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主义题材比科幻、古装更难拍丨芒果热播剧《八零九零》摄影指导冯轩专访

随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的公布,引起全面讨论的同时,也让更多国人认识到我国老龄化趋势的严峻性。面对老龄化加深的现实,社会和个人要怎么应对也是大家讨论的热点。


而时下,就有这样一部聚焦养老议题的电视剧《八零九零》,成为了古装剧、悬疑剧霸屏下的“一股清流”。自4月21日开播以来,近日完美收官,随着剧情的发展引起了多个社会关注的话题,频频出圈。熟悉电视剧制作流程的都知道,现在大家看到的是播出,再往前还有审核、后期制作、前期拍摄和剧本立项等过程,也就是至少1-2年前这个团队就在关注养老议题,这种人文关怀和前瞻性非常难得。




《八零九零》是一部由徐纪周担任总导演,易军执导,白敬亭、吴倩领衔主演,倪大红、李建义灯主演的都市家庭剧 ,讲述了两个 “90后”年轻人承办并重建养老院,和一群80岁左右老年人之间发生的故事 。



《八零九零》定档预告


作为一部关注老年题材现实主义题材的电视剧,没有宏大的场景和足以引起话题的服化道,摄影指导要怎么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把平淡的日常生活拍出味道和美感是个不小的挑战。我们有幸在《八零九零》即将收官之前,采访了本剧的摄影指导冯轩老师,和他一起回顾拍摄的点点滴滴的同时,也探讨了关于质感的呈现,和美术部门的合作,大画幅对现实主义题材的影响,广告、电影、电视剧拍摄的不同感受,摄影师的职责和对新人的建议等话题。

 


冯轩 摄影指导 CNSC会员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本科、研究生 

电影作品《万物三生》《心理罪之城市之光》《大雪冬至》等;

电视剧作品《八零九零》《特战荣耀》《媚者无疆》等



《八零九零》海报



影视工业网:片名里的“八零”和“九零”分别指的是什么?


冯轩:八零说的是80岁左右的老人,九零实际上是90后的年轻人,用这样的名字来代指这两代人,和两代人之间关系的碰撞。

 

 

影视工业网:《八零九零》即将收官,这个项目启动大概是什么时候?


冯轩:项目启动应该很早,我知道的时候剧本已经打磨了好几年。大概是2019年年底,我刚跟徐纪周导演拍完电视剧《特战荣耀》,他跟我大概说了一下这个项目。《八零九零》正式开拍是去年底,单组拍摄,拍了123天。

 

 

影视工业网:您还记得当时看到这个剧本时的感受吗?


冯轩:拿到剧本以后我还挺喜欢的,先给了我前15集的剧本,剧本开始阶段有林院长查出患有癌症的剧情。我父亲之前也有这样的经历,里面的一些情节自己也感同身受,看了本子后还挺打动我的。这个戏讲的是老年人和年轻人、不同时代的人之间情感的碰撞,我也觉得挺有意思。


加入这个项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觉得这会是一个新的探索、全新的创作,这让我很感兴趣。

 

 

影视工业网:之前您拍过多个不同题材的电视剧,现实主义题材拍起来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冯轩:《媚者无疆》是偏女性视角的古装爱情剧,《特战荣耀》是纯男性向的军事题材,《八零九零》其实是一个偏老年人的题材,三个剧的风格完全不同,拍摄手法也完全不一样。当时拍《媚者无疆》,我们就是把它当广告去拍,没有太遵循年代感,我们就把它拍得极致美、极致好看;《特战荣耀》我们就是把它拍的极致硬,拍出热血的感觉,全片都用手持拍摄,让观众有和角色一起训练、一起作战的感觉;《八零九零》是纯现实主义风格,光线、镜头语言等都是为了营造这样的真实气氛去准备。

 

我的感受是真实的东西最难拍,因为科幻或者古装对于观众来讲没有生活经验和真实的视觉感受,你可以去天马行空地创作。但拍现实题材要更难,视觉感受要精准,太夸张或者不符合真实的生活,观众就会跳戏。

 


影视工业网:在整体影像风格上,你们有哪些讨论?


