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适马资深用户郭杰夫:作为乙方,选择合适的设备并合理分配预算才算专业
来自台湾的摄影师、导演郭杰夫老师是适马多年的忠实用户。全画幅数码相机刚诞生的时候,他就开始使用适马的镜头。一直以来,无论是摄影还是电影镜头,适马在他的工作拍摄中几乎都是首选。
正因为他对于适马电影镜头的熟悉度,我们在此前邀请郭老师出了测评文章之后,便希望更近一步对他进行专访。【测评文章入口:适马测评 | 老用户新体验,适马电影镜头总能带来惊喜】
这次专访,除了继续探讨适马电影镜头的使用感受,郭老师对于自己的创作经历和经验也进行了分享。
郭杰夫
台湾台中人 ,就读于台湾青年电影电视职业学校,上海戏剧学院继续教育中心。
2016年前往大陆发展担任摄影/导演工作,拍摄TVC,宣传片,剧情短片为主。
CCTV导演,中国国家地理摄影师,为中粮房地产,四川航空,蔚来汽车,极米投影仪等多家企业以及艺人提供影视服务。
适马: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选择从台湾来到大陆发展事业?
15年跟家人到云南探亲,待了挺长一段时间,后来机缘巧合有幸到藏区拍摄,从小看Discovery的我感觉对大自然的向往得以实现,就开始在内地工作。
郭老师在工作现场
适马:您认为台湾与大陆对摄影师的培养和发展有什么异同吗?
台湾传播公司规模可能比较小,刚入行各个层面都需要接触一点,摄影助理偶尔可能还要兼任各种职位,公司通常也会刻意安排其他部门的工作好熟悉整个流程,根据自己的特长慢慢调整发展路线,有的成为摄影师也可能变成导播,甚至去当调色、搞工程都很难说。
这边我接触到的摄影师多半还是租赁器材公司或者剧组从跟机,小助,焦点员一步一步上来的,基础应该算比较扎实,涉略的面或许少一点,但相对更专精,有好有坏吧。
适马:您是适马的老用户了,可以讲讲您与适马及电影镜头是如何结缘的吗?
郭杰夫:以前可以看的资源不像现在这么多,早期我在台湾很喜欢看vimeo跟Flickr。Flickr上有很多群组,某次看到了适马 50mm f1.4的作品群组就中毒了...当时买了一颗老款的金圈 50mm f1.4,后来art系列出来也购买了首批的适马 35mm f1.4 使用感受都很满意。
适马:决定使用什么摄影机和镜头是摄影指导的重要工作之一,在镜头的选择方面,您一般会有哪些考量?
郭杰夫:预算是首要考量,画质大部分是用钱可以砸出来的,需要的如果是手持居多就会在轻便跟质感上折衷考量,东西够用能满足需求就没必要摆场面。适马电影镜头在轻便和质感上平衡的非常好。
适马: 您自己买了摄影机和适马镜头,什么样的情况您会使用自有设备,什么样的情况会选择租设备?
郭杰夫:最主要的还是拍摄天数跟地点,我自己的设备比较轻便、利于携带,要是到藏区租用的设备光脚架就够折腾了,一般要求不是特别高的情况我都会希望携带自己的设备。一个箱子就能装入Red机身配件跟适马18-35mm和50-100mm两个镜头,加上Sachtler 100碗口云台脚架,比租赁一套ARRI加高中腿地锅轻便太多。
适马:上次在定焦镜头到手后,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正式在项目中使用前是否有做测试?
郭杰夫:收到镜头的时候比较急,隔天就要开机了并没有做什么测试,只有检查一下操作、镜头是否正常,适马的品质我还是放心的,相信不至于有什么光学瑕疵影响拍摄。
适马:定焦镜头到手后,一共用它拍摄了哪些项目?
郭杰夫:拍了一部微电影,两部TVC,大概使用了半个月时间吧。我自己购买了适马的两颗变焦镜头 18-35mmT2和 50-100mm T2目前是我比较常用的镜头,拍摄了华西医院,施华蔻等片子都使用了,效果我觉得也合适,TVC预算够的话可能就会选择使用一些定焦。
拍摄现场
适马:根据您的拍摄经验,您认为拍摄微电影和TVC广告在镜头的选择和运用上有什么不同?
