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析1917同期录音操作细节

2020-06-20 09:35

一 个 严 肃 讨 论 同 期 录 音 的 公 众 号


之前我转载英国录音师Stuart Wilson在电影1917的调音台操作视频,业外人士大多表示简直是在调音台上演奏「野蜂飞舞」,业内人士也表达了各自的看法,甚至觉得有作秀的成分。



其实尽管我们能看到很多电影的幕后制作花絮,但大部分仅限于话筒员的工作,因为视觉上更有冲击。


而同期录音师的工作是幕后的幕后,常常戏称自己只“坐台”,不“出台”,能看到国外同行的操作细节实在是非常难得。为此,我找到影片的对应段落,并根据视频中的同期声,逐句台词的分析了每一个细节,整理其中相对关键的部分,和大家分享交流。



Stuart Wilson用的是订制的9推子SONOSAX的SX-ST调音台,这个调音台有一个非常棒的功能,在推子左侧的电平表可以同时显示推子前和推子后的电平


通过这个电平表,我可以更为方便的判断每个输入信号的情况以及录音师对其所做的电平控制。





首先我们可以看一下整场戏的走位,由于影片几乎完全在斯坦尼康上拍摄完成,又是在狭小的前线指挥所中,话筒员的位置恐怕非常难找,一个话筒员能站下就很不错了。这场戏主要三个人的台词:男主,卷福和副官,话筒杆能否在这么狭小的空间里快速移动,给到每个演员,同时避开可能会产生的话筒影子,这非常考验话筒员,在每个演员身上安装无线话筒是必须的。


另外后景还有几位军人会有一句一起说的台词,可能需要固定隐藏一个话筒(Plant Mic)在他们头顶,未必需要话筒员。





视频对应的影片开始处,是带背的中景推至两人中景,男主画外恳求卷福看信,这段台词音量较大。


视频开头,录音师快速的拉下了右侧所有的推子(之前台词推起来的),保留最左侧的(唯一看不到电平表的一路),这一路基本可以判定是吊杆话筒,这几句台词基本只用了杆的声音。


仔细看的话,会注意到录音师还保留了一部分7路的推子,我认为主要因为后面有一个拿信的动作,需要话筒随时推出来,而且杆现在给的是画外,需要有画内的话筒补充一些。由于台词音量较大,录音师并没有再推出无线话筒作补充。




这是卷福拿信的动作,可以看到录音师把杆的推子拉了下来,我据此判断话筒员估计动不了杆,这些动作的声音只能主要依靠卷福身上的无线来拾取。


另外提醒一下,这场戏演员不多,但9路推子几乎都用上了,主要原因是三位有台词的演员,每个人身上都有两只无线腰包,这在录音师的访谈里也提到过,主要是为了保证动态(一只低电平一只高电平),以及信号连续稳定。

不过录音师只混了其中一只无线。


从视听语言的角度再多嘴一句,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声音来自于画面“內”,男主画外说话,那封信也几乎都是在画外拆开,观众所见与所闻一直处于“错位”的状态,从而会有一种对于声画“合体”的期待,下面的“合体”也正是这个段落的一个小高潮,卷福终于在画面內讲台词了



镜头从之前的小全已经推至卷福的近景,观众的期待也有了一个“解决”,声画同步了。


录音师保留少量杆的声音,主要是推的一只无线,音色还是相当不错的,可以看到推子后比推子前的电平略高,说明通过推子给出了一定的增益。


此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卷福右侧的那一路,录音师用小指在控制推子,可以看到已经有表,而且不小,推子应该已经在0dB左右,为什么呢?


副官在画外快速的回应“Yes, sir!",录音师的小拇指非常及时的推起,并立刻拉下去,这一组动作相当的亲切,在两只话筒对切时,并不需要把那只没台词的话筒完全拉下去,而是保持6dB左右的差别,就可以较大程度避免相位问题,并且不会因为推子切换的行程太长而出现声音的中断感。


这里不得不说,威老师处理的非常棒,听感上十分连贯自然,而且用的是


小指



下面回归正题


副官收到指令后出画,机位也跟着副官摇到男主。

前面提到,卷福背后的几位军官的声音,应该通过一只隐藏的固定话筒(Plant Mic)拾取,用的是第9路。


这一路并没有推太高,因为是画外,而且我们回顾前面几个截图,可以看到它的位置基本没动,我的理解是这只话筒同时也是用于拾取空间感的,它的声音可以在拆信之前听到,威老师推起了9路推子到0dB,然后发现没人出声,过了一会又拉下去了。我个人猜测,很可能之前的拍摄是有一些动静,但这条又变了,把威老师忽悠了。


我们也可以顺便亲耳感受一下优秀制作的电影对于现场噪声的控制




卷福再次入画,讲台词。此时威老师把1路推起,其它全部拉掉,我们听到的是纯粹的杆声


音色实话说并不太理想,这进一步验证我的猜测,这场戏话筒员非常难,很可能当时只能把方向掰过去,但角度不太好。威老师也非常机敏的,静静等待第一句台词结束后,趁空快速的切换到了无线话筒。正巧卷福也低下脑袋,尽管台词音量不大,但质感和信噪比都非常棒!



机位继续跟着男主来到指挥部门口,后景的士兵走动显然是个问题,我们在同期声里也可以听得很清楚,不过比例还算是可以接受的。


威老师继续使用无线作为主话筒,除了后景的走动外,画面上沿高,演员还带着头盔,都会影响吊杆话筒的角度和录音品质。




轮到男主的台词,威老师把两路无线都推起来了,我这里并不太确定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似乎是为了补足一些音色,听感上这几句台词本身音量比较小,但混合的音色也很好,无线话筒的位置相当理想。







分析到此,我暂时不作总结,因为可能会有太多个人的观点,也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抛砖引玉,和大家一起交流,如果有可能的话,会在续篇中作更多的分析。

为此,我特意开通了小程序留言功能希望能听到大家的声音!!




最后再唠叨两句视听语言,因为整段都是通过摄影机的移动来实现景别的切换,这使得原本在后期剪辑处理的声画关系被前置到了拍摄阶段,影片非常自然的通过演员的走位带动机位的变化,通过画外音来调动景别的变化,每一句画面內的声音都像被加了重音,而画外的声音处理,包括现场的台词和后期处理的画外音(可以仔细对比同期和完成片),潜移默化的将观众带入影片的叙事空间。






“声理未声”是一个严肃讨论同期录音的公众号,并售卖甄选好货。欢迎关注。

本文为作者 声理未声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7524

声理未声

点击了解更多
一个严肃讨论同期录音的公众号
扫码关注
声理未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