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硕:国产电影镜头新标杆!NiSi ATHENA雅典娜镜头评测
Hello,大家好,我是家硕。终于,我们的NiSi雅典娜镜头组的评测终于可以和大家见面了,我相信在这段时间里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这组镜头。
与其他up主不同的是,这次我拿到的是PL版本,也就很遗憾的没有机会去体验它的后置滤镜功能了,不过从专业制作的适应度和PL本身带来的高度通用性来说,这其实是我最推荐大家购买的卡口版本。
一. 高颜值
那一开始最吸引大家的点大部分应该还是基于它酷似ARRI SP的外观和非常小巧的体积,不过当我第一次把这套镜头拿在手上的时候,确实它的重量还是非常令我惊讶的。当你仔细的去观察这套镜头,无论是漆面的质感和整体的外观样式,最起码从颜值这块肯定是拿捏住了。
并且非常有趣的是,我们发现这一组五只镜头的后组外观出奇的一致,无论是14mm还是85mm,后镜组都非常靠外且平坦。
二. 全套适配如影4D
那因为这套雅典娜镜头组短小精悍的体积设计,也让他对于稳定器的适配非常友好,整体的调平工作完全没有任何挑战性,完整搭配后的外观也很和谐,不会因为你用了电影镜头而变得臃肿。
这最直接的优势就是让我们的移动拍摄可以变得更佳精简,无论是手持RS3 PRO这种小型稳定器工作还是进行车载拍摄,这套镜头几乎不会对你现有的工作流带来什么负担和问题。
而这里非常值得一提的是,NiSi的这套雅典娜可能是现在唯一一套能够全组适配如影4D的电影镜头,我们只需要加好如影4D的背部配重,就可以非常从容的调平系统,并且第四轴也没有非常过分的超载问题,这一点或许在今后能够赋予雅典娜这套镜头更多的搭载机会,也让4D用户有了更佳的选择。
均一性和手感
除此之外,均一性和手感同样也可圈可点,其实对于电影镜头来说做到三围的统一是一件非常基础的事情,不过在如此小巧的体积下还能保持三围甚至重心的均一性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那在稳定系统上我们去更换镜头也不需要任何的重复调平工作,也只有14mm在对焦环的位置和尺寸上有些许差异。
而至于手感,雅典娜没有设计成图片摄影的手动镜头那种阻尼比较大的对焦手感,也没有设计成像ARRI MP那种完全不考虑直接上手拧,为了降低无线跟焦马达扭矩要求的,那种非常松垮的对焦手感,而是折了一个非常恰当的中,既保留了一点点的阻尼,又不至于对无线跟焦马达产生过高的要求,整体的使用手感确实非常的优秀。
说到这,外观和机械素质其实就差不多了,下面我们就进入技术测试环节,全面的领略一下NiSi雅典娜为什么能称得上是国产镜头的画质标杆。而这一次的技术测试除了我们常用的ISO12233 2017 eSFR和棋盘格标版,我们第一次引入了我们新买的镜头投影仪,希望能给大家一个最直观的感受。
三.分辨率
从分辨率标版的测试结果上大家能够看到,我们汇总了五只镜头在最大光孔下的分辨率成绩,基本上大家的表现都在1500-1600LW/PH左右,相比广角来说,长焦的表现会略微突出,但整体差别不大。
那随着光孔的收缩,其实大家的中心分辨率成绩变化并不是很大,最高可以达到接近1800LW/PH的水平。
当然,这个整体的中心分辨率成绩对于图片摄影镜头来说其实只能算是一个比较平均的水平,不过电影镜头在设计目的上其实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的,整体要做到柔和的外观表达就势必要对画面的反差产生影响,而反差则可以直接影响我们分辨率指标的数据高低,而对于几乎没有数倍放大观看概率的视频工作来说,这个分辨率水平绝对足够,甚至可以称得上是优秀。
大家从投影的表现上也能看出来,确实这套镜头的中心分辨力表现非常强劲,从14mm到85mm,投影上中心位置最密集的100线对也可以轻松辨别,中心分辨率在这五只镜头上其实是没有太大的区别,哪怕是大家使用像RED RAPTOR这种8K机型也可以轻松填饱。
边缘分辨率的统一性上,我们从14mm开始说,大家可以看到相比中心分辨率来说,边缘位置上的成绩有着明显的下降,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畸变和像场导致的,无论是我们如何缩小光孔,边缘位置上的分辨率差异也几乎一致。
