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作品大赛一周最佳·纽约电影学院《FADE OUT》创作手记
校园作品大赛一周最佳曹奕祺·《FADE OUT》·纽约电影学院
写一篇创作手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那种感觉就好像又穿越回去年这个时候,
重新经历了一遍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
1
剧本
大概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着手筹备定于2015年9月份展映的纽约电影学院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作品。当时我创作了两篇剧本大纲,不知道应该做哪一部。
其中一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外祖母悖论,想要探讨一下穿越回到过去杀死祖父母辈之后,自己是否仍然存在于世,或者从此开启平行世界的主题。
我一直对相关母题非常感兴趣。后来考虑到成片如果在15分钟之内,要讲述这么一个庞杂的故事会非常困难。同时,类似的主题在好莱坞的类型片中并不鲜见,《终结者》系列以及《逆转未来》等电影都探讨得非常细致和充分了。自己如果再做一部这样的短片,除非有更新鲜,更出人意料的设定,否则说到底也只会沦为一部模仿之作。
另外一篇大纲是关于探讨死亡前幻象的,又称为跑马灯,顾名思义,之前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文章,讲人之将死,弥留之际大脑高速运动同时产生幻觉,此时死者一生的记忆都会像跑马灯一般在脑海中迅速放映。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同时和上一篇大纲一样,很有野心,想要做好做成有新意的作品会非常困难。同时,我发现类似的母题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创意了。
在举棋不定之时,我打算先把纠结的两篇大纲放一放,先组建自己的制作团队再说。于是我找到了当时也是纽约电影学院producing专业的同学洪吉音,邀请她加入我的团队担任我的制片人。很巧,洪同学手上正好有一篇已经成型的剧本Fade Out。
读完之后,我觉得很有意思,是值得一拍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作品的剧本初稿。当时这个剧本和现在的成片在剧情上不太一样。
主要区别在于结尾,初稿中Adam在失去一切之后,从阳台上纵身一跃,然后就像盗梦空间中的Cobb陷入limbo一样来到了梦见Alice的草地上,与她展开冗长的对话。在对话中,Alice长篇累牍地解释了来龙去脉。之后,我在原有剧本的基础开始着手创作第二稿。
在第二稿的改动中,我加入了之前我创作的第二篇大纲中的一些死亡前幻境的元素,安排Adam并非自杀,而是在恍惚中又走到了生前最后一刻穿过的那条马路,然后将死前经历重演一遍。于是整个故事变成了Adam的弥留幻境,只不过从时间轴上来看,结尾成了开头,而东西陆续消失是因为Adam的求生意志而强行修改死前幻觉造成的结果。
然后,在讨论这一版剧本时,很多同学表示,这一改动明显削弱了Alice在剧情中的作用,把一个“她”的故事改成了“他”的故事。同时,也有一些建议说,第一稿时,Alice和Adam在结尾处的草地对话,对于Alice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个在虚拟空间的对话,表明了Alice已经从伤痛阴影中走出,心理治疗取得了成功,对整个故事是一个交代。
因此,我接受了以上两种建议,在第三稿的创作中,保留了Alice和Adam的最后对话,但是删减了一些无聊而冗长的解释,改成了还原车祸画面来解释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这个画面也成了整部片子中为数不多的发生在真实世界的画面其中之一。另外一个画面是结尾发生草地对话前,心理医生与Alice在心理诊疗室中的对话。这个画面也取代了第一稿剧本中,Adam纵身从阳台上跃下自杀的情节。改动的效果也很明显,我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一刻时,也大概明白了此时故事的重心已经从“他”转移到了“她”。
于是最后敲定的第三稿,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Fade Out 的最终成片。我一直觉得做一部片子的有趣之处和上帝造人没什么两样。剧本相当于是人的骨骼,在搭建好骨骼之后,只需要在人的身上填充肌肉和内脏即可。
