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瞬间,探索生态!G9M2拍鸟初体验

2023-10-12 10:43
点击进入 产品 | 科技



赵锷

松下签约摄影师


擅长使用松下等摄影器材拍摄野生动物题材的照片和视频。主编有《白塔湖的鸟》、《绍兴野鸟图鉴》,编著有《绍兴两栖爬行动物》、《杭州湾湿地鸟类》,野生动物纪录片《行走的种子》的制片人和摄影师(野生动物部分)。


“记得今年一月份,曾给新全画幅S5M2相机写过拍摄野生鸟类的评测,文末我有写到:改进对焦后的松下相机,无论是全画幅系统,还是M43系统都将会有质的飞跃。令人期待的是,近期我拿到了M43新相机——G9M2,让我专门出一期拍摄野生鸟类的评测,这让我非常激动!”

 G9M2整体握持感很强,无论是外观、做工、体积、大小,还有按键布局,都秉持松下一贯的设计。在拍摄过程中,我基本是单手手持G9M2 ,配合今年全新设计的DG 100-400mm f4-6.3镜头进行拍摄。而且这机身并不重,配合各种M43镜头都很友好,尤其配合长焦镜头时,不会产生重心不稳的情况。


我在这两周时间里,用G9M2配合今年全新设计的DG 100-400mm f4-6.3镜头在野外进行了数次野生鸟类的拍摄,主要结合我所拍摄的片子来谈谈这台相机的一些使用感受。我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测评:



(一)预拍摄功能!高速捕捉,不错过任何瞬间

G9M2具有预拍摄模式,电子快门在AFS模式下可达到75张/秒,AFC模式下60张/秒,预拍摄时间时间有0.5秒、1秒、1.5秒三个选项供摄影师自行选择。预拍摄功能结合G9M2改进的相位对焦,有助于将快速移动的瞬间变成清晰的图像,比如说以下这一组我在湿地里拍摄的苍鹭争斗照片,就是利于预先拍摄模式进行拍摄,这种突发性的打斗没有事先的预兆,所以这是一个强大的功能。

(组图:苍鹭打斗1)


(组图:苍鹭打斗2)

(组图:苍鹭打斗3)

(组图:苍鹭打斗4)

(组图:苍鹭打斗5)


G9M2的AI智能识别中,可设置为检测“动物”,继续设置检测对象目标:身体(只可检测身体,但能检测多只动物),眼睛(能检测眼睛和身体,但仅能检测一只动物),有了AI智能识别的加持,G9M2充分的将相位对焦的追焦性能体现了出来,我在湿地里复杂环境拍摄苍鹭时,各种场景显得游刃有余。

(苍鹭,头部非常清晰锐利)


(捕捉到鱼的苍鹭)

(一条小鱼从嘴边溜走)


(一边飞一边排泄的苍鹭)




(二)低光条件下的对焦稳定

我在拍摄夜鹭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一只夜露鹭的亚成鸟停歇在水边木枝上守株待兔。G9M2的AI智能识别非常靠谱,先是识别出了身体,然后居然识别出了眼睛,我轻松的按下了快门。当天空出现一只夜鹭成鸟时,相机迅速对焦追焦,我轻松的拍到了夜露成鸟的照片。

(守株待兔的夜鹭亚成鸟)


(夜鹭成鸟)


低光条件下对焦就如此稳定,那光线充足的条件下,对焦更加坚决出色。我在湿地荷塘碰到了褐头鹪莺,它非常好动,但是不管它停在莲蓬上,还是停在复杂的环境里,相机都能找到它的身体和眼睛。

(褐头鹪莺)


(褐头鹪莺停在复杂环境里)


(褐头鹪莺在芦苇丛中)




(三)高画质的体现,细节毕现

G9M2的画质非常的好,因为是新出的机器,我没办法拍摄raw格式的文件,只能拍摄jpg格式的图片来进行处理,这会损失很多画质,不过我用下来后却觉得,光是jpg格式,无论画质和宽容度,都比前一代G9有明显提升,很多照片都很有质感,不仅留下了很多细节,而且色调层次也很好的保留了下来,松下的色彩,本身就是最大的特点。就拿我拍摄池鹭亚成鸟和黑翅长脚鹬来说,我用G9M2的翻转屏,把机器放到与拍摄对象差不多的高度进行拍摄,因为整套机器不重,所以长时间的手持低角度拍摄一点都不累,我也得到了很多我喜欢的照片。

我们先来看池鹭亚成鸟的片子。

(草地上的池鹭亚成鸟)


(上一张片子的头部截图,羽毛细节尽显)



(即使有遮挡干扰,眼睛对焦也能马上锁定)


(捕捉到了一只蚱蜢)


(又捕捉到了一只稻蝗)



再来看一下黑翅长脚鹬的风采。

 (黑翅长脚鹬的大长腿)


 (黑翅长脚鹬的水中捕食没成功)


 (成功捕食)