像场覆盖
那从像场上看,几乎14mm就是比着FF来做的,那接近像场边缘的分辨率肯定会有明显的降低,不过值得庆幸的是,14mm是可以完美覆盖RED的17:9传感器的,这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在RED VV机型上完美使用的超广角镜头。
那么就像刚才说的,50和85在边缘分辨率的表现上也更加突出,尤其是50mm,像场非常非常的平坦,在1.9全开的状态下,边角和中心几乎是完全一样的。那85mm,虽然在全开光孔下会有一点点的差异,不过收缩到2.8后,依然表现的非常统一。
25mm已经触及到4433的边缘了,其实alexa65也是可以看到的,其他焦段也是一样,我们甚至可以勉强下结论说雅典娜可以覆盖alexa65。不过其实在焦点变换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alexa65其实是会被完全遮挡的,最大的极限其实正好就锁定在4433的位置,如果你不是特别在意边角的画质,其实也完全可用。
那么因为14mm的像场明显更小,所以暗角也更加明显,如果真的想完全消除则要收缩光圈直到T8。
那其他的镜头,全开下暗角其实就并不明显,收缩到2.8就几乎完全不可见了。
四.畸变
25mm的表现也是同样,在最大光孔下,畸变也带来了一定的边缘分辨率下降,不过好处是,当我们收缩光圈后,边缘分辨率会有着明显的上升,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25mm不再像14mm一样受到像场的限制,在25mm下,甚至我们可以触及到4433中画幅的边缘,那如果你硬要说覆盖其实也不是不可以。
至于35mm下,因为也同属广角镜头所以和上面的14、25也是一样的,都有因为畸变造成的分辨率下降。
那在这里我们聊畸变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点,在我们的棋盘格测试中,14、25、35、50、85五只镜头,都表现为了桶型畸变,不过在投影中我们发现其实大家更加偏向于枕型,一度让我们去怀疑是不是测试流程搞错了。
不过当我们去扭动镜头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它的畸变似乎是在变化的,那在近焦下,确实有点向桶型畸变的变化趋势。
不仅是14,25其实也很明显,35也是同样,直到50和85,因为他们的畸变水平确实慢慢的降低了,这个效果不明显了。从正常的拍摄距离上来看,这套镜头的畸变水平还是保持了高度统一的枕型畸变,这一点对于电影镜头来说,在统一性上其实是一件好事情。
五.色散
色散方面,值得一提的是,14mm这颗镜头的倍率色散表现非常优秀,几乎是完全不可见的水平,在投影上我们也几乎无法发现倍率色散的存在。
不过25mm下,倍率色散就开始变得有点明显,边缘位置你能明显看到有一点描边,不过从35mm开始,倍率色散又开始下降,或许35mm你可以苛刻的认为有些许可见,不过50mm和85mm几乎又重回了14mm的状态,几乎是完全不可见的水平。
而至于轴向色散,其实表现和倍率色散几乎一致,像14mm这种镜头其实反而轴向色散没有多么重要,也确实很难以察觉到有明显的轴向色散情况。不过25和35,确实轴向色散的表现还是挺明显的,不过确实也没有到那种严重的程度,在我们的实际拍摄中其实不是很容易被察觉到。
那么50和85,就和倍率色散的表现很像了,几乎是完全没有的状态。
从测试片的拍摄上来看,85mm在光孔全开下,最近对焦距离下其实还是有一定的轴向色散的,不过这很正常,所有的镜头在最近对焦距离下表现都会略差。
六.焦外表现
那在正常工作距离下,焦外的表现还是比较不错的,边缘有一点点轻微的口蚀现象,我个人感觉这多半还是受制于统一体积带来的妥协。
那在焦点的变换中,你也能发现这只镜头的呼吸效应抑制的非常优秀,几乎完全无法发觉,这对于一只长焦镜头来说确实比较难得。
统一十边形
那比较有意思的是,从2.8开始,你从最近焦下就能很明显的发现,焦外的表现似乎变得不是那么圆了,有点像十边形变化的趋势。
那虽然随着工作距离的变化这个现象不是那么明显,不过如果你再次收缩光孔到T4,那么无论是最近焦还是正常距离,你都能明显感觉到焦外光斑向十边形的演变。
