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堂 | 如何用专业的眼光看大片—从《1917》用光分析谈摄影师的“专业拉片”
电影《1917》是导演萨姆·门德斯用技术复刻了一次战场之旅,全片采用“跟随式长镜头”,拼接成2个小时的一镜到底。镜头代替了观众的眼睛和身体,邀请每一位观者参与到这场逆战。
由于在摄影上的突破,《1917》在2020年获得了92届奥斯卡最佳摄影奖。那么,该片除了“一镜到底”的技术噱头之外,从专业摄影的角度,比如:灯光和技术控制方面,又能解析出哪些技术点供我们学习呢?
访谈嘉宾:张锡贵 (中国著名摄影师)
代表作品:《卡拉是条狗》《东京审判》《回家过年》《危情少女》《刘天华》《北京,你早》
张锡贵老师在讲授课程
张锡贵老师拍摄作品,以影片用光严谨著称;
他是业内传说中的第六代导演第一御用摄影师,由于受腰伤所困,近些年逐渐减少了拍摄,但在摄影师专业教育上又大放异彩。
近几年,锡贵老师无论在“中国影视摄影师学会”的《摄影技能强化班》(江湖传称“大师班”)及影视工业网【中国摄影师社群】线上课程。都被冠以:0差评,如假包换的绝对干货课程!
关于“青年摄影人的技能提升”—
用摄影师的专业角度去拉片
现在,无论是在大师班的线下课程,还是在线上直播课程时,锡贵老师都能收到很多同学的提问,他们主要关心:要如何实现自己摄影师的“技能层次提升”。
针对这样的提问,老师总结回复到:
首先,特别高兴地是能看到同学们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创作热情;但同时,也看到了很多同学在基础和创作思维意识上的差距。比如看到很多同学的作品从画面构图,到用光都存在着基础错误。
初入门的年轻摄影师,一是要敢于去拍,去练手;
锡贵老师觉得任何行业都有一个“1万小时”定律:想做摄影师,花 4 年打灯,是初入门道,6 年略微精进,8 年才是真正精进。
在不断练习的同时,还要多看经典名片。
看大师的作品的目的是培养高级的灯光审美和建立正确的用光思维模式,通过对名师名作的多次数,多角度的拉片分析,让自己下意识的养成正确的“摄影用灯”的思维方式,真正可以体会出大师的打灯思维模式及其创造性;那时,你的专业自信就自然建立起来了。
那么,作为一个青年摄影师,要如何从“摄影师”角度进行专业拉片呢?张锡贵老师,以《1917》为例进行了具体分析:
一 注意“灯光变化”分析
摄影机的发明目的就是为了尽可能真实地还原现实。
摄影机本身并不是一个表现工具,所有的胶片技术,包括现在的数字摄影机,目标并不是为了给你们制造一个艺术工具,它在制造的时候一定是要让这台机器尽可能把真的东西像你眼睛看到的一样复原,制造摄影机唯一的的目一直是这个。而且一直朝这个终极目标发展。
在 70 年代中期,电影灯光终于回归了摄影机的本体属性--“真实”。在库布里克的灯光变革同时,其实还有好几位艺术家也在尝试这种真实光效。
而,时间到了2020年,因为《1917》用的是新的数字摄影机,它的宽容度即“动态范围”特别宽,能够接近实现眼睛的那种感觉了,加上现代电脑能够实现复杂的后期调光,实际上开拍前罗杰.狄金斯必定做了很多技术上的极限试验。
罗杰 . 狄金斯
张锡贵老师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1917》的用光,他在拉片前把整部片子的素材做了2个技术处理:
1 把整个片子做了一个提亮的版本,为了看清暗部的光。
2在重点画面中间加了个灰十字,这个十字的亮度是128 ,也就是 PS 最中间的“中灰”位置。
这样,就能更便于我们知道哪部分在中灰以下,哪部分在中灰以上,以及皮肤与中灰的对比位置。 这个很重要,皮肤的亮度、景物的亮度,放在哪个亮度层是决定气氛的。
分析重点:注意灯光有没有发生变化?
