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草》北京首映礼圆满落幕
艺术本没有规则与标准。当一部艺术电影被各种文化背景的观众以不同视角评分的时候,这部电影在完成它对话与消费意义的同时也葬送了它的艺术信条。
艺术院线在一定意义上坚守着艺术信条,背后是由作者、院线和小部分有欣赏需求的观众组成的电影自留地。能在艺术院线放映本身意味着放弃了商业院线、口碑与票房。这对于作者来说需要执着的信念与巨大的勇气。
艺术作品的意义不在于圆滑,而在于棱角。我偏爱《海草》中的棱角,这种偏爱没有任何评分意义。例如那具水中的男性尸体是我看到过的众多艺术作品中的唯一一次男性“奥菲莉亚”。这就是棱角。
非常喜爱作者对女性身体的敏感与捕捉,那种敏感是原始的,但是你不能说赤裸才是原始,因为每个人的审美都被定义着,就连政治也是一种美学。
非常感动于电影中的风景,那是我看到的电影中最干净的地方,感觉作者曾在风景前哭泣过。但电影中的女性哭的太多了,其实一切情感都在风景里,话言尽就无趣了。
很多电影作者的光芒都留在了他的处女作里,当他的作品完成度高了,成熟时,那份光芒已消失殆尽。因此,我总是喜欢作者的前几部作品。就《海草》而言,我更想去保护它。
因为我已经失去光芒。
文——朱峰
2020年8月15日晚,由浙江传媒学院和浙江西取文化影视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海草》北京首映礼,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顺利举行。
为迎接此次《海草》北京首映礼,主办方选择了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万国城店)作为首映场地。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是影片《卧虎藏龙》、《捉妖记》以及《英雄》的出品人江志强创立的艺术中心,影厅呈现出最高质量的视听效果与观影环境。
在今年暑期影院复工、全国电影行业加快复产的重要时期,《海草》北京首映礼的成功举办与院线上映,标志着全国影视业工作的重新开展已步入正轨。
来自清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以及北京电影学院的多位院长、导师,以及同届校友、业界朋友应邀出席此次首映礼活动。出席嘉宾有:北京电影学院副校长、青年电影制片厂厂长俞剑红先生,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院长宋协伟教授,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苏丹教授,北京电影学院美术学院副院长刘旭光教授,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院长刘庆和教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张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费俊教授,中央美术学院陈淑霞教授,北京舞蹈学院池咚咚老师,北京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先生,知名策展人张海涛先生,《乘风破浪》摄影指导程马志远先生,青年导演康亮先生、韩天先生,青年学者朱峰老师等。
晚上17点30分,首映礼正式开始。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苏丹教授、白盒子艺术馆馆长孙永增先生、影片导演沈朝方先生分别进行了开场发言。
苏丹教授对影片抱以高度期待,在发言中衷心祝愿影片获得巨大成功。他提到:“每一部电影都是导演进步的台阶。……今天电影对我们而言已经不再陌生,做得好的电影是能够得到大众认可的。……《海草》以平淡的叙事方式烘托人性中最细腻的部分,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以及视觉画面,深刻剖析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它是需要我们去认真享受的。”
孙永增先生在发言中说到,他从沈朝方导演身上看到非常难能可贵的品质,即对于创作,安静坚持的信念。“他以个人的方式、以艺术的力量,挑战、对抗现代社会环境下的工业、资本的东西。因此,作为一部艺术电影,《海草》取得龙标并顺利进入院线,对于青年艺术家而言已是很大的成功。此外,沈朝方导演的家国情怀、对现实世界以及对人性的深度关怀,都是他在创作道路上持续走远的重要支撑。”
最后,全场嘉宾热烈欢迎影片导演沈朝方先生发言。他在发言中说到:“中国电影目前的生态环境是很单一的,而我希望我所拍出的电影还能够是一部作品。或许没有广大的观众,但是能够遇到知音。……我一直在电影中尝试‘现实和浪漫诗意之间的融合’,我相信接下来还可以做得更好。……今年疫情期间曾经一度为“艺术家能为疫情能做什么”感到焦虑,随后也是在艺术的世界里面,我意识到要用我的写作、我的电影,让大家看到艺术以它的魅力弥补了现实的遗憾。这也是我对那些曾感染我的艺术作品的回应。”
首映礼结束后,为向出席嘉宾表达诚挚的谢意,导演沈朝方先生在北京白盒子艺术馆举办了映后交流酒会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