郭杰夫:微电影手持会比较多,类似MP系列特别重的镜头使用会减少,相对来说适马复古镜头应该会是不错的选择,TVC方面还是根据预算来挑选高质量的设备。
适马:能否说下上次测试片的拍摄情况?
郭杰夫:微电影准备了一个月吧,拍摄了四天。客户跟团队都比较熟了,比较好沟通,拍摄有一场摩托车追逐戏,我们现场找了一台三轮车+如影就处理掉了,还有一场夜晚打斗戏没抢到带密度拍,适马定焦的大光孔就发挥了不错的效果!
另外一个TVC比较麻烦,之前甲方找了一个团队没顺利交片,剩下非常少的预算请我们帮忙解决,片子要在CCTV1播放,我们利用仅有的预算几乎亏本的情况在藏区跟市区套着拍了六天剪辑了两个片子。灯光在市区都还算够用,入藏区后就看天吃饭了,起雾、下雪我都当老天给的礼物,有什么条件就怎么拍,但也意外出了一些很不错的画面。
另外一个床垫广告就比较正规在树林里面拍了一天,有个阳光透过演员手的镜头适马 50mm T1.5 逆光的表现让我印象很深刻。
适马电影镜头测试片
适马:这两套镜头的使用体验如何?
郭杰夫:我自己的变焦镜头T2光圈一般情况下使用还算比较顺手,夜景稍显不足,定焦的T1.5用起来要更舒服一点,或许未来适马能在研发个黑科技T1.5变焦....20mmT1.5广角的视觉还能提供景深我个人很喜欢,算是让我印象比较深的一颗镜头。正常的拍摄能达标的镜头太多,SIGMA一贯锐利的画质很高的性价比,还有足够大的光孔应该算是优势。
适马18-35mm T2.0搭配RED摄影机
适马:在品牌和品质这两个层面,您选择设备的标准是什么?
郭杰夫:品牌可以不重要,但光学质量跟机器稳定性、色彩各方面肯定还是很重要的。我也喜欢MP、库克拍出来的质感,但说实话影片最终是给一般观众看,我不认为有多少观众能真正看出其中差异。如果预算不是特别充足,适当的把费用给其他部门或者TC我觉得会更容易出效果,不可否认有些时候把设备清单写得很高端只是为了给客户信心。
适马: 您是否认同“设备是下限,审美是上限”这种说法?您怎么理解这里提到的下限和上限?以及怎么提高上限?
郭杰夫:我同意,但影响画面结果我认为空间跟时间是主要因素,空间包含团队、场景各种因素等等。好的画面设计遇到不给你空间的客户一样被限制住,尤其在围着艺人转的TVC市场,他们大部分只在乎找谁代言如何打造品牌价值。
我认为影视人员在创作的过程中搭建团队是最重要的(包含合作的甲方)。审美很主观,提高上限必须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才能一起成长,圈子有时候跟能力一样重要,我也拍过一些自己觉得不理想的片子,事后我都会反复深思客观分析,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是不是有时间多拍一天会好一点?是不是创意有问题?是不是这个画面拍砸了⋯理性的分析结合设备预算,把工业跟艺术结合我认为才是提高画面质感上限的办法。
至于下限,如果预算非常有限,根据预算合理的分配摄影器材、灯光、人员、后期的占比,把手上有的筹码最高效的分配掉,不要浪费没必要的钱,我想就是属于专业人员能帮甲方服务的下限了。
适马:导演和摄影师这两重身份对拍摄带来哪些帮助?
郭杰夫:我很喜欢接触不同工种的同行,除了导演、摄影以外,灯光、后期、甚至助理我能够发现一些不同的地方,在各个岗位上能让我从不同的角度学习到他们做事的方式,我很高兴能这样转换自己的工作岗位。
适马:有什么拍摄技巧和经验可以分享给年轻摄影师吗?
郭杰夫:拍摄技巧倒不敢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应该好好发挥自己的特长,一步一步根据自己特性成长,拉片,剪辑,甚至绘画阅读都会是很重要的细节,除了追求影视工业化之外提升自己的心灵我觉得更重要。
适马:接下来哪些项目可能还会继续考虑用适马电影镜头吗?
郭杰夫:这是肯定的,SIGMA下次见 :)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