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影标准拍网剧有哪些挑战?我们帮你问了《北辙南辕》摄影指导赵小丁老师

虽然《北辙南辕》播出结束已有一段时间,但它影像上呈现出来的品质不仅让观众称赞有加,也在业内引起了关注和讨论。

《北辙南辕》海报

这是冯小刚导演执导的第一部网剧,他带着以往合作的电影拍摄团队,在 4 个月不到的时间内,不急不赶地以电影的影像品质完成了 30 集剧集的创作。

冯小刚导演微博截图


去年年底《北辙南辕》杀青后,冯小刚导演发了一条微博,其中特地感谢了摄影指导赵小丁的陪伴。作为影像质量的最终把控者和影响现场拍摄进度的关键部门,赵小丁老师和他的团队承担了巨大压力。最终成片的影像质量大家有目共睹,那赵老师在拍摄中遇到了哪些挑战、他又是怎么解决的也是很多同行关注的问题。

在赵老师新戏拍摄的间隙,我们电话采访了他,通过这篇文章,大家可以看到赵小丁老师对于影像质量的高要求和他处理各种拍摄场景的综合经验,还能看到他如何通过选择有双原生感光度的索尼 6K 全画幅摄影机 CineAltaV 等新工具来捕捉充满魅力的自然光线。同时,你也能看到赵小丁老师对电影感和新技术的看法和态度,还有他对摄影师能力的描述。

以下为采访全文,工作照由赵小丁老师提供,海报和截图来自官方。

赵小丁 ASC CNSC,导演、摄影指导

代表作《十面埋伏》《金陵十三钗》《影》《一秒钟》《只有芸知道》《悬崖之上》《狙击手》等


影视工业网:《北辙南辕》的前期筹备是什么样的情况?

赵小丁:去年 4 月知道冯导要拍一个剧集。本来他要拍南锣鼓巷的题材,后来换成了讲述几个女性在携手创立餐厅的过程中收获成长与爱情的故事。

这次筹备的时间不长,项目确定了冯导就立即推动。如果用以前拍电影的思路,那美术的压力会很大。后来决定都用实景,一个是有质感,还有就是制作周期比较灵活。棚拍有一定的施工周期,实景只要外联制片联系好,做一些简单的改造或者布置就比搭景更快。


影视工业网:这是您第一次拍网剧,为什么愿意接受这个挑战?

赵小丁:网剧也要追求品质,不管拍什么项目,都要有品质保障的思维。

当时冯导跟我聊,说这是他的第一个网剧,能不能尝试用电影制作的水准来完成一个剧集。过去我很少拍电视剧,怎么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在计划时间内不怎么熬夜地把它拍完,这是有挑战的。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周期和质量的压力。一开始冯导也比较担心,如果大家每天工作17、18个小时,睡觉的时间都没有,连着拍三个多月,想想就是一件很恐怖的事。

拍摄头几天确实有点压力,但我们慢慢地找到一些方法,捋顺了就越来越快。每天差不多拍十个小时,大家在精神比较饱满的状态下完成拍摄,没那么疲惫。

冯小刚导演在讲戏 


影视工业网:您说的方法是什么?

赵小丁:我觉得首先是整个团队的磨合,然后是摄影和灯光这两个技术部门的专业度。

我记得很清楚,第一天在马场拍摄,我们早上六点多就到了现场,拍到晚上十点。第一天拍摄有很多问题,一个是摄影组、灯光组的工作习惯,还有就是各部门的协调、配合,现场几个副导演一开始也比较懵,压力很大。这跟过去跟拍电影不太一样,但我们很快就适应并且熟悉了这样的工作方式,大家合作也越来越默契,这是共同创作的结果。


在现场,摄影和灯光这两个部门影响现场拍摄速度。机位怎么选,镜头怎么动,灯光的调整,都需要时间,我们要想的是怎么提高效率。我的方法就是在拍这场戏的时候,提前启动下一场戏的准备工作,把中间环节的时间给节省下来,效率也就越来越高。演员们也都很敬业,台词什么的提前做功课,再加上多机位拍,一大场戏排练好了就很顺畅地拍下来,演员演的也舒服,现场效率自然也上来了。

