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特效产业遇到所有问题,这篇采访里全聊了

2020-03-06 13:23

Base FX 是亚洲领先的视觉特效和动画公司,专注于高端视效,凭借《太平洋战争》、《海滨帝国》和《黑帆》三度荣膺艾美奖最佳特效奖,凭借《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2》获得奥斯卡最佳特效提名。 Base FX 成立于 2006 年,总部位于北京,项目制作和管理团队位于北京、无锡、厦门、吉隆坡和洛杉矶,并在大厂建立了培训基地。迄今为止,Base FX 已完成了 200 余部国内外的影视项目制作。


前一段时间,影视工业网直播邀请到了Base FX的副总裁谢宁、合成技术主管王畅、灯光项目主管阮浩,以及合成培训主管刘梦,从《复仇者联盟3》的具体特效制作聊起,后面又陆续聊了很多特效行业目前正在面临的各种问题。


文章的上半部分是《复仇者联盟3》特效制作的技术问题,想必很多人已经看过,而今天这篇文章主要是特效行业的痛点问题。比如特效行业面对人才流通问题的应对、CG仁波切问题看法,以及特效行业在产业内的地位,当然还有BASE 发展历史以及经验分享,等等。


谢宁,Base FX 副总裁、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副理事长、亚洲视效预览协会理事。2003 年谢宁先生进入电影视效产业,于 2006 年协助布兰博先生创立了 Base FX 公司,并成为核心领导成员,共同将 Base FX 从 12 个人发展成为中国最大、亚洲顶尖的电影特效和动画公司。此外,谢宁还参与发起和创立了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及亚洲视效预览协会,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Base FX 合成培训主管:刘梦,近10年视效合成领域从业经历,参与制作30多部好莱坞及国内院线电影项目,包括《复仇者联盟3》、《星际迷航3》、《美国队长 3》、《变形金刚4》、《星球大战7》、《美国队长2》、《环太平洋》、《碟中谍4》、《海滨帝国》等


主持人:张艳阁,中国影视后期联盟副秘书长,影视工业网业务发展总监。



影视工业网:BASE在十几年的发展中,有哪些关键节点?哪些因素让BASE有现在的成就?


谢宁:回头去看BASE的历史,有几个关键因素对BASE的成长很重要。一个是拿了艾美奖,它意味着我们在行业内得到一个认可。这对我们来说是很强的信心提升,也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更多、更难的项目。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和工业光魔的合作。和工业光魔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后,我们得到他们很多的指导和帮助,也得到了很多很好的项目。项目对于制作方来说如同跳高运动员和横杆的关系,横杆决定运动员能够跳多高。项目级别越高,客户要求就越高,前期、中期团队的专业性也就越高。他们会把后期的水平带起来,所以合作对我们整个团队技术的提升有很大好处。


然而,在拿奖和与工业光魔的合作背后,存在着两个真正的关键因素,推动了BASE的成长:一是中国电影市场的迅速发展,这是大势所趋。另外一个是人才,中国有很多特别想要做电影特效的人,虽然他们过去没有在技术上得到很好的培训,也没有做过很好的项目。但是他们凭借热情、肯钻研还有加班熬夜的牺牲精神,得到了快速提升。整个中国后期产业的成长,很大程度上的推动力和核心驱动力都是来自于这些人才。


影视工业网:对于处在小公司状态或者成长过程中的公司, 是否有可以借鉴的意见?