2
器材
我在完成分镜头故事板之后,与我的DP Aric和PD Brian 反复开会讨论确定整部影片的tone以及所用的器材。
当时学校在摄影机上还是给了我们一些选择的余地。考虑到片子中有三处地方需要用到后期特效,那么数字摄影机显然比胶片摄影机给后期人员会带来更多方便之处。学校在数字摄影机上给出了两种选择:一个是Red one scarlet,还有一个是Red epic dragon。
Dragon显然比scarlet在价格上昂贵一些。但是,昂贵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考虑到在影片最开头,Aric需要手持摄影机环绕跟拍。那么相对来说比较轻便的scarlet更适合于他的发挥。同时,在画面呈现的角度上,scarlet的性能确实已经是能够完全胜任的。
3
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还是很相信的。影片大部分篇幅描写Adam丢失东西包括丢失身份,是必须要有细节支撑的,这样整部作品才会有说服力。同时,一些细节看似在不经意间的设置,也能完整丰富世界观。
哪怕仅仅只有15分钟的短片,世界观的构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我和Brian也是在反复讨论中,做到了一些,完成度在我看来也还不错。比如2分20秒时,地上空荡的洗衣篮,为了呼应之前Adam与心理医生所述的并非是他本人的臆想。
2分50秒时床头柜上的闹钟还存在,而到了3分50秒经过一夜的噩梦,闹钟已经不存在了。4分15秒到4分50秒之间就更精彩了。这一长串画面在剧情上都是在表现Adam与facebook接线员争论自己的账号是否存在,然而在这之间我在远景的镜头上安排墙上的画以及墙角的衣架陆续的消失。
同时不得不提一下墙上的那副画。我们可以看到在画中,一个裸体的背影张开双臂站在一片虚幻的空间中无所适从。这还得感谢Aric,这是他的画作。非常切合全片的主题,以及此刻主角Adam的心境。
还有一些细节我埋得更深,一般很少有观众能够注意到,这和我本人含蓄的创作习惯是有关系的。比如4分21秒处,第二格抽屉里露出的一截报纸,这是一篇关于3年前车祸的报道,呼应结尾处Alice提起的那场夺走Adam生命的那场车祸。
其实这个地方,用这样的镜头设置我承认是欠妥的,因为这里只有放大画面500%才能看清楚报纸内容,所以无奈只能作为一处fun point供观众挖掘吧。
但是5分31秒处,Adam的门牌号703以及远处的楼号12还是比较清楚的,这个地方的寓意是呼应11分46秒Adam发现自己的墓上所刻的死亡时间:2012年7月3号。
还有一些带有寓意的道具。比如最后草地对话那场戏,Alice放下手上那束黄花,她提到了这是她最喜欢的花,然后车祸回忆的戏里,Adam遭遇车祸前正是拿了这一束花去见Alice。
6分20秒的时候,Buck播放的音乐It’s time to say goodbye, 在全片中我一共使用了三次。第二次是在12分50秒的时候,Adam的手机铃声响起,同时显示Buck来电。这一细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Alice创造的幻境中,Adam会在Buck家中听到这个音乐。我相信在一些潜意识的理论中,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还有那句看似不知所云的对白“I don’t like Vodka”,第一次是Buck提起的,第二次是Alice的voice over,原因是12分35秒开始的那个长镜头的开端是肇事司机手上提着一瓶vodka。在剧情上,vodka对于Alice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她的一处心理创伤。当然Vodka对于我本人来说也算是心理创伤吧,我也不喜欢,曾经喝吐过,很难受。
最后我讲一个很有趣的细节,不算是影响主线剧情吧,但是挺好玩的。大家应该注意到了,8分23秒的时候,毕业册上Adam自己的照片被替换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本人的照片。我原本给了Brian这张照片,后来一想觉得太挫了,然后想打算换一张的,结果这小子已经把毕业册做了出来,所以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只能用这张了,哈哈。
4
后期
最后全片拍摄完成之后,后期剪辑和调色是我自己做的。我用的是Final cut pro X。因为在拍摄前关于每个场景的tone我都和Aric确定得很清楚了,打光上构图上都达到了我所想要的气氛和画面。因此在后期调色上,我的工作变得非常轻松。