另外,得益于索尼 CineAltaV 的双原生感光度,我们大量使用自然光拍摄,减少了用灯量和布光时间。在生活中很多自然光的光线结构非常有魅力,我们的实景基本都是用自然光拍。胶片时代可能因为记录材质的灵敏度达不到,用灯光模仿现实生活中的光线有时候还挺费劲。现在有了可能性,我们就采取了一些新的方法和工具。比如用可调整色温的管灯,大功率的灯泡或者 LED 灯带,这些工具用起来非常灵活,供电也很方便。比如发电车很难开进胡同里,我们就用 LED 灯,最终呈现的效果非常不错。

 

影视工业网:所以原计划准备拍五个月,结果四个月就拍完了?

赵小丁:实际上不到四个月就拍完了,因为这中间我们转了好几次场。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没那么长,转场实际上也是休息,所以在电视剧里我觉得这个周期还是挺高效的。


影视工业网:在影像风格上你们有过哪些讨论?导演有哪些要求?

赵小丁:冯导比较喜欢有明暗对比的光线结构。生活中很多光线的明暗反差都比较大,这比低反差或者比较平的光线更有味道。另外,冯导喜欢暖调,我们就在很多场景上往反差和暖调上去呈现,形成相对统一的影像风格。

这个剧拍的就是熟悉的街道和家庭,还有些公寓、酒店等场景。熟悉的环境要拍出质感,还是要在生活中多观察。真正能制约一个场景或者被摄物体呈现形态最重要的因素是光,同样环境如果光线不同感受就会很不一样。选景一定就是美术选,摄影师要做的事就是尽可能用你的艺术手段和现有条件,让被摄物呈现的更加不同,让场景看上去有陌生感、更有意思。

 

影视工业网:勘景过程中是否有对拍摄计划提出调整?大量实景拍摄不会受空间等因素制约吗?

赵小丁:勘景是美术根据剧本先第一轮勘景,导演、摄影再去复景,复景也会根据场景特点做调整。比如说尤珊珊住的地方是在酒店里拍的,窗外就是亮马河。当时就我跟冯导建议把她的部分戏放在秋天拍,这样从窗外就能拍到美丽的秋色。


实拍和棚拍各有利弊。如果是在棚里搭景,通常有一面是活片,方便摄影机的运动。实景一般空间比较狭小,受限制,要拍好需要一些方法。但一旦用好实景,拍摄周期会更短,场景真实感的魅力也是搭景比不了的。

这里说的方法是很综合的方法,需要经验和基础,要利用好房间的朝向和它本身的自然光,然后在这基础上去平衡光线,因为室内外光线的对比非常强烈。我们做了大量的平衡室内外光比和反差的工作,最终拍出来的画面非常自然。当然了,非常好的摄影机性能是前提。


影视工业网:在摄影机的选择上再次使用了索尼 CineAltaV,您的考量是什么?

赵小丁:不管什么品牌摄影机,在技术指标接近的前提下,我更优先考虑它的综合性能和它的特性,根据它的优点用在适合的项目上并发挥优点。我从《一秒钟》开始用 CineAltaV 拍摄,我觉得它不张扬,挺低调的,但技术指标都能满足需求。《一秒钟》的敦煌沙漠,《悬崖之上》《狙击手》的东北雪夜,零下 40 度到零下 40 多度的环境下我都用过 CineAltaV,它的全天候的性能很出色 。

CineAltaV 我最喜欢的是它有双原生感光度,其他摄影机你提高感光度可能会产生一些噪点,后期要专门去降噪。还有就是重量,有的摄影机非常牛,但是太重太大,一些镜头运动会受限制。还有 CineAltaV 的色域空间也非常大,色彩还原很好;关键的时候它还能分体,我们有很多狭小空间就是分体模式来拍摄。

至于调性,现在要是有摄影师说哪个摄影机调子暖,我觉得他很业余很不专业。数字摄影机只要色域空间足够大,后期 DI 环节都能把它还原的非常好。从这个角度去来看,这几款挑大梁的摄影机性能都不错,后期都能还原出来很好的影像。


影视工业网:《北辙南辕》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就是它的影像很有电影质感,您怎么理解电视剧的电影质感?