谢宁: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成长历程和优势,而且时过境迁,我们过去的一些方法不一定适应现在新的环境。我可以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经验:特效公司我认为最核心的是要有项目,要能活下去。特效制作是服务行业,一定要有足够多的项目让公司和团队能够运转下去。在有项目的基础上,还要有好项目,项目会决定公司发展的好坏。刚开始大家水平都差不多,但那些不断去挑战难项目的公司,技能会得到不断提升。而且特效制作行业里的人才是追逐项目的,所以项目是最核心的一个关键点。另外一个就是流程。电影是个工业,很多小企业、小团队刚开始的时候,往往忽视了电影特效的工业属性,把它当做手工业或者小工作坊来经营操作。如果想要长期在这个行业里成长,要做更难做的事情时,就要依托工业体系来支撑,所以流程很重要。并且项目和流程这两个核心点也是相辅相成,要接好的项目,必须要有好的流程,有了好的流程,也才能接更难的项目。


影视工业网:会不会出现做了好项目,但不挣钱的情况?


谢宁:这个特别常见,不仅是项目,公司的运营以及从业人员在这个行业里面的心态都和这个问题有关系。一个从业者刚毕业就想去一个好公司,然后要很好的工资、福利,做很好的项目,还要得到公司很好的培训,这是不可能的。公司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不现实。所以我们最早只好用比较便宜的价格去接比较好一点的项目。这种项目的技术难度要求会帮助我们提升,所以这是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平衡,这是需要企业经营者作出的抉择。


BASE聚会


影视工业网:纵观Base FX十几年也业界的交流经验,国内后期的人才有什么变化?


谢宁:在过去的几年,观众、制片方、以及国外的竞争对手给中国后期公司造成了很大压力,在这种压力下,整个产业一直在快速成长,整个行业的水平提升了很多,但客观来说,人才的起点并没有跟随行业的成长得到快速的提升。一方面行业水平在不断提升,另一方面人才起点原地踏步,所以起点阶段的人才断层是这个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现在各个公司都在互相抢“成手”,从而造成了有经验的人在不断的跳槽,但新人补给非常匮乏。


现在资讯发达了,特效电影越来越多,所以从业人员入门时的心,比原来更高,眼界更宽,但是他们对这个行业的理解还是更像特效爱好者,并且也没有专业制作人的心态和能力。


后期特效是一个工业,如果用汽车工业做对比,很难想象汽车工业的新人把自己当做一个爱好者来工作,他们肯定学过相关专业,才能成为一个产业的工作人员。特效行业也是一样,它是一个集体的艺术,需要用工业化的手段来实现一个伟大的作品,所以它对人的要求很高。可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人,现在是不是真的把这个行业在当做工业?大部分的年轻人还是以一种爱好者的心态进来。他们有热情,但是没有在心理上做好准备,没有在情商、抗压能力和专业的知识储备上做好准备,对流程也没有足够的理解。他们可能只是掌握了一个软件技术,但这和产业要求的差距还是很大的。电影工业已经发展到非常先进的水平,已经是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所以我们会要求入行的制作人员去改变他的心态和认识,而且要去学相关的知识,不是只学一门技术,而是要学很多其他方面的东西,才能成为这个行业需要的人才。


影视工业网: BASE有非常多的外籍工作人员,他们身上有哪些特点,是需要国内特效行业去吸取的?


谢宁:其实特效行业的人才需要有序、健康地流动起来。国外行业是项目制,所以大家是追逐大项目的。这种聚散也把知识带到了更多的地方,让流程标准化的建设得到了普及和传递,这也让企业的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但国内还没有形成这样的态势,因为人才基数不够和行业的标准化没有形成。我们和外籍制作人打交道有一个体会,他们的沟通方式和工作方式都很类似 。他们已经被这个行业锻练成一个个标准、专业化的人才。


国内个人信用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一个人可以随意的在各个公司之间跳动,不用去承担任何责任,而且新的雇主也没有办法去查到他的工作表现。这种情况在国外就很少发生,他们的信用机制非常完善而且有效。所以有三件事情很重要:标准化的流程、人才素质的培养,以及行业自律机制。我们鼓励人才有序的流动,这是行业的未来趋势。中国会融入全球的人才流动生态体系,这是一个行业未来会达到的新高度。但它不会自己发生,这个比较美好的状态是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努力来实现的。


BASE艺术家们在沟通交流


影视工业网:之前出现了一种观点“CG仁波切”,BASE在成长的过程中,如何去避免这些问题?


