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剪辑?读书笔记|《眨眼之间》

提问自我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需要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尝试着去解答这个问题。

交卷以后,我的心情会陷入一种短暂的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来自于——自嗨。自认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变成了一个更好的自己,但事实是怎样,我不知。


不过为了这样短暂的愉悦感,所以还是不断的尝试着问自己一些问题,然后自己去寻找答案。

最近在学习剪辑,除了基础的技术,还想明白这件事的终极意义。

所以如今在思考一个问题——


剪辑是什么?      

要弄清楚剪辑是什么,首先就得弄清楚,电影是什么?

因为剪辑这个工作最终呈现的样子就是一部影片。

一部片子由故事内核出发,被编剧、导演、摄影师们千辛万苦的转化成大量的视频素材。

然后导演抱着这堆素材去找剪辑师。

“来吧~给我搞一部完美的电影出来。”

一部完整的影片,需要有完整的故事,清晰的逻辑,最重要的是这部片子展现的情感,传递出怎样的价值观。在观众的心里激起怎样的涟漪,包括视觉,听觉,精神冲击,内心波动依靠着后期剪辑工作最终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这是个人目前对于这个事情的认识,对不对再说吧)


电影这个词      

在百度上的解释是: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至于超越其他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说得有点绝对了,不过也无所谓,今天关注的话题是剪辑师

平时我们看电影,一般只记得这部电影叫什么,有什么主演,更多一点的记一下谁是导演,基本上没人关注这个电影的剪辑师是谁。哪怕是资深的影迷也不怎么关注。

他叫沃尔特·默奇      

沃尔特·默奇就是一个出名的剪辑师,我也只是通过《眨眼之间》这本书了解的。这本书我也是看一些剪辑师推荐的,类似红宝书。


沃尔特·默奇工作的时候始终以站立的姿势剪电影,他说:“剪辑是一种手术,你见过哪个外科医生坐着动手术吗?剪辑也像是烹调,也没有人是坐在炉子边烧菜的。最重要的剪辑是一种舞蹈,完成的影片是浓缩、结晶的舞蹈。你什么时候看见过舞者不是站着跳舞的?”

各种职业之间的比较是共通的,最核心的还是对待自己这份事业的态度。


剪辑要有自己的主见      

“真正对每条素材的可能性形成足够鲜活的认识,你必须不停地敲打自己,你要保持新鲜感,看到美妙的和不那么美妙的东西,并做好记录。”

默奇认为一部电影要经过五次写作,有五个不同的作者:第一次是编剧;第二次是导演和演员;第三次是摄影师;第四次是剪接;第五次是声音合成。

每一次写作都将一种独特艺术的独特思考特质灌注进影片。


剪辑师在剪辑电影的时候应该找到一个剪切点,那是从一个镜头转向另一个镜头的时刻,他应该看起来完全自然、简单、不吹灰之力。就像是我们大多数人都在寻找,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我们自己与外部世界之间寻找一种内在的平衡与和谐。


即是多      

剪辑师,你想要给你的观众怎样的感受?

剪辑师是观众的特使,在剪辑的时候,应该只看画面内存在的东西,就像观众一样,只有这样,画面才能从制作现场的境况中解放出来。剪辑的工作,一部分是预先考虑观众的思维,一部分是控制观众的思维。

在看完影片之后,人们最终记住的不是剪辑,不是摄影,也不是表演,甚至不是故事,而是情感,是他们的感受。

剪辑师要做的是尽力把“导演以为有什么”和实际有什么“区别开来。永远不要放弃关于电影的终极梦想,但是要努力看到只在画面中存在的东西,让这些存在的画面去打动我们的观众。

剪辑师和导演一个作为倾听者一个作为做梦的人相互的协作,成就一部完美的电影。而在剪辑行业中,剪辑师冷静深思和不张扬的个人修养以及剪辑在整个电影工业中的历史地位决定的。

作为剪辑师的另一个任务,就是要把自己侵淫在好演员的表演带来的节奏感中,并且找到方法来把这种节奏延伸到表演未能到达的那些地方,从而使影片节奏在整体上是一种对那些思维情绪变化方式的深入演绎,而要到达到这一点,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有意无意地观察演员什么时候眨眼。

每一段序列里都有代表着这段视频的最经典的画面。在最微观和最宏观的尺度上,建立起一种有趣的、保持一致的情感与思想的节奏来,让观众信任并把自己全部交托给电影。

一部剪辑优秀的好电影会让人感到,它仿佛是观众自己思想情感令人激动的深化和延伸,所以他们会把自己投入到电影里去,就像电影把自己交到观众中去一样。


剪辑的六项原则      

一个理想的镜头切换,作者的观点是需要满足六个条件。

(1)51%的情感:忠实于彼时彼地的情感状态;

(2)   23% 的故事: 推进故事;

(3)10%的节奏:发生在节奏有趣的“正确”时刻;  

(4) 7%的视线:照顾到观众的视线在银幕画面上关注的焦点的位置;

(5)5%的二维特性:尊重电影画面的二维平面特性,即通过三维空间通过摄影转换成二维后的语法(比如180度轴线);

(6)4%的三维连贯性:尊重画面所表现实际空间的三维连贯性(人物在空间中的位置和其他人物的相对关系)



不要用牺牲情感性来照顾故事,

不要牺牲故事来照顾节奏,

不要牺牲节奏来照顾视线,

不要牺牲视线照顾平面性,

不要牺牲平面性来照顾三维空间的连贯。


-end

NOLANBAOBAO

北京


本文为作者 温选良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3930
相关文章

沃尔特·默奇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