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观|导演们看闷片时,都会去看些什么?

2020-06-26 13:54

朋友啊,如果只给你5秒钟,让你用一个词来告诉我,你觉得电影的本质是什么呢?你会怎么去回答?

相信这个问题,每个人心里都会有不同的答案,但是我会告诉你,我的回答是,求真。

朋友,你此时也许会有很多的问号吧?电影难道不该是造梦吗?不是把一切我们在现实中未经历的故事拉到我们的面前,带给我们感动吗?

但是在我看来,电影与其他影像作品最大的不同就在于,电影是对物质现实的还原,电影在反映现实,一旦脱离了真实,电影便会让人觉得悬浮,觉得雷。

话有点扯远了,我们今天主要来说一说,《卢米埃与四十大导》这部闷片。

这是一部闷片,但是凡是和编导相关的艺术生,都会在学校里被要求观看此片,有的还会要求写上个几百字的小作文。那么,这部影片有什么值得看的呢?

这一切要从1895年电影诞生之初说起。

1887年,有科学家提出一个设想,用一条连续感光的相纸连续拍摄,是否就可以拍摄视频了呢?第二年,大发明家爱迪生制作了一台Kinetograph摄像机,据称,该机器可在长达50英尺的软片上拍摄600多张画面,记录约1分钟的动态信息,被称为现代摄像机的雏形。

1894年,在当年的世博会上,爱迪生向世人们展示了其“电影视镜”,虽然只能放映30秒的时间,但是由于采用了现代胶片的形式,电影技术已经趋近于成熟。

时间来到了1895年的12月28日,法国的卢米埃兄弟拍摄完成了一部《火车进站》,并在这一天首次公映。在一个固定机位中,一辆列车从远处缓缓驶来,划过了银幕,驰向左下方,也向世人们打开了电影的大门。

120多年前,首次见到这种动态影像的观众们可都吓坏了,以为火车将会冲出墙壁上的荧幕,恐惧的四下逃窜。现在想想,可真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而路易·卢米埃尔则发明了“活动电影机”,并拍摄了50多部短片,用以表现1900年以前资产阶级的生活,娱乐,和当时的风土人情。

光阴荏苒,时间向前推进了一百年。

为了纪念电影诞生100周年,全球的四十位大导演受邀,使用当年卢米埃兄弟当年制造的摄影机,一人拍摄一部短片,并且有三个附加条件,1.影片时长需要控制在52秒,2.不能同步录音,3.最多只允许拍摄3次。

一切仿佛都回到了电影诞生之初,把创作条件人为限定在了无声电影时代,胶片时代。

而这部影片也在一直试图去回答这样一个问题,电影,究竟是什么?

在现如今看来,《火车进站》只是一段非常普通的记录影像,平平无奇,甚至,没有什么意义。但是在当年,这部影片却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揭示了电影的第一层面纱,只有进行过公开放映的影像才能被称之为电影,电影是一场集体性的社交活动,观众是创作的一部分,是创作的最后一环,好的影片能与观众产生共情,且,这种共情在集体聚集下会愈发的明显。

所以,影片把第一棒交给了法国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Patrice Leconte)。勒孔特用一段“动车进站”来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为卢米埃兄弟的法国老乡,勒孔特的这段画面放在开头显得尤为合适,他不仅迎合了电影学院派一直讲求的,师法传承,还揭示了电影的另一层面纱,时代的记录者。同样的一段主题,同样是火车进站,随着时代的变迁,火车头也在不断的更新换代,随之而来的,是熙熙攘攘的人群消失了,火车站显得尤为的冷清。

有时候,你不得不去感慨,这究竟是时代的进步,还是人情世故的退步?

电影,玩的其实就是光影和时间的艺术。我们通过蒙太奇去改写影像里的时间,为之赋予我们想要的含义。

既然说到了艺术,于是第二位导演Gabriel Axel便通过他的短片向我们展示了艺术的演进史。我们可以看到建筑、音乐、绘画、雕塑、诗、舞蹈、戏剧,以及电影。这正是我们所公认的八大艺术。同时,导演也向我们展示了这些艺术之间潜在的联系。

每一个受邀使用卢米埃摄影机进行拍摄的导演在创作个人短片前,都要接受采访,回答这样的几个问题:你为什么要拍电影?而Claude Miller的回答是,我想要被爱。

我犹记得在上大学时,在剧社里排大戏,第一次公演结束时,我的老师在黑匣子小剧场里,跟台下观众们分享时,说的话。

他说,人这一生,如果从没有走进剧场里看过戏剧,那么他的人生并不算完整。老师还说过,女孩子们以后要是找男朋友的话,一定要找一个爱看戏,喜欢看话剧的人,因为这样的男生再坏,也坏不到哪里去。

是啊,在戏剧里,我们学会了真善美,学会了爱与被爱。而至于戏剧和电影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后有机会,我会另起一页再说。

说回到这部电影,Claude Miller在他的短片里,也通过一个微型小品来回答了这样一个主题:爱与被爱。诚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爱人的,我们因为生活所迫,因为世俗红尘,我们总是会自私的想着先解决自身的问题,而对一旁弱小女孩的需求置之不理。但只要我们坚信爱,那么最终也一定会收获到一个爱你的人,他会为你停留,将你捧在手心里,让你肆无忌惮的骑在他的身上,无条件的信任他。

接力棒交到了下一位导演Jacques Rivette的手中,而Jacques Rivette在拍完了他的短片后直呼,这太TM短了,太短了,完全不够拍啊!

