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剧的电影感是什么?

2020-08-10 11:05

充足的制作成本的注入,使网络剧正式迈入了购买和改编大IP的新阶段。本次,我们邀请青年摄影师冯思慕老师来分享了《河神》系列剧的制作幕后

7月29日【中国摄影师社群】邀请到了《河神》系列的摄影师冯思慕老师,就《河神》系列的视觉叙事和网剧的制作进行了探讨。


Q:冯老师,您是如何接触到河神这个项目的?

摄影师冯思慕:那个时候我刚刚毕业还在洛杉矶,王博学老师找到我说:工夫影业有一个剧本子很不错,你可以聊一聊。沟通后发现内容非常的吸引我,一开始我还不知道要不要回国,后来随着深入了解后感觉这个东西很有意思,可以把我这几年沉淀的东西发挥出来,就决定回来拍了。还是比较幸运的,要感谢团队的信任,也感谢王博学老师的推荐。

Q:请您谈一谈关于《河神》的创作构思是如何产生的?

摄影师冯思慕:拍第一季是16年的时候,那会国内的网剧还比较少,当时我们就是想做一些比较有意思又很特别的高质量内容出来。到现在网剧的发展已经很好了,这几年也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出现,但在拍河神的时候国产网剧还是一个比较蛮荒的状态。在我接触项目的时候,田里导演就已经有了一些很明确的想法了。要做成在视觉上很抢眼的片子,我们要做一个强视觉的方案,要把所有的视觉的部分,摄影、美术、服化道等等在镜头前能看到的东西都要有很有特点,要让人耳目一新,让观众从视觉上就有很强的记忆点。

这个剧本虽然它有一些很好的元素,但它还是相对比较传统的一个探案和悬疑的类型,如果想做到不一样,那就需要强化一些方面,让他具有特点,而我们的方案就是决定突出所有视觉的东西。当时的情况就是需要团队完全放开手脚去创作,因为当时没有太多网剧可以参考借鉴的,我们团队也不知道到底能做成什么样子,那就前期做足准备,把所有能想到的各种手段都准备好,选择出适合剧本与创作风格的方法,没有什么顾忌的去尝试,去用起来。


当时我们参考了很多在摄影上比较抢眼的片子,也借鉴了很多生活当中被大家忽略的内容。第一季中一些文戏有的时候就变焦推着一会儿松一下,一会儿紧一下,还有一些特殊构图的画面把人前的空间压的很小,把人放得很低的,就是让这个画面感变得特别强。各种新奇的元素放在创作上面,混搭了很多东西,有所取舍后,不知不觉的就创造出了一个它自己的一个风格。


Q:《河神》系列是一个什么样的风格设定?

摄影师冯思慕:在画面的色调上,想要一种比较复古的感觉,因为是一个民国戏,但又不想做成那种普通乏味的年代戏,我希望它有一点点胶片风格的感觉,颜色上不会有特别跳脱的颜色,把那些荧光感的颜色都压下去,然后整体是带带着一种胶片味儿的感觉。当时找了一个这样挺常见的lut,然后一点点的调整,后来把一些看景的照片也套着这个lut继续去调,慢慢的去找这个感觉。当时参考了很多这种风格的片子。

这种烟雾的元素,包括这种一束一束光感很强特性很强的东西。这种是不是真的很高级的东西,其实也不一定,但是都是画面感很强的东西。色彩相对做了一些减法,但是整体画面的呈现会更清晰和准确。

整体的创作上导演定了片子的方向,融合了我的摄影的一些视觉感觉的特点,一些视觉上更细节的想法。大家的方向肯定都是在一条线上的。包括这些色调和影调,包括一些镜头上的稍微好玩一点的运镜,有的是前期准备好的,也有一些是拍摄过程中慢慢找到的一些方法。


Q:第二季相比第一季在摄影上做了哪些突破呢?

