尝试的意义 ——做完齐虹老师作业后的感受(张斌)

作者介绍:张斌,影视工业网摄影师社群会员。

会员ID:107cine.com/pubpro/812880/


作为一个半路出家的摄影人,一路上基本都是在自我摸索着成长,很少有机会能够向专业的老师进行学习。这次在完成齐虹老师3月17日的第二次直播课后作业的过程中,收获颇多。

1、不试只是看客,多尝试才有机会。

最开始,只是想着完成下作业,利用家里现有的一些家用的灯光布置了一下,然后开始用各种透明的、半透明的物体尝试,酒杯、奶瓶、壶盖等等,无意间用很多年前朋友送的一个生日礼物透明钢琴造型的八音盒,尝试出了能够模拟《一代宗师》中的分形效果,但是那会的感受并不深,也只是高兴能模拟出来,却没有思考过为什么和怎么样。第二天用前一晚测试的三个道具,玻璃碎片、奖牌、高脚杯在自然光下拍了一组砚台的对比,算是交了作业。本以为就这样过去了,没想到在21号意外的接到影视工业网的老师通知,收获了和齐虹老师的连线交流的一个机会,通过和齐虹老师的多次交流,才有了能在工作中运用到的更多感悟。

2、作为摄影师,永远要注意画面是否能够带来美感。

和齐虹老师的连线交流,非常激动,应该是第一次和如此级别的大师进行交流。当时齐虹老师提到用高亮的物体可能会有不一样的效果,连线完就进行了第二次的拍摄,本来想着是和前一天的砚台一起对比,结果在一顿操作猛如虎的拍摄下,也弄明白了原来出来的两个主体都是光通过道具折射后的成像,并不是之前想的一个是真实的,一个是道具折射的,而且成像的位置比实际位置更高。但是却忽略了画面的美感,结果交上作业之后,齐虹老师的一句这组挺好的,事都说清了。就是感觉画面不太美。一句话惊醒了我。作为摄影师, 我们的责任不是光把事说清,而且画面要有美感,要不然为什么要我们来拍,这一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时刻用来提醒自己。

3、?‍摄影师拿上机器才能成长,反复的大量练习是试错成本最低的成长方式,而且能够把偶然发生变成必然发生。

第二次的拍摄没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而齐老师仍然重复了一句,让高亮的物体在暗的环境下可能会有不一样的变化,然后晚上吃完饭就重新布了光,试了好几个物体后,选择了茶杯来当主体拍摄,然后拍着拍着就上头了,到晚上12点多,拍了100多条,拍的过程中就一直在想为什么齐老师会这么说。不断的调整,从左边分形、从右边分形,换道具等等,直到最后不断的微调位置,发现了对分形出来的主体的高光部分的影响,而且能够自如的控制这种变化才停下。而实际的工作中,也从来没有把一个镜头这样反复拍到上百次过,毕竟工作不是学习,需要的是能够迅速的应用。

(毛笔拍摄成品C组-加道具后成像位置 )

4、遗憾的美,在于能够引起反思。

    在拍摄完整理素材时,发现最后试出对高光部分影响的几条,因为换道具改变了位置的原因,导致茶则的光产生了变化,有点抢戏。通过这一点想到,也许是因为连续四个小时不停的拍摄同样的内容,让自己产生了懈怠,但是这样的心态如果带到工作中,造成的损失会更大。同时在其中一次的变幻效果时的拍摄中,出现了电线穿帮的情况,看到这条的时候也想,如果当时布置的时候认真一点,严谨一点,把线走的更好一点就好了,可是没有如果。虽然当时电线不影响刚开始的布置和拍摄,但是在产生变化的时候,影响就出现了。如果这样的状况发生在工作中,同样是损失。也许是因为思想上没有把练习当成工作来做,产生了懈怠,布置时有点随意,但是,更应该把练习当成工作来做,毕竟,学习和练习都是为了能够在工作中产生用处。


  5、遇事多想一步,而不只是拨一下转一下。不要因为稍有所获就沾沾自喜,持续的探索才能有所掌握。

第三次的作业交上去之后,齐虹老师又提到了如果改变下光孔大小和用手机拍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然后就又进行了一次尝试,而这次的尝试,对如何产生分形效果有了进一步的掌握,而且让自己拍完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因为挂机的是个变焦头,拉到长焦后,最大光圈只有4.0 所以试完后又用一个安琴早期S41的定焦头拍了一组,最大光圈在1.4 。两组都试完后发现光孔的变化主要在光孔越大,拖尾拉丝的效果越弱,而且拉丝的范围越大;光孔越小,拖尾拉丝的效果越强,拉丝的范围越小。

而在试完光孔变化后,又用手机拍了一下,然后又想,老师为什么让我用手机拍,所以又重新拍了一组对不同焦距的对比。

   焦段带来的变化是:越朝广角分形出来的成像越实越清晰,而且两个成像之间的距离越小;越朝长焦方向分形出来的成像越虚越模糊,而且成像之间的距离越大。

在拍完不同的光圈和焦距带来的不同变化后,才算是真正的对如何拍分形的效果和对手里这块道具有了一定掌握。同时也让自己懊恼,为什么之前没有想到尝试改变光圈和焦距呢,距离和光孔大小同时都是能够改变景深的元素,而借前景的方式同时都是对景深的运用,为什么没想到呢?也许是稍微有了点收获就沾沾自喜,也许是思维没有发散开,也许是压根没有往那里想,而通过对这些的思考算是有了一种顿悟吧,好像就一下明白了点什么。

然后就又尝试了在85mm下用不同棱去尝试做分形效果,最后判断是因为棱的夹角大小和厚度不同分出来的两个成像之间的距离不同,而最后把琴盖中间点放在中间,各条棱都用上,同时分出来五个。如果没有齐虹老师前面的几次点拨,估计也不会想到再次这样去尝试。

6、带着工作中的习惯去练习,把练习的结果更好的运用在工作中。

    这次拍摄的练习结果也有发朋友圈,然后好几个朋友问是不是在练习多重曝光,然后我回答不是照片,是视频的截图,因为拍摄的时候是下意识的拍成了视频,包括第一天刚做作业时的布光也是一样,因为工作就是拍视频,所以才会在做作业的时候选择拍视频而不是照片,而回答完问题后,也才思考了这个问题,练习是为了更好的运用在工作中,如果是平面摄影师,可能会更多用闪光灯来解决光的问题,可是拍视频会想着怎么样去布光。所以,所有的练习都应该像工作一样去完成它,这样才知道该怎么在工作中去运用。 

最后,对齐虹老师和影视工业网的各位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但是老师如果没有你们,我不会这次作业中有这么多的收获,也希望同学们能在课程中有自己更多的收获。跟着老师学习的好处就是有人能在恰当的时机给你点那么一下,而就这一下,就能让自己比平时的自我摸索多太多的收获。

本文为作者 幕后英雄—薄荷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3817
相关文章

今天电影学院

查看更多 >

中国摄影师优享社群-1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