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电影,一个画面:教父(1972)
之前有网友分享过类似的一个专题,不过这篇文章和“一部电影,一个画面:你会选择哪一帧?”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单纯的分享电影里你认为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画面,可能是件很轻松很娱乐的事情,但是通过一个画面深入分析一部电影却不那么容易。当然了,这两种分析,都要求你对提到的电影场景如数家珍。
Reinout van Schie自己就开通了一个博客,专门用来分享他关于“一部电影,一个画面”的见解和赏析,今天就先为大家带来他关于经典影片《教父》(1972)的分析。
文章来源:https://refractionsfilm.wordpress.com/2012/12/29/the-godfather-1972/
翻译:林凤君
校对:吴晓辉
转载请注明来源影视工业网,感谢!
啊,《教父》(1972)。多年来它一直是我挚爱的“最佳电影”。尽管部分原因是它的“酷”(在那么多有力竞争者,如《公民凯恩》(1941),《北非谍影》(194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或《乱世佳人》(1939)当中,教父绝对是最酷的一部,尤其是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无可否认,它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作品。很少电影能有这般吸引人的角色、惹人注目的形象和基调。
当然,《教父》共有三部,我觉得三部都非常出色。迈克·柯里昂的兴衰成败从头到尾都令我沉迷,每看完一次都令我心力交瘁。这些电影是电影迷人魔力的典范。就算在每个单独领域,如摄影、配乐、表演或编剧,《教父》也臻于化境。
在摄影方面,《教父》系列一直依赖着摄影师戈登·威利斯。给不熟悉他的外行人一点提示:威利斯拍过《教父》三部曲(1972-1990),《总统班底》(1976),《安妮·霍尔》(1977)和《柳巷芳草》(1971)。这些都被公认为现代电影的经典。所以,是的,这个人是很牛没错。
摄影师戈登·威利斯
教父是一部充满宏伟壮丽场面和镜头的电影,每一个场面、每一个镜头都独一无二并令人难忘。从那个沉默的开头中博纳塞拉对唐·柯里昂的恳求,到迈克在杀死仇人索拉佐和麦克拉斯基之前紧张的脸部特写,再到最终一切崩毁的结尾镜头,这部电影充满了艺术性。老样子,我将马上分析我最爱的镜头。首先,让我们看看《教父》的总体摄影。
灯光,阴影和“那种黄色的影调”
戈登·威利斯的作品中有一样东西十分美丽,并且也体现在我所选镜头中——对比度,他把光与暗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多室内场景,包括唐·柯里昂的办公室,都沉浸在黑暗之中。角色在光明中穿梭,但总有部分被黑暗遮掩。一个有名的镜头是,威利斯从高处的天花板照亮马龙·白兰度的脸,在他眼睛上创造了高对比度的阴影,令沉思着的白兰度更加难以捉摸,因为我们从未真正见过他的眼睛。
那份黑暗与室外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室外,所有东西都沉浸在鲜明的暖色和饱和的灯光中。可是,你绝不会感觉不和谐。光暗之间的转换永远流畅自然。摄影的一致性延续到了第二和第三部,并跨越了数十年的叙事时间。有时候,这种普遍出现在《教父》中的琥珀黄色外观令威利斯受到赞扬,而明显地,他使用滤镜或布光去实现这种暖色调的行为亦时常受到质疑。
威利斯曾经说过:“他们以为能透过抄袭其中一个元素去复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事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布光,那种色调不会起作用,而那种灯光如果缺少漂亮的美工设计和服装也不会有用。所有视觉元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爱那句话,因为它很易懂,但却很容易忘记。电影包含了许多学科。它是各种元素的集合。那个意义上的摄影并不只是摄影机、镜头和光线。它同时是布景设计、化妆、服装、表演,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音效设计。要得到某一种“形象”可能取决于镜头的选用、以合适的设置去完成某些运动、以特定的颜色和材质去装扮布景和以正确的布光去照亮布景和演员。在这个数字化后期制作和Instagram风行的时代,许多此类元素或许会经常被忽视。
