对于Al Go无疑是一个挑战。

Al Go把可能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都提前想到了,比如拍摄高速运动的火车、快速摇镜头时会产生的Rolling Shutter(卷帘快门)效果影响画面;收音上可能需要另外录音,在后期进行对位;小的LCD屏不利于监看画面等等。毕竟BBC作为一个老牌的大型制作机构,改变传统去接受新事物需要一个过程,而Al Go本人是一个勇于接受挑战的人。

5DⅡ与60D并肩

第五次拍摄《白马村》,Al Go更加的是艺术表达效果,大尺寸传感器和丰富镜头群镜头满足了Al Go对于电影画面的追求效果,景深范围很小的浅景深镜头和视角非常宽的全景,这些本来很少在纪实性的作品里看到的画面都被运用进Al Go的纪录片

Al Go选择5DⅡ和60D都是为了记录片拍摄的实际需要,能够发挥各自的特点。5DⅡ的全画幅传感器,适合用广角镜头拍全景。Al Go告诉笔者,他在大部分时间内在5DⅡ上装标配的24-105mm的镜头,利用镜头本身的防抖功能,可以方便手持拍摄,适应纪录片拍摄灵活机动的需求。另外Al Go有时会根据需要装光圈特别小的镜头,比如F1.4 50mm,这样充分发挥其全画幅感光元器件的优势,达到令人惊叹的浅景深效果。

60D的传感器是APS-C大小,可以拍的更远,因为有1.5倍率的放大,200mm镜头在60D上会达到300mm效果。而在过去要实现超长焦的效果,需要购买或租用昂贵的广播级数字摄影机和镜头。而现在Al Go需要做的仅仅是在60D上装一只70-200mm镜头,加上一个性能优良的三脚架,就能拍到理想的特写和长焦画面。

选择60D架设在三脚架上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它的液晶屏可以翻转,这点非常利于视频拍摄,因为三脚架的高度通常不是眼睛的高度,如果没有液晶屏翻转,当三脚架高度低时不方便长时间拍摄监看。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利用佳能的广角镜头能够充分表现远景和全景

附件设备

1、Zacuto 单反取景器Z-Finder Pro 2.5x

除此外没有加任何跟焦器,然后拍摄期间需要变焦的话,全部靠眼睛和感觉。通过它可以把画面放大2.5倍,便于摄影师观察取景。因我拍的是纪实性的片子,速度也很重要,要随机应变。

2、Zacuto稳定器Target Shooter

依靠双手和胸部三点支撑,利于手持时拍摄稳定的画面。如果使用跟焦器、遮光斗较重附件,加重相机前端分量,可以考虑用Cinema DSLR Kits套件稳定器,因为其采用肩托的设计。

3、小录音机和专业话筒

对于搭配设备,声音是最大的难题。Al Go采用一个索尼的小录音机,作为放大器。从专业麦克风,声音会进这个录音机,然后从耳机的输出口,接一条线到5DⅡ声音输入口。Al Go把声音输入控制调到手动,用录音机的耳机输出音量控制来决定收录声音的大小。这样画面和声音是同步的,后期的时候不需要调整。

Al Go的DSRL动态拍摄技巧

1、 善于利用自动对焦功能

半按快门会依据中心框自动对焦,这个速度很快。尤其拍摄静态主体对焦速度很快,可以用广角镜头更接近人物,这样人物显得更加自然。

2、提前对好焦点

在用5DⅡ手动拍摄时,尽量不换对焦点,提前对人物进行对焦,如果人物走动的话,摄像师跟随保持距离不变,避免重新对焦,能极大减少拍摄到废镜头的几率。

3、 注意拍摄时间

因为受到CFFAT 32格式的限制佳能5D II一次最长也只能拍摄4GB容量也就是12分钟的全高清视频,所以如果拍摄长时间访谈,应该避免重要谈话没有录到。

4、 ISO的控制

纪录片拍摄用到灯的情况并不多,而且DSRL的高感光、低照度画质效果没得说。本身拍摄常用到ISO400以下。傍晚拍摄用到ISO 3200,画质不算太好,不推荐超过1600。ISO 1600以下都非常好。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低照度环境下,只要使用ISO1600以下拍摄,画面仍然保持干净,噪点不明显

Al Go的拍摄建议:

1、强调画面连贯和逻辑

DSRL拍摄纪录片对技术要求很高,经常看到的是漂亮画面拼在一块儿,类似明信片效果。而拍视频,你得时刻记得用的是摄像功能,要考虑故事画面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2、以画面为主导

国外纪录片都强调以画面来主导讲故事的过程,画面、文字逻辑要紧密,自然声音、随机采访等跟文字也要紧密。

3、技术要熟练

使用DSRL拍摄的时候对于摄像师压力比较大,要同时兼顾画面、声音,因为声音无法监听,所以对机器要非常熟练。

4、手法得自然

拍摄纪录片需要漂亮,同时不可能向拍故事片那样做好很多控制,所以拍摄要注意自然,把太多技术上的要求加上去会看起来假,就没有意义。

后期制作

Al Go表示《白马村》拍摄初期没有剧本,但会有一个书面文件,让总部编辑了解并通过。在白马村现场,Al Go和主持人、制作人讨论,不断根据新发生的事物讨论,相当于进行了编剧过程。十天的拍摄过程还是比较紧凑的,Al Go为此准备了4张32GB的CF卡,一般情况下,足够拍摄一天。后期他使用苹果电脑进行剪辑,因为5DⅡ使用H.264进行编码,不适合用来直接剪辑,所以晚上他会让两台苹果电脑一起工作负责转码成ProRes 422的编码格式。

拍摄完素材在后期编辑室里,会进行更加细的讨论,每句解说词都是一边编片一边写就的。通常Ao Go需要先剪出几个场景,然后根据画面写解说,还要根据解说的需再调整画面。

虽然Al Go身在北京,但是因为网络的发达,他现在可以在北京实现粗编,然后生成小格式文件,随同剧本一并递交审核,反复几次进行沟通修改。最后进行画面锁住(Picture Lock),最终输出后再去新加坡做调色和特效工作。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逆光下农民工正在工作的剪影效果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在弱光条件下色彩仍然保持鲜艳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孩子是白马村人寄托于未来的希望

谁说单反不能拍纪录片?!来看看Al GO如何使用5D‖和60D拍摄BBC纪录片《白马村》


Al Go是一个不断挑战自我纪录片人,相信他所做的这些能给纪录片创作者带来一些新想法。

更多详情:http://www.canon.com.cn/products/dv/dvp/index2.html

你可能会感兴趣:

7D为BBC新闻拍摄“仿生手”


本文为作者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2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