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仍然希望获得“三大”奖项的认可|专访演员王学兵


“得奖是锦上添花,但努力讲好自己的故事才更重要。”

文/七月




担任中国大使。


第八届德国电影节的开幕式结束之后,悦幕见到了演员王学兵。作为此次德国电影节的中国大使,王学兵刚刚结束了与章明导演等人的红毯拍照。


“像是法斯宾德的作品,很多德国电影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应该是我决定担任中国大使的一大原因,是我接近它们的最好缘分。”


除了这种缘分,在短短的几十分钟里,王学兵频繁地提到“缘分”二字,比如能不能拿到演员奖项、会选择怎样的剧本和角色以及会与哪些导演合作。他更看重的是自己在其中有没有尽全力去努力讲好故事,对待其他的态度都是他表示赞同的“有些佛系和淡然”。


不过,这些年来,国内陆续出现了不少中生代演员在欧洲电影节上斩获影帝、影后的荣誉。对于同属中生代演员的王学兵来说,经历了《白日焰火》擒熊、《冥王星时刻》提名戛纳,从业20多年的他渴望拿到“三大”奖项的决心丝毫没有动摇。


实际上,回看王学兵作为演员的这一路走来,无论是不断寻找在演技上的个人表达,还是与更多年轻导演的合作等,他的前进目光始终没有偏离“三大”奖项这个目标。



1

“三大”奖项的意义


中生代演员的发展环境。



欧洲三大电影节有着足够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于国内演员来说,除了奥斯卡,欧洲“三大”的演员奖项可以算得上是专业性大奖的最高荣誉。这其实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影响着国内演员的发展,其中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中生代演员,就更渴望获得这类奖项。


近几年来,国内电影市场上陆续出现了一些演员拿到“三大”的演员奖项,稍早的廖凡凭借《白日焰火》斩获柏林影帝,之后的王景春和咏梅凭借《地久天长》拿下柏林影帝和影后。不难发现,这几位演员都属于中生代演员。


对于同属中生代演员的王学兵而言,“三大”奖项同样也是他的追求。“不管是做演员、导演,都是希望得到认可和肯定的,尤其是欧洲三大电影节这些含金量更高的奖项。”


当初凭借《白日焰火》参加柏林电影节时,王学兵就曾表示自己想要拿个“三大”演员奖项,这个目标到今天为止仍是他的前进方向。毕竟,王学兵前后参演的《白日焰火》和《冥王星时刻》这两部作品,或是在柏林擒熊,或是入围金棕榈,感受过那种氛围的他有些遗憾,自己至今尚未获得过海外知名电影节的演员奖项。



实际上,从《一个勺子》提名了金马奖最佳男配角,到去年《海面上漂过的奖杯》获得平遥影展最佳男演员,再到今年《罪业搭档》获得FIRST影展最佳演员,王学兵已经一定程度上通过一部又一部作品在国内市场上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虽然王学兵对获得“三大”奖项一直以来都有着坚定的追求,但针对拿奖这件事本身,他并没有强求的态度,“拿奖当然是一件锦上添花的好事,但那是一种缘分”。


作为一名从业20多年的演员,在追求“三大”奖项的这条路上,相比结果,王学兵显然更关注这个过程,“并不是你努力了就一定能拿奖的,你能做的只有努力让自己更接近这个结果,更重要的还是创作,这中间你有没有讲好这个故事”。



2

“我反而希望自己定型”


正在寻找自我表达。



从业20多年,王学兵先后出演过很多电影作品。回看王学兵这一路以来的作品,可以从中梳理出一条较为清晰的发展路径,从之前的商业片居多到之后的文艺片为主。但其实,这并不是王学兵刻意追求的结果。


“大多数演员在选择本子上是相对被动的,我本身一点也不排斥到底是拍文艺片还是拍商业片。我当然希望可以拍商业电影,而且我觉得对于演员来说,通过一部电影取得商业上的成功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关于接下来的作品,王学兵也并没有特意去规划走怎样的发展路径,“之后还是不会在选择时区分是文艺片、还是商业片,无论商业片、还是文艺片对我来说都是电影,主要还是看有没有好本子”。