摄影师冯思慕:现在回头看第一季,虽然有很多创新,但是以一个创作者的角度复盘的话有很多东西还是比较粗糙的。在资源与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又想做不一样的内容,那就只能把精力放到重场戏上,其他部分就只能尽力去拍了。这也是网剧区别于电影的一个没有办法的地方。电影上有很多时候也是这样,只是相对重场戏的比例会更大。对比去看,明显能发现第二季的灯光会精致很多。第二季它在整体的气质上,从剧本上也是有一些根本上的变化的。影评中有一个很恰当的说法,第二季是一个河神的一个中年危机,它整体上的所有东西都变得更成熟,从剧本的主题到人物的塑造再到我们整体的创作。要有一个沉淀下去的感觉,所以技巧上不能像第一季那么创作至上,再那样随性创作会感觉很不协调。更多去关注一些大的感觉,更多的去调度镜头,整体看起来就像河流一样的那种流动感。好的作品就是要一切都衔接的自然流畅,顺利成章,每个部分都是整体中的一个,融入当中不显得那么突兀。


我们也延续了很多有特定风格的东西,比如说第一季摸索出来的旋转镜头。

第二季有延用,这一点就变成一种经典风格的运动。

第一季时跟导演讨论时,其实这个片子并没讲很多理念和大义或者说情怀的东西,其实主观上是一个纯粹的商业片,悬疑探案的东西,所以就第一个季就创作上就玩了很多比较有意思的东西。然后到第二季开拍后,我们其实真正的想清楚了,《河神》系列的世界可以理解为“宿命”。宿命不像命运,命运你还可以去抗争,但宿命你怎么抗争呢?我们创作时就把这种宿命感传递出来,如何去去面对宿命,如何使剧情更加饱满,如何把宿命拍的精彩。


Q:大家经常会用电影感来评价和形容影视作品,粉丝觉得河神就拍出了电影感,老师您是怎么理解电影感的?

摄影师冯思慕:首先电感是一个模糊的的概念。仔细推敲,其实每个人都对电影感有不同的定义。首先它不应该成为一个视觉载体的衡量标准,也不能要求所有影视作品都有电影感,因为剧作本身就是一个形式,它有自己的特点,有自己的范畴和想突出表达的方面。先暂且把电影感定义成一个褒义词,电影感简言之是看电影的时候,给你带来好的感受的东西,我们把这个东西叫电影感。在我看来,电影感是准确有效的去充分表达故事的影像内容。把画面做的很好,色彩搭配弄得很好,光打的很好,可能也有人去说这个东西是电影感。但是对我来讲一个电影感的基础是你把这个影像叙事做的比较精准,达到了一定标准以上,那才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Q:您怎么看待多机位拍摄?在创作上有什么帮助和得失?

摄影师冯思慕:理性的情况下,单机拍摄是最好的,因为多机位总会有一些妥协,对内容上精益求精的妥协。记得克里斯托弗·诺兰说过一句话,最好的机位永远都只有一个。讲求视觉传达上的准确性,多机位拍摄肯定是要妥协的。不管妥协的视线、角度、光线,总会是一种损失,尽量让损失最小吧。我们双机的时候一般也很少对切,大多是同一个方向取两个景别的这种方式。


Q:您AFI留学的经历对您的创作有哪些帮助?

摄影师冯思慕:眼界能更开阔一些吧,我个人比较关注一些新技术或者一些新的创作方法。河神的创作过程中在灯光上也用一些新技术。还有我的一些拍摄习惯的形成也是在AFI学习的时候养成的。比如说我们在上学的时候已经养成前期就挂lut的习惯,把后期调色的东西前置,提前想好后期要调成什么样子,色彩的使用和曝光的基准都要在你这个调色的lut里面成立才行。或者是直接对我的一些理念上帮助的东西。这个方法也推荐给大家,这样创作和实现的过程就会还原度更高。



以上内容为直播对谈节选,详情请加入中国摄影师社群。

中国摄影师社群已经分享了20场直播,平均每场150分钟以上,业内一线摄影师和专业导师给大家分享了很多创作经验和个人感悟。我们2020年计划制作28场直播,请大家多多关注!


直播预告:奥斯卡最佳影片《1917》的镜头分析和用光分析。

时间8月11日晚19点,中国摄影师社群等待你的加入!

有任何问题随时联系学院君 微信号:liqianqian170

本文为作者 幕后英雄—薄荷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9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