 (组图:黑翅长脚鹬的正面捕食1)


 (组图:黑翅长脚鹬的正面捕食2)


 (组图:黑翅长脚鹬的正面捕食3)


 (用长长的嘴巴,挖呀挖呀挖)


(组图:黑翅长脚鹬飞翔1)


  (组图:黑翅长脚鹬飞翔2)


(组图:黑翅长脚鹬飞翔3)




(四)全新的对焦系统,拍摄飞鸟的利器

G9M2的对焦是相位对焦,这也是本次测评中我最为看重的。在野外野拍,常常会碰到很多野生鸟类飞行的画面,这就极其考验相机的对焦和追焦能力。上述图片中虽然有很多野生鸟类的飞行照片,但是这些鸟类鸟体都比较大,拍摄飞行姿态相对来讲比较容易,本次测试我还在湿地里遇到各种体型大小不一的鸻鹬类,其中有些体型小巧、飞行速度快的,确实考验相机对焦追焦的水平。G9M2很好的完成了拍摄,没有让我失望,基本就是抬手就有,当然合适的焦距、合理的对焦范围设置、以及野外实拍经验,也会对完成拍摄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以前这种拍摄,除非你提前设置好一切参数,然后再利于红点瞄准镜进行鸟类飞行拍摄,现在有了G9M2后,就可以不这么麻烦,直接端起设备就可以淡定的拍摄。

先来看看体型稍大,但比黑翅长脚鹬小的反嘴鹬,这种鹬类很好看,有着弯弯细细的嘴。

 (反嘴鹬)


 (降落瞬间)


 (单只空中飞行,排便是为了减轻飞行时的体重)


 (反嘴鹬群飞)


然后再来看看体型比反嘴鹬要小很多,比其它鹬类要大的半蹼鹬,当然半蹼鹬的保护级别比一般的鸻鹬要高,它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半蹼鹬)


 (复杂环境,前后都有遮挡,准确对焦)


(远处空中飞行的半蹼鹬)


 (离近一点飞行也牢牢锁住)


(准备降落的半蹼鹬)


拍完半蹼鹬,忽然身边不远处听到普通翠鸟的叫声,我还真没注意有普通翠鸟,等我想拍时,普通翠鸟已经开始飞行,我端起相机,居然追上拍了几张,在以前,这种场景根本拍不到,只能望鸟影而兴叹,现在不一样了,虽然也没有拍的很好,但是作为记录鸟种照片已足够了。我从几张片子里选了一张出来。

 (普通翠鸟飞离)




回到鹬类的话题,接下去出场的是泽鹬,这种鹬体型不大,飞行速度很快,属于比较难拍的一种鹬类。考虑到DG 100-400mm f4-6.3镜头是支大变焦镜头,光圈小的情况下,多少对相机的对焦、追焦和画质会带来一些影响,不过因为轻便,让我在野外一点都不累,不像使用超长焦的定焦大炮镜头,几个小时拍摄下来,非常的累。所以适当的妥协,有所取舍,才是正确的。

(水草边的泽鹬)


 (飞行中的泽鹬)


 (雨中飞行)


体型最小的是各种滨鹬,群飞的虽然容易抓拍,但要抓拍单只飞行也是有很大难度的。G9M2在追焦上确实“进化”的很成功,可以对各种情况下飞行的滨鹬进行抓拍。除了以上提到的追焦功能,另外我还要提一下G9M2的防护能力和防抖能力,我在小雨中拍摄,相机表面虽然都是雨水,但是拍摄丝毫不受干扰,足见相机防护做的相当出色;还有相机强大的防抖功能,我全程手持拍摄照片,有些场景我还手持拍摄了视频素材,400mm(等效全画幅800mm)的视角,手持真的很稳啊,这防抖让我想起了“真香”这两个字。

 (群飞的滨鹬,背景还算单一)


 (背景复杂,追焦也蛮成功的)


 (雨中飞行的滨鹬群1)


 (雨中飞行的滨鹬群2)


 (黑腹滨鹬飞行)



在拍摄中,G9M2这台相机还有很多优点,比如说相机电池续航时间非常棒,一块电池我拍了有2500多张jpg格式的照片,再比如说,拍摄视频素材的时候,发热现象控制的很好,视频的AI智能识别也非常棒。当然还有高像素拍摄模式、放大实时取景等等一些实用性很强的功能,我相信也可以让大家在拍摄任何题材时事半功倍。

曾经松下M43相机G9以其十分出色的性能表现,受到M43用户的广泛好评。如今,松下G9M2横空出世了,它一改原先松下M43相机令人诟病的反差对焦,采用了相位对焦,加之AI智能识别,能够提供更加精准的对焦和追焦,让我在生态拍摄中游刃有余。作为一名野生鸟类摄影师,我很喜欢这台机器。

END

本文为作者 松影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50358
帮助您及时收到松影俱乐部发布的各种摄影活动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