是啊,规则是,只允许你拍52s长的影像。因为回到电影之初,处女作《火车进站》影片的时长就只有52s。当时由于使用的是手摇的放映机,影片的帧率一直维持在12-20帧/秒之间,同时,一开始的电影,其实是没有声音的,在放映时,通常需要在现场再实时的进行配乐,有的还会再安排一名电影解说员,对画面里的故事进行配音或者是解说。由于有时候会存在词不达意,或者看图说瞎话的情况,这也造就了早期黑白默片一种特殊的幽默风格。

甚至可以这样说,正是受这些技术条件的限制,才会诞生像卓别林这样的艺术大师。

但是,同样身为创作者的我们,如果只给你52s,你能说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52s,甚至都无法完整的拍完一场戏,也无法展开来,做什么情节点的设置。但是每个受邀的导演们依然给出了他们心中的答案。

Michael Hanekel的回答是,记录。他拍摄了一段电影诞生百年这一天的新闻集锦。

Fernando trueba则更进一步,他希望将之拍成一段证词,用以回答西班牙的某种社会问题。

那么在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电影作为文化产品,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其除了具有经济效益外,还具有社会效益。好的电影作品往往具有极大的社会影响力。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一直坚持,文化产业,要把其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那么你对广电总局/电影局严格的审查和备案制度也就能试着理解一点了。

来到Merzak Allouache,他的回答是,好奇。他将摄影机当成了一面镜子,那么行走的路人在看到这样一个新奇玩意时,他们会作何反应呢?

Jaco Van Dormael则通过他的短片,向我们揭示了电影的又一层面纱,我们通过影像来塑造真实,而不是真的真实。需要注意的是,这里和我们一开始所说的,电影的本质是求真,其实并不矛盾。

我们可以看到,在镜头下,这对恋人相拥亲吻了50多秒,而一旦离开镜头,我们通过照片,可能会得出两人可能素未谋生,背道而驰。那么也就是说,刚才的那段亲吻,其实是导演想向我们说的故事。

这其实也揭露了摄影的三大要素:1,镜头所捕捉到的故事,2,具有纪念性的时刻,3,创作性和想象力。

Hugh Hudson则在他的短片里,对广岛,二战进行了反思,这同样的展示了电影的另一个维度,关照和反映现实。我们总会在一些电影作品里,学会些做人的道理。

而在这部电影里,我们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我们的国师,张艺谋导演,这也是整部电影里唯一一个受邀的中国人。但是,说实话,张艺谋的作品却是我在这其中看的最尴尬的一部短片,没有之一。

首先,在影片中你可以看到,张艺谋像是接到了某种组织传达的任务,还专门带了一群人在会议室里讨论研究了好半天,大家一起围着这个卢米埃摄影机把玩,像是没见过什么世面的裹脚老太太。

接着张艺谋导演所带来的作品,给人最直接的反映就是,用力过猛。他甚至是全片里唯一一个拿着打板,数着8场8镜3次的导演,拍摄的画面也了无新意的选择在了最能代表中华文化的长城上,影片甚至流露出了某种荒诞,两个身穿古装扮相的年轻人上一秒还在拉着二胡,翩翩起舞,下一秒就把衣服全部扒光,玩起了摇滚和霹雳舞。而画面外,张艺谋老师则一直在数着秒,26,28,30……

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魔幻现实,其实也反映了我们的某种特殊的国情,我们一直崇尚集体,喜欢大操大办,一遇到什么事,总是乌泱泱的一帮人一拥而上。在面对卢米埃的这份命题作文的邀请前,作为唯一的中国人,张艺谋有太多的话想要说了,他想要向世界去展示中国,所以他选择在了长城拍摄。为了展示中国的过去和现在,他选择让两位演员在影片里完成了从古装到现代的换装。但是张的骨子里其实是具有反叛精神的,所以他还选择了摇滚,但是这样杂糅的结果就是,短片显得不伦不类,成为了整部电影里的异数。

而反观国外的其他导演,他们则更多的把这次拍摄当成了一场游戏,最低只带了1-2名助手,协助拍摄,更多的,其实是导演自己一个人的创作。而他们的关注点也停留在了爱,希望,和平,生命这些人类永恒的话题上,不显山不露水,反而拍出了很多令人反思的作品。

这种东西方创作上的异同,也是值得我们创作者们去思考的问题。我们有时候,总是太急于去说好一个中国故事了,到哪都是中国名片,文化国宝。到头来,也就留下了京剧,长城,功夫,熊猫这样的刻板印象,但这并不是文化的软实力。而在那些普世的命题下,我们留下的回答极少,这也就导致了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上,我们一直相对处于劣势。

(保命要紧,也给张艺谋老师道个歉,我只是就着作品就事论事,如果我们不急于去讲中国,而是回到故事本身上来,我们是不是能说一个更好的故事呢?那么到时候,我们传递中华文化的目的是否也能同样的达到呢?)

相反的,Abbas Kiarostami的作品可能是这其中最好的一部短片。他通过煎鸡蛋这样一个平平无奇的生活中的日常情景,加上人物的对话(电话录音),向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事件,同时制造了悬念,留给了我们无尽的遐想。和张艺谋老师的作品相比,是否就显得高下立判了呢?

由于时间和篇幅的原因,还有很多导演的作品这里就没有再继续往下拉了。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自己去看一看这部闷片。它可以帮助你更好的理解,电影究竟是什么?

最后想说一说,如果有一天有机会,给到了我一台卢米埃的摄影机的话,我会拍些什么?

我想我会用这52s来说一个迎接新生命的故事。一个产房外,丈夫在焦急的等待,产房内,几经周折,孕妇终于将孩子生了出来,丈夫闻讯,兴奋又激动,夺门而入,并亲手给孩子剪下了脐带。

以上。




在影视工业网·幕后英雄APP关注我,合作交流

本文为作者 丁明杰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7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