谢宁:“CG仁波切”我的理解就是国内引进国外的一些大神,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他的作用其实有限。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他们之所以能够来到这儿,而且凭借过去的一些名声过的很舒服,是因为国内的市场环境还不够成熟,专业的客户还不够多,而且缺乏一个有效的市场机制约束和人才信用机制。我们无法去验证这个人到底做的怎么样,或者他是不是适合中国的环境。然后客户的专业程度又不够,所以这些人来到中国后就在不停地犯错误,而且他在这个项目上犯了错误,下一个客户还是不懂,还是请他过去帮忙,就这么一直在国内项目上跳来跳去 。其实这是正常的一个现象,随着产业的成熟,这种现象会越来越少, 而且从一方面来说,国内的制作人员的能力会越来越强,所以我不担心。我很看好未来,但未来不会自己变好,一定要有人站出来说话,或者去建立一个机制,让市场规范起来。


这个问题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不能简单的说全是负面。因为客户不太相信中国自己的制作人和专家的时候,他就会去找国外的。那客观上来说,国外的制作人讲的话也不一定是错的,只是未必能适应真实的中国情况而已。所以,随着这些老外进来的也是先进和标准化的东西,它客观上可以起到知识普及和教育客户的作用。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投资人也必须要交这个学费。具体到特效制作公司也是一样,BASE也引进了很多外国从业者,来了以后不一定就合适,但是这个失败的经验对我们公司管理来说是很宝贵的。


影视工业网:您认为特效流程日后会越来越趋同吗?


谢宁:在这个问题上可能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我个人的观点是趋同。目前已经形成的趋势是商业软件在主导流程的建设。就像Microsoft Word统一了文字的处理流程,我会觉得电影特效这个行业也是类似发展过程。当然每个公司都会在这个标准流程上加入自己的东西,但大的框架在行业内应该是一致的。大家在一个体系里用类似的软件来做东西,用同一套规则来制作东西,这样才能够实现不同公司之间技术上的对接,实现全球高度、快捷的合作。


影视工业网:特效公司开始越来越多参与到前期制作,前期特效人员能做的工作能否给我们介绍下?


谢宁:其实把五毛特效的责任归为特效公司是特别冤枉的一件事情,很多时候是前期没有拍好,后期没有办法做起来,这是一个完整产业链上下游无法配合的原因。前期如果没有做好准备、计划和设计,后期实现想要的效果就会出现很多问题,甚至导致效果无法实现,或者更多的精力是在“擦屁股”,那特效公司就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该做的事情。


后期前置的概念在中国出现没有多久,目前还大多就是特效组去现场跟组,然后给导演、制片建议后期特效的内容应该怎么做计划、准备。在拍摄的时候,特效组需要收集很多数据,要去和摄影组做配合,所以在前期、中期都会有很多要特效去介入的工作。视效指导这时候很大的工作就是把后期的效果挪到前期去设计,让前期和中期对后期效果有一个概念,从而去设计方案和拍摄的计划,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作。


当然,我也经常会发现不成熟的指导、总监他们会犯的一个错误,他们会认为自己既然是视效总监,就应该掌控项目的视觉效果,追求自己想要的结果。其实这是不对的,他应该去揣摩导演想要的效果,然后向它靠拢。因为特效要实现的效果是导演想要的效果,这是很重要的一点。拍电影,每个人在创造的同时,其实是戴着脚镣在跳舞,要服从整体的把控和要求,再去展现自己的创造力为影片加分。


影视工业网:会不会出现特效组在前期提醒了某些需要规避的事情,但是导演以及其他主创并不采纳的情况?