场景:躲进法国女人家
主角躲到一个法国女人家里去了。没掀帘子的时候,能看见屋子里的火苗的光。
那是两个光源,上面一个大的,下面一个小的,两个亮点。但他一掀开帘子,就是一个火炉子了。那火塘中的火就是用电脑画的。但掀帘之前,透过帘子看到的火是真实灯光,没画那么细,下边有亮点子。
如果看的是 8K 版本,可以看到他眼珠子里有火苗的反光。也是两个点,上头一个大的,下头一个小的。你就知道跟真的火苗是不一样的。
分析:《1917》好在哪儿呢?以前拍蜡烛光的时候,是拍一种假定性,我们知道是蜡烛光的环境,但是并不追求真实生活中的蜡烛光的绝对亮度感觉。真实生活中的煤油灯的光特别暗,暗部说蓝不蓝的,暗得眼发晕。
而《1917》追求的是一种「绝对亮度」,所以这需要在标准影院看。这场戏摄影机绕着人物转了一圈,机器挡影的时候(机器处于光源与人脸之间时),用电脑做了一下,所以看不到机器的影子,而脸部亮度基本一致,摄影机要从光源与被摄体之间穿过去,那个地方是不好处理的。
蜡烛光控制脸部明暗非常精准,但会变,有时候亮一点,有时候暗一点。亮度分层放的位置非常准确。
人脸暗部看上去像是没有做补光,暗部所接受的光完全是来自真实的位置——墙面。这个光源的猜测不好往前倒推,因为摄影机背后的墙上也可能打了微弱的光,大面积的补光,而不是点光源补光。
现在国内拍夜戏,有时候烛光打得人脸很亮,或者人脸上的逆光跟蜡烛光的火苗一样的亮,那大关系就是有问题。这就是要有绘画功底,在一个蜡烛光环境里,蜡烛的火光永远是最亮的,而且要与人脸有相当大的亮度差。
这场戏基本没有影子的问题。
什么是影子问题?
用1975 年获得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的电影《火烧摩天楼》举例来说,那个时代只知道给上面压个黑影,别满堂通亮,这就是这部电影的唯一的一个打光技巧。
灯光打出来,不会去顾及墙上那个吊灯的影子,也不会去处理映在人身上的影子,这样的灯光,是现在的“新闻光”处理方式,这样的灯光处理,在1975年拿了奥斯卡奖,而现在就绝对不可能了。
那么,我们回到《1917》。
画面中,摄影机右移,蜡烛光源出画后人脸逐渐提亮,人脸提亮有可能是开光孔,也有可能是加大火光。在这个环境下,如果暗部光全部来自主光灯的墙面反射光(暗部没有补光),那么开大光孔和把主光提亮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主光与辅助光的关系没发生变化,那么反差还保持一样,把灯提亮与开光孔是一样的。
如果暗部有底子光,他提亮主灯,反差就会加大,就是这么个概念。这是要做很多试验的。
无论是开大光孔还是提亮主光,暗部也跟着提亮,而背景变亮也许会变得不舒服。这种情况,现在电脑都能解决,可以加 mask,通过改变曲线的形状,把背景保持不太变化。但是让脸亮起来,这个处理就可以由电脑来处理完成。所以这部片子在以前胶片时代是根本不可想像的,无法完成。
这场戏里还有一个火炉,前期拍摄时火炉中的火是用灯打出来的,后期把它抠掉了,画成了火苗。
放真火能拍成这样吗?拍不成,即使火都爆掉了,人脸也到不了可供拍摄的亮度。所以这里面是有手脚的。好在哪儿呢?这火一定要放在最亮处,亮度分层要分对位置。所有景物的最亮点都不能超过那个火,而且要给予以相当的亮度差,关系得对。
还有一个地方是喂完奶,要走了。
从椅子往外出门,迎面走的时候,摄影机左侧墙壁下方原本有个汽灯,灯在人脸上应该有个硬光,现场应该是把汽灯挡住了,或者压暗了,因为脸上不能有硬影子,结果脸的暗部是很暗的,只有墙壁返回来的光。
把硬光挡住了,底子光如果不够,那么在墙上打一个特别匀的大面积的弱光。这是很容易做到的。
二 注意对影片中摄影机“调度”的分析
一部电影中的摄影机的调度必然将面对空间中的人物、空间与空间关系、以及人与空间关系紧紧地结合起来。对于摄影机“调度”的设计能力,也是衡量一个摄影师水平的关键指标。
场景:军官帐篷
这是帐篷里摄影机的走位调度,摄影机是一个直线运动。
在帐篷这一个空间里,指挥官先在入口第一张桌子的位置说台词,然后主角俩人,绕过柱子走到第二张桌子的位置,跟指挥官看地图,摄像机在指挥官背身拍,打了两台灯,后面一台灯给逆光,标准的主光+逆光,这是一种典型的套路光。
然后俩人走到左上角的位置去拿补给,要点在,俩人走开的时候,要给底子光,灯也随之移动了。