不过,从《冥王星时刻》里的导演王准,到《海面上漂过的奖杯》里的安鹏远,再加上《未择之路》与《罪业搭档》里的角色,不少观众觉得王学兵这几年出演的文艺片角色有些类似,认为他被定型了。不同于其他演员出演角色出现重叠时想要“转型”,王学兵反而希望“自己作为演员被定型”。



“这一路走来,其实每个演员都在通过诠释不同角色,寻找属于自我的一种表达。我不觉得演员应该成为一个千面人,当然你的角色肯定是多样化的。所有的角色都是你这块材料塑造出来的,材质并不一定适合更宽的戏路,还不如在合适的范围内做到最好。”


在王学兵看来,当一个电影找到某位演员的时候,就说明这个角色符合这位演员本身所拥有的某些气质。“你需要做的只是,用你这块材料如何把这个故事讲好、把这个角色演好。我们不需要演成别人的样子,要不然的话,为什么不去找另外一个人来演呢?”


此外,王学兵也希望去诠释更多不同的类型角色,去发现自己的更多可能性。其中,王学兵接下来特别想要尝试老师角色,“我父母是教师,我从小也是在学校院里长大的,我对教师有着一定的情结”。


然而,让王学兵遗憾的是,目前市场上教师题材的影片太少,“这些年我看过的只有于谦老师的《老师·好》”。所以,王学兵希望市场上能够出现更多多元化的影片内容,“实际上,市场确实多元化了,但显然不够多元化,不仅仅是教师影片,除了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剩下的都是稀缺的”。



3

“很高兴自己在

年轻导演眼里有价值”

挖掘隐藏的闪光点。



近几年来,不少中生代演员通过出演年轻导演的作品,来扶持这些年轻导演,这已经成为了一种大趋势。例如,段奕宏、大鹏出演了陈宙飞、费聿竹的《双探》,王砚辉、王传君出演了翟义祥的《马赛克少女》等。


从《未择之路》到《海面上漂过的奖杯》,再到《罪业搭档》,可以看到的是王学兵也在与年轻导演的合作上尽自己的一份力。但是,王学兵内心里并不认为是自己扶持了年轻导演,更多的还是双方之间的互相扶持。


对于王学兵来说,受到了年轻导演的邀请和关注,出演了他们的一些处女作,是一件令他非常高兴的事,“很多年轻导演能够想到我,说明我在他们的眼里还是有价值的”。


因此,王学兵接下来也希望能够与更多年轻导演合作的。毕竟,虽然年轻导演在当下还不足够成熟,但国内电影市场的未来实际上是属于他们的,“而且你跟他们合作才能更了解这个市场的变化在哪,然后跟上去”。



不过,未来会与年轻导演还是知名大导演的合作居多,王学兵并没有太多的想法,对他而言每一次合作都是一次学习和探索的机会,他想要不断挖掘自己隐藏的闪光点。“与不同导演之间的每一次沟通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哪个戏是我拿着上一个戏的经验来拍这个戏就能成功的。”


一直以来,王学兵希望与每一位导演的合作都能达到他所追求的最好,即导演发现了你身上自己未曾发现的亮点,而你也充分领会并诠释出他想要表达的内容。“其实对于表演,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你演成什么样都可以,但你在这次合作中为什么要演成这个样子,能够给出哪些新的东西,那才是比较重要的。”


实际上,在王学兵看来,他想要合作的国内导演太多了,“包括我刚合作完的田壮壮老师在内,我能数出一大堆”。但在没有合作过的导演中,王学兵首先提到了姜文,理由很简单,“我很喜欢他的作品,觉得十分有趣”。


“我看本子时会预估它的前景,就是演出来是什么样、导演会拍成什么样。我觉得感受到本子和导演的气质很重要。相比那种气质符合我,我更偏向于那种气质吸引我。”因此,被姜文“吸引”的王学兵很好奇,两人合作会碰撞出哪些新火花,最后他调侃道“两人都偏处女座会不会不合”。



本文为作者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2129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

点击了解更多
影响有影响力的电影人
扫码关注
悦幕中国电影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