谢宁:这个太常见了。一方面是考验跟组人的能力,另一方面来说,是后期行业在产业链里的地位所决定的。在几年前,中国电影后期产业还很弱小的时候,特效在拍摄现场是没有地位的。前期、中期的客户也不了解这个产业,所以完全没有能力去反驳或者去争取空间。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和后期产业在行业里的地位发生变化有很大关系,也是特效公司自己的能力加强了以后有了发言权。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工业光魔去任何大片的片场都有很强的发言权,他们给出的意见可能所有人都会很认真地去听和执行,这是建立在它多年制作精品的艺术、技术能力上的,所以是一个综合因素的结合。


BASE艺术家工作照


影视工业网:随着行业的变化,后期公司的地位有哪些变化?


谢宁:第一,特效制作占电影投资的比重越来越高,这是很明显的一个变化。特效其实是一个工具,工具强大了,它就在电影中有越来越多的应用。随着这种应用的普及,特效公司在剧组以及影片开发流程里的作用也在提升。但提升有多大、多快,这个见仁见智,每个人感受不一样。


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趋势,电影的制作中心在往后期迁移,整个行业对这一块的依赖和重视提升是早晚会发生的变化。电脑特效只是一个画面的表现工具,表现工具能力越来越强。然后,它又是团队工业化在运作,表现很稳定,可以依靠计算机来实现大量的自动化结算。所以导演、制片方就会发现这个工具很强大,那必然会不断地越来越依赖,想办法让这个工具得到更多的实现和应用,所以趋势是必然的。大方向是好的,但还是要做很多具体的努力,还是要去忍受很多不完美的情况,然后去推动它。


影视工业网:您认为Previs(视效预览)在后期前置,或争取话语权的过程中,会起到哪些作用?


谢宁:视效预览最大的作用就是让所有影片参与方在影片制作前就对结果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而且清楚程度远远大于故事板和剧本。它让电影工业化的属性得到最有效的体现。工业化的一个要求就是以终为始,所有的工业化东西都是先有设计和蓝图的。视效预览就让导演的表现和表达很方便、清晰而且很快能够改变,能够去对计划的可行性做很大分析,找出最佳的方案,再去拍摄,所以它是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还有一点,视效预览它会改变电影教学,电影视听语言学习成本很高,有了可以快速实现预览的工具,再配合资源库,调用很多的资产,可以方便很多人去学习怎么用视听语言来表达。最近像抖音这样的短视频非常流行,以后的每一个现代人都会很擅长用视听语言去表达他的想法,每个人都要用视频的方式来沟通交流,每个人都会是导演和自己的特效师。视效预览带来的变化其实在后面,现在只是刚刚开始。

 

影视工业网:特效制作过程当中,TD(Technical Director)是一个大家经常提到的角色,但是曝光很少,在整个流程过程中,TD的作用是哪些?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TD?


刘梦:TD在各个流程环节中都是很重要的角色,他负责不同部门、环节之间的沟通。比如动画是用Maya,灯光是用Houdini,因为大家用了不同软件,文件之间的传输有可能会有一些问题,这就需要TD帮忙处理。他也会针对每个部门会有一些流程优化,他可能会帮助我们的总监或者项目Lead去做一些基础的项目设置。甚至有时候我们需要一个效果,这个效果确定了之后,需要把它做成一个插件,这个插件我们经常希望TD来介入,因为我们希望整个操作更规范化。


谢宁:TD岗位在国内非常稀缺,是一个偏向技术的岗位,全名叫Technical Director技术指导。所以首要条件是软件技术,国内很多学软件的并不知道可以做TD,其实这个岗位需求是很旺盛的。还有就是学软件的人经常会缺少对这个行业的了解,他不理解客户(视效制作人员)想要什么。所以他需要花很多时间学习了解客户,去了解我们这个团队里面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角色他有什么需求,然后他用技术手段去实现这样一个需求。


影视工业网:BASE有没有遇到客户延期的情况?


