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社群直播笔记】闫刚:“戏在内心”关于电影审美特征的思考

2020-06-05 22:46

因为是实时记录,所以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建议大家加入编剧社群,去看回顾。


1 电影是画面的艺术,其次是声音(音乐、音效和对白等)。电影根本的特征决定了后面的东西。

2 视听语言构成的标准,导致了后面电影剧本的走向。

3 最早的国内剧本叫剧本小说,类似苏联的剧本。美国的剧本,基本没有任何的描写,只有动作、对白,像是对电影的文字性还原。

4 人物的动作是电影的核心,还有人物的语言、交互的关系、不断演变的矛盾。后来就有了对观众进行潜移默化暗示的特征,在相对简短的时间段里,采取一切能借助的手段,让观众在不经意间接收到,和观众进行短暂的沟通交流。

5 有了电影以后,我们第一次可以近距离观察别人不为人知的、隐秘的情感(?这里没听清)。

6 是哲学上的、情感上的、心理上的思辨,还是商业电影为了抚慰你、提供让你情感宣泄的手段,如果是后面的部分,计算机是可以完全做到的。

7 结构是编剧的手段,分配时间长度,和观众进行交流。让你先看什么、后看什么、故意看什么、忽略什么,把人物在这段时间内产生的情感一点点释放。

8 最成功的的电影,让观众沉浸其中,体验到一种生活,这是个好的电影。让观众跳出来思考的,是一种失败。

9 我们总是说不好的电影没有文学性,那文学性是什么?文学性有一个标准,就是一直在写人类的灵魂,写人类的心灵。

10 编剧合作最好是两个人,多了容易乱。要提前写好分场,讨论好关键的台词、细节等。和汪海林老师合作的时候是交叉写的,一人写1、3、5集,一人写2、4、6集,这样可以严丝合缝。

11 消遣式的看电影再多也没有用,多看经典作品,哪怕半年只看一部。

12 不能脱离情境写人,既要有这个场面,又有形成这个场面的原因,这个原因可能是人。好的情境是有背后的用意的,选择展现人物关系表现力最强。

13 电影的前十分钟,像是一个路标,建立观众对影片的兴趣。如果能引起观众强烈的同情、好奇、愤怒等,就能吸引观众往下看。要告诉观众会看到什么样的影片、人物要有悬念、引起观众对人物的好感(让观众关心人物)。

14 巧合,只有你出现在片头的地方才凑效。故事从巧合开始,是没有问题的,但接下来再次使用这个手法,观众不会信任这个巧合。(老师接下来又举了个喜剧的例子,都是巧合组成,但很有趣。)

15 要在规则中让一切变得可信。


本文为作者 王梦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6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