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镜头调度经典实例分析

2013-03-22 15:41
长镜头调度经典实例分析
自从早期的那种只用正面角度的剧院式的拍摄方法被弃用后,长的主镜头也一度被弃之不用了。现代电影创作者又把它重新发掘了出来,并在其中增添了镜头内组接的技巧,换句话说,或者称之为画面内的组接!这种手法不需要视觉上的分切,而是通过摄影机和拍摄对象的运动来达到所需要的效果。

这支帖子就以一个例子为出发点谈谈画面区域的替换这一镜头内组接技巧~

画面区域的替换

这一技巧意味着使用固定摄影机位。这一手法是把画面中处于某一特定区域的演员换成另一演员,而画面中其他演员的位置则不变。

我们已经知道,画面可以垂直地分为两个或三个部分,而运动可以在前景或后景景次上进行。我们就是利用上述因素来取得替换效果的。

有时区域的替换只用两名演员。其中一人始终留在画面内,同时另一人进入和离开画面。这一过程可重复进行或反过来进行。另一种方案是让一名演员从右侧进入画面,停在画面中心,然后从右侧走出画面。第二名演员从左侧进入画面,停在画面中心,然后从左侧走出画面。接着,第一名演员再次从右侧进入画面,整个公式可以重复。为了有所变化,整个场面可以分为三个纵深景次,结合应用。可举一例来说明这一手法。

图1所示,即这样一种场面进行中的场景。

全部动作都用一个镜头来表现,摄影机固定不动。下面对这一手法加以说明:

在镜头的开始,场景是这样的:前景有一张桌子,上面摆着文件和文具。桌上方挂着一盏灯,暂时是熄着的;后景左侧有一天桥和陡直的楼梯,楼梯下到中景的一个方形建筑的后面。后景右侧有一扇关闭着的门。

长镜头调度经典实例分析
图1 这一场面中综合利用了三个纵深景次。

这一场面动作如下(摄影机位是固定的):

1.前景的灯亮了。

2.然后演员A从前景右侧进入画面,忙着在桌上的文件中寻找什么。

3.B从左侧在天桥上出现,蹲下身来向下看。A没有觉察。

4.A从右侧走出画面。

5.后景上的B站起来。

6.A拿着一个小皮包重新从右侧进入画面。他挑出几张文件,放进皮包,然后从右侧走出画面。

7.片刻,什么动静也没有,然后前景的灯熄了,显然是A在画外关掉的。

8.B从中景的那个方形建筑后面出现,镇静地向我们走来,一直保持在画面左侧。当他到达前景位置时,他的剪影突出在被照亮的后景上。他从外衣里取出一只小手电筒,用手电射出的细小光束扫视桌上的文件。

9.突然,画面右侧后景的那扇门打开了,走出两名武装警卫。

10.在前景的B迅速关掉手电,蹲下,从下面离开画面。

11.右侧后景上,两名警卫用强烈的手电光照射左侧的天桥,又把灯光扫过来对准摄影机镜头,然后熄灭灯光,向右侧从后景走出画面。

12.B站起来,重新进入画面前景左侧。他从桌面上拿起几张纸,然后从左侧离开画面。

请注意这一场面如何利用前景和后景的动作来发挥纵深的作用。

同时也要注意到,A始终在画面的右半边,而B始终在左半边活动。

这一场面中,十二个小动作是由下述四个因素造成的:

1.灯光:它在镜头的开始时被打开,在中间又被关掉。

2.演员A:他在画面中进出两次,每次都在画面前景右侧活动。

3.演员B:他在后景出现,从高处下来,隐没在一个障碍物后面,接着重新露面(仍然在画面左侧)走向前景,从画面下端消失,又重新进入画面,最后从左侧走出画面。

4.警卫:他们只在后景右侧活动。

在镜头的前半部分,A在前景的动作和B在后景的动作相对应,而B和后景上警卫的关系也使用同样的手法。银幕上左右两个区域交替使用了纵深。

前景上那盏灯的亮与熄灭,增添了画面的变化,加强了场面的气氛。

选自:《电影语言的语法》(插图修订版)
本文为作者 后浪出版公司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666

后浪出版公司

点击了解更多
后浪出版咨询(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后浪出版公司)成立于2006 年,出版类别包含人文社科、电影、摄影、艺术、经管及生活等。后浪出版公司具有二级批发资质,设有选题策划、编校加工、设计制作、营销发行、电子书出版、读者服务与销售、媒体与公共关系、物流仓储、拍电影网、培训、电影书店等围绕图书出版的各个业务部门,建立了一支人才结构合理、年轻高效的专业团队,现拥有各类专业人才70 余人。
扫码关注
后浪出版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