谢宁:经常会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延期、提档,或者项目接了,去取素材的时候,项目停了。电影是风险很大的一个行业,有很多的未知和变数,所以这个问题对后期工程来说是很大的伤害。如果把后期特效看作是一个工具,那制作团队就像是电影里的演员。比如说电影《捉妖记》里大大小小妖怪的演员是谁?就是BASE这样团队里的制作人员。请一个明星来演戏,肯定会规定好他的档期,会有一堆的保险条款来保证他的时间,如果延期,那就要向他赔钱。但是制片方买后期特效的产品的时候,就像买一个杯子,他认为这个月买和下个月买应该是一样的价钱,甚至应该更低。他们其实还没有真正把特效制作当做是电影制作里重要的组成部分,认识到这个组成部分也是有时间成本的。所以刚刚讲的这个,是我们这个行业目前老板们最头痛的一个问题。项目越大他要用的人和占用的资源越多,停工等待的时间的损失就越大。


影视工业网:BASE在遇到空档期时,公司内部会有怎样的一个应对?


刘梦:一般来说的话,我们会尽量避免空档期,当然如果真有这种事情出现的话,我们会更加关注于在空档期去塞进一些小项目去填补空档。


制作时间我们肯定是以协议为主,但是在甲方发生不可抗拒出现了延期的状况下,我们自己必须有一个时间计划,在后面会尽量多的把整个公司的资源都放到这个项目上,去把它所有的时间补回来。其实这对公司整个制作和流程来讲,是很不好的一件事情。因为我们一直都会遇到延期这件事情,但是后期制作的时间又是被卡死的,所以我们会特别关注这个项目的预告片。预告片可以告诉我们它的档期是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从档期进行回推,然后就知道什么时间点是必须得交货的时候。


谢宁:后期特效公司也是做电影的,我们也是电影人。片子的上映档期定下来,我们自然会要想尽一切办法去保证它能实现,甚至为了保证影片的质量和自己的口碑,承受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制作《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特效公司为什么会出现问题?就是因为那个片子占用他大量的资源,他为了保证片子效果,资源调配受到影响,然后其他的片子没有如期跟上,从而现金流出现了问题。


影视工业网:特效行业有没有办法去应对、克服延期的状况?


谢宁:前段时间,国内几个主要的特效公司老板们开了一个小聚会,大家就在讨论作为后期乙方,怎么跟甲方更好地配合。我们不认为甲乙是互相之间的一种挤压,因为甲方也不是有意挤压我们。只是说互相之间应该有更多沟通、理解,大家都完全理解事情之后,形成一套有效的规则,然后按照规则来执行合同。比如说先给定金,延期一个月可以理解,延期三个月、四个月,还需要按时交货,这就不可能实现。这种事情如果靠一家企业去和甲方谈,是处在劣势的状态,因为一家公司在跟很多的同行做竞争。所以我们还是希望通过一个集体的声音,通过一个联盟的机制,去和制片方和甲方形成平等的对话。探讨甲方为什么有这样一个需求,为什么有这样的难处。作为乙方的难点在哪里,一起商量出一个机制,然后把机制固化下来,形成一套规则,这样才能改变状况。


其实小公司做得很辛苦,因为他同时要接很多项目,他不知道哪个项目会黄掉,为了保险,必须多接项目,然后制作人员做得很辛苦。但是如果制作人员了解这个行业的特点,就会容易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然后公司也要想办法去改变这种情况。怎么改变呢?要去接更大、更规范、更专业的项目,要有更规范的流程,更专业的制作人员。这是一环套一环,整个体系都要水涨船高的做好。