简单得聊一下我调色的流程吧,我用的是一台2011款的13寸mac book pro,当时跑Final cut pro都非常吃力,运气不错,最后仍然很吃力地把后期剪辑和调色做完了。一开始我将RAW素材导入到Redcine-X进行一级调色,做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比如调整一下色温,对比度以及饱和度。
然后再将素材导入到Final Cut Pro 上,导入LUT。某些画面,我还做了二级调色,在画面的细节上做了微调。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DaVinci调色。我觉得一旦用了这玩意,我的macbook真应该退休了。
另外,用DaVinci这款工业级别的软件做学生作品,似乎有一些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之嫌了。当然,我对于自己的作品的要求也绝不仅仅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作品。但我想说的是,用简单的工具能够完成的事情,还是不要将它变复杂化。
被撞瞬间
被撞瞬间而有三处需要特效的镜头,我交给了特效师周经凯和他的团队完成。其中两处是在片尾的时候,Adam的手部特写,然后从手开始渐渐消散,还有是全片最后一个镜头,Adam站在远景,然后在Alice朝近景移动时,慢慢地消散。这两个地方用的是AE的粒子特效。
重点来讲一下12分17秒的时候那个撞车镜头,相信我,我们是真的让演员被车撞飞。以上是开玩笑。因为演员肯定会不开心,所以还是用特效比较好。很显然,这里用了两个take完成。
第一个take,演员在无车的情况下向镜头移动然后摆出一副被撞飞的样子,第二个take,我让车就这么飞驰而过。整个过程非常简单。但不得不说,拍摄过程中饰演Adam的演员Cecil Jennings这个动作完成得非常漂亮,仿佛真有被车撞过的经验。以上仍然是在开玩笑。
5
总结
最后我总结一下,整个作品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我都非常愉快,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作非常重要。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所以和团队的所有人保持愉悦的关系更是非常重要。
本周评委
张高伦·北京电影学院·《当你走后》
尹松·云南艺术学院·《释你》&《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参赛方式
1,注册影视工业网个人会员;
2,点击网页右上角处“发视频”(请上传腾讯视频),标题格式为“《作品名》 院校名 校园作品大赛”;
3,强势互动~参赛同学须至少观看一部其他同学作品,给出个人点评。
参赛日期:2016年5月25日-2016年6月29日
征片要求:成片日期在2015年--2016年的学生作品。
比赛详情见:http://107cine.com/stream/79387/
鸣谢
感谢罗德对第二届校园作品大赛的赞助,周最佳作品将获赠罗德videomicro和碳纤维举杆一套。
写一篇创作手记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
那种感觉就好像又穿越回去年这个时候,
重新经历了一遍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
1
剧本
大概在去年三月份的时候,我已经开始着手筹备定于2015年9月份展映的纽约电影学院研究生阶段的毕业作品。当时我创作了两篇剧本大纲,不知道应该做哪一部。
其中一篇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外祖母悖论,想要探讨一下穿越回到过去杀死祖父母辈之后,自己是否仍然存在于世,或者从此开启平行世界的主题。
我一直对相关母题非常感兴趣。后来考虑到成片如果在15分钟之内,要讲述这么一个庞杂的故事会非常困难。同时,类似的主题在好莱坞的类型片中并不鲜见,《终结者》系列以及《逆转未来》等电影都探讨得非常细致和充分了。自己如果再做一部这样的短片,除非有更新鲜,更出人意料的设定,否则说到底也只会沦为一部模仿之作。
另外一篇大纲是关于探讨死亡前幻象的,又称为跑马灯,顾名思义,之前看到过很多类似的文章,讲人之将死,弥留之际大脑高速运动同时产生幻觉,此时死者一生的记忆都会像跑马灯一般在脑海中迅速放映。这也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主题,同时和上一篇大纲一样,很有野心,想要做好做成有新意的作品会非常困难。同时,我发现类似的母题也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创意了。