冯轩:这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怎么表现现实主义题材是所有主创讨论的重点。徐导的想法是不希望把它拍的特别灰暗,因为养老问题本身比较残酷,他在调整剧本的过程中加入了很多喜剧元素,也希望我们在影像、美术和造型上不要过于沉闷。

 

拿到剧本以后我写了一份摄影阐述,提出来“浪漫主义真实感”的概念,主旨是我们不是要还原完完全全的真实,而是希望创造出基于真实的美感。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有很多特别美的瞬间,我希望这种瞬间的美感能更长时间地停留在画面里。我希望创造出米勒为代表的巴比松画派的感觉,他们的画里人物和空间的关系特别好,又有真实的和瞬间美感的光线。





影视工业网:为了展现这些氛围和感觉,在运镜、布光上您是怎么思考和落实的?


冯轩:在真实感的营造上,我很看重影像本身的质感,我认为现实主义作品的本质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我更多的是在做艺术的加工和气氛的营造。

 

在景别上,我和导演认为景别不要太紧,不像其他电视剧那样给很多特写、近景镜头。我们更多是用中景来拍摄,更强调人和景的关系,让人和景的关系更舒服,不强迫观众的注意力,视觉感觉也就更真实。

 

所有的摄影师都特别看重光线,这次我提出了“浪漫现实主义”的概念 。在光线上,我会根据剧本或者每场戏的戏剧任务,选择不同性质的光线。整体上,我希望每场戏、每个场景有一点点暖光,并且画面里形成一定的色反差。比如说,前几集很多的戏我会选择太阳角度更低的直射光拍外景的戏份。外景如果是阴天,我也会用低色温的灯光强化光感,让养老院更加温馨。我记得有一场林院长突然住院的戏,过三爽给院长和小妹送汤,整个医院我每个场景都做了点暖光,就上要让整个医院看起来没那么压抑,林院长的病房、医院楼道、电梯间,都有暖光


为了让画面更好看,室内的戏房间里会把暖光点光源打开,便于让有色反差的混合色温存在于同一个场景里。我和美术沟通把房间里的冷光源都换成暖光源,这样夜戏的光线会更温暖更好看。比如林院长知道自己生病后的那几场在医院和在家的戏,我不希望拍的看起来很惨,我特意强化一些暖光源,无论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会形成色反差,让整个气氛不那么压抑,不那么阴暗。



 

在运镜上,导演开始提出了长镜头的想法。在讨论风格的时候,我们达成共识长镜头并不是单纯追求时间上的长度,而希望是有内部调度、镜头的运动配合演员表演调度的长镜头。比如说一开始林院长进养老院的镜头,镜头跟林院长进养老院,其实是让院长带着观众去看养老院的不同区域,也为了和小妹当院长后同样的运镜走进养老院有关联性;后面过铁林带过爷去参观别墅,也是用的长镜头进行各个空间的串联。

 

这样的戏演员的表演非常重要,有时候长镜头是为了让演员的表演更连续。通过一些运动设备,尽量让演员非常舒服地从进入角色直到演完,让他们够保持连贯的表演情绪。这就要求摄影部门和移动部门在一开始准备的时候,通过运动设备的架设完成整场戏所需要机器的运动、角度的调整,以便完整捕捉演员的表演。



 

影视工业网:说到设备,确定了影调和想法之后,您在机器、镜头、灯光和附件方面的选择和考量是什么?