今天谈的几个话题都是相关联的,BASE用同样团队、流程,我们能做《复仇者联盟3》、能做《星球大战》,同样的团队、流程,一样可能出烂片。我们做过烂片,做完烂片自己也觉得很难受。为什么我说这几个话题相关联?包括刚才说到CG仁波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因为电影是一个工业,工业就必须要有前期、中期、后期。把责任全部扔给后期是不对的。后期是依赖上游的工业设计,依赖上游的原材料才能把它做好。那同样的道理,从国外请了一个螺丝钉过来,他是一个很强大的螺丝钉,但是因为没有工业体系的支撑,他就发挥不了作用,他就变成了仁波切,这让螺丝钉也很痛苦。所以一旦理解这个东西本质上是一套工业体系,很多问题就可以理解,就会找到解决方案。不想让仁波切出现,就必须真的有一套和它匹配的工业体系,这样每个人过来就好用了,是这样的一个过程。


BASE聚会


影视工业网:在BASE人才培养的过程当中,从筛选人才到培训标准,有哪些和我们分享一下?


刘梦:BASE其实是一个人才培养培训体系。我们把所有和培训有关的业务,包括内部培训、岗前培训、外部培训等等,统称为“倍视学院”,统一归口管理。这个学院设有对外的商业培训课程,结合BASE的特效大片制作资源和十多年来累积的内部人才培养经验,引入BASE一线制作总监和高级制作人员进行教学,旨在为全球特效产业培养面向未来的国际化视效人才,学制是9个月,面向小白或者入行不久的从业者,毕业后优先进入Base FX工作。目前已经开了两期班,第三期班还在招生,预计7月初开课。


培训是BASE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除了商业课程,我们倍视学院还为Base FX的制作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岗前和在岗培训。BASE非常重视人才培训,除了制作技能外,还着重传授行业流程知识和培养沟通、协作等软技能,后者是视效行业最缺乏但也是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关注的。


员工入职了之后,我们会对员工有一些技术等级的评定,去根据这个技术等级的评定,来决定他是马上要进入的下一个项目的制作,还是做一些针对性的培训。如果需要培训的话,我们会选择我们比较有经验的制作人员作为他们的导师,给他们一些类似于客户反馈,相互交流,同时帮他解决一些问题。像这种不同等级的培训,才能够适应我们现有的项目难度和要求,而且这些培训是根据项目需求来制定的。


人才如果是直接应聘,我们对技术是有一定要求的。但对于软件的操作并不是我们最看重的,重要是对这个镜头的理解和把握。比如说,我们测试的时候会希望测试者会给我们一个他对这个镜头自己完成的标准。比如说他会说这个镜头大概我完成了80%,然后我们就会以80%的标准去检查他这个镜头,这样我们互相之间能够知道大家的标准是什么。


影视工业网:在入职到BASE之后,人员如何晋升或者是继续培养?


刘梦:新人入职两周左右算是熟悉期,这个阶段会去做练习镜头,完成这个镜头他会有一个一对一的导师,这个导师会带他三到六个月,这是为了让他能够更快地融入到我们的公司和项目中。其次,如果是一个比较长期的员工的话,我们也会根据他的技术难度评定的等级,然后根据不同的项目需求给他安排不同的任务。同时我们可能还会有一些内部、外部的讲座,比如说讲一下最新的技术,或者是总监的成长经历。主要是为了能够让员工在职业规划上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就是对新的技术也去尽快地了解和掌握。


Base FX 北京、无锡、厦门、大厂分部


影视工业网: BASE在马来西亚也设立了分公司, 在布局上是出于怎样的考虑?


谢宁:全球范围内特效产业都在发生重新布局,我认为中国会成为全球电影特效的中心。这么认为是有两个核心原因:一是人才优势,特效产业会有成本洼地,哪边成本低,就会往哪边聚集。而最主要的成本是人力成本,所以中国目前还是有人口红利。另外一个原因就中国的市场非常大,是未来市场的所在地。这两个原因结合起来,中国以后的影视后期特效会非常繁荣。


但是我们也注意到这个产业在不断地流动和重新布局,如果没有抓住竞争优势,以及开创新的优势,那就会丢掉竞争优势,整个产业就会重新发生迁移。我们在全世界的布局,也都是这方面的体现。那么马来西亚的优势是什么?它的人才能够自由流动,政府也会给予支持,所以马来西亚,包括周围其他国家的人才可以流动到马来西亚去工作。这也又回到我之前说的观点,哪个地方有能力做大片,有很好的环境和条件,适合影片的制作,人才就应该流动过去。人才是在全世界范围内流动的,也应该是这样的流动,只是这个流动需要有序。


影视工业网:谢总除了是BASE的副总裁之外,还是中国影视后期产业联盟的副理事长,同时也是中国视效预览协会的副理事长。那作为整个影视后期产业的带头人或者联盟带头人,有没有对于前期喊话的内容?