赵小丁:所谓电影质感,是电影里更多能看到明暗关系的呈现和色彩处理,观众习惯了电影的影像体系。这是因为相对来说电影的制作经费比较充足,专业能力相对比较强的人也多在拍电影。但我觉得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科技的进步,慢慢地电影不会是唯一的金字塔,网络内容也可以把明暗关系呈现好。像《隐秘的角落》的画面做的挺好的,挺有电影质感。

之所以电视剧的品质看上去和电影有一些差别,往往是因为电视剧在制作周期、投资等相关环节处于劣势。所以《北辙南辕》里我们就想办法提高效率,把这些短板给弥补上。希望透过这个项目,在技术层面供大家一起来探讨,业内都一起使使劲儿,网络视听产品的制作也需要一点一点地把影像质量提升起来。

 A 机摄影师陈庥宏向赵小丁老师(右)展示监看画面


影视工业网:您怎么看待电影、电视剧、网剧这些年越来越融合的趋势?

赵小丁:从长远来看,电影、电视、网络内容之间的界限会越来越模糊。将来网剧如果有条件把它呈现在银幕上,也可以有优质的画面和观感。

过去电影是胶片冲洗,还原到大荧幕上,电视剧用磁带录制在电视上播放。当今这个时代,显然就不能用这个方法加以区分了,未来这它们之间的边缘会越来越模糊,而且创作层面的差距也越来越小。奈飞、亚马逊、HBO 已经把美国一线的编剧、导演已经都网罗到流媒体,国内很多电影导演也在做一些网络的项目,以后会越来越常见。


影视工业网:黄渤和宋丹丹客串的两场戏传播度很高,能否聊下这两场戏的拍摄?

赵小丁:这两场戏更多是演员的创作。黄渤那场是个戏中戏,冯导自己也出现在画面里,看起来就是一个真实的拍摄现场,挺有意思的;宋丹丹那场是一个正常环境,是在昆仑饭店的餐厅包间里拍的,场景是比较欧洲风的暖调,这场戏是四台机器拍摄,演员台词能力很强,最后出来的效果很好。

戏中戏使用的摄影机也是索尼 CineAltaV



影视工业网:《北辙南辕》开拍前大概有十几集剧本,开拍后一边拍一边改,又有一些演员来临时客串,这给摄影部门带来了哪些挑战?

赵小丁:香港很多电视剧还有一些美剧都是这种创作方式。对我们摄影部门来说,其实我们手头有剧本,片子的总体风格比较明确或者主创有共识就可以拍摄。新的剧本随时会发到我们手上,后续新的场景也一边拍一边抽空去勘景,先对新场景有概念,后续再提前做灯光的预制,这样一环一环地往下走。

没有分镜头对摄影来说要有临场应变能力,这些都需要积累。摄影是从务虚到务实的过程,看剧本可以海阔天空地去想,到现场机位怎么架、用什么样的调度方式就要落得很实,从虚到实是摄影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和专业素质。前期拍摄是很重要、也是花钱最多的环节,所以摄影和灯光部门能做到在预期周期内保质保量完成创作。


影视工业网:您觉得摄影师还需要有哪些能力?

赵小丁:摄影师的眼光要区别于常人。像司梦家那个景,我们找的是一个样板间,窗外一米就是脚手架,几乎没有延展空间。当时我在现场也有点犯难,因为其他场景的空间关系都没这个合适。后来我说这个景还是能拍,冯导也有点焦虑,说这还怎么打光,窗外什么空间都没有,还要挂蓝布去延伸和后期做合成,后来我们想了一些办法都把它完成了。


场景看完后要有自己的处理方法和不同于常人的角度,你要从画框里呈现出不一样的小宇宙,让拍出来的画面跟现场肉眼看到的不一样,然后把它呈现给观众,让观众看上去很舒服、很美或者很有气氛,并且还符合故事发生的情景和空间关系,其实这就是专业摄影师做的事。

前些年我拍丽江印象的一个宣传片,拍了四天,我就用了几块反光板和黑旗,完全没有用灯,也不是不能拍,还是要看怎么拍,这需要积累,需要自己不断地去做功课,还有多看片子,拿来为我所用,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心得,把它们变成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法,其实就能应对各种问题的出现。


影视工业网:这次分辨率还有拍摄格式这些些具体参数是怎么选择的?