冯轩:在导演、制片人、上海蓝迪等多方的支持下,我们使用了ARRI MINI LF和ARRI SP镜头的配置。我用了三台机器,双机拍摄,有一台机器直接放在如影上,节省现场的一些时间。镜头则是用了一整组16支ARRI SP定焦组(从12mm到280mm)加安琴变焦镜头。

 

大画幅的器材实际上是特别接近人眼的感受,因为摄影机CMOS尺寸变大了以后,画面的景深、人物和背景的关系会更舒服。在OPEN GATE模式下即使在狭小的实景空间拍摄,也会在得到舒服的景别同时不会让人物远离背景,更接近人眼看到的真实效果,不像原来的镜头让透视变得夸张。就实景拍摄来说,大画幅是有优势的。


对于这种现实主义题材片子拍摄上我们的用灯量还是很大的,差不多四、五车的灯,任何题材的片子我都希望强调光感,为了有更好的反差或者让亮部有偏暖的感觉,外景我也会打光。 

 

 

影视工业网:这个剧是基本都实景拍摄,没有搭景吗?实景拍摄和搭建拍摄,在处理上会不一样吗?


冯轩:大部分是实景,养老院是找了南京一个区政府原来办公的地方,现在已经废弃了。那个地方有不同的楼,美术组进行了大改造。也有一些搭景,过爷家、林院长家、胡梦家和后面的小旅馆等房间是搭景的,其他基本是实景。

 

不管是搭景和实景,我都是基于真实美感的考虑,强调画面层次。小妹面试那场戏,当时美术找了一个高楼的实景,窗外是长江,特别好看。这本来是一场小戏,但是打光还挺费时的。因为创造光感又没法从外部架灯,为了保留窗外的层次要把屋内打亮,但室内空间又比较小,布灯布了半天。我希望是窗外刚好有一点层次又快曝了的那个状态,同时屋内有能有散射光和色反差。

 



还有一些是实景和搭景连接、互相剪辑场景。过爷家的内景,包括从楼道就是搭景,这就需要和过爷家的实景外景有很好地连接,美术把楼道做了延展,更方便拍摄,同时又不失真实感。作为摄影就需要用镜头和光线更好的将场景结合。有一场是侯老给林院长打电话的夜戏,侯老房间是实景拍摄,林院长的家是搭的景。和易导商量拍摄方案的时候,易导想让这两者之间有一定的联系。我还是追求两个场景都有色反差的设计,两个场景主光都是暖光,侯老房间是养老院路灯的暖光从窗外打进来,林院长的屋子是用台灯的暖光,两个场景底子光都是偏冷的月光。这样会让两个场景打电话的场景剪起来视觉真实感会更强。

 



为了追求真实感,我们车戏没有使用绿幕方式去拍,都是让车在路上实际跑起来,剧组去协调拖车和实际道路,打光会去结合当时的天气和环境,人物和景的关系也会更真实。其他的拍摄我们也没有使用绿布,这样现实主义的题材我觉得扣绿的效果有时候会让观众出戏。

 



 

影视工业网:实际拍摄中有哪些难忘的细节或者挑战?您又是怎么解决的?


冯轩:印象比较深的是我们这个戏里有很多做饭和吃饭的戏,因为过爷本身是厨师,林院长又喜欢在家里给孙女做饭。这几次做饭的戏强调人物之间的情感,拍摄上会很细致,光线也会比较唯美,基本都按广告的方式去拍。虽然可能会脱离真实感,但这种美感强化了人物之间情感关系,是浪漫主义真实感的延续。

 




比较大的挑战在于这部剧重场戏挺多的。这部剧的重场戏说的不是拍摄规模,而是情感的表达,演员的表演。因为情绪比较重的戏不会拍很多条,演员最好的状态只能保证1-2条的拍摄。电视剧的拍摄量的要求又比较大,保证画面的美感,捕捉演员的表演二者缺一不可。

 

演员真情流露的表演非常重要,拍摄过程中不会给摄影、灯光太多调整的时间。在拍情绪比较重的戏之前,我会把这场戏所有机位和灯先架好,尽量不让灯穿帮。一般会先拍近景再拍全景。徐导在拍摄过程中非常保护演员, 在拍摄过程,演员调动真实情绪的次数不会特别多,这就需要在有限的次数里捕捉到演员的表演。景别和运动都要合适。

 

影视工业网:电视剧的对话戏很多,这次有没有新的尝试?