主题式摄影
除了威利斯在《教父》中的绝美功绩,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使用摄影去启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潜在倾向。当然,我们应该把它称为戈登·威利斯和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间的合作,因为这种充满创意的想法往往在合作当中诞生。
其中一个例子是前面提到过的难以捉摸的感觉。维托·柯里昂的难以捉摸是由打在他脸上的灯光所塑造的。同样地,迈克·柯里昂儿子受洗礼的镜头与迈克残杀对手的镜头相辅相成,体现出在他心中道德已死。之后,第二部中也有这样的暗示,迈克尔在他哥哥背诵万福玛利亚的同时下令要杀死哥哥。这部电影充满了强而有力的比喻意象。
一个镜头
然而《教父》中用视觉把故事讲得最引人入胜、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是第一部的最后一幕。就是那个众所周知的时刻,当迈克完完全全真正地对自己的妻子封闭起来,并由此断绝了自己与合法纯良的未来的最后联系。以下就是这个镜头:
当他的妻子,Kay,终于质问迈克他做什么生意,质问他是不是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卡罗时,迈克向她撒了谎并安慰她。Kay暂时得到了宽慰,离开他的办公室去为他们拿杯酒。当她站在走廊的时候,她回头看到迈克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职员”的敬礼,而且“职员”们敬称他为这个家族的“新教父”。其中一个“职员”,Al Neri走到门口把门关了。然而就在门关上之前,画面切换到一个倒退的镜头:房门关上时,Kay盯着镜头,而黑暗则慢慢地溜进画面中。她被关在房门之外。
这就是我所指的以视觉叙事,一个视觉画面通过它的寓意导出整个故事。照字面解释,Kay是被关在了门外,但你会感觉其中意味更加深长。它揭示了迈克尔现在已经成为黑手党一员,并完全与外界分离。它意味着迈克尔和Kay现在已经分离,若不是婚姻上,至少是信任上。这种效果是利用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巨大反差来营造的,它贯穿整部电影,随处可见。
这张图像虽然只不过是一抹黑,但在故事中是那么重要,那么有标志性。它的确是最伟大的镜头之一,也是电影的绝佳结尾。
Reinout van Schie自己就开通了一个博客,专门用来分享他关于“一部电影,一个画面”的见解和赏析,今天就先为大家带来他关于经典影片《教父》(1972)的分析。
文章来源:https://refractionsfilm.wordpress.com/2012/12/29/the-godfather-1972/
翻译:林凤君
校对:吴晓辉
转载请注明来源影视工业网,感谢!
啊,《教父》(1972)。多年来它一直是我挚爱的“最佳电影”。尽管部分原因是它的“酷”(在那么多有力竞争者,如《公民凯恩》(1941),《北非谍影》(1942),《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或《乱世佳人》(1939)当中,教父绝对是最酷的一部,尤其是对于一个少年来说)。无可否认,它是一部不朽的电影作品。很少电影能有这般吸引人的角色、惹人注目的形象和基调。
当然,《教父》共有三部,我觉得三部都非常出色。迈克·柯里昂的兴衰成败从头到尾都令我沉迷,每看完一次都令我心力交瘁。这些电影是电影迷人魔力的典范。就算在每个单独领域,如摄影、配乐、表演或编剧,《教父》也臻于化境。
在摄影方面,《教父》系列一直依赖着摄影师戈登·威利斯。给不熟悉他的外行人一点提示:威利斯拍过《教父》三部曲(1972-1990),《总统班底》(1976),《安妮·霍尔》(1977)和《柳巷芳草》(1971)。这些都被公认为现代电影的经典。所以,是的,这个人是很牛没错。
