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技巧】对话场景的正反打镜头
对话密集的场景会拖慢电影的节奏,而正反打镜头能将其拯救出来
什么是正/反打镜头?
在电影制作的头15年左右,正反打镜头还没有被当做一种风格策略来应用;那个时期流行的是所谓的人物场景造型风格,用一个单镜头来表现整个场景。到20世纪10年代后期,它已在美国长片中司空见惯。此后不久,正反打剪接为整个世界所采用。这样的镜头剪辑后会给观众一种影片的连续感,就好像是跟着真实的时间线发生的一样。那么该如何拍?
(卡萨布兰卡)
正反打镜头时,最少要用到两个摄影机。依照轴线原则,摄影机都在180度(虚)线的一边,每个摄影机对准一个演员。最常用的就是过肩镜头,提示角色的存在。
下一个镜头,可以转到另一个过肩镜头作为反应镜头,也可以让第二个演员的景别更小一点。通过使用至少两部摄影机来拍摄同一场表演,剪辑师可以自由地选择剪辑点,也让片子的观感更好。
下面几个案例是对正反打镜头的创造性使用
1. 使用模拟光
《教父》的开场展示了正反打镜头的完美运用。导演科波拉和摄影戈登·威利斯让影片开场笼罩在一片黑暗中。我们听到声音之后,包纳萨拉从黑暗中显现。当他继续说话的时候,镜头再缓慢拉回到过肩镜头交代了教父克里昂。这个变焦长镜头堪称完美,人物所处的空间和近景的教父逐渐显露出来,但仍然是背影,增加了悬念。
包纳萨拉靠近教父克里昂,在他的耳边低语。两个角色在黑暗中几乎充满了整个画框,这暗示了整个对话的本质。——这个开场是个绝佳例子,关于如何运用正反打镜头去建立场景和整个电影的调性。
2. 创造性地拍摄单人对话
在2002年版的《蜘蛛侠》,我们看到诺曼·奥斯本与他的另一面——绿魔对话。导演萨姆·雷米和摄影唐·布吉斯运用镜子这个道具去拍摄由一个演员完成的对话。场景始于奥斯本听到了声音,然后他在镜子里看到了自己——绿魔侠向镜头走来。诺曼再向镜子前走,完成了一个过肩镜头。
摄影机缓慢推进到更小的景别。这样,观众就能意识到奥斯本不止是与自己对话,而是另一面的显现。
3. 移动构图
在《黑暗骑士》的这个画面里,可以得到一个很简单的正/反打镜头。但这个镜头关键在于摄影机的移动。高登和小丑处在阴影之中,随着两人之间的对话越来越紧绷,镜头推进。但摄影机的运动很平滑,暗示着一切仍在控制之中。
一切随着蝙蝠侠的出现改变。一开始是标准的正反打镜头,但镜头开始变得晃动,暗示着开始失控。在镜头的最后一个部分,正反打镜头开始变为手持,变得更加不稳定。伴随着音乐扬起,强调了小丑已经开始全面影响蝙蝠侠。
4.不改变机位的前提下改变景别
《华尔街之狼》是个很疯的电影,这个场景非常具有代表性:乔丹·贝尔福特和马克·汉纳之间的会面。马丁·斯科塞斯创造了一个经典的正反打镜头。他将角色放在镜头的两边,以保持对话的流畅。
但是斯科塞斯在拍摄时做了一些改变。在画面的开头,汉纳的镜头非常广,交代周围环境。然后汉纳向前倾斜,变为近景镜头,没有移动摄影机。这种方法能够保持背景的动作,同时让观众和贝尔福特一样保持在与汉纳相同的距离,保持对话的私密性。
5.有效地运用“荷兰角”
正反打镜头是一个让对话进行下去,并看起来很真实的传统手法,但有时候剧本需要打破常规,特别是在拍《碟中谍》这样的惊悚片。
通过荷兰角,德·帕尔玛反映了伊森·亨特的感觉——他发现一切是个局。这反映了这并非是影片的全知视角,而是亨特的主观视角。让这个正反打镜头更有力度的是,当Kittridge的角度变为正常之后,亨特仍然保持着荷兰角。这是越轴拍摄的很好例子,去捕捉角色的逐渐加剧的情绪和内心的挣扎。
编译/cherry 转载请标明出处“影视工业网”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5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