冯轩:新的尝试首先是景别,我们的拍摄基本上都是带关系镜头,中景居多。其次打破了原有的常规轴线设计。比如说小妹第一次见她妈妈的时候,我们没有按照传统电视剧正反打的方式去切近景或者特写,整体景别比较松,用跳轴强化了人物关系,因为拍摄时本身都带着关系,视觉上没有特别怪,只是观众心理会有别扭的感觉,刚好达到了我们想要传递的信息。

 

在对话戏份的拍摄上我们都是两个机位先同时拍完一个角色,然后再去拍另一个角色,在拍摄时两个机位的夹角不会超过90度,这样可以确保布光的准确。

 



 

影视工业网:质感是多个部门的共同合作的呈现,前期的筹备和现场的拍摄,你们和美术部门是怎么沟通和合作的?


冯轩:美术指导赖宁如是我高中同学,我们很熟悉,所以沟通成本非常低,我们非常了解对方的喜好,也能非常快地达成共识。比如在选养老院的场景和林院长家、过爷家的场景时美术找到的景、搭建的景就是你心里想的那种感觉。

 

在我的摄影阐述里,写道希望在整体暖调的基础上有一些撞色的搭配,或者说有一些补色的小道具。美术在色彩的设计上和我不谋而合,过爷房间的红绿补色设计,不高兴在医院里,医院整体的调子是蓝色的,在床头有橘黄色的蛋糕盒搭配,她对色彩的感觉还是挺敏锐的。我个人很喜欢空间的纵深感,他们设计的房间大开间的很少,每个房间连续性和变化非常丰富;


质感也是摄影师非常关注的,本身剧中的养老院是林院长的老房子,后来确定了南京那个场景,就是因为它空间真实存在,不用结合搭景,空间丰富而有变化,质感也非常好,砖墙、石灰墙,美术又在它的基础上强调了原木、红砖的质感。而且搭好景后下雨天然做旧,这种质感太难得了。

 




影视工业网:调色是在把控质感的最后一道把关门,您和调色师在怎么沟通的?


冯轩:这是我和调色师穆坤合作的第三部片子,相对来说沟通成本也很小。一开始我说了下我大概的想法,然后他挑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场景调了一下,我们沟通后稍做改进就很顺利地进入调色环节。

 

调色上,我依旧强调真实感,不希望影调特别夸张。我希望调子是往暖黄色上靠,调色让亮部往暖调一些,暗部或者中间调可能做一点点消色处理或者往青调整一点点。很多画面前期拍摄的时候的调子已经有了,只是在细节上面让它更符合整体的需求。

 


影视工业网:在现场您和导演的沟通工作沟通方式是什么样?


冯轩:我们这部戏有两个导演,徐纪周导演和易军导演。徐导是中戏导演系毕业,他很明确每部戏的整体感受或者说每场戏的最终效果。他来现场后会先带演员走戏,把这场戏的调度设计跟演员沟通。我来完成镜头运动设计和光线设计,除非有些戏他有一些具体想法,比如说他希望这场戏以谁的视角展开,他会参与摄影的讨论。易导他本身就是摄影出身,他导的时候会有运镜和景别的考虑,我就会更多地负责调整光线和整体气氛。



影视工业网:您和徐纪周导演已经合作多次,能否聊聊和徐导的合作?


冯轩:徐导他很少重复自己,他每次接片子的类型都不一样,他会让自己走出舒适圈。《媚者无疆》《特战荣耀》都是和他一起拍的,完全不同的故事和风格,我每次要根据新的故事和人物去想新的影像风格,去找变化;不能重复自己,不能用之前的拍摄经验去想这部戏怎么调整,要完完全全跳出来。

 

徐导很重视故事剧本和表演,导演的掌控力也很强,几部戏合作下来我对于表演和剧作也有了很多新的认识。之前更多是从影像的角度思考,跟他合作多了后开始从故事本身或者从演员的表演的角度思考,对摄影的精准度会有提高。

 


徐纪周导演(右)和冯轩老师(左)



影视工业网:广告、电影、电视剧您都拍摄,这三种类型的创作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