赵小丁:我用的都是最高质量的设置。

这次拍摄分辨率是 6K,帧速率是 25。成片根据平台要求下变换成 4K,后期既可以做裁剪,拍摄的细节也好过直接拍摄2K。 爱奇艺在国内走的比较靠前,跟奈飞一样,收片要求原始素材不低于 4K ,国内网剧或网络电影慢慢的往高质量上走。

格式用的是索尼最高的X-OCN XT。它自身优化的压缩比使得素材所占的内存空间不大,6K 素材比很多 4K 摄影机的素材还省内存。

成片画幅比是 1:2.35。拍的不是变宽,只是用了 1:2.35 的画幅比。冯导比较喜欢宽幅比例,《只有芸知道》的时候尝试了 1:2.5,这样的构图让新西兰绮丽的自然景色在视觉有很不一样的感受。

一般没什么特殊状况,我都会用它的最高的格式。既然摄影机有这样的设置,能达到这么一个水准,我就把它用到极致。前期拍摄的时候就要让原始素材有优质的底子,DI 环节才有空间。以前是后期没有多少可能性,要通过噪点或者滤色片在前期锁定一些风格,我不太喜欢这种方式,前期拍摄还是要保证每个画面的技术标准。

这次调色师总体的感觉就是比较好调,现场拍摄已经让原始素材接近完成片调性的 70% 。不能把所有的东西都放到后期,DI 环节不是万能的。比如说光比关系,光的质感、方向,这些东西在前期控制不好,想在后期 DI 环节做一个根本改变这是不可能的。DI 环节是锦上添花,所以前期还是要控制好,它才能给你加分它。

CineAltaV 菜单设置界面


影视工业网:播出之后,您自己有在手机或者电脑上去看它的播出效果吗?

赵小丁:有看过,前面一两天播出的时候,感觉爱奇艺也在摸索,在做技术上的调试,后面做了一些调整,总体上来说播出和收看效果还不错。有的朋友说有点过曝,可能是观看设备的原因,如果用 HDR 设备观看对比可能会过强或者反差还不够。我在盯调色时候,特意让调色师在标准监视器旁边放一台民用电视,也时常让他们把画面放在手机和电脑屏幕上观看。就是想找到一个最佳的值,让观众在常用媒介上能得到相对标准的观看效果。

三家主流视频平台,相对来说爱奇艺可能更接近 DI 调色状态下观看的效果。各个平台的技术标准不一样,但慢慢可能会达成相对统一的技术标准。在电影院,只要你的放映机灯泡的亮度不下降,理论上来说,数字拷贝放出来的效果跟我们在标放里看的母版内容应该完全一样。


影视工业网:有哪些场景的拍摄,CineAltaV 的高感让您印象深刻?

赵小丁:我们有几场戏是酒店的一个夜景,窗外是来来往往的车辆,我们把屋里的灯光降到最暗,就用高感光度和大光孔镜头实拍最自然的夜景。那天我记得很清楚,徐帆在现场看,她说她看过的夜戏拍摄一般都用非常多的灯。那天恨不得就是一盏台灯在那,就是一个特别自然的生活常态。


《一秒钟》里有场在电影院里的戏,现场我们只用了银幕返回来的光线。我把叶子板都调到 360 度,等于是 5000 的感光度,配上 T1.4 大光孔镜头,在眼睛几乎都看不到的环境下,摄影机仍然能拍出那些质感。

在胶片时代,高感胶片最多只有 500,要获得更高的感光度就只能通过加冲等方法。高感光度对摄影师非常重要,它的灵敏度在创作当中带来最直接的好处是少用了很多灯,可以最大程度上捕获自然光的原有魅力,我觉得摄影师都喜欢高感。厂家把数字摄影机的感光度往 5000 甚至更高去做,越来越多人眼睛看到细节都能被记录,未来可期。


影视工业网:CineAltaV的分体的模式是在车拍上使用吗?还是说只是在其他的一些狭小的空间使用?