谢宁:我们一直有想去和前期沟通的欲望,不是说喊话,而是大家应该多交流。我们能帮到前期,帮到制片方。特效制作就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它是一个表现创意的体系和工业流程。我们只是想让前期知道,我们真的是能够做出非常牛的东西,当你把这个工具用好的时候,把它的体系建设好,而且给它足够的时间、空间和足够好的艺术指导和预算,它是能够出现非常棒的作品。


后期是一个工业,前期、中期也是工业,大家是在整个工业里,所以大家要有很多的沟通和交流,甚至还要通过很多失败案例的折磨,这样才会让大家都学到怎么一起配合,好莱坞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一方面,我们很想通过产业联盟形成一个集体的声音,有一个发声的机制,然后和我们其他产业链的上下游能够有对话,能够去促进这种沟通和协作。


另外,我们也是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我们自己产业内部,也能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联盟内部也有很多的不好的操作,存在恶意的竞争、人才无序的流动,还有各种资源的短缺,包括和软件提供商之间的合作和博弈,这都需要联盟这样的平台来发声,来支援我们。


影视工业网:最后,请对特效制作行业或者对未来的人才做一个寄语。


谢宁:如果把刚刚那些因素全部结合起来,会发现我们整个行业已经有很好的项目、技术、流程和软硬件环境,而人才缺乏是目前最大的结构性断层,中高层的人才的缺失不会让中国特效产业死掉,但入门级别的产业制作人员的缺失会让中国特效产业死掉。特效行业是一个朝阳产业,它有很好的行业前景,而且是一个国际化的、受人尊重的创意产业,进入这个行业里的年轻人在经过摸爬滚打之后,实际上是可以融入到全世界的人才流动生态系统中。所以我想告诉行业的年轻人,这是非常有前景的一个事业,所以如果说有什么寄语的话,我就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里,你们肯定会有非常好的前程。


大家都说这个行业现在有很多问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这也是我们中国年轻人的机遇。正是因为这边有太多的不完善、太多的混乱,行业的门槛比较低, 人才能力低所以成本有优势,BASE才有机会去接触到《复仇者联盟3》这样的项目,而这种高难度项目能够快速地让团队成长。所以一方面我们会看到这个行业当前是一个不完美的状态,但是另一方面来说,是机会。当然,门槛低并不意味着你进来就可以很轻松、很舒服得到想要的东西。相反,这意味着我们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艰辛才能达到同样的高度。再过五年、十年, 行业会变得规范有秩序,但对于入行者的素质和专业性要求会越来越高,反倒意味着行业的门槛越来越高。


= = =全文完= = =


7月2日,第三期BASE影视特效实训班开课在即!符合入学条件,并通过Base FX面试审核,将享受学费35%的奖学金优惠,现在报名还有机会申请学费金额70%的奖学金或助学贷款资助。仅剩8席,先到先得,机不可失,切勿错过!


欢迎关注亚洲顶级影视特效团队Base FX及其后期特效人才培养体系---倍视学院,助你实现电影梦想!

本文为作者 王涛 分享,影视工业网鼓励从业者分享原创内容,影视工业网不会对原创文章作任何编辑!如作者有特别标注,请按作者说明转载,如无说明,则转载此文章须经得作者同意,并请附上出处(影视工业网)及本页链接。原文链接 https://cinehello.com/stream/122997