冯轩:我觉得这三者最重要区别是时间概念的感受不一样。时间概念不同首先是播出时长,广告一般是三十秒或者一分钟,电影是90分钟或者120分钟。电视剧都是1600分钟起。播出时长不同,意味着拍摄周期有着很大区别。从视觉感受来说,广告更注重视觉轰炸,有着强视觉的影像风格和剪辑节奏,电影其实更注重影像和故事结合,该松的时候松,该紧的时候紧,故事和影像要有完美和准确的契合度。而电视剧体量更大,拍摄周期看似更长,但和播出时长的比例来看却又更短,所以剧更强调众多人物的关系和大的故事结构,影像也更强调大的氛围和感受,受时间的限制,影像精准度没有前两者那么高,这是我觉得这三者不同的点。

 




影视工业网:《八零九零》作为一部取材现实、聚焦老人群体的电视剧,与您之前拍摄的电影《大雪冬至》有什么区别? 这次《八零九零》的拍摄,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冯轩:《大雪冬至》是我第一部上映的院线电影,《八零九零》是我第一部播出的电视剧,而且题材关于老人的,但是表现风格和呈现的质感完全不一样。

 

《大雪冬至》是冬季在北京拍的,讲的是空巢老人,一定要把老人的孤独和北京的冷劲儿拍出来,它是一部比较阴郁、比较压抑的片子。《八零九零》虽然也是拍老人,我们是在南方拍摄,加了很多温暖、喜剧的元素,影调也是暖调子。处理林院长的死我们也都没有表现的特别的压抑,她的的死是通过一次舞会来完成。

 

这次拍《八零九零》虽然和《大雪冬至》题材类似,但是表现手法和最终呈现完全不一样。同样的题材,拍出来的东西也不一样,也会有无数的可能性。

 




影视工业网:接下来还想尝试哪些题材的拍摄或者有哪些作品要和大家见面吗?


冯轩:接下来《特战荣耀》这部剧可能会上。去年跨年的时候,我和徐纪周导演又一起拍了一部很正能量的电视剧,关于中国人造自己的民用飞机,我是摄影,也是联合导演。

 


影视工业网:摄影兼联合导演,和只做摄影有什么不一样的感受吗?


冯轩:我觉得做导演比做摄影累很多,做摄影考虑的东西相对单纯一点。做导演的话,考虑的事情更全面,要考虑演员的表演、调度,现场也会面临演员提出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和问题。只做摄影只需要捕捉他们的表演,最终呈现一个很好的影像就行。

 



 

影视工业网:您是如何定义摄影师的?也会有一种说法是是“摄而优则导”,您有没有这样的想法?


冯轩:摄影师就是对画面负责的那个人,但凡画面内的元素都归你管,并且通过你的造型手段让影像变的更好,符合叙事。对于摄影师的更高要求是要让你的影像融于故事,让观众的观影体验非常流畅,不会注意到光线、运动这些造型手段。当你把这些造型手段都完全融合在故事里,让观众能沉浸在故事中,我觉得这样的影像才是最好的。

 

好的摄影也不一定就是好的导演,两个职业思考方式还是不太一样。至于做导演这件事情,有机会我会去尝试。做完导演再做摄影。对于摄影来说也会有更大的帮助,你会更宏观的看待摄影的问题,你对于演员的表演更敏感,镜头语言更为准确。


影视工业网:作为从业多年的影视工作者,您在这些年间,有哪些心得体验?对一些渴望进入这一行业的或刚入行的影视从业人员有哪些建议?


冯轩:我觉得第一还是要把技术做扎实,摄影还是基于技术进行创作的职业,技术如果做不到位,很难实现创作上的想法;第二就是,作为摄影师来说,除了技术以外,到最后考量的还是你的综合能力,就是你对于美学的认知,对于文学的认知。我觉得在技术过硬了之后还是要多充实自己。多拍多想,要把技术融入到创作过程当中,要能够真正的体会到创作的乐趣。


本文为作者 胡聪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6749
相关文章

电视剧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