我们可以看到,暗部没有明显的补光的痕迹。主光很明显,暗部的光全像自然反光,当然我们知道他背身那墙上,也刚才上图入口旁边有一台灯,补给物品位置也有一台灯。
这场戏灯的设计,是一种理想方式,就是主光在前边,后边勾个逆光,这是一个典型的套路光,但是罗杰的设置使逆光看起来很舒服。而且,罗杰的设计是非常完美的,从前期到后期考虑得特别周到。
三 注重影片中用光的“数据分析”
关键词:曲线:30-110 128-165
这根是松下S1H的709曲线,不是罗杰·迪金斯的lut曲线。但我们可以拿它来分析这个亮度差多少。因为这根曲线比较接近标准的曲线。
假如它有 16 档的宽容度,下面的几档宽容度,其实都是噪点区域。罗杰计算得非常好,暗部应该提升多少,不出现噪点。暗部是平缓的那部分,都是噪点区,越缓噪点越重,所以他要经过测试,提亮多少,才能不把噪点提出来。用 1200 感光度,还是 1600 感光度,他这个一定要测试好,所以罗杰·迪金斯是一个非常职业非常精通技术的技术专家,而且非常严谨,方方面面控制得特别精细。
我们通过位置的亮度差,能算出实际档位来。
观察同样2人人脸亮度的差,我们看前面啊,一个是在 30~110,是 3.6 档,我们再看这个呢是 128~165,只有 1.2 档。
如果大家有拍摄经验,就会知道如果里面的人脸曝光合适了,靠近外面的人的面部就会过曝,所以这个画面中一定配合了很多后期处理,这个画面最突出的感觉就是 MASK 加得特别好,配合电脑技术处理,感觉真是天衣无缝,一点都看不出来。
罗杰·迪金斯 70 多岁了,亲自来试片。
大家可以注意看一下影片中的的亮度分布,纯外景的时候是什么样?
由屋里往外拍的时候,外景比内景要亮一点,但层次非常丰富,留了相当多的亮度层,大关系是对的,这跟会画画很有很大关系,如果没有绘画修养的人,大关系就很容易控制不好。
四 张锡贵摄影线上大师班开班啦!
看了这么多的细致分析,你有没有心动?
有没有也想听一听张锡贵老师的现场课呢!
为了满足广大青年摄影师的学习需求,
影视工业网特邀张锡贵老师在5月《线上摄影大师班》。
本课程为线上3天的全日制课程,将采用全直播形式小班教学,学员限20名。
在3天的课程中,张锡贵老师将通过对斯托拉罗、罗杰迪金斯二为国际大师的三部影片的详实分析,让同学真正的理解如何用专业的视角看“电影”,如何用专业的技术拍电影,进而实现学员的自我提升。
本次课程,是应对疫情下“摄影师在线大师班”的全网首发。同学们不仅可以通过三天的学习可以从锡贵老师那里学习到详实的“摄影影片拉片技巧”,同时课程更突破性的设立了“每日线互动”和“学员作品点评”环节。
报名同学可以利用这两个环节,结合自身问题,实现与老师的一对一沟通。真真正正的实现了开在你身边的“摄影大师班”。
此次,线上摄影大师班开班时间是5月14-16日,班级限定20人,截止到本次发稿时间还余7个名额。感兴趣的同学,欢迎扫码咨询学院君。微信号:liqianqian170
1917
查看更多 >-
《1917》制造记!打造两小时一镜到底的疯狂
-
中国摄影师社群:大师直播课第21期-0811-试听:《1917》的技术先进点分析
-
中国摄影师社群:大师直播课第21期-0811-试听:《1917》片段:楼内及夜间枪战灯光及镜头分析
-
《1917》用“一镜到底”把你引入“沉浸式”体验
-
《1917》“一镜到底”幕后特辑
张锡贵
查看更多 >-
摄影拉片入门学习,该从“胶片”或“数字”哪种类别电影入手?
-
“人物采访”拍不好?看看这“6大因素”能否助你实现突破
-
硬核帖—摄影师必须掌握“光线质量”的4个基础认知
-
中国摄影师社群:大师直播课第21期-0811-试听:《1917》的技术先进点分析
-
中国摄影师社群:大师直播课第21期-0811-试听:《1917》片段:楼内及夜间枪战灯光及镜头分析
中国摄影师社群
查看更多 >-
再次使用CineAltaV依旧惊艳丨《前夜》摄影指导陈育欣专访
-
再次使用CineAltaV依旧惊艳丨《前夜》摄影指导陈育欣专访
-
《烈焰之武庚纪》--8台CineAltaV 2拍摄漫改大剧丨专访摄影指导江凯
-
奥斯卡陪跑大帝!13次提名未中,罗杰·狄金斯《边境杀手》摄影手记
-
马丁·斯科塞斯揭露《爱尔兰人》制作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