赵小丁:车戏或者其他狭小空间都有用,演员和摄影机之间没没有足够的空间,分体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CineAltaV 整体也不大,可以直接上遥控头,如果用如影这些稳定器就会使用 CineAltaV 分体模式或者相机拍摄。随着摄影机的小型化、轻量化,会有更多配套器材的出现,让以前不太好完成的运动方式变得有可能、更有意思,也让我们讲故事有了更丰富的视觉表现和视听感受。


影视工业网:冯导在杀青之后发了微博,特地提到了能说感谢您的全程陪伴,贡献了很多智慧和经验。能否聊聊和他的合作?

赵小丁:冯导是美术出身,在美学的标准上和眼光上,他会给摄影营造更丰富的创作空间,有时候对光线也有一些很好的建议,这非常重要。我们也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解决问题,这是一个摄影师应该做的事。

这次我们还是很顺利地完成这个项目,合作很愉快,也期待以后还能有类似的项目,我还是愿意继续做一些尝试和延展。在贴合故事的前提下,给观众呈现视觉上比较愉悦的感受,而不是去炫技。


影视工业网:这次拍摄设备是从哪家租赁公司出的?

赵小丁:灯光、移动、机器都是先力,他们有很好的服务意识,让摄影师觉得很舒服。先力在租赁行业真的是先驱,他们在这个行业里耕耘了多年,付出了很多。我大概是二十多年前从电影学院毕业投身创作就开始跟先力合作。我的这些项目都离不开国内头部租赁公司的支持。


影视工业网:您现在在拍什么项目?也是使用索尼 CineAltaV 吗?

赵小丁:现在在拍网络电影版的《斗破苍穹》,用的也是 CineAltaV。常规四台机器,有的时候会用到五台甚至六台。这个项目视效量比较大,最终的完成要看视效进度。前期我们拍一百天,拍六部,每部差不多长度都是差不多 90 分钟,这个这个速度还是非常快的。

CineAltaV 我用的比较多,而且在它刚出来的时候,我做过非常详细的主观测试和客观测试。 CineAltaV 综合表现还是不错的,所以我这几部片子基本一直用 CineAltaV 这款机器。

《北辙南辕》拍摄现场


影视工业网:您是国内目前用 CineAltaV 用的最多的摄影师,在胶片时代已经在用索尼 F35 和 F65,新技术给您带来的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赵小丁:能带来更多的创作上的可能性。

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去拉一下《金陵十三钗》,看看能不能分辨出胶片和数字摄影机的区别。 那部电影是2011 年拍的,现在都过去十年了,更别提 CineAltaV 比当时用的 F35 已经有很多革命性的变化。当初连调色师都分辨不出来区别。其实把流程控制好,数字摄影机呈现出来的效果跟胶片没有任何差别。

全画幅传感器带来的影像质感真的很好,景深感也很好,让我们的影像变得更有魅力。景深只是大画幅的优点之一,更大的传感器可以拍到更多像素的原始素材,在后期能做一些重新构图,《北辙南辕》很多画面冯导在后期就做了一些裁切。高分辨率可以用于后期裁切,但影像的呈现一个综合的东西,不能单独追求分辨率,色域空间、感光度、码率等方面要相得益彰。CineAltaV 各方面性能都综合的很好,又有高感、分体这些优势。我也经常跟索尼沟通, CineAltaV 的影像质量部分没的说,一些细节也有改进的空间。

如果用这么好的设备拍出来的东西让人看着没什么亮点,那只能在自身业务能力上找找问题。摄影师要保持一个好的创作状态,那对于新技术的渴望、了解和接受特别重要,要张开怀抱拥抱这个时代,有更大的兴趣和热情去研究新的技术。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9030
相关文章

大画幅

查看更多 >

赵小丁

查看更多 >

CineAltaV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