在举棋不定之时,我打算先把纠结的两篇大纲放一放,先组建自己的制作团队再说。于是我找到了当时也是纽约电影学院producing专业的同学洪吉音,邀请她加入我的团队担任我的制片人。很巧,洪同学手上正好有一篇已经成型的剧本Fade Out。
读完之后,我觉得很有意思,是值得一拍的故事。这也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作品的剧本初稿。当时这个剧本和现在的成片在剧情上不太一样。
主要区别在于结尾,初稿中Adam在失去一切之后,从阳台上纵身一跃,然后就像盗梦空间中的Cobb陷入limbo一样来到了梦见Alice的草地上,与她展开冗长的对话。在对话中,Alice长篇累牍地解释了来龙去脉。之后,我在原有剧本的基础开始着手创作第二稿。
在第二稿的改动中,我加入了之前我创作的第二篇大纲中的一些死亡前幻境的元素,安排Adam并非自杀,而是在恍惚中又走到了生前最后一刻穿过的那条马路,然后将死前经历重演一遍。于是整个故事变成了Adam的弥留幻境,只不过从时间轴上来看,结尾成了开头,而东西陆续消失是因为Adam的求生意志而强行修改死前幻觉造成的结果。
然后,在讨论这一版剧本时,很多同学表示,这一改动明显削弱了Alice在剧情中的作用,把一个“她”的故事改成了“他”的故事。同时,也有一些建议说,第一稿时,Alice和Adam在结尾处的草地对话,对于Alice是有其特殊意义的。这个在虚拟空间的对话,表明了Alice已经从伤痛阴影中走出,心理治疗取得了成功,对整个故事是一个交代。
因此,我接受了以上两种建议,在第三稿的创作中,保留了Alice和Adam的最后对话,但是删减了一些无聊而冗长的解释,改成了还原车祸画面来解释整个故事发生的起因。这个画面也成了整部片子中为数不多的发生在真实世界的画面其中之一。另外一个画面是结尾发生草地对话前,心理医生与Alice在心理诊疗室中的对话。这个画面也取代了第一稿剧本中,Adam纵身从阳台上跃下自杀的情节。改动的效果也很明显,我相信很多观众在看到这一刻时,也大概明白了此时故事的重心已经从“他”转移到了“她”。
于是最后敲定的第三稿,就是大家现在所看到的Fade Out 的最终成片。我一直觉得做一部片子的有趣之处和上帝造人没什么两样。剧本相当于是人的骨骼,在搭建好骨骼之后,只需要在人的身上填充肌肉和内脏即可。
2
器材
我在完成分镜头故事板之后,与我的DP Aric和PD Brian 反复开会讨论确定整部影片的tone以及所用的器材。
当时学校在摄影机上还是给了我们一些选择的余地。考虑到片子中有三处地方需要用到后期特效,那么数字摄影机显然比胶片摄影机给后期人员会带来更多方便之处。学校在数字摄影机上给出了两种选择:一个是Red one scarlet,还有一个是Red epic dragon。
Dragon显然比scarlet在价格上昂贵一些。但是,昂贵并不一定是最适合的。考虑到在影片最开头,Aric需要手持摄影机环绕跟拍。那么相对来说比较轻便的scarlet更适合于他的发挥。同时,在画面呈现的角度上,scarlet的性能确实已经是能够完全胜任的。
3
细节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我还是很相信的。影片大部分篇幅描写Adam丢失东西包括丢失身份,是必须要有细节支撑的,这样整部作品才会有说服力。同时,一些细节看似在不经意间的设置,也能完整丰富世界观。
哪怕仅仅只有15分钟的短片,世界观的构建也是相当重要的。这一点,我和Brian也是在反复讨论中,做到了一些,完成度在我看来也还不错。比如2分20秒时,地上空荡的洗衣篮,为了呼应之前Adam与心理医生所述的并非是他本人的臆想。
2分50秒时床头柜上的闹钟还存在,而到了3分50秒经过一夜的噩梦,闹钟已经不存在了。4分15秒到4分50秒之间就更精彩了。这一长串画面在剧情上都是在表现Adam与facebook接线员争论自己的账号是否存在,然而在这之间我在远景的镜头上安排墙上的画以及墙角的衣架陆续的消失。
同时不得不提一下墙上的那副画。我们可以看到在画中,一个裸体的背影张开双臂站在一片虚幻的空间中无所适从。这还得感谢Aric,这是他的画作。非常切合全片的主题,以及此刻主角Adam的心境。
还有一些细节我埋得更深,一般很少有观众能够注意到,这和我本人含蓄的创作习惯是有关系的。比如4分21秒处,第二格抽屉里露出的一截报纸,这是一篇关于3年前车祸的报道,呼应结尾处Alice提起的那场夺走Adam生命的那场车祸。
其实这个地方,用这样的镜头设置我承认是欠妥的,因为这里只有放大画面500%才能看清楚报纸内容,所以无奈只能作为一处fun point供观众挖掘吧。