这种焦外的变化其实并不是只有85mm才有,恰恰相反的是这是这套镜头完全统一的一种风格变化,那我们看50mm,确实它在全开光孔下的最近焦距无论是色散还是焦外都表现的更好。
那在正常的工作距离下,明显的口蚀现象也逐渐被柠檬光斑取代,我个人还是比较喜欢这种光斑的。
当我们收缩光孔到T2,8,熟悉的那种隐隐约约的十边形又出现了,回归正常工作距离后,柠檬光斑也变得更加像正圆。
那到T4的时候,这个十边形的光斑就非常明显了,哪怕是回归到正常距离下你也能隐约感觉到。
那35mm下,全开光孔的最近焦画面你肯定会被这个轴向色散所冲击到,不过没关系,当画面回归到正常工作距离下时,其实表现并不明显,当镜头聚焦到人物后方的小灯上时,也没有明显的色散表现。
不过从最近焦的表现上大家也能发现,这套镜头的风格还是相当统一的,那么肯定T2.8下,那个隐隐约约的十边形光斑也回归了,T4下也变得更加显著。
不过有意思的是25mm,在最近焦下反而没有特别明显的色散情况,不过在这个正常工作距离下你就会发现,25mm又变得有点桶型了,这个时候摄影机焦平面和人物的距离大概只有不到70cm的距离,我们甚至可以去猜测,可能1m以内的状态下,25mm或许会有更加倾向于桶型畸变的表现。
14mm下,最近焦下我们能明显发现画面的畸变倾向确实是偏向桶型的,边缘的焦外也有灯泡头特有的发散,那当画面回归主体时,诶~这个畸变似乎又变枕型了,这确实也能认证我们之前的判断。
七. 炫光表现
除此之外,炫光的表现也是这套头除了畸变、十边形光斑以外的,非常明显的统一化风格表现。在纯黑环境下,85mm直接冲光时你会发现一个非常明显的彩虹圈,包裹着整个直射光源,这确实非常有意思。
而在50mm下,这个效果变得更加明显,甚至在快超出画面时被镜桶进行了割裂,这种炫光的风格确实在之前的电影镜头中并不是那么常见。
那在35mm下,打眼一看似乎你会觉得这种幻日效果消失了,不过其实它是变得更大了,或许确实35mm的冲光效果看起来会有点夸张或者放肆,不过我们此时回归到亮度平衡的场景中,你又会很神奇的发现35mm这只镜头又会给你带来一种抗眩光能力比较好的错觉,夸张的彩虹圈不见了,看起来和常用的电影镜头也没有什么区别。
同样,85mm在亮度平衡后你也不会特别容易发现中间的彩虹圈,它似乎更像是加了某种柔片产生的高光柔化。
那刚刚最明显的50mm,确实那个被镜桶割裂的现象还是存在,不过确实变得更加克制。
那总体来说大家不必因为这个圈圈过多的纠结,对我来说它其实更像是一种比较可控的风格,在你需要的时候它可以产生这种非常少见的炫光表现,在你做好亮度平衡后,这种幻日效果又不会去抢戏,产生的炫光也不会对场景内的反差造成任何影响。
我甚至有时候在想,这会不会是NiSi无意之间做出来的,包括刚刚说的畸变和十边形光斑,这都确实是一种很高明很具有特点同时又保持了统一性的,能够被称为风格的镜头特性。
其实电影镜头就是这样,不见得它是电影镜头就等于它是完美的镜头,它要对统一性负责,更加要对统一性做出取舍甚至妥协,那对我来说,我们的国产品牌现在已经完全有能力做出一支优秀的光学镜头,不过做到一组完全统一的,带有明显风格的镜头,NiSi的这套雅典娜我个人认为是头一个。
或许你会觉得这套镜头实在是太现代了,缺乏大家现在在追求的某种复古化的潮流倾向,不过对我来说它的定位确实更像是ARRI的SP。
它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电影美学特性,比如柔和的画面反差,比如不会傻乎乎虚成一团的焦外表现,你会发现在人物或者主体的刻画上是一种又清晰又柔和的感觉,焦外也总是保持了一定的细节,一定的分辨力和一定的层次,而这确实就是最吸引我的一点。
或许我在拍不同的题材时确实还会去选择别的更加匹配风格的镜头,不过如果我只是想挂机扫街,或者是想产出更加中性的画面风格,那如果你不会因为没有自动对焦而发愁,NiSi的这套雅典娜其实是比GM这些自动头更好的选择。最重要的是,它一套才3w出头。
好啦,这就是本期节目的所有内容,因为片长的问题我们的测试无法全部的放给大家,五只镜头的测试数据实在是太过于庞大了,如果大家想看全套的测试内容,可以去看本期节目的P2。那么最后求一个一键三连关注转发,我们下期再见。
图文/家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