摄影师戈登·威利斯
教父是一部充满宏伟壮丽场面和镜头的电影,每一个场面、每一个镜头都独一无二并令人难忘。从那个沉默的开头中博纳塞拉对唐·柯里昂的恳求,到迈克在杀死仇人索拉佐和麦克拉斯基之前紧张的脸部特写,再到最终一切崩毁的结尾镜头,这部电影充满了艺术性。老样子,我将马上分析我最爱的镜头。首先,让我们看看《教父》的总体摄影。
灯光,阴影和“那种黄色的影调”
戈登·威利斯的作品中有一样东西十分美丽,并且也体现在我所选镜头中——对比度,他把光与暗玩弄于股掌之间。很多室内场景,包括唐·柯里昂的办公室,都沉浸在黑暗之中。角色在光明中穿梭,但总有部分被黑暗遮掩。一个有名的镜头是,威利斯从高处的天花板照亮马龙·白兰度的脸,在他眼睛上创造了高对比度的阴影,令沉思着的白兰度更加难以捉摸,因为我们从未真正见过他的眼睛。
那份黑暗与室外场景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在室外,所有东西都沉浸在鲜明的暖色和饱和的灯光中。可是,你绝不会感觉不和谐。光暗之间的转换永远流畅自然。摄影的一致性延续到了第二和第三部,并跨越了数十年的叙事时间。有时候,这种普遍出现在《教父》中的琥珀黄色外观令威利斯受到赞扬,而明显地,他使用滤镜或布光去实现这种暖色调的行为亦时常受到质疑。
威利斯曾经说过:“他们以为能透过抄袭其中一个元素去复制这部电影的成功。事实上,如果没有正确的布光,那种色调不会起作用,而那种灯光如果缺少漂亮的美工设计和服装也不会有用。所有视觉元素都是联系在一起的。”
我爱那句话,因为它很易懂,但却很容易忘记。电影包含了许多学科。它是各种元素的集合。那个意义上的摄影并不只是摄影机、镜头和光线。它同时是布景设计、化妆、服装、表演,甚至在有些情况下是音效设计。要得到某一种“形象”可能取决于镜头的选用、以合适的设置去完成某些运动、以特定的颜色和材质去装扮布景和以正确的布光去照亮布景和演员。在这个数字化后期制作和Instagram风行的时代,许多此类元素或许会经常被忽视。
主题式摄影
除了威利斯在《教父》中的绝美功绩,我印象中最深刻的是他使用摄影去启示故事的发展和主题的潜在倾向。当然,我们应该把它称为戈登·威利斯和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之间的合作,因为这种充满创意的想法往往在合作当中诞生。
其中一个例子是前面提到过的难以捉摸的感觉。维托·柯里昂的难以捉摸是由打在他脸上的灯光所塑造的。同样地,迈克·柯里昂儿子受洗礼的镜头与迈克残杀对手的镜头相辅相成,体现出在他心中道德已死。之后,第二部中也有这样的暗示,迈克尔在他哥哥背诵万福玛利亚的同时下令要杀死哥哥。这部电影充满了强而有力的比喻意象。
一个镜头
然而《教父》中用视觉把故事讲得最引人入胜、给人深刻印象的,还是第一部的最后一幕。就是那个众所周知的时刻,当迈克完完全全真正地对自己的妻子封闭起来,并由此断绝了自己与合法纯良的未来的最后联系。以下就是这个镜头:
当他的妻子,Kay,终于质问迈克他做什么生意,质问他是不是杀了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卡罗时,迈克向她撒了谎并安慰她。Kay暂时得到了宽慰,离开他的办公室去为他们拿杯酒。当她站在走廊的时候,她回头看到迈克在他的办公室里接受“职员”的敬礼,而且“职员”们敬称他为这个家族的“新教父”。其中一个“职员”,Al Neri走到门口把门关了。然而就在门关上之前,画面切换到一个倒退的镜头:房门关上时,Kay盯着镜头,而黑暗则慢慢地溜进画面中。她被关在房门之外。
这就是我所指的以视觉叙事,一个视觉画面通过它的寓意导出整个故事。照字面解释,Kay是被关在了门外,但你会感觉其中意味更加深长。它揭示了迈克尔现在已经成为黑手党一员,并完全与外界分离。它意味着迈克尔和Kay现在已经分离,若不是婚姻上,至少是信任上。这种效果是利用光明与黑暗之间的巨大反差来营造的,它贯穿整部电影,随处可见。
这张图像虽然只不过是一抹黑,但在故事中是那么重要,那么有标志性。它的确是最伟大的镜头之一,也是电影的绝佳结尾。
本文为作者 陈东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3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