但是5分31秒处,Adam的门牌号703以及远处的楼号12还是比较清楚的,这个地方的寓意是呼应11分46秒Adam发现自己的墓上所刻的死亡时间:2012年7月3号。
还有一些带有寓意的道具。比如最后草地对话那场戏,Alice放下手上那束黄花,她提到了这是她最喜欢的花,然后车祸回忆的戏里,Adam遭遇车祸前正是拿了这一束花去见Alice。
6分20秒的时候,Buck播放的音乐It’s time to say goodbye, 在全片中我一共使用了三次。第二次是在12分50秒的时候,Adam的手机铃声响起,同时显示Buck来电。这一细节也解释了为什么在Alice创造的幻境中,Adam会在Buck家中听到这个音乐。我相信在一些潜意识的理论中,能够解释这个现象。
还有那句看似不知所云的对白“I don’t like Vodka”,第一次是Buck提起的,第二次是Alice的voice over,原因是12分35秒开始的那个长镜头的开端是肇事司机手上提着一瓶vodka。在剧情上,vodka对于Alice有特殊的意义,代表着她的一处心理创伤。当然Vodka对于我本人来说也算是心理创伤吧,我也不喜欢,曾经喝吐过,很难受。
最后我讲一个很有趣的细节,不算是影响主线剧情吧,但是挺好玩的。大家应该注意到了,8分23秒的时候,毕业册上Adam自己的照片被替换了,取而代之的是我本人的照片。我原本给了Brian这张照片,后来一想觉得太挫了,然后想打算换一张的,结果这小子已经把毕业册做了出来,所以为了不影响拍摄进度,只能用这张了,哈哈。
4
后期
最后全片拍摄完成之后,后期剪辑和调色是我自己做的。我用的是Final cut pro X。因为在拍摄前关于每个场景的tone我都和Aric确定得很清楚了,打光上构图上都达到了我所想要的气氛和画面。因此在后期调色上,我的工作变得非常轻松。
简单得聊一下我调色的流程吧,我用的是一台2011款的13寸mac book pro,当时跑Final cut pro都非常吃力,运气不错,最后仍然很吃力地把后期剪辑和调色做完了。一开始我将RAW素材导入到Redcine-X进行一级调色,做一些很简单的工作,比如调整一下色温,对比度以及饱和度。
然后再将素材导入到Final Cut Pro 上,导入LUT。某些画面,我还做了二级调色,在画面的细节上做了微调。有人问我为什么不用DaVinci调色。我觉得一旦用了这玩意,我的macbook真应该退休了。
另外,用DaVinci这款工业级别的软件做学生作品,似乎有一些大炮打蚊子,杀鸡用牛刀之嫌了。当然,我对于自己的作品的要求也绝不仅仅做一个合格的学生作品。但我想说的是,用简单的工具能够完成的事情,还是不要将它变复杂化。
被撞瞬间
被撞瞬间而有三处需要特效的镜头,我交给了特效师周经凯和他的团队完成。其中两处是在片尾的时候,Adam的手部特写,然后从手开始渐渐消散,还有是全片最后一个镜头,Adam站在远景,然后在Alice朝近景移动时,慢慢地消散。这两个地方用的是AE的粒子特效。
重点来讲一下12分17秒的时候那个撞车镜头,相信我,我们是真的让演员被车撞飞。以上是开玩笑。因为演员肯定会不开心,所以还是用特效比较好。很显然,这里用了两个take完成。
第一个take,演员在无车的情况下向镜头移动然后摆出一副被撞飞的样子,第二个take,我让车就这么飞驰而过。整个过程非常简单。但不得不说,拍摄过程中饰演Adam的演员Cecil Jennings这个动作完成得非常漂亮,仿佛真有被车撞过的经验。以上仍然是在开玩笑。
5
总结
最后我总结一下,整个作品从前期筹备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我都非常愉快,所以保持愉悦的心情工作非常重要。作品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所以和团队的所有人保持愉悦的关系更是非常重要。
本周评委
张高伦·北京电影学院·《当你走后》
尹松·云南艺术学院·《释你》&《For All Tomorrow's Parties》
参赛方式
1,注册影视工业网个人会员;
2,点击网页右上角处“发视频”(请上传腾讯视频),标题格式为“《作品名》 院校名 校园作品大赛”;
3,强势互动~参赛同学须至少观看一部其他同学作品,给出个人点评。
参赛日期:2016年5月25日-2016年6月29日
征片要求:成片日期在2015年--2016年的学生作品。
比赛详情见:http://107cine.com/stream/79387/
鸣谢
感谢罗德对第二届校园作品大赛的赞助,周最佳作品将获赠罗德videomicro和碳纤维举杆一套。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31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